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时间:2022-09-01 12:58:4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精选10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精选10篇)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1

  纪录片《海洋》,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最新力作。这部影片,无论是体裁,还是主题,以及导演,都让我心向往之。

  上周六,终于摆布好了时间,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安贞店)安安静静地看完了这部本年最火的纪录片。影片开篇语从一个小男孩的问话开始:“这是大海吗?什么是大海?”,随后以美得让人心颤的画面,提出了一个人类要共同思考的命题——应该如何对待海洋。

  影片开头的男孩,是《海洋》制片人兼导演雅克·贝汉的儿子。雅克·贝汉此前的作品,我只看过一部,纪录片《迁徙的鸟》。《海洋》延续了《迁徙的鸟》开创出来的诗意、唯美、形式感强烈的美学倾向,且赋予了更为强烈的现实意义。在观看过程中,尽管我不时以挑剔的眼光注视着每个镜头,但很遗憾,我失败了,因为这部电影实在非常完美,不仅仅是纯粹从视觉上的美感来评价它,还包括影片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与画面相得益彰的电影音乐,以及姜文的解说。

  《海洋》不是一部科教片,看过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些从未见过的海洋生物的名字,但一定会读懂影片表达的思想和理念——善待海洋,毁灭海洋就是毁灭人类自身。影片在一个宏大的视野里,让人们去感受海洋的壮美、海洋的深邃、海洋令人堪忧的现状,以此唤醒人类的海洋意识,让人们懂得如何去对待海洋,如何去保护这片占整个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家园。尽管《海洋》不像《海豚湾》那样充满了血腥的杀戮,让人触目惊心,但依然会让人会觉醒,让人忧思,让人对影片和导演顿生敬意。

  《海洋》被称作“史上最烧钱纪录片”。此片耗时5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4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拍摄,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目前已经在全球近二十个国家公映,票房连创佳绩,在美国首日票房超过了《阿凡达》。在中国却开始遇冷,尽管满头银发、年届70的导演雅克·贝汉不辞劳苦,亲到中国上海等地参加宣传活动,但最终影片慢慢热起来、火起来,靠着不是导演的名气,而是影片自身的魅力和绝佳的口碑。

  毕竟,不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雅克·贝汉,但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海洋,知道我们国家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知道百年前西方列强自海上入侵中华的屈辱和苦难;知道位于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和南海海域的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如今仍被强占;知道今日海洋环保形势严峻,刻不容缓;知道海洋权益争夺激烈,等等。在每个国人的心里,也许都有一个跟海洋有关的梦。要实现我们的海洋梦,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或许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限,很多人没有机会去看大海、亲身体验海洋,但可以看一看这部纪录片。在我们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为了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好一点而疲于奔命的当下,像《海洋》这样非功利而真诚的纪录片多看一些,将受益匪浅。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2

  昨天我在爸爸妈妈的建议下看了纪录片-----《海洋》,这是一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影片。影片以一个小朋友所看到的场景为主线,向大家展示以前海洋里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的生活状况,场面恢宏、扣人心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然而当屏幕上出现大量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时,我不由地为我们人类感到惋惜-----是我们人类的睿智,让海洋失去了往日的绚丽,让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当影片接近尾声时,我看到了从人造卫星上拍下的地球样子的对比图,仿佛看到了被我们糟蹋得惨不忍睹的“地球母亲”正在挣扎着。图上有明显的工厂污水排放的痕迹,在我看来都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了!

  是人类滥捕滥杀,导致一些海里食物链断裂的情况发生,让一些动物缺少食物;是人类“疯狂”涉猎,让动物种类愈来愈贫乏,让它们不得安宁;是人类制造的环境污染,让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让它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影片快结束时,我看到的许多已经灭绝以及濒临灭绝的动物们,它们似乎在向我倾诉人类所做过的破坏它们生存环境的错事,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想起最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我真觉得痛心,这毕竟是难以挽回的过错呀!

  唉!什么时候,人类才肯罢休啊!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不能让海洋再受伤害,不能让地球再受伤害,不能让动物们再受伤害。这也是为了我们人类!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3

  上星期五,我们全校师生去朝阳剧场观看纪录片《海洋》。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多天,我的心情还是既兴奋又难过。

  纪录片一开始,有几个小孩子跑向海洋,其中一个小孩说,什么是海?什么是洋?看着大浪翻滚的海水,我心里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

  神奇的海底世界出现了,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它们色彩缤纷,奇形怪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鲨鱼,它可是海洋霸王,有长长的身体,尖尖的牙齿,样子很吓人,还能吃掉好多小动物,真害怕!可是它又是海洋的清洁工,维护着海洋的生态平衡。

