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李儒简介

时间:2021-11-26 13:23:32 三国历史 我要投稿

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李儒简介

  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

  《魏书》记载,吕布刺杀董卓,卓将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西凉军首领李傕(jué)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均无记载。

  在《三国演义》中是董卓的首席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

  李儒简介

  中文名称李儒

  别名李文优

  国籍中国(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司隶冯翊郃阳

  职业郎中令、博士

  李儒,三国人物,正史中无此人(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有此人),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

  李儒与董卓

  李儒是三国第一谋士,第一个出现的谋士。

  他是董卓的女婿,死心蹋地地为董卓服务,开创了董卓时代。

  当时董卓奉诏前来。李儒劝他说,:“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所谓大事可图,可见他们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在李儒的劝说下,董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坐享其成。

  为了成就自己的霸业,董卓准备收降吕布,征询李儒的意见。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董卓对李儒的话是言听计从,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赠与吕布。

  结果,吕布成为董卓成功的最主要干将。

  董卓执政后,李儒给董卓的第一个建议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并荐蔡邕。董卓命征之,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曹操欲刺杀董卓,董卓以其事告之。李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

  董卓然其说,马上查明事实的真-相。

  李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

  于是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要不是碰上陈宫,曹操的命就没了。

  后来,曹操召集十八路诸候征讨董卓,势不可挡。李儒又出一计:“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乃保无虞。”为了发展董卓的实力,李儒又出了一个主意,“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

  结果董卓安然退到长安,实力没有消耗。而十八路诸侯则不战而退。

  董卓从洛阳撤退到荥阳后,李儒献计说,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

  董卓从其计,令吕布引精兵歇后。吕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

  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曹操先背叛董卓,吕布说得也没错。不过吕布背叛的'次数更多。)”

  此次战争结果,曹操肩膊中箭,被两个军士擒住,幸亏被曹洪所救。曹操来时,聚三万人马,此次回去,只有残兵五百余人。

  第七回“袁绍盘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中,袁绍与公孙瓒对阵。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

  李儒对卓曰:“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盘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

  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斋诏前去。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次日,二人至瓒营宣谕,瓒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二人自回京复命。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

  这件事极大地提高了董卓的威信和影响力。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李儒看出了董卓和吕布的矛盾,以及其中的连环计。他于是是劝董卓和好吕布。他说,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

  董卓沉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要说董卓还是有一定气度的。

  不过,董卓又被貂蝉的眼泪改变了主意。

  李儒听说后,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过去,董卓对李儒是言听计从,而现在董卓得势,已经听不进李儒的劝告,离死也就不远了。

  董卓的成功,李儒立了大部分功劳,收吕布,败曹操,擢名流,立朝庭,攫财富,拒诸侯。李儒人聪明,懂兵法,还有战略眼光和心胸,儒具备一流谋士的条件,可惜其主不行。否则很有前途。

  李儒初次出场:进京勤王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这就和刘备提出要“光复汉室”是异曲同工。当时得知董卓要进京,朝中是怎么说的?

  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

  何进挂了以后,鲍信找到士族代表袁绍和朝中大臣代表王允又说董卓要反,结果此二人都是:“且容商议。”李儒这一名正言顺要进京勤王的声明,就在这个时候成了关键。人家是响应号召以勤王的名义来的,而且又握有重兵,只要没有谋反的事实,谁也动不了他。

  二次出场: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有人可能要说李儒这一手没有曹操救天子于危难,恩威并施来的高明。但这里有一个不同点,董卓这个时候是西凉军阀,他只能在京城中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曹操后来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迎天子。

  三国那个时候是很看中出身的,董卓作为一西凉军阀,在朝廷里的人看来就是暴发户,实力确实够强,但没有号召力。袁绍“四世公卿”一出,压都压死他。那他要把持朝政就只能采取铁血手段,这一个计策是没有错的。等到曹操挟天子的时候,曹操已经在许都有了势力,而且国都覆灭,许都又是中原地区,迁都顺理成章。董卓要是用曹操那一套,难道迁都到西凉去,搞笑的吧。

  看看董卓要把持朝政时众人的反应。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此人就是丁原,那时候丁原跟袁绍王允他们比起来也就是个小角色,连他都敢这么搞,可想而知董卓当时面临的环境(不要说是因为吕布给他撑腰啊,在朝堂上只听说手下靠老大撑腰的,没听说老大靠手下撑腰)。要不是依照李儒的铁血政策杀之,谁还会听董卓的。

