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

时间:2021-11-24 12:08:04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

xx年xx县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赴xx师范大学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培训研修班16名学员牢记使命,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

一、工作回顾

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本次培训是xx县派往xx师范大学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县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xx年xx县教体局提出“321”战略举措,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建设是业精于勤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高素质的教师,课改才能有保障。县局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遴选16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并在培训临行前的动员会上,给研修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除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学习外,思考学生情商和民主教学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实践。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针对研修班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xx师范大学理想信息软件工程学院在前期培训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全程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结合中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到长春市浙江路小学、天津路小学和师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学进行了教学观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3.理论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东师理想倡导教育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师理想为我们安排的五场讲座:朱玉民教授的《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第九讲)、赵玉铨教授的《智慧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帅老师的《从翻转课堂到微课》、吉喆老师的《微课录制的软件和制作》、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高级教师窦继红的《网络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实践探究》,并观看了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讲座视频。讲座中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渐渐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型。

4.牢记使命,扎实研修。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执行,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将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是教学的规律,也是我县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本次培训研修,我们培训学员怀揣着局领导的期望,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在东师大抓住一切机会和教授们、老师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智慧课堂的构建,每有收获必撰写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先后撰写了十篇心得体会。东师大倡导的智慧教育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的支持实现的,它为教师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搭建高效的数字化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化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的问题。我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着每一项功能,并在设计中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请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软件,以支撑自己的教学。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观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型。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朱玉民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信息要物化才能传播,教师要以单元知识系统树的绘制来有效地把握教材,寻求到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从而实施智慧教育;从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的讲座视频中,我们对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完成这个过程,情商远比智商重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驱动学生运用智商持续完成任务,并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把学生的差异反馈出来,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的起点是源于学生的内驱力,智慧教育需要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完成不了的再给学生学习工具获取,再不行的话就讲授让他听懂。这是钟院长在说课点评中反复提到的智慧教育模型。我们明白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只有在这种智慧教育模型的指引下,才能设计出有别于传统的授导式课堂的教学,真正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2.提高了能力,能根据学科特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中,我们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得到提升。在我们对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反复熟悉摸索的基础上,我们运用该平台进行了教学的设计并进行了三次磨课。在磨课活动中,我们认真结合6位专家的讲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把智慧教育的理念、微课等教育方式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从专家教授的指导中我们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专家评课后,我们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反思与深化,第三轮的磨课重在创造与再提升。通过磨课,我们逐渐找到了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在找准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借助信息化支撑技术,驱动学生去探究,在自主合作中发展思维,形成学习能力。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 [篇2]

很有幸参加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培训中心给予我们年轻教师的培养,使我们能有机会聆听教授讲座及各地优秀教师授课,向他们学习。

一、专家教授讲座让我在理论上得以提升

这次的专家讲座,张勤教授和易凌峰教授的理论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张勤老师有关性格的心理学讲座在一种更人性更科学的角度上研究教育,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孩子其实不是一张白纸,有一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天生的,教育只能改善无法改变这些“与生俱来”。易凌峰教授则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教育的过去和未来,聆听之后对影响教育的因素和教育在经济中的价值有了一些认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也有经济性”这样的观点。

二、教学观摩激起了思考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一节优质课,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思路和教法。这是我今后要努力改进的方向。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7天时间中,6天都是在各个学校听课、议课,这样的培训方式正如高幼年老师说的一样,正好切合教师培训的情境性,我也在观摩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的教学小技巧和好方法。当然,“教学是[此文转贴于我的学习网#url#]遗憾的艺术”,正是这些遗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例如:晋瑛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金老师的铺垫与新知识讲授在时间上产生了冲突,引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的思考;苗青老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一课中“两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出现时机激起了我对定律与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6天中每节课都没有教材的使用,并且都对教材进行了一些甚至面目全非的改变,让我开始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些思考使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最后归结到一个问题上: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如何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

不论我的思考是不是正确亦或是有没有价值,我认为对我而言都是难得而可贵的,因为我相信当我开始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之时,就是我开始进步之时。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 [篇3]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本网工作总结栏目为您提供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以及工作总结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有幸参加了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第二阶段为期20天的“谢春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按谢老师计划要求每天都安排的很充实和紧凑,在紧张和忙碌的各种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总能不停地思考、感悟、学习和总结,从谢春导师和同班的学员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谢老师和几位专家身上都能折射出的对职业的那份热爱让我很感动,无论是教师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还是潜心教学不断最求的境界都让我们很佩服,值得我们反思和好好学习,相比之下非常汗颜。我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教师的精神里的那份幸福感,这些足以推动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把自己的经验转化为智慧,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培养学生,做一个好的有影响力的物理教师而不断地努力。现把所得所想整理如下。

