备课组活动发言稿

备课组活动发言稿 | 楼主 | 2017-06-22 16:18:51 共有3个回复
  1. 1备课组活动发言稿
  2. 2第8周备课组活动发言稿
  3. 3第10周备课组活动发言稿

谈谈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句意而且还知道了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周一至周五书柜全天开放周末还可以借回家,有不懂的就举手询问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

备课组活动发言稿2017-06-22 16:17:16 | #1楼回目录

谈谈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低中衔接的现状,针对转折中的孩子进行培养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第一、把好课堂教学这一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要我们多读书,而且要通过读来悟出文中所蕴含的意思。我国当代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上课时应尽量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都很想知道“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一篇课文”呢?我认为三年级学生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联系课文上下理解词句(不懂的要查字典);了解文中的意思。它准备为四年级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作铺垫。

三年级的学生从阅读的经验来说是属于起步阶段,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要提醒孩子们在阅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一字一句地读准字音。

2、一句一句地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具体的词语在具体的环境中是什么意思。如《小摄影师》一课中,作者用“打量、吩咐、摆弄”三个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小摄影师在认真地给高尔基拍摄。“打量”一词用得确切,表示小男孩在拍摄之前的动作。“吩咐”一词用得十分贴切,说明小男孩显然就是一名专业的摄影师,从侧面又说明了高尔基虽然是名人,但是对少年儿童却是十分关心,没有一点架子,听从小摄影师的安排。“摆弄”用得更加确切,说明了高尔基听从了吩咐,就理应任凭小男孩的指挥,也就是说不管小男孩准备多久,也会耐心地配合好小男孩照好相。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3、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三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秋天的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的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较难理解。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比喻句,讲清作者把“枫叶”比作“邮票”。然后,指导学生抓装一片片”和“一枚枚”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全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句意,而且还知道了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在学生有所感知后,让学生单个诵读,并进行挑战,看谁读得最好,再由读得最好的同学领读,最后大家齐读,经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后,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大多数同学都能饶有兴趣背诵了。

4、反复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还要想想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便于今后在写作文时模仿练习。

除此之外,还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槐乡的孩子》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第二、着力培养阅读兴趣。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毫无疑问,他们肯定会选择玩,是不会主动阅读的。我曾经对班上十来位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们都认为阅读有许多好处:可以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写作时用;可以明白一些以前没有明白的道理;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到一些课堂上没学到的知识;可以陪着渡过无聊的时光等。当我问他们玩和看书,你会选什么,他们都说还是喜欢玩,只有老师布置或家长规定时才看看。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班上的孩子有些是留守儿童,父母自身文化程度低,他们没办法也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担全在教师的肩上。于是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就有意识地规定学生每天必须看课外书,并做好词佳句的摘抄;每天语

文课前5分钟的阅读演讲;利用班队课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朗读比赛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抓好课外阅读。

教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要注意阅读的质量。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的限制,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书适合自己的孩子读。如果一味地迎合孩子的口味,可能就会受到一些“文化垃圾”的影响。因此,这学期给每位学生打印一份阅读书目表,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一些好的读物,这样学生和家长在买书时就避免了盲目性,也防止他们因为买错书而被“文化垃圾”误导。另外,许多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家中的藏书很少。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为了让孩子们花少量的钱看更多的书,我就动员孩子们把自己个人的图书暂时从家里带到班上的书柜中,组织学生自己借阅管理。周一至周五书柜全天开放,周末还可以借回家。其次,我每周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让孩子们集中阅读。他们读的时候,我就进行阅读指导。我要求他们慢慢地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文中有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觉得可以摘抄的就写到摘抄本上。有不懂的就举手询问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在阅读一段时间后,老师就对本次阅读进行小结,让学生谈谈本次阅读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要广大教师积极努力,不断探索,就会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

让爱在心中流淌

——《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学情分析:经过近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阅读,乐于用朗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听读评价、朗读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并能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语言,感悟其情,而且学生善于把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本班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乐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表达心中所想、所感、所悟。还有少部分学生也能在别人的带动、感召下,努力向他人学习,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班中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他们感受更多的是别人对他们的爱,却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缺少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1、指导思想: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两条主线:

以读促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反复品读,引导学生懂得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积累,在品读中感悟,丰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2、设计理念:

通过自读自悟这个最基本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交流、自主表达中,体验人物情感,走进人物内心,品味文章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爱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2、初读课文时,英子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

二、研读课文,感悟爱

(本环节旨在前后对照,感受英子的变化)

1、精读第1自然段,感知英子的“胆孝自卑”。

(1)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同桌合作读-----质疑:原来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2)课件出示: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他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3)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a、“默默地”是什么意思?英子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b、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体会?带着你的体会再读。

c、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多么可怜!每个同学都试着读一读,读出她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d、指名读,谁还想读?举手的同学一起读。

过渡:那时的英子是痛苦的,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那现在的她呢?

