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2-01-26 09:59:32 化学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精选7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精选7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1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2)取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产。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滴入数低澄清石灰水震荡——1空气,2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2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2中氧气含量少。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表面有水珠生成,说明2中水蒸气含量多。

  4(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含量越高。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2

  本知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较简单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碳的单质、碳单质的性质比较与应用、碳单质的反应现象和方程式等内容,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

  1、金刚石 、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在这些物质里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尤其是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2、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由于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据此,木炭和活性炭在制糖工业、食品工业、防毒面具制作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3、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碳单质很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

  (2)可燃性:

  (3)还原性: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化物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常见考法

  碳及其化合物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和自然息息相关,决定了它在中考中能以时事,健康,生活或环保等材料为背景的题型出现,题目类型经常涉及选择、填空。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3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6、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7、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8、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9、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10、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ナ褂猛信烫炱绞保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ナ褂檬怨芑蛏掌扛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ブ迫∑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ス烫逡禾逑嗷セ旌匣蚍从κ保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ピ谑匝榍馄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ビ没乖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ハ∈团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ビ弥亟峋У姆椒ǚ掷胧逞魏拖跛峒氐幕旌衔铮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ピ谧鲋泻偷味ǖ氖笛槭保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コ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⑾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ピ诩煅榛旌掀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⑿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セ旌先芤河胍恢纸鹗舴⑸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克。

  5、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6、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7、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4

  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两种绿色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关于化学的学习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5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1、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无机物的简单分类

  5、两种推断:元素、物质的推断

  6、三种常见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7、三种示意图: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基本仪器、典型实验装置图

  8、三个规律: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金属活动顺序规律、物质间反应规律

  9、三种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10、三种元素〈0、H、C〉及其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11、五种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五个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结果、物质性质描述的判断

  13、十个实验:H2、 O2 、、 CO2的制取和收集、H2、C CO还原性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和常用药品取实验、鉴别几种重要物质实验、除杂的实验、实验置上的纠错、重要实验的.操作程序、证明金属活动序的实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中考化学复习 溶液计算“十注意

  以溶液为载体的计算,是的热点考题之一,该类考题具有隐蔽性强、考查面广、考查灵活等特点,在解答时往往屡屡失误、频频失分 初二,为帮助学好该类,现将解题时的注意事项归类解析如下:

  1.注意:不是放到水里的物质就是溶质

  例1.将6.2 g氧化钠完全溶于93.8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大于6.2% B、等于6.2% C、小于6.2% D、无法计算

  分析:氧化钠溶于水时发生下列反应:Na2O+H2O=2NaOH,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6.2 g Na2O溶于水后会生成8 gNaOH,因此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8 g/6.2 g+93.8 g×100%=8%,应选(A)。

  答案:( A )

  点拨:学生往往误认为氧化钠完全溶于水后的溶质仍为氧化钠,而忽视了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了NaOH,因而错选(B).

  2.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

  例2.配制500 mL 20%(密度为1.14 g/cm3)的硫酸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_______ mL,需要水_______ mL

  分析:设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x,500 mL×1.14 g/cm3×20%=x×1.84 g/cm3×98%

  解得x=63.2 mL,需要水的质量为:500 mL×1.14 g/cm3-63.2 mL×1.84 g/cm3=453.7 g,

  其体积为:453.7 g÷1 g/cm3=453.7 mL

  答案:(1) 63.2 mL;(2)453.7 mL

  点拨:不同的液体混合时,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混合前各液体体积之和,学生往往认为稀硫酸的体积=浓硫酸的体积+水的体积,导致误解。

  3.注意溶液的总质量

  例3.向100 g5%的NaCl溶液中加入5 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向100 gNaCl溶液加入5 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00 g+5 g=105 g;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g×5%/105 g×100%=4.8%

  答案:4.8%

  点拨:学生平时练习时遇到的溶液多为单一溶质的计算情况,因此他们认为加入硝酸钾之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为5%,这是错误的,对硝酸钾来说它对应的溶剂质量也同样是100 g,加入硝酸钾之后硝酸钾会全部溶解的,此时溶液的质量已变为:100 g+5 g=105 g,而不是100 g.