  所以李儒这个早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完美的。只不过董卓此人实在无脑,瞎搞,才搞得天下之兵尽伐之。

  三次出场:袁绍不可杀

  且说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这句话什么意思,朝廷江山还没坐稳,不能在这个时候杀袁绍。事后侍中周毖说了一句话:“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可见袁绍杀不得。

  四次出场:擢用名流,以收人望

  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

  这没错吧。只不过蔡邕确实名副其实,就是不给你董卓面子。要是换了曹操,你不给我面子我还是供着你,就像对徐庶、关羽那样。董卓要是这样的话,估计情况会好很多。只不过董卓是个SB,拿刀架着蔡邕来上班,那有用个P,这可怪不得李儒。

  五次出场:杀帝夺权

  却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一日,偶见双燕飞于庭中,遂吟诗一首。诗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董卓时常使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

  此时的董卓已经把持朝政,你皇帝做傀儡就好好做,你要来一句“何人仗忠义”那不是找死吗?都在叫人来杀董卓了,难道董卓还能容你?这个做法和曹操后来的做法是一样的。

  六次出场:识破曹操

  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看曹操后来的反应。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皆被李儒言中。反董计划彻底告吹。

  七次出场:示弱退兵

  李傕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卓怒,问李儒。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后来怎么样,联盟军连追都不追,人心涣散了。

  八次出场:设计曹操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

  结果呢,曹操果然带兵追来,被吕布等人杀得大败。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

  九次出场:识破连环计

  吕布怒恨而归,路遇李儒,告知其故。儒急入见卓曰:“太师欲取天下,何故以小过见责温侯?倘彼心变,大事去矣。”卓曰:“奈何?”儒曰:“来朝唤入,赐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无事。”卓依言。

  儒曰:“恩相差矣。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

  要是李儒早点知道有这个情况,估计就劝董卓把貂蝉让给吕布了,董卓根本就不会娶貂蝉。以后也不会有吕布谋反一事了。纵观董卓行事,但凡李儒的建议他还是都听进去了的。好歹也是称霸一方的人,判断意见的正确与否的能力还是有的。加上李儒是他女婿,连吕布都比不上的亲信。

  十次出场:料定败亡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

  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眼见董卓受貂蝉迷惑,不再听信忠言,李儒就已经料定了吕布谋反的结果。可比贾诩。

  十一次出场:败局已定,自了余生

  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

  这个时候其实李儒已经知道董卓的败局了。要不怎么偏偏他这个最亲信的人没出现在这种场合。

  却说当下吕布大呼曰:“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

  这里我个人感觉是李儒为了不连累家将而自己自首的。要知道董卓一系的势力是根深蒂固的。看看吕布夺权以后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的反应,董卓势力几大将领没有一个买吕布的账,都不投降吕布。难道平日里在董卓、李儒身边的这些人不是他们的亲信?会这么容易就把李儒绑了,那个时代可是最恨这种卖主求荣的小人,能进到李儒日常生活中的人绝大多数肯定都不会是这样的人。即使有一两个,也没有把李儒绑出去的能力。

  总结:算无遗漏,如遇良主,大业必成

  纵观李儒一生,算无遗漏。若不是董卓性情中人,早已成就大业。但无奈是以董卓姻亲身份出道,注定无法另择良主,只能对董卓从一而终

  悲兮,哀兮!

  人物简介

  李儒,三国人物,生卒144—?,籍贯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据《后汉书·何皇后纪》和《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记载,初平元年李儒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农王(少帝)(后汉书:“关东兵起,共讨董卓。董卓置弘农王刘辩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献上毒药,刘辩不肯饮,董卓等强逼之。于是,刘辨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做别后,饮药而死。”)。据《後汉纪后汉孝献皇帝纪》记载,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击败吕布,王允自杀,重新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控制东汉政权。李傕以贾诩为左冯翊,并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因为李儒曾毒死弘农王(汉少帝),汉献帝下诏加罪于李儒,后受到李傕的保护而得以幸免(後汉纪: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献帝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辞曰:“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

  三国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

【三国中李儒是怎么死的?李儒简介】相关文章:

贾代儒是谁?红楼梦贾代儒简介11-28

三国李严简介09-18

唐肃宗李亨简介 李亨在位时间11-30

儒释道话题作文06-20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李严简介12-01

儒释道经典语录05-21

高中作文温儒小城03-15

嘲鲁儒原文及赏析07-22

《嘲鲁儒》原文及赏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