一、 导师融智慧与学者风范于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1、谢老师很帅气,身上有着物理教师身上特有的的真诚与求真务实的为人与工作作风,让我们感到很熟悉也很坦受影响,他的点评都能从不同侧面捕捉教师的优点,从不同角度引领我们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针对具体的问题很具体找到能调整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可改进的方案,中肯而又到位,在每一细节中的调拨和指导中都让我们收获很多。

2、谢春老师有着学者的风范,有着研究性的教师风采。之前对谢老师的了解颇少,但我翻开他主编的五洋高考的高三复习资料,细细品味,我觉得他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是一位好的物理教师,而且还是一名智慧型的教师,他精选了能突破关键知识和能力点的习题,高度够高,宽度够宽,把教学经验和高考的能力考核融合一体,借助考试中的错误解析的代写整理分析起到警示和引导规范表达能力,不仅高效而且有说服力,不仅佩服谢老师的智慧与能力。以往教学中常有意收集一些作业和测试之中的错误问题,之反馈到了教学中,而没系统归纳整理成册,以后,可以作证方面的尝试。

3、谢春老师的敬业和潜心教学研究、不断追求和提升的精神让我很佩服,自己相差甚远;谢老师课堂上的不断引领学生攀升高度、在变式问题中的灵活拓展宽度、精选习题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大容量、多角度、高速度的教学一定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效率、高能力的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是轻而易举的。我在这方面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不仅要要有不同教学策略,还要注重每一节的高度与宽度,让好多同学能在引领中攀登足够的高度,带动中等生前行和发展,这一点回去后在教学中渗透和改进。

二、专家讲科研与课题开展于教学,讲座拓宽视野

学习期间,几位在广东教育有不同特色和影响力的专家做了讲座,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的规划、和教科研能力几方面做了内容详尽、入细入微而又高屋建瓴的讲解,让我如获珍宝。

1、付东升老师结合李良博士的一节实验课的公开课的评课,谈如何去磨课,如何在教师教学中关注学生,突出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突破难点;如何渗透好的教学理念在每一个细节之中,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感悟到了一节好课一定是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发展的,一定要把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有机地融合起来。

2、 佛冈中学的周老师做了关于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方面的讲座,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的多种教材的对比分析中择优而用,关注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注重教科研能力,领带教师们做了教学设计的收集和整理作为校本课程的研发,领导教师做不同版本教材的处理的对比写出相关的系列文章,同时,还开展了关于教师撰写教学论文与设计的课题,引领教师做一个智慧性的教师。交流下来,我觉得视野拓宽了许多,把平日的教学收集整理做一些不平常的事让我颇受启发,以后在科组中继续完成教学案的系列收集和整理印刷,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在教师的辛苦奉献中找到精神上的幸福感。

3、广州教研室的陈信余老师做了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讲座,结合他多年的检验感悟和思考,从他的教学设计和立足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理讲了教师如何用教学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真正的观察、思考、感悟中“悟”出“得”到。把他的几个教学实验的设计展示出来的同时深深感悟到了一个教育家的对职业的那份热爱和他的聪明智慧,思想和胸怀达到了一个境界。

在此,我真心感谢这些专家给予我们的引领和启迪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差距,提升自己的职业情操和素养是我以后不断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三、学员集精华与个性风采于实践,学习受益匪浅

与同学的交流与相伴中很开心,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采和特长:黄春发老师的细致点拨和幽默教学、吴国煜老师的不同方法解题和完整高效教学,赵彦民老师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与点评到位的试卷分析,蔡少衡老师的诗人风采和工整的板书,汪欣老师的结构紧凑、表达力强及较好的板书设计,王圣洪老师降低台阶的辅助课件与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陈建生老师利用错题资源有针对的讲评试卷和拓展,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学到了很多。深厚的教学功底及丰富的教学手段都是他们身上共有的优点。

1、同课异构的教学把每个教师身上的特长和优势都得到了发挥,评课活动中通过谢老师的点评和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

2、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和教研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能探索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方式,灵活和可学的处理教学,尽量做到课堂有效高质。

3、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及平日的随意杂谈,学习了许多的突破难点的技巧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意独特新颖,让我收获颇丰。同时通过点评这些课例,更提高了我的评课能力。

4、教师经过几节课的磨合,适应了省实的学生的学情,在谢老师的指点和引领之下不断调整,教学环节越来越完整,,越来越体现高度和难度的把握和突破,授课技巧都有大幅提升,真正专家引领,学有所长。

总之,尽管跟岗学习非常辛苦,但也收获了很多,很少有机会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思考、和感悟,这一次的充电会让我获得足够大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首先在自己的教学注重宽度和广度,注重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努力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转化化成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积极开展课题,撰写论文。其次在科组建设上拓宽视野,提升高度、积极推动课题的开展,做一些系列成果。还有,给年轻教师提供更多地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培训是有限的,学习是无限的,在这里,深深感谢谢春老师的培养和辛苦奉献,也感谢广东教师培训中心提供学习的机会,相信,我们会把这里德丰实收获带到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同时团队共同进步!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 [篇4]