  4.注意溶解度的影响

  例4.20 ℃将5.6 g生石灰溶于94.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A. 56% B. 5.6% C. 7.4% D. 0.17%

  分析:生石灰溶于水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Ca(OH)2质量为7.4 g,但Ca(OH)2属于微溶物质,20 ℃时Ca(OH)2的溶解度约为0.17 g,因此7.4 gCa(OH)2不会完全溶于94.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7 g/100 g+0.17 g×100%≈0.17%,应选(D)

  答案:(D )

  点拨:解答此题学生出现的错误有:①溶质为氧化钙,其质量为5.6 g;②溶质为氢氧化钙其质量为7.4 g(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计算得出);学生往往忽视了Ca(OH)2微溶于水这一特性,而错选(B )或(C ).

  5.注意物质中的结晶水

  例5.将25 g胆矾晶体完全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25 g胆矾晶体(CuSO4·5H2O)中含CuSO4的质量为:25 g×160/250×100%=16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16 g/25 g+75 g×100%=16%

  答案:16%

  点拨: 25 g胆矾晶体中含结晶水的质量为:25 g×90/250×100%=9 g,学生往往把这些结晶水的质量也认为是溶质的质量,从而认为溶质的质量为25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g/25 g+75 g×100%=25%

  初三化学精选填空题及答案

  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老师整理的精选填空题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大家的疑问。

  精选填空题

  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产和生活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

  1.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初中物理 D、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2.沼气是一种廉价的能源,农村富有大量的秸秆、杂草等含有纤维素的废弃物,

  它们经微生物发酵后便可产生沼气,可用于点火做饭取暖。其反应过程可用下式表示_______

  (C6H10O5)n + nH2O == 3n CO2 + M CH4 请填写M为 。

  开发沼气的意义是___________ 。

  答案

  1. B

  2. 3n 废物利用,开发能源(意思对给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6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7

  一.使用仪器的使用和识别

  主要包括试管、试管夹、烧杯、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滴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水槽、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

  二.化学实验简单操作

  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

  三.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检验

  (1)气体发生装置(固体混和加热型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型);

  (2)气体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3)根据气体各自的性质进行检验;

  (4)实验装置合理连接,实验合理操作。

  四.物质的分离

  物理方法(1)溶解(2)过滤(3)蒸发

  (4)冷却结晶

  化学方法(1)沉淀法(2)气体法

  五.物质的鉴别

  (1)盐酸、硫酸的鉴别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

  (3)碳酸根的鉴别

  (4)酸、碱的鉴别

  六.溶液

  该重要考点分值为(2-4)分,近两年考题中该考点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运用。但在该考点的计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算。主要掌握溶液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氯气消毒和明矾净水。

  七.元素及其和化合物

  元素及其和化合物主要内容有空气、水、氧、氢、碳、常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是化学学科中考(微博)的重要考点,该考点知识点多,内容广泛,分值也比较多,每年必考。它无论是在填空题、选择题,还是在实验题、计算题都可涉及到。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学会分类归纳,做到系统掌握,合理、灵活、综合的运用。例如:单质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系统的记忆,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都是使黑色粉末变红;借助化学方程式,牢记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等,这样有助于在该考点上获取高分。

  八.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合价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计算。近两年化学计算占总分的比率不高,计算难度降低,计算题都比较容易。同学们只要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通常情况下,决不会因为计算而难倒大家的。计算是容易得分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精选7篇)】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11-15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12-03

自燃-初中化学知识点11-17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11-11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0-17

常用会计知识点整理03-08

中考政治知识点整理11-15

初中化学酸的知识点11-24

初中化学式知识点11-23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