  最可爱的是小海豹,圆滚滚的身体,摊开四肢,趴在海滩上,两只大眼圆圆的,就像个可爱的狗狗。

  鲸鱼真大呀,重好几十吨,掀起的海浪,比一辆公交车还大。可是它很可恨,还吃小海豹。小海豹是我非常喜欢的,看到小海豹被吃掉了,我不禁流出了眼泪。

  海龟妈妈真是个“大本事”,她在海滩上下好多好多的蛋。没几天,小海龟就孵出了。可是等它们钻出沙子爬向大海时,却被海鸥吃掉了,只有一只小海龟幸存下来。

  海鸥也是一个捕食的能手。它飞在空中,要是发现了海中的鱼,它就会把翅膀一缩,伸直脖子,像个锥子扎向水中捕鱼,很少失手。海鸥还有潜泳的本事。

  这些都让我很兴奋,觉得很新奇。

  可是不久,我看到了一个画面,一个人捕捉到一条鲨鱼,把它的'鱼鳍和尾巴切下来,鲨鱼流了好多好多鲜红的血。切完后,鲨鱼还没有死,他们把它扔到海里,让它慢慢地死去。这个人太残忍了!等我长大了,要立一个执法队,专门抓那些捕杀海洋动物的人。

  本来非常蔚蓝洁净的大海被人类污染了,海洋中有好些垃圾,那叫一个脏啊!海洋生物本来在一个非常蔚蓝的大海中生活,现在有些地方却被污染了。看看那海底,有牛奶盒,瓶子,薯片袋,甚至购物车。大鲸鱼没法生活了,它生了人类的气,跑到了南极去生活。可是没多久,新的航线就开通了,商船会到达这里,它们该想什么办法自我保护呢?北极也非常非常的寒冷,只要你把一个手指伸出去,就会冻成冰棍,可是北极熊为什么能在非常寒冷的地方生活?因为它的皮毛非常非常的厚。它们非常可爱。幸运的是,没有人来捕捉它们。那里的食物非常多,它要吃好多东西来补充能量,变得越来越强壮。可是地球变暖以后,北极熊就面临着灭绝。

  看到这些,我很难过。就像那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来到纪念馆看了好多动物标本。它们虽然做得很逼真,但它们没有生命。所以,我们人类要赶快行动起来,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4

  这个周末,我通过CCTV观看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掌握了很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启发,并且颇有所感。

  《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世界各国与海洋的故事,包括海洋权益的维护、海洋主权的宣誓、海洋领土的争夺等。《走向海洋》第一集讲到了俄罗斯潜艇曾经下潜到北冰洋4261米的深处插上了一面国旗宣誓主权,并且这一行为引来了众多国家的纷争。

  的确啊,《走向海洋》真是一部非常启示人的纪录片。观察现今,咱们国家的南海问题成为了热议焦点,南海的油气资源遭到了周边国家的开采盗龋可是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还是在于我们国家过去对于海洋权益的保护不够重视埃随着我们对于海洋权益越来越重视,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也不会遥远。

  同时《走向海洋》也让我思考到,构建海洋强国关键还是在于海洋能力的建设,就像俄罗斯那样能够拥有先进的潜艇达到几千米深度水域宣誓主权。而我们同样应该积极发展国防与军事实力,以维护我们日益迫切的海洋权益维护问题。

  总的来说,《走向海洋》真是值得我们一看,并且从中受到启发,开展我们的积极建设工作。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5

  《走向海洋》,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与海洋的一切相关的书。这本书总共分了三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和海洋的亲密关系。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人类从崇拜到探索、由了解到争夺,开启了人类文化的起源。海洋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当然,海洋还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库,如果海水提纯,可以缓解整个世界的缺水状态。第二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丝丝联系。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殷人东渡,徐福出海,丝绸之路,禁海锁国,写下了一个个中国历史闪亮点。战争,甲午战争,侵华战争,都是我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海洋又和名人相辅相成,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都是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国的海上防线也不容小视,一队队潜艇、小型水上舰艇,保卫着我们的祖国。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来。海洋的未来是“碧蓝”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让中国和全球接轨的,它还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

  我们一直都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人类利用开发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为我们人类做出了非常多的服务。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么多的美好想法、愿望、规划,都是建立在一个美丽、健康的海洋的基础上,回头看我们现在的海洋,日本的核电站爆炸,海轮的油泄漏,“红潮”的侵袭,海豚的……都给我们美丽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从古到今,我们失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植物、动物,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我们应该警惕起来,保护剩下的可怜生物,让物种不再消失;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节约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颗粮……只有我们的海洋变的更加美丽健康,才能让更多的人们在这广阔的海洋上展现他们的抱负,让海洋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不再千疮百孔,地球母亲才愿意奉献她的一切。让我们全社会的人都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争做环境的守护者。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6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去华臣影院看记录片《海洋》。