一、跟岗的具体任务

夏献平老师根据工作室的具体情况为我们提以下任务和要求:

1.每人确定研究课题,集体研究讨论,各自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2.学习每人听评课不少于6节,上课不少于2节(含1节汇报课)。

3.要带着问题参加学习,力求解决自己教学中的一个或几个困惑、问题。

4.开发一节优秀课例(文字或光盘);写3篇教学反思和2篇读书笔记,每人完成金点子一篇课例教案

5.撰写《跟岗学习日志》,详细记录各项培训活动安排、学习观摩的收获和体会。每天写跟岗学习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思考相关课题,与同行交流,与指导老师沟通。

6.学习中途将根据需要邀请专家讲学,并做好接待省厅、华师班的督查指导。

7.各位教师完成跟岗学结报告,发到导师邮箱

8.跟岗期间,每位老师要高度重视个人的人身安全和饮食安全。

二、实际困难:

1.跟岗学习与学校工作的冲突:夏献平工作室8名学员均来自珠三角且都在教学第一线,且有多人担任高三教学任务,由于工作冲突有2名学员未能如愿参加跟岗学习。我本人也就跟岗学习与学校领导多次交涉,终获同意,感觉很不容易。期望教育厅和华南师大能够就各项活动下发文件通知到各个学校,以便教师顺利参加骨干教师各项培训活动。  

2.个人生活方面:由于夏献平老师细致的前期工作和辛苦的努力,我们的住宿条件很好,离学校也很近,关键是费用适当,便于我们学员顺利报账。饮食方面,育才中学也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解决了一日三餐,大大方便了学员生活,很是感激。

3.时间的安排:连续20天,对很多学校来说都会感觉太长,所以建议能不能缩短跟岗学习时间,或者将跟岗学习分为2-3期进行,以便缓解跟岗学习与学校教学任务的冲突。

第二部分     过程与做法  

一、计划具体,落实到位

从培训前到培训中再到培训结束,夏老师都做了详细的安排计划,如培训前的材料准备、注意事项、活动安排以及相关活动的意见征求都有安排,培训中的计划安排更是详实具体,很有针对性。 (详见夏献平工作室博客)

从计划到实施及后期检查落实,夏献平老师亲力亲为。无论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还是教学反思、博客,甚至学员的日常生活,夏老师都是无微不至的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天深夜夏老师都要到各位学员的博客走走,检查督促学员的工作学习,其敬业精神时时在感动着我们,也使骨干教师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二、专家引领,更新观念

夏献平老师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名师代表,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我们,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夏老师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待人热情诚恳,为人正直,对事业特别认真负责,对学业特别能钻研。我们亲身感受了夏老师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和对后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在他的言谈中只有鼓励,没有批评和怨言。他总是放手让我们去实践、去体会、总是在背后推动你,你看他写博客写到深夜,晚上零点他还在为你点评,他的勤奋、他的言传身教让你不得不感动和佩服!

夏老师安排了7个讲座,开班仪式上南山区教研室郑秉捷主任所作《一堂好课的价值追求》的专题讲座;实力派的刘良华教授给我们做了《听课、评课和研究的方法》的精彩讲座,百家讲坛姜安教授的《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式》讲座,育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晓华老师做了《享受班主任》的报告会,华南师大的周先叶教授主讲的《2015年生物高考分析》专题讲座、育才教育集团的刘根平校长所作的《校长眼中的名师》的报告会,以及夏老师从专业成长的角度主讲了《课标考纲命题》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报告会,让我有机会与走在学科前沿的名师近距离交流,从中得到新的学科知识与教育思想。

远赴黄山参加“全国生物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观摩高、初中示范课各1节,听讲座1场,现场聆听全国各地老师精彩的说课比赛10多节,专家的点评,让我芧塞顿开,更加明确新课改的方向,既要让探究成为学习的工具,更要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

三、听评互动,提高能力

讲课是教师的天职,提高讲课的水平,是这次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听课、评课和授课是提高教学智慧的捷径。在跟岗期间,我听评课19节(其中观摩学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夏献平老师示范课4节、深圳市名师展示课3节,跟岗骨干教师研讨课10节)。在深圳市育才中学上课2节,通过同课异构,以高三复习课为载体,研究了高三复习课的高效复习方法。各位同行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张京京老师让我感受“名师魅力”,何彩霞老师让我明白“追求进步”,王树仁老师让我理解“师者风范”,林德光让我清楚“师生沟通”,卢广斌老师让我佩服“深度教学”。他们的教学智慧让我记忆犹新。他们对教材的处理,让我理解了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更重要的是用教材、整合教材。

