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清朝雍正有哪些儿子和女儿

时间:2022-03-10 18:05:43 清朝历史 我要投稿

清朝雍正有哪些儿子和女儿

  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朝雍正有哪些儿子和女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朝雍正有哪些儿子和女儿

  清朝雍正有哪些儿子和女儿

  皇子(10人)

  1.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

  2.爱新觉罗·弘昐,未齿序,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

  3.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

  4.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称三阿哥。削宗籍。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5.爱新觉罗·弘历,皇四子,称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为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为乾隆帝。嘉庆四年正月卒,年八十九。

  6.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称五阿哥。生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谥曰恭,即为和恭亲王。

  7.爱新觉罗·福宜,未齿序,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年二岁。

  8.爱新觉罗·福惠,未齿序,称八阿哥,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以亲王礼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怀亲王。

  9.爱新觉罗·福沛,未齿序,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10.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嗣,袭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谥恭,即为果恭郡王。

  皇女(亲生女4人)

  皇长女(1694),幼殇。生母为懋嫔宋氏,时为藩邸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

  皇次女,和硕怀恪公主(1695—1717),大公主。生母为齐妃李氏,时为藩邸侧妃。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日生于藩邸。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多罗格格;七月晋和硕格格;九月嫁那拉氏星德。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卒,年二十三。雍正元年(1723)追封和硕怀恪公主。额驸星德(又作性德,兴德)(?-1736),雍正十二年(1734)奉命往达里刚爱操练蒙古兵,乾隆元年(1736)正月召还。乾隆元年卒。

  皇三女(1706),幼殇。生母为懋嫔宋氏,时为藩邸格格。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

  皇四女(1715—1717),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藩邸侧妃。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

  养女(3人)

  和硕淑慎公主,二公主。雍正帝次兄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第六女,生母为侧福晋唐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和硕淑慎公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十日卒,年七十七。额驸观音保,为孝惠章皇后母家从孙。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授理藩院额外侍郎。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卒。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三公主。雍正十六弟庄恪亲王允禄长女,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二月二十九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古特氏齐默特多尔济。雍正九年(1731)四月封和硕端柔公主。乾隆十九年(1754)十二月十二日卒,年四十一。额驸齐默持多尔济,郡王罗卜藏喇什之子。雍正三年(1738)袭科尔沁郡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卒。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四公主。雍正帝十三弟怡贤亲王允祥第四女,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月初十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日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1731)十月初三日卒,年十八。额驸多尔济塞布腾,为喀尔喀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雍正十年(1732)十月封世子。雍正十一年(1733)七月因其父冒功误军等罪连坐削爵。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卒。

  雍正皇帝简介

  名称:雍正

  拼音:yōng zhèng

  开始时间:1723年

  结束时间:1735年

  所属王朝:清朝

  所属君主: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前一年号:康熙

  后一年号:乾隆

  重要事件: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始设军机处改土归流,火耗归公,整饬吏治摊丁入亩,官绅纳粮,废除贱籍

  别称:hūwaliyasun tob

  年号历时:13年

  信仰:佛教、道教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庙号:世宗

  陵墓:清泰陵

  民族:满族

  职业:皇帝、政治家

  出生日期:1678年12月13日(戊午年)

  逝世日期:1735年10月08日(乙卯年)

  代表作品:《雍邸集》

  轶事典故

  在中国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皇帝,至今在故宫尚保留他的这一画像。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喜欢玩赏钟表等西洋事物,他穿西装更多的是满足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

  为政举措

  政治

  强化密折制度

  雍正帝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设军机处

  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

  军机处成立之后,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使皇帝朝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允许臣下阻挠旨意。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地方官员下达命令,努尔哈赤以来的议政处就渐渐形同虚设了。

  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军机处渐渐成了处理军国要务的中枢。军机大臣没有定员,少则二人,多则九人。主要职掌: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名义,对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面奉谕旨,起草公文,由朝廷直接寄发,称为“廷寄”。封函标明“某处某官开拆”字样,由兵部捷报处发送;撰录保存公文,就是将皇帝批阅的奏折,撰录副本,称为“录副奏折”。这项制度使大量文献档案得以保存。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时处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权力比明太祖还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权力更没法与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权力于一身,天下庶务。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勤政

  与康熙帝(Kangxi king)一样,雍正帝非常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尧和隆科多。年羹尧先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成功后封为一等公,成为实际的西北王。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兼理藩院,赐太子太保衔,被雍正尊称为“舅舅”。两人都显赫异常,但未过几年,即被雍正整肃。年羹尧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时雍正兴起文-字-狱打击两人势力(汪景祺案和钱名世案)。

  雍正一朝宠信四位臣工:李卫(江苏人)、田文镜(福建人)、张廷玉(安徽人)、鄂尔泰,其中李卫、田文镜和张廷玉为汉人,田文镜为汉军旗人,足见雍正确实了解并重用汉人。

  秘密立储

  鉴于康熙帝在预立太子问题上的失败,雍正帝于元年八月宣布密建储位法——将他的继承人弘历的名字写好,雍正御笔《夏日泛舟诗》轴放匣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驾崩后从匣中取出宣读。又以密旨藏于内府,以备核对。这个方法,避免了皇子争权而引起的激烈斗争。后世几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选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不公开宣布继承人,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使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民族政策

  在民族政策上,雍正帝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行“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及同化。此外,雍正亦宣称“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严防汉族士大夫阶层离心。

  整饬吏治

  雍正帝重视吏治。雍正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末年财政亏空严重,雍正即位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组织了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亲王允祥事务,皇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首先在中央进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进行。清查不力的官员,则予以调查处理.

