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时间:2021-11-30 17:34:10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很多学生只重视必修部分的知识,经常忽略选修部分的内容,知道选修三有哪些历史知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

  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

  (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

  (3)三个阶段

  【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 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加速一战结束;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

  2、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经济: 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 军事: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

  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德国爆发 “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匈牙利发生革命,建立起匈牙利共和国,奥匈解体。

  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参加协约国;美、中、日等中立国参战。

  三、后果

  1、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3、战争催生了新世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摧毁了俄、德、奥、土等帝国,削弱了英国和法国,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国联的成立)。

  4、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高中历史选修三常考知识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表现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1)经济上: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

  (2)政治上:政治民主制发展不平衡,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建专制统治。

  (3)对外关系上:英法拥有较多殖民地,而德国很少。

  2、欧洲列强的矛盾:三对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的矛盾)、法德矛盾(普法战争后果;争夺欧洲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矛盾及焦点问题如下图: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过程: ①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②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俄两国逐渐接近,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益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2)成立标志:1907年英俄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3)关系及实质:两大军事集团是帝国主义和军事性的同盟集团,它们既相互勾结,又存在矛盾,建立的实质和目的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二、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01-18

高中物理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12-04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10-27

高中历史选修三必备知识框架10-25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11-18

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要点总结11-07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10-25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11-21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