  影片一开始是惊涛拍浪的海面。那水面好像座头鲸身子下面的那一道道纹。

  后来,风平浪静,海面上什么动物也没有,拍浪的声音也没有,海面好像丝稠,摸起来一定滑滑的。

  突然,一群海鸟从天空飞过。它们发现海里有一在群小鱼。于是,它们如同剑一般一个个射向大海,去寻找食物。

  海鸟们饱餐一顿后,轮到海豚表演了。它们腾空而起,又坠入海里,有的甚至还在空中翻转几圈后才坠入海里。

  这时,一只座头鲸游了过来。它用巨大的翅膀拍起阵阵非常响又非常大的水花,好像在跳舞。更让我惊奇的是,有一条鲸居然在空中翻转一圈后才坠入海中。这真是个奇迹啊!它居然能把自己那么笨重的身体抛向空中,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小丑鱼这个可爱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们在海洋里无忧无虑,自由穿梭。一会儿躲在珊瑚里,一会儿躲在石头堆里。如果我是小丑鱼的话,那该多好!

  坏脾气的蝴蝶鱼爱撅嘴。不知道它在和谁生气,也不知道它因为什么生气。

  寄居蟹总爱搬着“房子”走,难道它们是海里的蜗牛?可它走得也不慢呀?看来它不是海蜗牛,这只是它的本性。

  多美的大海啊!

  可是人类现在开始捕杀鱼类了。蓝蓝的大海变成了血腥的大海。他们撒下大网,将鱼儿们活活缠死,就算是凶猛的大鲨鱼也没能逃出这个“大魔掌”。更残忍的是,人类把鲨鱼的鳍和尾巴切下来晾晒着,做为自己的餐桌上的美食,又把鲨鱼放回大海里。被放生的鲨鱼像根光秃秃的大棍子,它不能游动,所以,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不要捕捉海洋生物,更不能把它们杀掉。因为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只有保护好海洋生物,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7

  纪录片的开头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小男孩发出疑问,什么是海洋?人们解释不清什么是海,什么是洋,只能用人类肉眼所能见到的有限画面来展现。

  食物链是大海的法则。没有人类的干涉,大海维持着它的和谐秩序。我们对海洋的磅礴气势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而震惊和感动。纪录片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展示了海洋生物的千姿万态,二是表达人类涉足海洋对美丽大海带来的破坏污染,最后呼吁人类保护海洋,与海洋生物和谐共生。

  让我震撼的还有海洋中的捕食景象,亮点在于海洋生物的成群结队,阵容庞大显得壮观无比。画面中呈现出来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海豚、鲸鱼、鲨鱼、海豹等海洋明星生物,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动物。有趣的是海洋上的食草动物,长着像大象一样的鼻子,在海底匍匐前进,扬起阵阵“尘土”,这就是它们正在进食的景象。要说海洋中最美的景象是什么,我觉得大海中的珊瑚礁群极美。

  相对于前半部分来给我的震撼,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却是让人痛心和反思。人类对海洋的破坏不止是滥捕海洋动物,污水混在河中,最终流入大海,几乎所有的近海都难逃污染,在卫星地图上看上去不是蓝色,而是深褐色的。当我看到鲨鱼的鱼鳍和尾巴被割掉后在无力的挣扎的时候很心痛。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8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不再用所谓批判的眼光看历史类的片子,包括很多人视为“应景”的纪录片。尤其是近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与其忙着批判、不如抓紧学习,因为任何片子中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最初时,之所以想看《走向海洋》,就是因为我知道不管它拍得好坏与否,片中肯定会有我需要的一些东西。只是没想到,这次我真的又逮着了。

  这部片子,从某种角度来看,无疑是一部通史,不过应该是专门史意义上的通史,即一部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史。

  全片共八集。第一集名曰“海陆钩沉”,讲述的先秦秦汉时期。看完第一集,我的第一感觉是,我这个学历史的,当年的书算是白念了,很多事当年竟然都没学明白,汗颜。片中提到的商代与海洋的紧密联系是我直到现在才意识到的。是啊,一个擅长航海与经商的民族怎么可能没有海洋意识?对于秦始皇登琅琊而东望,片中亦给出了新的假设。单单第一集,我已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不仅会让我学到些东西,而且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纪录片。

  接下来的第二集“海上明月”、第三集“潮起潮落”、让我看得如痴如醉。我无法想象,南宋时中国海上贸易的所得竟占到国家收入的20%、元代时罗马壁画上的基督圣袍竟完全采用了蒙古人的习惯、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竟胜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第四集“仓皇海防”,主要讲述了清末的事,该集以丁汝昌的自杀殉国结束。如果说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声长长的叹息,看到此处,我已经无力叹息了。正如片中所言,历史没有假如,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第五集“云帆初扬”,讲述了从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收入只有22个亿的情况下,竟拿出3个多亿来建海军。第六集“长风大浪”,讲述了中苏交恶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直至核潜艇研制成功等事件。桩桩件件,让人倍感振奋。第七集“走向大海”,讲述了为研制洲际导弹而开展的海洋科考、我国海上石油最初的勘探开发、南极的开发等事。上个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人民海军在世界各地的访问,让人由衷地自豪。第八集“经略海洋”,讲述了近十年发生的一些事。看到此处,我才明白了报上不断出现的“蛟龙号”下海的意义。