2、赏读第4自然段,体验英子的“活泼、开朗”。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看现在的英子是怎样的?指名说。

(2)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带着你的感受一齐读,读出她的快乐、活泼。

(3)英子原来那么痛苦,现在如此快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男、女生赛读(女生读第1自然段,痛苦的英子,男生读第4自然段,快乐的英子。)

3、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大家再一起读。

过渡: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和英子一起走进那次难忘的故事会中。(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

三、品句析段,体验爱

1、认真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品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a、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紧张、害怕)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b、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

c、指名读,谁敢和他比一比?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a、英子害怕同学们嘲笑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站起来,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英子拿不定主意,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犹豫)哪个词也说明她内心的犹豫?b、从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c、最理解英子的就是你们了,你能把她的痛苦和无奈读出来吗?

d、指名读,谁能读得再犹豫点,再痛苦点?齐读。

(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a、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学生接读)b、她的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样沉重,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轮读。

c、大家再一齐读这三句话,读出英子内心的自卑、痛苦和无奈。

d、假如她就是我们班中的一员,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你想对她说什么?谁还向鼓励鼓励英子?

e、你们的话语中流露出了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关爱,这浓浓的情谊化作了掌声。

4、聚焦第一次掌声:

大屏幕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a、这是怎样的掌声?让我们也为英子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吧!

b、孩子们,你们的掌声就是对英子最好的鼓励!把你要表达的情感融进朗读中,再读一读。c、英子一定听懂了你们掌声中的话语,此时此刻,英子是多么激动啊!让咱们一起读,再次回顾这感人的一幕!

5、聚焦第二次掌声:

a、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哎,并从这爱的掌声中获得了动力,她很珍惜这爱的掌

声,也是在爱的掌声的激励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让我们回到那精彩的瞬间。大屏幕出示:“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b、小声读。掌声再次响起,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谁还想夸夸英子?

c、是啊,掌声是鼓励,是尊重,是夸奖!

d、听到这热烈的掌声,英子想说什么?

e、但他什么也没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读。

f、指名一名学生读,其余同学小声伴读。

g、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透过掌声,我仿佛看到了英子那久违而迷人的微笑,仿佛看到了英子那被感动的心,让我们再次回到难忘的故事会中,请大声读2、3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

h、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充满夸奖,充满爱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

大屏幕出示来信,齐读。

i、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的勇气!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使人振奋起来!孩子们,你们也是最棒的,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再把感谢的掌声送给所有有爱心的人们!

四、拓展延伸,升华爱

大屏幕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每个同学都试着读读。

2、老师引读,学生接读。(《爱的呼唤》配乐。)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段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段话告诉身边的朋友——

(3)全班同学,请大声地把这段话告诉所有的人——

3、拓展延伸:人人需要掌声,人人都需要关爱。(《爱的奉献》歌曲响起)我们就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我们要表达爱心,不仅仅可以是掌声,爱可以是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爱可以是给下班后的爸爸妈妈递上一杯水------爱还可以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总结:是啊,爱不需要回报,但爱需要传递。孩子们,你们就是爱的创造者,传递者,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实践活动,传递爱

假如你的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她很难过,请你写几句鼓励他的话。

第8周备课组活动发言稿2017-06-22 16:17:15 | #2楼回目录

第8周备课组活动发言稿

发言人:林凤娣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第一次月考的分析,每一位老师根据自己班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小结:

1、成绩情况;2、学生的答题情况;3存在的问题

发言人:朱小青九(1)班

平均分62.5分,合格23人,优秀9人,个位数的有2人,绝大部分同学填空题、选择题以及第三大题的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得比较好,但是有三两个同学第

四、第五大题空白,存在的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不会应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寻找等量关系比较困难。

发言人:谢锦安九(2)班

平均分67.8分,合格25人,优秀12人,个位数的有2人,前三大题学生完成得比较好,21小题得分率比较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几何证明题在书写过程上逻辑性不够。

发言人:林凤娣九(3)、九(4)班

九(3)班平均分57.4分,合格15人,优秀8人,个位数的有3人,九(4)班平均分56.4分,合格14人,优秀6人,个位数的有3人。有些学生在做选择题时根本不看图,比如第6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图形中直接可以看出小于8,但是两个班加起来有8个图形选择A、8;第8小题,从图中也可以直接看出∠AOB大于∠ACB,但有同学选择A,两个班加起来有8个同学第三、第四、第五大题完全空白,所以两个班的平均分很低。

发言人:邓莲花九(5)、九(6)班

九(5)班平均分70.5分,合格28人,优秀13人,没有个位数的同学,有十多个同学前4大题做的比较好,九(6)班平均分64.5分,合格24人,优秀10人。两个班列方程解应用题几乎没有同学错,但是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够规范。

第10周备课组活动发言稿2017-06-22 16:16:43 | #3楼回目录

第10周备课组活动发言稿

一、活动内容: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发言人:

林凤娣:(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以前学过平行线的条件,有此知识做基础,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相信学生不难理解和掌握,本课时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通过简单应用加强对知识的充分的掌握。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了相似的基本概念,感受到相似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邓莲花:(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相似三角形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适当的判定。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递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相似三角形的条件1》内容从属于“相似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相似图形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谢锦安:(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三角形相似有关知识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务必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授这方面知识时,一定要放慢教学的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加以思考和理解,同时,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在课堂上加以说明和指正。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解决简单问题。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以及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体会数学思维的价值。

朱小青:(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由如下几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适时点题----定义运用,第三环节:掌握画法----活动探究,第四环节:归纳性质----知识运用,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