我们有幸参加了深圳市名师展示课的活动,三节示范课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堪成经典。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学习了深圳特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授课技巧,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意独特新颖,让我收获颇丰。同时通过点评这些课例,更提高了我的评课能力。

四、利用博客,共同研讨

夏老师的博客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资源库,他身兼“互动平台”的栏目主编,很多话题就是教材中的难点,所以读他的博客就是学习,同时他汇集别人的观点,教育思想很活跃,看完夏老师的博客就等于看了好几本书这是我的体会。回顾自己写博客的经历,从开始的不愿动笔,不知写什么,到最多一天3篇,是他告诉我从细节入手,用关键词去记录思想,你看我的博客阅读量已经大大增加。谢谢你-------夏老师。是你让我明白“放弃总有理由”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坚持!现在博客已经成为我学习、研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五、不断反思,积累智慧

及时总结、反思和提炼我们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得,使教学工作充满新意,使教学过程充满创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反思中深化自己的认识,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反思能力。反思就是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对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解决教学中种种困惑,从而改善教育教学工作。

在典型案例的研讨中,提升自已的反思能力。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教学,通过工作室成员多视角、多层次的解剖分析,发现了问题,暴露问题,同时创造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捕捉案例中的闪光点,可优化教学。在反思改进后,参加了深圳教育论坛高效课堂邀请赛,最后获一等奖。又如夏老师的复习课,重视核心概念的辨析,重视审题方法、解题方法的指导,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发表观点总结方法,效果很好。红岭中学杨老师的高三复习课,对课本中零散的生物调查方法归纳总结的很好。张京京的《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既有学生的大量活动,又有知识的重点讲解,学生参与积极充分,这节课是新课程探究教学的典范。王树仁老师的两节课,均有特色,课堂收放自如,对教材重新处理,如何突出重点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我的教学很有启发。在跟岗期间,我写了多篇教学反思。详见王更强教学日志。

六、课题研究,研出成效

在夏献平老师和各位同行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研究课题的选题和开题工作,及部分工作。原来我的选题是《高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夏老师与我分析了这个课题太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建议我修改课题,现在我研究的课题是《高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评价的实践研究》,实验教学的评价一直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难点,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研究出了成效。而且我已经完成了有关文献的查阅、“高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调查”,有关“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量表的设计”、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估与检测试题”的整理。 详见王更强教学日志。

第三部分    效果与反思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在夏老师的引领和言传身教下,我不断的吸收教育教学中最宝贵的营养,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进步,得以更快的成长。作为一线教师参加如此长时间的脱产学习实属难能可贵,回想这三周,感慨万千,感激万分。可以说:怀着责任与使命而去,带着感悟与感动而归。

一、更新了理念,开拓了视野,收获了感动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了刘良华教授提倡的学习,“游学”使人开阔、大气,“访学”(参访学者)参师才会对比思考,“留学”(留下来学习)才能沉静下来做学问。通过读书,对很多原然不知道

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优秀的课堂就是“提供过程”,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才能产生经典。教学“问题是关键,活动是载体”。有了“问题串”课堂就有了线索、有了骨架、有了思想、有了灵魂,有了“活动”学生就有兴趣、就有自主、就有探究。  

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的足迹遍及育才中学、南头小学、罗湖外语学校、福田红岭中学、安微省屯溪一中,每一个学校都有独特的力魅力。如深圳市育才中学占地面积不大,但是进入校园就能感觉到浓烈文化氛围,校门口经常有知名校友介绍和相关专家报告海报等,电子屏经常滚动播放学校大事或优秀教师事迹,走廊中展示着师生得意之作(摄影),这就是它独特的文化理念和育人思想!正是育才的办学理念与思想造就了一大批的名师与高徒呀!

让我最感动的就是来自身边的细节,在跟岗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夏献平老师为我们工作室制订了详尽的计划,千方百计的为我们创造学习的机会,给我们搭建学习的平台。带领我们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我们的足迹遍及育才中学、南头小学、罗湖外语学校、福田红岭中学、安微省屯溪一中;带领我们参加深圳市名师展示课,让我们点评课例,在实践中感受提升,开拓视野;引领我们参加在黄山召开的全国生物教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听取观摩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精彩的说课比赛,专家的点评,让我们芧塞顿开,更加明确新课改的方向;星期天放弃休息带我们去深圳书城采购专业书,让我们更深更广的去学习。我们经常看到夏老师深夜还在写博客或浏览大家的博客,经常接到他关心大家饮食起居的短信电话,经常是他为我们上课听课、外出参会忙前忙后。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思想方法,更多的是他的做人智慧。同样还有来自我们成员的行动,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王树仁、林德光老师21天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时刻惦记着学生;张京京、何彩霞老师,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精神,卢广斌老师风雨无阻,工作学习两不误。陈章雄、陶勇老师,年轻有为,思想敏锐,好学上进,让我钦佩,都让我感动不已。

