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评价发言记录

评价发言记录 | 楼主 | 2017-08-06 12:48:36 共有3个回复 自我介绍 我要投稿
  1. 1评价发言记录
  2. 23局无砟轨道试验段评估专家发言记录
  3. 3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课题

四是在课堂上注重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一个小朋友说吊扇是平均分的还有一个说门是平均分的,相信孩子努力将课堂还给孩子,谢谢嵇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备课组对我的帮助。

评价发言记录2017-08-06 12:47:18 | #1楼回目录

在“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这个环节中,老师应明白自己提这个问题时想让学生发现什么规律,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如果一、二个学生回答时没有老师想要的结果,这里可以再多找一些学生汇报,总会有学生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结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游客 09-25 12:49主题研讨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这方面做得有点欠缺,其实新授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让学生自主分,然后讨论分的方法,在分的过程中领悟平均分的内涵。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的方法:(1.可以按个数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给两个人或三个人。2.先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多出来的再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分,直到分完。3用乘法口诀来分。4用除法算一算再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2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杨洁 09-25 13:52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5 12:49

同意杨老师的观点,新授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并鼓励分法的多样化,必要时还可以指名学生演示下分法。今天课上,庄老师让学生直接回答,得到的只是三种不同分法的结果,而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学生没有体验,老师也无从了解。

另外,老师设计理念大概设计的很好,但落实行动不是很好,自己比较急,总怕学生讲的不对,不敢让学生多发言,阻碍学生的积极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2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游客 09-25 14:10主题研讨

re 2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杨洁09-25 13:52

庄老师今天上得挺成功的,罗列一下有以下优点:1、情境设计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的故事讲得挺生动的,能激发孩子的兴趣;2、低年级的课堂纪律调控得较好,小组夺星评比起到了有效的作用;3、在教学中能注重动手操作;4、练习指导细致,练习后老师能有效的追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不足之处:1、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够,老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2、教学语言要严谨;3、观察表格探索规律缺乏有效引导;4、平均分的意义板书滞后了。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28:《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刘桂英 09-25 14:37主题研讨

re 2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5 14:10

一堂课下来总体感觉不错。个人以为操作部分,毕竟还是2年级的孩子,直观部分可以同桌一起做,互相交流,达到互动共进的效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周燕 09-25 14:58主题研讨

我觉得在教学时也要强调一下物体的“总数”,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在进行平均分,孩子回答时老师可以等一等,让他说完,再慢慢引导孩子说“有()个物体,每()个一份,分成了()份”这样完整的话,而不是老师说,孩子填空式的回答。在提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在表上指一指,横着指一指,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出总数”;竖着指一指,发现“当总数不变时,每份分的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老师适当的动作和语言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5 16:34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周燕09-25 14:58

谢谢老师们积极参与,热情互动。老费相信学生的做法值得提倡,杨老师用操作展现学生思考历程的想法可以试验,孙老师的评课优点说全、建议说透的评课方法值得学习,刘老师强调的交流与合作的理念现实且先进,周老师强化语言的练习的路径操作性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5 16:41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周燕09-25 14:58

上午这节课,庄芸老师表现得很不错。一是态度认真,课前备课很充分,能充分听取大家的建议。二是在课堂上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关注学生的组织管理,这是低年级课堂有效的必要保障。三是教学环节之间联系紧密,推进顺畅。四是在课堂上注重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总之,是一节成功的数学常态课。恭喜庄老师,辛苦庄老师,为大家的学习研讨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5 16:44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周燕09-25 14:58

欢迎老师们继续交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袁瑛 09-26 08:07主题研讨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5 16:44

进行“平均分”这个概念的教学有点过快,学生在比较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时让学生说的、比的不够充分,什么叫平均分总结得过快,以致于一小部分孩子理解消化的并不是很好,从后面个别孩子汇报的语言可以看出来,在这里,要充分铺垫,让概念的引出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从而才能让所有孩子接受,不要直接灌。

语言还要进一步精炼。数学老师的语言,更应该是千锤百炼,一句不多,一句不少。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徐永缘 09-26 09:25主题研讨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请问:"叫zuo"的“zuo”,是“作”还是“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朱晓岚 09-26 09:48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袁瑛09-26 08:07

