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体会

《伍子胥列传》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1-05-29 16:47:53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伍子胥列传》读书心得体会

  伍子胥在吴国安顿了下来,过了些时,楚吴两国发生矛盾,原因是楚国的边地锺离与吴国的边地卑梁氏相接壤,而两地人都养蚕为业,在生产过程中,两国的女子为争夺桑树相互攻击。这本是件小事但却引得楚平王的大怒,最终挑起了战端。吴国得应战啊,就派公子光伐楚;公子光也不含糊,攻拔了锺离、居巢两地,得胜而归。伍子胥劝说吴王僚:“楚国可破,希望重派公子出征,一鼓作气拿下楚国。”可公子光有个人野心,他不想过多耗费自己的实力,就对吴王说:“那伍胥的父兄被楚王杀戮了,他劝您伐楚是想借机复仇,楚国是攻不破的。”其实伍子胥的建议固然有为自己复仇的打算,但不全是;他看到了楚王无道,也想乘机灭掉楚国为扩大吴国的地盘而效劳。可是公子光和吴王僚这对堂兄弟在王位继承权问题上老有矛盾,公子光一直想夺回王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再好的建议都难以被接受:这种情形伍子胥是知道的。他在个人感情和政治立场方面也都倾向于公子光,为助其成事,就把专诸举荐给公子,而自己领着太子健的儿子胜退归乡下种地去了。伍子胥这样做是韬光养晦、隐忍不发,静待时机。

《伍子胥列传》读书心得体会

  五年后,楚平王死了,他与秦女所生的儿子轸继位,即楚昭王。吴王僚被公子光指派的专诸刺杀了,公子光如愿以偿地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他封伍子胥官职为“行人”,一同谋划军政大事。

  在楚国,耿直贤能的大臣郤宛也遭到费无忌的嫉恨谗害而被杀,他的儿子伯嚭侥幸逃奔到吴国。吴王看在伯噽祖辈父辈的名望上,也拜嚭为大夫。阖闾对伍子胥和伯痞都相当倚重;阖闾三年,让他二人带领军队讨伐楚国。攻拔舒地,擒获叛将,想趁机攻进楚都郢,将军孙武说:“老百姓太疲乏了,不能再进兵,暂且等待时机吧。”于是大军撤回。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这两位杰出人才的辅佐下,多次征伐楚国,攻城夺地,大破楚军。到阖闾九年之时,终于攻破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随地。

  伍子胥当初逃亡时曾对好友申包胥说过“我一定要颠覆楚国”,而申包胥对曰:“我一定要保存楚国。”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尸首鞭打,一直打了三百下才停手。申包胥认为这样做太过分了,不是臣子所为。伍子胥告诉来人,回去对申包胥说:“我如同落山的太阳,路途还很遥远,不得不违背情理行事。”申包胥站在忠君的立场上,哪怕君王昏庸无道也效忠王室,这种愚忠相当顽固。如果伍子胥一家的厄运落在他头上,他还会誓死维护楚平王的利益吗?至于说伍子胥做得过分,我也不能苟同。费无忌和吴王的残害、家庭的毁灭、忍辱含垢,九死一生如此等等使他长期郁积的怒气如火山一样喷薄而出;没有身当其事的常人是难于理解的。申包胥还以忠臣的姿态为那腐朽的楚国朝廷奔走求告:他向秦国求救,秦国本不愿管这档子事,可是“包胥立於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可怜他说:“楚王虽然昏庸无道,却有这样的臣下,能不保存吗?!”于是发兵救楚击吴。在秦国的干预下,吴国战败,楚国保存。又过了两年,吴王阖闾命太子夫差伐楚,楚国不敌,迁都於鄀。当是时。吴国凭借着伍子胥、孙武的战略谋划,向西打破强楚,向北威镇齐晋,向南征服服越人,国力达到鼎盛!

  过了五年,在攻打越国的一次战役中吴军失利;阖闾被勾践伤了脚趾,吴军败退。阖闾伤口发作将死,临终嘱咐儿子夫差不要忘了报仇。夫差即了王位,封伯噽为太宰,对伍子胥有些冷落。这夫差和伯噽又是一对昏君佞臣,伍子胥当初为了让夫差继位,没少费心思和努力,现在夫差当了吴王,对伍子胥这一老臣竟不买账,却喜爱宠信伯噽。伯噽可不像他的祖父伯州犁、父亲郤宛那样,他原来是个好大喜功、贪财好色、嫉贤妒能的货色,也算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完全丧失了祖上的美好品质。可光有佞臣,没有昏君,也构不成祸事乃至亡国的.教训。夫差这小子也不像父亲阖闾那样英明,他亲奸远贤,而且执迷不悟,一条道跑到黑,这就注定了伍子胥的悲惨结局。

  夫差和伯噽情投意合,伯噽投其所好,把夫差哄得悠悠然的,声色犬马。伍子胥则不会这一套,只知道看到问题不对就谏啊谏、劝啊劝的。常言道“忠言逆耳”,英明皇帝如唐太宗者面对魏征的多次进谏尚且恼怒过而曾动杀机;何况夫差这样的浅薄之徒?所以面对差劲的君主,忠臣是很难做的,既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主上行事乖谬而袖手旁观,又要冒着“触龙鳞、逆圣听”、弄不好被杀头的风险。伍子胥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夹缝中来尽忠国事的。如果说他辅佐吴王阖闾那一段是他一生的得意时期,那么在保夫差的后期生涯中,那种沉滞艰难、憋屈窝囊等等不顺逆事就充塞其间,让老英雄英雄抱困,壮志难酬!最后含恨自裁,演绎了一出壮烈的悲情曲!