二、东莞与深圳教育的差距

这次学习,让我走出东莞,看到了东莞与深圳教育的差距有多大。深圳高中的校长都是全国招聘的知名学者,本身就是教育专家,东莞各大校的校长全是东莞本地特产。小小的一个南山区,有四个省名师工作室,一个育才中学4位特级教师,有学生部落,有绿韵文学社网站,有自身的教材,学校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学校特色。东莞市的高中才一个省工作室,东莞一中仅有一位在职的特级教师,竟没有老师与学生交流讨论的网络平台。学校的品牌意识不强,提炼不充分,系统性不足,又缺乏持续性,没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活动没有持久的生命力。 深圳南山的一个书店里面有高校的各种教材,各类专业书,可东莞的几个大书店唯有教辅书和通俗读物。一个育才高中,10个班一年考上名校的学生国内有几十人,国外有10多人,学生的'去向是全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学生的发展指向上呈现延伸性和多元性,东莞一中20个班的学生,考取的国内名校竟集中在广东的中山大学,表现出价值取向单一化的倾向。

要缩小东莞与深圳的教育差距,一定要从主管领导、教育评价、教师专业素养上,从办学的思想、办学机制、培养目标上寻求突破。把建设一支学者型、专家型师资队伍作为东莞教育的重要举措,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教研推进、培训互动”的策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让学生和老师有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三、工作室与促进教师成长

到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从个人的角度看,是一个很好的“充电”的机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名师工作室是培养市级以上教学名师,将培养对象发展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但是如果就只有这样一次的学习活动,怎样实现生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呢?如果要真正达到以上目标,那么在学习的形式、内容上还要有所突破与创新。我觉得加大研讨的力度,每月至少要活动一次,围绕研究主题和发展目标进行研讨与实践研究,才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指引与指导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跟岗学习到底是要解决哪些问题?是由跟岗教师来提还是上面布置任务?是尽量解决一些个人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还是引领观念的更新?还是作为培训的一个形式?我想还值得领导们思考。

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就会取得可喜的进步。我们学习,我们思考,我们实践,我们总结,既有探索者的辛勤付出,也有实践者的欣喜收获。跟岗研修,虽然结束,但相信我们合作研修之路才刚刚起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辜负夏献平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期望,为东莞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011.1.12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 [篇5]

10月14日,1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广东省英语骨干教师来到了我们华南师大附小进行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工作室成员及骨干教师们的积极配合下,本次跟岗学习活动于2012年11月2日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跟岗学习活动期间本工作室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做好分工,明确职责

工作室成立后,接到跟岗任务,本人制订了《华南师大附小肖靓工作室2012年广东省英语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安排表》,明确主持人、工作室成员和学员在跟岗期间的任务要求。完善工作室团队建设,明确成员分工,保证跟岗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1、主持人按要求完成跟岗学习期间任务:

(1)制定本工作室工作方案,并落实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肖靓工作室”博客,并使之运行良好;

(3)主持召开工作室成员与广东省骨干教师见面会;

(4)组建培训工作室团队,制定跟岗学习活动期间相关方案,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5)上示范课,组织工作室成员老师上示范课,指导跟岗学员上课、评课、课例开发等教学活动;

(6)组织跟岗老师们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系列活动;

(7)指导跟岗老师们完成开题报告,主持开题报告会;

(8)跟岗学习结束前对骨干教师们进行考核;

(9)及时总结,撰写好工作总结报告。

2、学员跟岗学习期间任务:

(1)成员要制定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2)教学实习:跟岗学习期间听、评课不少于10节,上课1节;

(3)按时参加工作室的每项活动,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见解,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4)撰写跟岗学习日志;

(5)课题研究;

(6)开发一节优秀课案例;至少写3篇教学反思,2篇读书笔记;

(7)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

3、工作室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1)工作室班长:李向炜老师,主要负责工作室全面工作的协调组织及联络;

(2)工作室副班长:杨翠莲老师,主要负责工作室跟岗考勤以及学员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3)工作室通讯委员:郭锦萍老师、谢丽老师、黄翠环老师,主要负责工作室活动过程的拍摄工作、筛选整理照片工作,条件允许的话协助上传到博客;

(4)工作室学习委员:徐艳老师、毕群老师、邓秀梅老师、云惠茹老师,主要负责工作室教研活动、学习交流材料的整理、收集和积累;