整节课给人的印象,教态自然,亲切,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条理清楚,个人认为需注意的是,语速过快,可能有些孩子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其次没有从正反两面强调 平均分 和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所提的问题要具体和简短,具有启发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游客 09-26 09:53主题研讨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5 16:44

这节平均分的课重在体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从操作理解到归纳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很扎实.个人感觉1.在安排分完后学生说两种方法的机会少了点.2.第一种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的指导很练习比较少,因为第二种"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比第一种容易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5:《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6 09:54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徐永缘09-26 09:25

回徐老师,个人觉得应该是“做”,而不是“作”。还是请庄老师回答吧。表扬徐老师认真细致的学问精神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6 09:56主题研讨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朱晓岚09-26 09:48

我跟朱老师有同感。可能庄老师追求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有致。但从我在课堂上直觉听感来说,老师有不少话语说得偏快,不知庄老师自己怎样感受?

庄老师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的平均分,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有一个小朋友说吊扇是平均分的,还有一个说门是平均分的。我认为平均分应该是先有总数,然后再平均分吧,刚刚2个小朋友说的很牵强,所以最后我觉得还是换一个设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5:《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庄芸 09-26 10:32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徐永缘09-26 09:25

课本上是“作”,也没有细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4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庄芸 09-26 10:34主题研讨

re 3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6 09:56

好像课堂上语速确实快了,我会注意调整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庄芸 09-26 10:43主题研讨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课堂教学问题的指出,我会好好努力。

课堂是孩子的课堂,不能因为赶进度,一味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使孩子思维缺乏锻炼。相信孩子,努力将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上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回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就应严谨、简练,组织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黄小敏 09-26 10:44主题研讨

我觉得这节课设计很不错,有完整的情境设定,庄老师的语言又充满童趣,很能吸引低年级的小朋友进入故事模式。只是在讨论“平均分”的判定依据的时候,庄老师说了两三次“因为相差太多(大),所以不是平均分。"个人感觉这句话不是很严密,相差的少(小)难道就是平均分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2:《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庄芸 09-26 10:53主题研讨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5 16:41

谢谢嵇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备课组对我的帮助。虽然实际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在备课、教学、评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再次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吴燕玲 09-26 10:59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袁瑛09-26 08:07

老师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故事贯穿,适合低年级。不是平均分是因为两份不是同样多,而不是两份相差的多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吴燕玲 09-26 11:00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袁瑛09-26 08:07

老师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故事贯穿,适合低年级。不是平均分是因为两份不是同样多,而不是两份相差的多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8:《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庄芸 09-26 11:31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6 09:53

谢谢周老师。其实今年二年级启用了新教材,在认识平均分这一块改动还是比较大的。老教材,在同一课时就将两种平均分的分法讲授了,但这次分了三个课时,共4个例题。

昨天上的是第一课时:例1,将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追问: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例2,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认识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第二课时:例3: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第三课时:两种分法进行比较。

谢谢周老师的建议,当我继续教学认识平均分时,一定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运用数学语言对数学问题进行描述,给孩子更多发言的机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苏利华 09-26 11:33主题研讨

本节课中庄老师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通过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放慢速度,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让学生多说,在交流过程中应突出:分什么,怎么分,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这样就能熟练掌握平均分

的方法。庄老师的课很注重细节,自己的板书等号没用直尺画,自己指出来并更好的提醒了孩子,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学习习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4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王伟 09-26 12:12主题研讨

re 3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6 09:56

这一节课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求平均数,还有一个是求份数,个人认为在平均数这个概念上训练过少,另外是否考虑将平均除法和包含除法分成两节课上,这样学生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训练可以扎实一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5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6 12:33主题研讨

re 4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王伟09-26 12:12

王伟老师可能误解教材的编排了。这课教材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分东西提炼出平均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第二部分是按照要求平均分,也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包含除。另一种等分除教材安排在后面的课时中学习。汇报完毕,也不知说清楚没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邓卫红 09-26 13:27主题研讨