  这是一部不断触动人内心的纪录片,片中有太多让人感慨的情节。康熙为郑成功提的挽联“……敢向东南争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让人唏嘘。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国海军和日本在江阴进行的血战,其惨烈让我不忍。而1974年,蒋介石默许中国海军通过台湾海峡以解救南越对西沙造成的危机,则是整部片子中让人最感温暖的情节。

  老实说,看这样一个纪录片,尤其是看最后的几集,总有种这些年算是白活了的感觉。作为一个在青岛生活了十多年,身边不乏转业海军、海监家属以及类似海洋研究所这类机构的家属的人,我的海洋意识竟如此淡薄,很多知识对于我,都几乎是空白的。虽然,我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只是个体现象,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尤其是通过与身边的人沟通后),让我不得不难过地发现,好像发生在我身上的是一种普遍现象。

  昨天同老妈通话。老妈对钓岛和航母等事的关心,让我忍不住将从《走向海洋》中刚刚学到的东西“卖弄”了一番。电话那头不断传来的惊讶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妈这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朴素的爱国情怀。放下电话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高兴起来。因为我知道,老妈的“无知”不是她的“错”,而是我们宣传教育的失策。《走向海洋》片中,有一个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即日本人从小学时就接受着这样的国情教育:“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这样说来,与其忙着责备祖先的保守和计较他人的冷眼,还不如抓紧为全民族补上海洋战略意识这一课。海运兴,则国运兴。一个没有海洋战略意识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今,当我们惊喜地发现融海陆为一体中国不再只是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当我们发现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苗、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不仅已经“走向海洋”,而且将因对海洋的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而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9

  海洋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今天我就解开了这个谜团。6月19日,我们小记者团来到省图书馆一起来观看《海洋》这部纪录片。

  影片一开始,场面令人震撼:在几千万年前,在碧波荡漾、一望无垠的海洋中,成千上万的海豚像小潜艇一样在海面上朝着同一个方向忽上忽下地飞驰,它们把大群的沙丁鱼聚集起来,当鱼群被赶到海面的瞬间,一直在空中等待机会的海鸟像万箭齐发似的扎进海里,吓得鱼群四处逃窜,正当海鸟们在海面上尽情的边美食着边游弋着,最后出现了庞然大物——鲸鱼,吓得鸟儿振翅逃向空中。……它们就这样维持着海洋世界的平衡。通过影片我还认识到以前从没见过的各种海洋生物:章鱼、世界上最大的鳐鱼、竹荚鱼群、像狗一样叫唤的和海水嬉戏的海狗、会唱歌的座头鲸、吃海草的海龟等,它们好可爱!它们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着。这个时代还是属于它们的,它们无拘无束的繁衍着。它们的世界好让人羡慕!几千万年过去了,到了航海时代,人类开始探索海洋,发现了海洋资源的丰富。人们开始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乱捕乱杀海洋生物。例如一艘渔船在鲸鱼多的地方撒下网,他们正好捞上来一条鲸鱼宝宝,然后赶紧用刀剁下它的脑袋,这下可激怒了10只鲸鱼,开始猛烈撞击渔船,渔夫们一看,赶忙把小鲸鱼扔进海里。可是鲸鱼们一看小鲸鱼死了,更加怒不可遏,把尾巴甩起来击在海里,卷起波涛汹涌的浪花。最后把渔船击沉了。鲸鱼们围着小鲸鱼哀鸣,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想:“它真可怜呀!”我要大声呼吁:让我们热爱海洋生物!拯救它们吧!

  地球有两个极:一是南极,二是北极。这两个地方没有遭受破坏,动物们依旧快乐的生活着。然而片中我们看到,由于环境污染,引起地球变暖,导致北极圈的冰面缩小,有一艘商船已经进入北极圈了,动物们开始遭殃了。直到卫星发射太空的时候,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咱们的地球是多么的肮脏,许多海洋物种消失了,人类已经打破了海洋生物的平衡!人类开始醒悟:地球是人类和海洋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不乱捕滥杀,生命才能得以繁衍生息!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拯救海洋世界吧!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10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海洋纪录片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纪录片海洋 观后感06-11

海洋 纪录片 观后感06-14

塑料海洋纪录片观后感08-18

《海洋》观后感07-02

海洋的观后感06-13

海洋 观后感06-23

《海洋》观后感06-21

极地纪录片观后感05-12

纪录片故宫的观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