(5)工作室文娱委员:黄海燕老师,主要负责工作室学习之余的文体娱乐活动。

二、跟岗生活,团结友爱,融洽相处

10月14日至11月2日,赶上广交会期间,住宿房间紧张,费用也随之上升。骨干教师们的住宿问题,成了工作室开展工作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为了就近安排骨干教师们,方便她们到我校学习,选择价格适中、环境较好的住处,节省骨干教师们的费用问题……这一切成了工作室展开讨论的工作重点。在基础教育培训研究院的协助下,在征求骨干教师们的意见下,很快的,我们找到了华师继续教育住宿部,以适中的价格成功预定了房间,问题成功得以解决。

住宿的问题一旦解决,吃饭的问题随之迎刃而解,感谢基础教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协助我们办理了师大临时饭卡。骨干教师们表示,住在华师校园里,每天上下班、吃饭等都十分方便。跟岗期间骨干教师们彼此之间相处十分融洽,相识虽短,却犹如一家。

三、开班仪式,简单却不失隆重

10月18日早上8:40-9:10,我校举行了广东省2012年小学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的开班仪式。参加开班仪式的人员有:我校徐志辉副校长和吴启航副校长,肖靓工作室跟岗培训的10位学员与吴向东科学教育工作室和王继华信息技术工作室的19位学员。

在仪式中,徐志辉副校长代表华南师大附小向骨干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徐志辉副校长给骨干教师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概况,重点介绍了学校教师的培养方案和多种有效措施以及途径,同时勉励老师们把握培训机会和利用好这次培训的平台,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上得到迅速提高,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随后,肖靓老师工作室的跟岗杨翠莲老师代表所有的骨干教师们发言,表达了骨干教师们对三位名师和华南师大附小的感激之情和认真学习、精益求精的决心。最后,附小领导与主持人和学员们一起留影纪念。

开班仪式简单却不失隆重。相信学员们定能从三位老师和华南师大附小学习到许多珍贵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也相信老师们能一同探讨、携手共进。

四、跟岗活动,充实丰富,不教而教

整个跟岗活动,骨干教师们除了听我本人的课外,还听了我的工作室其他教师们的课。我们采取“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学示范——评课议课”的小组研课方式,每天听完课,大家就围坐在腾飞楼二楼会议室里,由我主持,进行近两个小时的思维碰撞,我们交流、反思、评课、研课。

来自蕉岭的邓秀梅老师的感受是:这次跟岗学习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行了听讲座、听课、评课、上课、参观学习等多种活动,为我们学员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窗口。我们虽然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层次的学校,但都积极进取,渴望提高,在肖靓老师的带领和感召下,我们也是本着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彼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节课之后认真总结,反思改进,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教学实践方面都提高很快,建立了一种坦诚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是对我的鼓舞和激励,不仅让我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且使人胸怀高远,身心舒畅。身处这样一群骨干教师当中,我感觉到只有刻苦勤奋,方能不辜负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

来自珠海的杨翠莲老师说:经过二十天的听课、上课、评课、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跟岗学习活动的洗礼,我对课堂教学、英语教育有了新看法,在教学思想、教学技能和教育创新意识上我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英语教育科研方面,我听到、看到不同学校不同领域的研究过程和丰硕的成果,这更加增强了我教研结合的信心和动力。同时我相信,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通过努力,我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定能得以提高,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会有更好的成效,我的学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来自珠海的徐艳老师说:在我们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得到很大地提升。听评课20余节,其中10节为复习巩固课,3节为口语课,6节为新授课,1节说课。从复习课,我体会到了如何通过情景,尤其是贴近生活的情景,从词到句到篇,环环相扣、从易到难、水到渠成的教学策略的成功;从口语课,我感受到了听说训练与游戏活动结合的重要性;从新授课,我明白了新授课设计的思路,以及借班上课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说课,我更清晰了说课的步骤与要素。

来自华南师大附小的李向炜老师说:在跟岗的20多天里,我跟随导师肖靓老师每天听课、评课、交流和研讨,如此的忙碌,犹如回到了读书时代。我们的思维在研讨的大潮中碰撞激起了无数的火花,我们相互学习了许多对教学精彩的见解,聆听到了来自区、市乃至省各级教研员对优秀课例的精彩点评,目睹了各位老师面对困难的探索和对卓越的追求。这一切,都给了我许多的感触和启发,也带给了我许多灵感。大家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吸取成长的营养,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新了教学理念。