本节课层次性突出。教学时庄老师从生活入手,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中分小棒的生活经验入手。在例一中再次唤醒已有知识,进行无序的分;在认识了平均分后,在试一试里加强动手操作,,强调平均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陈友琴 09-26 13:38主题研讨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猴子分桃子”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有一定的平均分概念;并在教学中,也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感知平均分,例如:通过分萝卜、草莓的活动,怎样才分得公平,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含义;但在教学平均分含义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一点还不到位;为了巩固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寻找平均分的例子;整堂课,能够有序的组织学生学习,层次清晰,随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堂课,语言上不够简洁,稍显随意了,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是重点强调时该用的语气,并且在对孩子讲解活动要求时,应该重点强调该注意的地方,让孩子先听清楚,明白老师的话后再开始操作。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5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王伟 09-26 14:05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陈友琴09-26 13:38

很成功的一堂课!学生课堂习惯培养得真好,小组夺星比赛起到了有效作用;课前备课充分,整体设计合理,特别是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故事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一个小小的建议:让学生观察表格说发现时,师作适当引导。你想要学生发现什么?自己当然要明确,即使开始时没有引导学生往你想要的方面说,当连着几个学生都说偏了时,师应在适当时候作适当引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62:《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6 16:36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6 15:46

叶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提醒我们老师在备课是最起码要考虑两个方向上情况。一是问题出来了,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维,教师这时该怎么办?二是问题出来了,学生的反应跟不上,老师又该怎么办?

对这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预设,做出相应的策略跟进,这样才能使师生交流进行下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6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7 16:06主题研讨

re 62:《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6 16:36

透出这一课,觉得可提出三个问题继续思考。一是在引导学生抽象的过程中,如何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学习路径就能使学生顺利地达到认识层次上提升?如本课中的平均分概念的得出,具体可分为哪几个细节来推进教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6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7 16:08主题研讨

re 62:《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6 16:36

二是在学生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后,怎样引导就能让学生有利用概念进行判断的意识?其实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因为……所以……进行述说理由,发展学生最最简单的推理能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6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嵇宪长 09-27 16:13主题研讨

re 62:《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6 16:36

三是在建立平均分的数学模型后,与现实生活沟通联系的过程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凸显出学生的思维历程,达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优化?这里面老师可以做哪些工作?多样化的结果呈现以后,老师又应该怎样展示?怎样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析、指导达到全体理解基础上的优化?

这中间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细节,欢迎老师们思考、探索、实践、交流

3局无砟轨道试验段评估专家发言记录2017-08-06 12:47:18 | #2楼回目录

三局无砟轨道试验段评估专家发言记录

一、 戴专家

1、 内业: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关于无砟轨道的针对性不强,

砂浆怎么验收、管理、交接。设备管理,包括吊板设备,砂浆车等无砟轨道施工使用到的设备。

2、 砂浆灌注作业指导书增加增加砂浆原材料存储要求内容。

3、 砂浆车检定:要有定期检定并出具报告。

4、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对作业指导书的内

容要熟悉。

二、 伍专家

1、 梁面平整度六面坡收坡较差,要重视底座板下梁面平整度

要求,平整度不达标会影响轨道结构安全。

2、 挤塑板与加高平台错台必须解决。无砟轨道施工前与接口

工程要重视。

3、 两布一膜拱起,影响底座滑动。

4、 底座板施工:问题较多,厚200mm,超过±2cm误差要叫

设计院检算,受截面变化影响,底座受力发生变化,大于220mm时要检算。太薄影响底座结构。

5、粗铺:粗铺时要先铺设临时端刺区轨道板,后铺设常规区。

三、 刘专家

1、 后浇带裂缝:作业指导书无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东西,没

有对膨胀率及对膨胀率的检测的要求。

2、 干粉料散装:作业指导书表明干料存贮方式,针对干粉料

筛分检测要做统一筛子。施工、监理、厂家使用一套筛子。干粉料保湿、降温措施在作业作业指导书中说明。沥青存贮边在作业指导书中说明。沥青存贮也在作业指导书体现。作业指导书问题与实际脱节,作业指导书不详细,不要写一般情况下,应直接写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不要写些公式、虚的东西。