  清查使财政好转但要说明的是、康熙朝末年存银为2000多万两、 雍正朝末年存银也为2000多万两、 电视剧里康熙朝末年存银为800万两的说法是不对的、极大的夸大了雍正朝理财效果。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

  军事

  雍正帝继续执行满洲的.扩张政策。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20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率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满清帝国版图。

  雍正五年派遣策凌为首席代表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条约》,第二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了清俄中段边界,稳定了清俄边界局势,促进了清俄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

  经济

  主要措施和成绩

  一、“摊丁入亩”

  雍正元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

  二、“耗羡归公”

  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康熙帝曾说,清官也取火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已无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钱粮时,山西巡抚诺眠与布政使高成龄在雍正二年奏请将该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库,以二十万两补完该省亏空,除公用外,分发给地方官员,称为“养廉”。雍正帝指出,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帑不下数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为容隐,这是从来的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世宗实录》卷二十二)州县养上司是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县养廉。一七二七年,又命各省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着为定额。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三、官绅纳粮,一体当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弊病:

  重农抑商

  雍正帝继续执行先王发展生产的政策。他像前辈君王一样鼓励开荒,康熙六十年至雍正十二年,全国田地从735万顷增至890万顷,疏浚了卫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隶营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黄河、运河堤岸。雍正帝继续蠲免钱粮政策。据《清史稿·世宗本纪》,他在位13年,免了12年灾区的赋税和一些地区的漕粮。

  但是、他过分重农抑商、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急于求成、手段过严

  雍正做事急于求成、 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过于严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冤案,释放囚犯,缓和了社会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

  文化

  文-字-狱

  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同时又将唯唯诺诺已经去世40多年的汤斌入祀“贤良祠”,树立为正面典型令汉人效仿。

  民族

  改土归流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改革。雍正四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改土归流对于减轻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有帮助,对清朝实施全国性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有重要意义,但清朝在推行改土归流时过度强调使用武力,对一些地区的反抗采取了残酷的武力镇-压,也给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带来了灾难。

  外交

  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福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

  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社会

  废除一类人贱籍

  雍正帝在人权方面有一项改革,那就是削除一类人的贱民籍。雍正元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五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民户。

  人物评价

  《清史稿》:“顺治之初,睿王摄政。入关定鼎,奄宅区夏。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蠲租贷赋,史不绝书。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禹、汤罪己,不啻过之。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其世祖之谓矣。”

  伏尔泰:“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他对这一于国民生计不可缺少的百艺之首亟为重视。各省农民被所在州、县长官评选为最勤劳、能干、孝悌者,甚至可以封为八品官。农民为官,并不需为此放弃他已卓有成效的农事耕作,转而从事他并不了解的刑名钱谷。”

  史景迁:“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平恶化的危机;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有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第四子。德妃乌雅氏所生。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没有抚育的资格,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佟贵妃抚养。康熙皇帝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语。因性情急躁,父皇康熙用“戒急用忍”训喻他。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储位的传奇猜疑很多。胤禛由于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的信赖。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登基为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禛即了帝位之后,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抚封为廉亲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后被削宗籍和圈禁、 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皇十子胤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祯(允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传位遗照有满汉文两种文本。在汉文本中,繁体的“传位于皇四子”应写作“传位於皇四子”,字形差异很大,无法把“於”改成于,也无法在“皇”和“四”中间删去“十”字。在满文本中,皇子前面有皇子的封号,即雍亲王,满文写作hūwaliyasun cin wang。“贝子”一词,满文写作beise。由此可见两者无法修改。在满文本诏书中提及皇子姓名时,“胤禛”写作in jen,“胤祯”写作in jeng;“四”写作duin,“十四”写作juwan duin。综上所述,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不成立。

  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

  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

  雍正七年(1729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

  去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清朝雍正有哪些儿子和女儿】相关文章:

雍正皇帝的儿子有几个叫什么10-19

雍正是怎么篡位当上皇帝的清朝历史故事08-03

清朝文字狱的案例有哪些02-22

和领导喝酒礼仪有哪些08-04

雍正帝生母和养母简介及死因10-03

雍正皇帝最喜欢的女人是谁?雍正皇帝的皇后和妃子简介10-11

招财方法和招财风水有哪些01-20

微单和单反有哪些区别01-19

除夕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