活动系列一:10月18日下午,我给大家介绍了附小“英语学科建设经验”,附小的英语学科建设是创新、高效、腾飞的。附小英语科组做了大量的工作,英语老师们充满热情与干劲,英语科组的凝聚力直接影响着各方面工作的成效。19日上午,我还给老师们作了课题《注重能力培养,建构校本读写课程模式》的中期汇报,我告诉老师们,做课题研究,一定要善于积累、收集研究的素材、资料和学生的作品等,通过多方的支持、理解、配合和帮助,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在分享中,我努力让老师们明白:我们要越研究越有干劲,越研究越有成效,而这种干劲的源头都是来自于学校课题组老师们的乐教,乐教的魅力令课题能落实,有成果。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孩子们,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可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同时我们的教育工作、研究工作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我享受每一个忙碌但快乐的过程,在享受这个过程中带给我的每一点收获与感动。

活动系列二:10月23日,我用“以读促写”的方式为学员们展示了一节示范课——people who help me。这节课通过“以图导读,以读促学”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一节课充分体现附小的英语教改特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读促写,哪怕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也是可以做到读写结合。在课堂上,可以看出二年级的孩子们多么喜欢英语,学习的热情多么高涨!这节课是民主自由的课堂,但是孩子们不会因此而不遵守纪律,二者融合。

活动系列三:跟岗学习期间,附小外教老师和工作室成员上的示范课让骨干教师们受益匪浅:跟岗老师们观摩了附小四年级陈锦芬老师“以读促写”示范课。这节课对过去时和chapter 6这个单元进行了文本重构及内容挖掘,滚动复习了以前所学的涉及本话题的相关知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安排合理,为学生一步一步搭建写的框架。课堂容量大,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真实生活素材的使用,把“读和写”结合得恰到好处。六年级余玮霖老师的课:“a place to visit”,余老师虽然年轻,但专业功底扎实,整节课上得有条不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比较紧凑,从导入到练习再到拓展,层层递进,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很值得学习!五年级潘彩滨老师的故事课,潘老师和蔼、可亲,老师的微笑洋溢着整个教室,在整个35分钟的时间里,由始至终都保持着可爱的笑容,在默默地影响着学生。

此外,她们还观摩了两节外教课。毕群老师说:二年级小同学在英语口语课上的活跃让我很震惊,原来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是可以这样活跃的,真的让我羡慕,我自己都想上这样的英语课。学生在口语课上可以自由地、没有压力地学习英语。六年级的外教课,karen 对课堂的把控很好,她上的是过去完成时态的语法课,不用说中文,把整个语法课上到极致。通过大量的图片,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深入感受英语的美妙。同时她还让孩子们发散性思维地创造句子,如:i have never walked on a ball.等等,学生在她的感染下,什么想法都敢说出来,这样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又让孩子大胆地说英语了。除了外教老师,我还想谈谈学生,华师附小的学生口语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地道,孩子的思维非常敏捷。观课后我就在想,我今后的语言教学就是让孩子们多听、多说,在真实的场景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加强。

黄海燕老师说:第一节课是二年级的外教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自由,外教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嘴型和动作对学生掌握单词和对单词的正确发音有很大的帮助。他在上课前对学生的一系列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得很到位,孩子们都能从他举手投足间的动作获取相关的信息:这个动作代表我现在该闭上嘴巴安静了,这个动作代表我现在要准备发言了,这个动作代表我要准备好玩游戏了……当学生学习了my, your, her, his这几个人称代词时,他设计了一个“猜物品属于谁”的游戏,游戏有趣也很有效,让学生在玩乐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几个词。第二节是六年级的外教课,内容是复习运用现在完成时态。观课后得知外教老师karen是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课堂调控能力好,对于学生的话语反应快,很机灵,是个很睿智、幽默的老师。她的课让我很震撼:1、双眼会喷火的小男孩、打功夫的猫、一个人爬进另一个人的嘴巴里……如此生动有趣的flash图片不但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且还很适合这节课的句型教学,能把枯燥乏味的语法课上得如此活跃生动,真值得我学习。2、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知识,冲击他们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求真能力。举个例子,在学生一直看图训练句子i’ve never……的时候,老师突然出了一张洗衣服的图片,学生就很习惯性地说了句i’ve never washed my clothes.老师马上用夸张的表情反应说:oh, really? so dirty! i’ve washed my clothes.大家听完后哄堂大笑。这时学生就知道不能随意说固定的那句话,说之前要思考一下,更重要的是要看图义。老师接着又出了一张人在洗衣机里被洗的图片,学生想了一下说:i’ve never washed a man. 3、这节课的评价方式真的是太棒了,回去一定要用在我们学生身上,和他们好好玩一玩。她是这样操作的:每个答对问题的学生都可以上前抽一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面都有不同的价钱,一百万甚至负一千的,什么种类的价钱都有。除了价钱,还有黑炸弹、红炸弹和笑脸。黑炸弹是用来炸掉自己拥有的价钱的,红炸弹是可以任意炸掉别人的价钱的,笑脸是可以拿走别人的队名或队伍的头像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像玩游戏一样,刺激极了。而且孩子们不会因为被别人炸了分数而生气或不开心,因为老师良好的心态影响、感染着他们。当有学生拿到负分或被炸成0分,老师都会很开心地说:great! i am still the winner.就是因为老师玩乐的心态,孩子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不需要过于介怀,take it easy.