  夫差作为青年国君,血气方刚,起初不忘父仇,“习战射”,两年后打败了越国,把勾践并馀兵五千人困于会稽山上。本可一鼓作气灭掉越国,可夫差架不住勾践“委国臣妾”的诚惶诚恐和奴颜婢膝,他耳软心活,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而又听信伯噽、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忠言,释放越王勾践,遗下了后患。夫差也不知道越国已经用厚币贿赂了伯噽,伯噽当然替勾践说话了。

  其后五年,夫差趁着齐国新君继位、大臣争权夺利的内乱之际出兵攻齐。伍子胥晓以利害:“句践每顿饭没有两样荤菜,吊唁死去的,问候有病的,他将要有所作为了。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就好像人有心腹疾病一样。大王不先攻越却致力于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吴王不听,继续伐齐,并且大败齐师於艾陵,也连同威慑了邹鲁国君后才回师。夫差有这胜利作支撑,自以为是,得胜而骄,也更加瞧不起子胥的谋略了。他不知伍子胥的谋略是从长远出发的,考虑的是吴国的长治久安和根本利益。夫差凭借老子阖闾的余威和雄厚的家底打了一些胜仗、得些便宜后便忘乎所以了,完全忽略了勾践越国的隐患和威胁。

  四年后,夫差又北伐齐国,越王勾践正在蓄积力量,就又重金贿赂伯噽,一力协助吴国攻齐,借此削弱吴国的军力。伯噽接受了越国多次贿赂,更加喜爱信任越王,日夜替越国说好话。伍子胥则劝说夫差:“不要被越王浮夸的言辞和诡诈假装所蒙蔽;破齐无用,心腹大患是越国。”夫差不听,还把伍子胥放逐到齐国。子胥沉痛地对儿子说:“吾多次劝谏大王,他不听,吾现在就预见到吴国的危亡了。”他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后回吴。

  太宰伯噽见伍子胥时时和自己唱反调,早已怒火中烧了。他像当年的费无忌谮害伍奢一样来馋毁伍子胥,对夫差说:“子胥为人刚暴,刻薄寡恩,猜忌狠毒,他对您的怨恨将会酿成很深的祸患。以前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到底讨伐齐国立了大功。子胥因您不用他的计谋而引以为耻,产生怨恨。而今王又伐齐,子胥专断刚愎,强行谏阻,败坏您的事业,他只想庆幸吴国战败来显示自己的计谋是多么高超罢了。当今您发动全军征伐齐国,子胥见您不用他的主张,就不上朝,还装病不来辞行。大王您不可不防备啊,这是很容易祸起萧墙的。另外我派人暗中窥伺,他出使齐国之时就把儿子寄养给齐人鲍氏。作为人臣,国内不得意,却到国外倚赖诸侯,因为他自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当今用不着他了,常常烦恼怨恨。希望您早图之。”吴王说:“就是你不说,我也怀疑他。”就派使者赐给伍子胥属镂之剑,逼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哎!谗臣伯嚭作乱了,大王反而来杀我。我成就了你父亲的霸也。你即位前,弟兄们争夺王位,是我在先王面前以死举荐,你才有了今天。现在你居然听信谀臣之言来杀害长辈。”他临终告诉随从说:“我死之后,把我的眼珠子挖出来悬挂在吴都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寇从此进入灭我吴国。”言讫自刎而死。吴王闻之大怒,就把伍子胥的尸首用皮袋子盛贮起来,扔到江中任其漂浮。吴人同情伍子胥,为他在江边建立祠堂,而附近的小山被命名为“胥山”。

  伍子胥被屈杀三年后,越王勾践袭杀吴太子,大破吴兵;夫差派人以厚币与越讲和。九年后,果然如伍子胥所料,越王句践灭吴,杀夫差、诛伯嚭;内不忠其君而外受重赂的伯噽落了个应得的下场。

  其实,类似于伍子胥这样忠君为国反遭谗害的正直士人,从古到今不乏其例。人是善变的,而惟有高洁忠直之士,其为国为民的痴心不变。夫差腐化堕落,伍子胥干着急,但他哪怕像屈原一样被疏远、遭流放直至被赐死都忠贞不渝。他改变不了不悟的夫差,便只求心之所安,只要对得起先王阖闾和吴国的臣民百姓。他虽然与国同尘,但其忠耿坚贞的气节于世长存,忠诚爱国的精神从此流芳百世!

  伍子胥之所以受到后世的敬仰,是因为他秉承了正义和真理而又执着为其奋斗、不计个人得失、敢于以身殉国的忠贞精神给人的巨大影响;这也正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虽经历史沧桑,精神却永放光芒!

【《伍子胥列传》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伍子胥与端午节的由来12-27

滑稽列传赏析02-28

货殖列传赏析04-20

《滑稽列传》教学设计12-01

屈原列传教案07-10

滑稽列传原文及赏析08-30

晋书列传的原文及赏析08-13

《屈原列传》原文赏析02-27

屈原列传读后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