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时间:2022-11-01 14:39:54 初一 我要投稿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初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1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2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7.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3

  1、位置与领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和墨西哥,北临加拿大。地跨热带(夏威夷州)、温带(“本土”部分)、寒带(阿拉斯加州)

  领土由本土和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共50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

  2、发达的经济:

  (1)工农业生产总值世界首位。

  (2)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生产专门化(如五大湖附近的乳畜带等,是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需要大量进口。

  (3)工业分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使之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

  ①东北部地区(发展最早)-—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工业。

  ②南部地区(新兴工业区)-—石油、飞机、宇航、电子工业等。

  ③西部地区(硅谷分布地区)-—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

  3、对外贸易: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4、人口和城市:

  (1)居民主要是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里。美国境内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洛杉机和旧金山。

  (2)城市:

  ①、首都-华盛顿;

  ②最大城市,也是再大的港口(联合国总部)—-纽约;

  ③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洛杉机(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

  ④有“硅谷”分布的城市,天然良港-——旧金山;也是华人最多的地区

  ⑤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休斯顿-宇航工业;西雅图-飞机制造。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4

  【降水与生活】

  1.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学生也都已有认识。因此,教学时可请学生发言,补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等),而对于降水的成因和条件不必多讲,对于降水的概念也不需要作严谨的解释。

  2.降雨等级的教学,不必讲解严格的划分标准,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各等级降雨的情况及人们的感受。同学们描述的即使不太准确,也不必细究,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等级。

  3.人们讲到某地的降水量,和气温一样,一般都指观测的数据。因此,与“气温的观测”相对应,教材也安排了阅读材料“降水量的观测”。由此,学生能加深对降水量的理解。

  4.活动第1题,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2)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3)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教学时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很不错。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着这一原则,对于活动第2题,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要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柱状图上作直观判读。主要应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阅读活动中的图3.20,在完成教材要求后,还应提醒学生将图3.20与图3.19A、B相比较,认识到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不同。此外,还可补充几例让学生判读。该活动的答案:10、11两个月份降水多,5、6、7三个月份降水少;或10~3月降水较多,4~9月降水较少;或该地降水夏半年少,冬半年多。

  3.绘制降水柱状图活动的教学,可参照上一节绘制气温曲线图中的教学建议。

  【降水的分布】

  1.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不如气温的明显,但因主要影响因素与气温的一样(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所以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仍然能看出明显的规律。这些规律教材通过活动设问引出。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逐一读图回答。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即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相关文章:

精选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要点06-30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要点归纳06-30

初一第一学期地理复习练习要点04-26

粤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要点01-19

复习区域地理有哪些要点03-26

初一政治期中考试复习要点07-03

初一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要点07-01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要点:天气预报03-29

初一政治复习要点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