五、自我实践,备课上课,风采达人

10月23日开始,骨干教师们轮番上阵,各自进行汇报课展示活动。10名老师选择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大家展示了各自的实践汇报课。老师们都如此地热爱自己的三尺讲台,精心地设计各自的教案,体现出对完美教学设计的追求;在课堂中呈现出许多精彩绝妙的情景,听到许多感人至深的语言,天衣无缝的过渡;看到许多接二连三的亮点和展示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毕群老师激情四射,活力无比;李向炜老师极具亲和力,和风细雨的课堂让学生轻松自如;谢丽老师的课堂引人入胜,素材丰富;郭锦萍老师的课堂有条不紊,收放自如;杨翠莲老师和蔼可亲,娓娓而来;徐艳老师的和蔼耐心让她的课堂充实饱满,层层递进;黄翠环老师清纯甜美,锐意创新;邓秀梅老师循循善诱,功底扎实,敢于挑战;黄海燕老师干脆利落,清晰严谨;云惠茹老师活学巧用,运用自如。这一切一切,都让我无比地佩服和感动。

六、课题开展,收集积累,共同研讨

10月29日,骨干教师们的开题报告会在我校腾飞楼二楼会议室召开。10名老师逐一介绍自己的课题:杨翠莲老师的学习策略研究,邓秀梅老师的词汇教学行动研究,徐艳老师的口语交际研究,毕群老师的单词记忆研究,黄海燕老师的课堂有效性的研究,黄翠环老师的小组合作研究,谢丽老师的课外阅读拓展研究,郭锦萍老师的教材整合研究,李向炜老师的自然拼读研究,云惠茹老师的以读促写研究。在开题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相互提建议。再结合我给学员们作的“培养学生能力,构建校本读写课程模式”的课题开展汇报和建议,刷新了老师们对科研课题的认识,大家不再害怕科研,不再畏惧课题。通过开题会,大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收获甚大。

七、任务完成,克服困难,收集整理

1、骨干教师们按质按量完成跟岗学习任务:每人听、评课10节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好学精神;每人坚持撰写《跟岗日志》,3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2篇读书笔记,交流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及学习心得体会等。老师们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纷纷表示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她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工作室做好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在跟岗学习期间,工作室在我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骨干教师们既完成了省教厅要求的跟岗学习任务,也参加了本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此期间,工作室成员也认真做好资料整理、收集工作:为主持人和每一位骨干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并在跟岗结束后,为骨干教师们每人刻录一个光盘,成为她们跟岗学习的档案资料。

八、拓展平台,共同搭建,开阔视野

1、观摩其他学校的英语课堂,感悟各级各类的英语教学。骨干教师们不仅观摩我校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工作室还为骨干教师们提供了3次到外校(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学校、天河区珠村小学、天河区猎德小学)实地观摩课堂的机会。与更多教师交流学习,拓展其教学视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老师们大为感慨,纷纷表示对外出学习机会的无比珍惜之情。

2、观摩名师课堂,感悟英语教学。工作室还为骨干教师们提供了11月30日—12月2日的第1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的观摩机会。与更多名师交流学习,拓展其教学视野,让名师与名师、名师与学员互相交流。

3、工作室还给骨干教师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在网上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新浪博客每天的日志更新及心得感悟、读书感悟的发表、互访、回复,让工作室跟岗老师们及名师们相互了解,交流、学习。

跟岗学习的每一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平时真真切切的教育教学课堂,感受到的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一名名教师。这对于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应该是一次最高效、最真实、最直接的历练和洗礼,从骨干教师们所记录下来的一篇篇精彩日志、一次次大胆的教学实践可知,这次的跟岗培训,对工作室主持人和每个跟岗教师来说,都是获益良多的。经过3周跟岗培训后,骨干教师们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积累、思考、总结。著名教育家钱伟长在《群言》上的撰文指出:“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精神反映在工作上,首先是科研要创造,不搞科研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好书的。教师连创造力都没有,还谈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回校后大家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在开题和研究的过程中,大家将要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并把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主动钻研,注重课堂实践和资源整合,运用专家的教育智慧补己之短,早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理论型教师转变的跨越式发展。祝愿我们每一位老师能感受当老师的幸福,早日成为一位名教师!

【骨干教师工作学结】相关文章:

骨干教师学结06-05

骨干教师外出学结06-05

骨干教师培养学结06-05

骨干教师培训学结06-05

骨干教师国培学结06-05

骨干教师跟岗学结06-05

国培骨干教师学结06-06

工作交流学结06-05

工作学结与反思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