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2-12-09 17:03:11 植物知识 我要投稿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学习了植物与土壤知识不归纳知识点就等于是白学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

  【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

  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土壤生物最适宜生活阴暗、潮湿、温暖、有氧的生活环境。

  4、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1)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对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改良都具有积极意义。

  2)动物:土壤动物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土壤生物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3)微生物:在土壤中起最大作用的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土壤微生物,它们使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促成了养分的循环。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1、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土壤中有空气: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的来源。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15%~35%。

  【实验一】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土壤注水)-V2(铁块注水))/V(测试体积);

  3、土壤中有水: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

  【实验二】测量土壤中水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M(燃烧前)-M1(燃烧后)/p水V(测试体积);

  (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

  (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

  (4)将水分的质量换算成体积:V水=(M-M1)/ρ水;

  (5)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M-M1)/(ρ水V)。

  4、土壤中有有机物(腐殖质)

  【实验三】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碳化分解和燃烧现象。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有机物(也称土壤腐殖质);它的来源: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其作用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有机物的性质是加热时易炭化分解,易燃烧。

  5、土壤中有无机物(矿物质):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这些无机盐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

  【实验四】测量土壤中有无机物:土壤燃烧、溶解、过滤、土壤浸出液,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将燃烧过的土壤溶解、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观察到的现象是:蒸发皿中留下很细的结晶物;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无机盐(又称矿物质);

  三、从岩石到土壤

  1、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2、风化:地壳的表面和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破碎成小颗粒的过程,叫做岩石的风化。

  3、矿物质的形成:岩石在物理(风吹雨打、流水、令热交替、结冰等自然外力)、化学(如碳酸)和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风化形成矿物质颗粒,是土壤固体的主要成分。

  4、腐殖质的积累: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5、形成过程:岩石的风化;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低等植物生长;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生长;腐殖质不断积累,形成成熟土壤。

  6、土壤的形成是漫长、持续的过程,直到现在仍在进行。土壤形成1厘米的表土,一般需要100-400年。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土壤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和功能的最重要因素。

  1)矿物质颗粒分类:按粗细可分为砂粒、粉砂粒、黏粒,其中最细的是:黏粒。

  2)土壤颗粒的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3)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名称直径/mm砂粒2.0~0.02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2、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中三种土壤颗粒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土壤名称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二、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1、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性能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保水、保肥性最好的是黏土类土壤;通气、透水性最好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状的土壤种类是黏土类土壤;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种类是壤土类土壤,其性状是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

  2、不同类型土壤的性状见下表

  土壤名称性状

  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3、土壤模型:壤土类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1/4。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3节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的根系

  1、根系:一株植物的所有根的总称。

  1)主根:根系中特别发达的,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

  2)侧根:主根上分支出来的较发达的根。

  3)不定根:指的是从植物的茎、叶上产生的根。

  2、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1)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双子叶植物绝大多数是直根系,如大豆、青菜、花生、棉花、番茄等。常分布在较深的土层。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绝大多数为须根系,如小麦、水稻、玉米、蒜、洋葱、美人蕉、白玉兰等。常分布在较浅的土层。

  3、根系的基本功能:固定与吸收

  1)固定: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的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定在地上。

  2)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4、影响根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土壤的肥力;通气情况;水分状况;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长度越短。

  5、生产上通过深耕、中耕、灌溉、排水、施肥等措施,来改善土壤条件,使根系健康发育。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根毛区。农业生产中“带土移栽”的目的是保护根尖不受伤害,保证被移栽的植物所需水和无机盐的供应。

  2、根尖的结构和性能: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部分,各部分细胞的特点和作用见下表。

  根尖的结构细胞特点

  功能

  根冠细胞壁薄,排列不规则

  保护作用

  分生区无液泡,细胞壁薄,细胞质浓;排列紧密,

  分裂能力强

  细胞不断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伸长区细胞已经停止分裂,不断伸长。有较小的液

  泡,细胞壁较薄,细胞呈长方形

  细胞迅速伸长,使根生长

  根毛区

  细胞已停止生长,开始分化。有较大的液泡,

  细胞壁厚;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3、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原理: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植物根毛

  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细胞吸水条件:根毛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细胞失水条件:根毛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实例:腌制青菜时,青菜失水;海水漫入农田,作物萎焉等。若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会超过根毛细胞液内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三、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植物生长不仅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还需要吸收无机盐,其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1)有些无机盐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2)有些无机盐具有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

  2、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植物缺乏N、P、K元素分别会引起不同的病症。

  无机盐

  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含氮的无机盐(如硝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

  酸铵)叶长得繁茂棕色

  含磷的无机盐(如过磷酸钙)促进幼苗发育、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成熟提早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含钾的无机盐(如氯化钾)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3、植物和土壤的关系: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

  (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使土壤更为肥沃。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4、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

  ①氮肥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②磷肥的危害:引起土壤缺锌、铁等元素,使磷成为不溶性状态,不能被农作物吸收。

  5、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产生的原因:水体中有过多的氮、磷元素。

  2)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基本症状是: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海水里出现赤潮现象。

  3)水体氮磷元素的来源:

  ①工业上排放富有N、P及有机物的废水等;

  ②农业上过多使用氮肥和磷肥;

  ③生活上排放大量的污水。

  4)水体的富营养化的过程:N、P元素增加一藻类大量繁殖,单位体积水的供氧量降低一藻类大量

  死亡一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一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一鱼类、软体动物等需氧生物大量死亡一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一水发黑变臭,水质恶化。

  5)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农、林业生产中,应多使用有机肥,少用化肥;生活中禁止使用含磷的洗涤

  剂等化学用品;生产中减少水污染。

  拓展:植物与土壤教案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 ,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06-23

绿色植物知识点归纳06-25

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归纳06-25

观察植物细胞的知识点复习归纳06-26

植物种子的萌发知识点归纳02-18

土壤植物实习报告11-29

政治的知识点归纳05-26

语文知识点归纳09-13

政治知识点归纳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