3、 加强底座板质量:裂缝多、有点烂根,裂缝太多。

4、 要加强对细节的处理,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多,材料复杂、

精度高。比如滑动层起拱后的处理,保证梁面干净等。

5、 底座板收面要加强,否则后期会起皮。

6、 加强高强挤塑板的施工偏差。

7、 精调爪缺口要用状态合格砂浆灌注。

四、 熊专家

1、 支承层切缝处理,施工单位应改进施工工艺

2、 轨道精调数据整体可以,但是要对轨道精调平顺性加强,

不是只保证单相点数据合格,而是整体的轨道平顺性。

五、 李专家

1、 大缺陷修补不要用补的方式,应尽量用打磨方式。

2、 铺板时注重对轨道板表面质量的检查及处理,现在处理比

验交时再处理方便。

3、 轨道板纵连应按设计去做,宽窄接缝的施工会出现裂缝和

起拱。窄接缝对起拱影响很大,窄接缝浇筑温度应尽量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宽接缝浇筑时应比窄接缝浇筑时温度要低。对灌浇时间要控制。宽、窄接缝施工要细化工艺掌握施工时间。

4、 路桥过度段要注意,京石线路桥过渡段出现差异沉降。要

重视路桥、桥隧过渡段的差异沉降。

六、谢专家

1、 精调爪灌注在超高处高端灌,施工需要改进,用漏斗灌注

性能合格的砂浆。

2、 砂浆四角有离缝处理的被动办法,找柔性防水材料涂装。

3、 底座板后滞带混凝土要做限制膨胀率。

4、 作业指导书明确膨胀混凝土多长时间后必须浇筑,否则应

丢弃,在高温存储膨胀能,低温时释放。

5、 窄缝灌的砂浆凿除时,把板底砂浆搞松动了,是否应处理。

把松对快块拿出来,下次灌上。

六、 吴专家

1、 施组已变化,应及时更新。

2、 作业指导书:审批时间过早,应对作业指导书更新,时间

上面应按照最新的来,可以用来指导下一段施工。

3、 梁面处理:作业指导书对梁面处理后高程验收未进行规定。

施工前要对梁面标高提前进行验收。

三局

1、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逐项落实,跟踪实施。

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课题2017-08-06 12:47:17 | #3楼回目录

《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课题小结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成为现代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基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对小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容忽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能力等。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我校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进行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改革。

二、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首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状况;其次,按照课程标准的五项要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分阶段,还是分层次,都要注意全面公正。能量化评价的就量化,不能量化评价的就定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注意收集来自学生、同学、家长、教师方面,能反映学生平时语文学习兴趣、态度、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所有信息;对学生的学习作综合性的定量评价,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成绩各占相应的比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积极评价的方法,细心发现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并发自内心地赞美学生,给予鼓励;教师、家长和同学不过多地指责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找出不足,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于定量评价,要求测试内容全面;测试形式活泼多样;试题内容有灵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定性评价,要求评价人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和不足,多采用激励性语言,从正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定性评价包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识字的方法和能力,汉字的书写;阅读的态度、习惯和数量;分析、理解问题、获取信息和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口语交际的意识和能否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综合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在语文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传统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转换自身角色,做评价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使评价更为全面、公正、客观。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同学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家长评价:了解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及时激励孩子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促进者。

三、课题研究进程

08年度我们主要对语文成长记录袋进行了研究。

(一) “语文成长记录袋”的设计。

1、单项成长记录袋

为了使成长记录袋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标, 深入了解自己所教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界定出了一个

清楚而且科学、具体的目标,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确定了主题后,就以这个主题为主,再辅以学生想装进去的语文方面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三种主题的成长记录袋:

(1)课外识字成长记录袋

因为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一二年级中进行了课外识字记录袋的研究;

(2)阅读成长记录袋

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逐步有了阅读的兴趣和需要,在中年级段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有一条: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所以我们在中年级中进行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研究;

(3)习作成长记录袋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高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在1—4年级的写话、习作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到了高年级则要求学生能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所以我们在高年级段中进行习作成长记录袋的研究。

这样设计,既避免了面面俱到,资料杂乱的情况,又适当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不排斥主题性以外的精华内容的收集,既有主题有重点,又能反应出学生成长的轨迹,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

2、综合性成长记录袋

单项成长记录袋过于关注课外的东西,有它的局限性,相对忽略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孩子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我们全体语文老师经多方查找资料,深入研究新课标,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五大块,利用成长记录袋进行单元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以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为主,渗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以三个维度为基本框架构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分为以下三大块:

1、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

2)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具体为精读、朗读、默读、阅读量等,

3)作文

4)口语交际

5)综合性学习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语文,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勤奋刻苦,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语文。

3、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动手能力。

(二)语文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

单项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每一主题的成长记录袋都由封面、富有个性的自我介绍、收集目录和作品组成,主题不同又各有特色。下面是几种典型的成长记录袋的具体内容:

(1)课外识字成长记录袋

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矗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对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的要求和

教材语文园地展示台的内容,我们每隔半个月左右布置学生就一个专题收集课外字,除了书上的认同学的名字、收集商品商标,认招牌、认其它书上的字,认课外书上的字以外,我们还根据本册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一些专题;认爸爸妈妈和亲戚朋友的名字,认家具电器的名称,认识动物的名称,认识水果的名称,认识喜欢吃的零食的名称等。从布置的半个月时间里,孩子们有针对性地收集,并去认。我们语文老师还争取美术老师的配合,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制作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各种形状、图案的生字卡。他们将这些识字卡,装进自己的课外识字记录袋里,这样,将识字画画结合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2)阅读成长记录袋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习阅读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学生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会有一种阅读的欲望,他们需要在阅读中感受汉字带来的乐趣。在阅读成长记录袋中,有以下一些内容:

A、课内阅读卡

课内阅读卡包括朗读和背诵情况登记,只有在课堂上学到了扎扎实实的阅读方法,感受到了阅读的的乐趣,才能将阅读的触角伸向课外,我们特别重视课内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课堂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用背诵卡和朗读卡来记录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背诵卡和朗读卡分为目录、自评、互评、家长评和师评等项目,孩子们每多背一课和高水平地朗读一课,他的课内阅读卡上就会有所体现,对学生有很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B、课外阅读卡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利用课堂、班队、晨读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伟人读书的故事或向学生介绍课外知识,学校图书室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借书、读书的活动,经常开展读后感等相关的读书比赛,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写进“课外阅读卡”中,课外阅读卡包括读书的时间、书目、字数、收获等,如果学生还想对课外阅读的书进行更加详细的记载的话,还可以将书的作者、自己印象最深的词句、最喜欢的人物进行记载。

C、专题摘抄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有的书比较厚,无法用一张卡来记载他们的收获,这时,学生还进行了一些专题性的摘抄,如成语积累、反义词近义词、名人名言等。

D、读后感

读后感分两类,有读完课文的读后感、甚至是续写等,更多的是课外书的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后,学生感受很深的时候,写出一篇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既落实了课外阅读,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3)习作成长记录袋

新课程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提倡如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及成长记录袋等一些质性评价方式。于是,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当然,为学生建立作文成长记录袋并不是仅仅把学生的作文收集起来放在一起那么简单。我们设计了以下一些内容:

A、好词佳句摘抄——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养成动笔的良好的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摘抄下来,积累语言,在习作时使语言更丰富。

B、得意之作——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或经过老师批改的优秀习作收集起来。有的孩子还会在学期结束全将优秀作文打印成册,编成作文集,并为小册子设计封面,起一些很有创意的名字,比如“花开的声音”、“习作岛”、“我的习作小屋”等,充满了童趣和诗意。

C、评价记录――学生的习作不仅要给老师批改、同学互评,还要给家长看。家长阅读了孩

子的习作后,给孩子的习作写几句想说的话,或鼓励,或欣赏,或指出努力方向。 习作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个主题的成长记录袋,除了收集这些反映学习能力的主题性的作品外,还收集了以下一些内容:

交流与合作方面:有“我对自己说”、“同学对我说”、“爸爸妈妈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等栏目。我们还设计了“即时评语卡”,主要用来记录老师对学生激励的语言,对学生亮点称赞和赏识。这样促使老师、家长和学生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

个性与情感方面:有“心灵的独白”或“成长日记”等形式,对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反思性剖析,注重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荣誉台:由学生自己动手,将自己所获得的奖状或能体现语文学习进步的情况资料收集于“荣誉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比如作文竞赛的获奖证书、获奖作品。其它语文学习记录卡: 除了上面提到的朗读卡、背诵卡、即时评语卡等以外,还有写字卡、生字听写卡、口语交际卡、快乐语文实践卡等,通过星级或等级的评价,来补充规定主题以外的东西,展示学生在其它方面的精彩表现。

