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简单的读书手抄报内容精简

时间:2022-08-31 11:53:12 手抄报图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漂亮简单的读书手抄报内容精简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报了吧,手抄报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手抄报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漂亮简单的读书手抄报内容精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漂亮简单的读书手抄报内容精简

  漂亮简单的读书手抄报内容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爸爸的爸爸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妈妈的妈妈也说过;书中自有快乐在,我,不止一次的说过。

  我读书,我读小说。品味作者笔墨,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人生哲理。无论作者的笔调如何,我只享受其中韵味;无论作者的情感如何,我都跟随其一同度过。忧伤亦或兴奋,我只体会字里行间文字的跳动,享受听故事的快乐。

  我读书,我读散文。作者笔尖轻轻划过,带我领略山川壮美风景如画。我走近小石谭,舔尝水的甘甜;我游览岳阳楼,体会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怀;我登上泰山,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巍峨……我观雪景,赏春*,听雨声,抚秋风,一切的一切映入脑海,我快乐地走偏千山万水,走过春夏秋冬。

  我读书,我读诗歌。从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到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从杜甫的忧国忧民到李白的豪情壮志;和稼轩一起在稻花香里聆听蛙叫,同王安石一起登上飞来峰不畏浮云;帮陶渊明在清晨理过荒秽,陪温庭筠一道望过江楼……诗人的快乐浸透在笔墨中,我的快乐流淌在诗文里。

  我从尽管枯燥但却深奥的生物探秘中惊叹克隆技术的神奇,我从尽管久远但却清晰的历史长河中纵观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变迁,我感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展望太空宇宙的探索发现……

  我读书,我喜欢读书。因为书中有已知的故事,还有未知的世界。读书,不仅让我学习知识,更加让我收获快乐,一种无法比拟、不可替代的快乐。

  我读书,我快乐地徜徉在书海里……

  漂亮简单的读书手抄报内容二

  1) 读书能让我的眼界开阔;读书能让我更容易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读书能让我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

  3)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4) 我爱读书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教育鼓舞我们,我认为读书贵在勤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的精深来源于勤奋。

  5)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6)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7)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许应该是,在思想上要重视读书,要在有选择的前堤下读好书,时间上对读书要给予保证,但我们也要勇敢地走出书本,勇于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读书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的读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

  8)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秒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

  9)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加以补足,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大脑是不行的。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辉。

  读书名言警句

  1、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2、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4、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5、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7、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9、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10、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对联集锦》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6、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7、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0、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2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4、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25、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26、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2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8、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29、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培根

  30、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名人读书的方法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名人读书故事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况衡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孙敬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车胤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漂亮简单的读书手抄报内容精简】相关文章:

读书手抄报内容精简07-13

读书手抄报内容精简07-13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图片内容简单又漂亮07-14

漂亮简单的读书小报手抄报图片内容07-13

简单又漂亮的数学手抄报内容09-25

春天手抄报的内容简单漂亮07-20

读书手抄报内容图片精简好看07-13

简单漂亮的诚信手抄报内容02-13

简单又漂亮的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