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要点整理

时间:2021-12-03 13:06:36 政治 我要投稿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要点整理

  其实对于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必修一的政治课本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不要灰心,只要用心学,总能学好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要点整理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 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 二:物价水平。

  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完善社保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二、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四、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

  高中必修一政治基础知识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

  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保险——规避风险

  ①含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重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

  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含义: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要点整理】相关文章: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要点总结11-26

高中必修政治知识要点归纳10-24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汇总11-14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要点归纳11-15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要点汇总11-15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识要点总结10-23

高中必修四政治知识要点总结10-23

高中必修4政治知识要点框架11-22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要点总结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