2、综合性成长记录袋

我们结合课标和各册的教学要求,设计了语文学习单元评价表,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都在单元学习评价表中清晰地列出,对照每一项目的具体目标,家长、老师可以对孩子这一单元的学习进行客观的细致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能够证明自己学习效果的材料装入袋中。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除了普通的自我介绍,目录等内容外,就由单元评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构成。有些项目可通过考察的方式来评估,如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能力等。学生的阅读量,阅读习惯,可用调查的方式了解。每一张单元评价表中,有教师、家长还有学生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客观评价,紧接在单元评价表后面,一份份满意的听写卷,一篇篇写有家长同伴评语的优秀作文,一张张登记详细的阅读、背诵卡,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里既有过程的记载,也有学习策略选择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凝聚。真正做到“让行动说话,让过程展现”。

四、使用成长袋的体会与思考

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我们所进行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以评价指标套学生,将评价伴随教学过程之中,采用分项测评、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评价方法灵活多样,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变苦学为乐学,以获得求知的满足感、情绪的愉悦感、学习的成功感。评价的内容是全面的,从三个纬度,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矗

2.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过去,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教师多半通过期末测试评判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既不能真实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出教师教学的功与过,只是估测教学中的主要成绩与问题。“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 因此,新的评价改革,强化教师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教师从每月评价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便于与家长沟通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家长积极参与。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语文学习情况及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每月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联系本,使教师可从自己的记录和家长的信息反馈中及时了解到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还能了解到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指导家长进行课外辅导。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思想,架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力度,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五、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1、语文成长记录袋的研究,无疑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功能,又不过于增加教师工作量?教师在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要对家长多加指导和宣传,转变家长的评价观,极大可能取得家长的配合。

2、我们这种评价的方式,如何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价方式统一起来,如何和中学的评价方法接轨,在上级的调研考试中,一般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并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一纸分数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又成了调研中的一个唯一的依据,我们的发展性评价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基于每一人孩子的自我发展,基于对教学的改进,是一个长期才能见效的工作,如何让这种理念和上级和中学统一起来,我们的教师有点困惑。

3、对于部分学困生,他们学习能力稍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对于成长记录袋有点应付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研究中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同时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利用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4、改革考试方法,进行多层次的终结性评价。

评价分为两个部分:

平时测试占70%,包括听力、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四次单元测试,学生最佳作品、学生个人作品集。期末测试占30%,包括阅读短文和选题定时习作。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达到了全面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本文中谈及的一些评价方法尚处在实验中,具体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以下是我们制定出的各种评价表:

你出我读快乐识字

星期

识字数量 爸爸妈妈我

孩子自评:我真棒!()我挺满意!()加油呀!( )

家长评价:好样的!()学得不错!()再努力呀!(

“你读我写”识字小能手

星期

第 课

错 个

作业类别(A、B、C)

(1)全对A类

(2)错(2—3个字)B类

(3)错3个以上为C类

孩子自评:我真棒!()我挺满意!()加油呀!( )

老师评价:好样的!()学得不错!()再努力呀!(

课外阅读登记表

我的阅读目标:这一周,我打算读()字的书

日期

书名

阅读量

阅读态度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

一周小结

这一周,我读了《》书,共( )字,(主动,不主动)和爸爸、妈妈交流,自评(☆☆☆☆☆)级书迷。

我积累的好词

我想说的话(或者收获体会):

爸爸、妈妈对我的希望:(请用“√”选择,可多选)

认真阅读( ) 坚持阅读() 积累好词佳句()

积极交流( ) 拓宽阅读面() 加快阅读速度()

家长签名

老师对我的评价:

祝贺你本周被评为( )星级书迷!

( )月( )日

【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汇编15篇】相关文章:

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汇编6篇01-04

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集锦15篇01-06

本科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6篇02-14

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九篇12-11

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合集7篇12-12

应届毕业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范文09-03

关于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模板合集6篇01-09

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汇总八篇01-15

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集合六篇01-11

关于应届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合集6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