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1-12-04 11:28:39 化学 我要投稿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的时候我们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新课程,在第二单元我们将会学习空气的化学性质,这个单元的内容是考试的必考点,我们一定要掌握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备的化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 S +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初三化学知识重点

  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初中化学考点知识

  1.酸的五条通性:

  (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紫色石蕊变红

  (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2.碱的四条通性: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碳酸钠晶体带十个结晶水(十水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

  钾钠铵、硝酸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银和硫酸钙微溶。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4.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氯离子。

  5.检验溶液中硫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钡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硫酸银微溶于水),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

  6.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教案12-07

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6-16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习题08-08

初三上册第4单元教案12-07

初三化学上册教学总结(通用7篇)12-29

初三第二学期化学教学计划02-13

初三化学上册的人教版教案06-16

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12-06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1-25

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