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句子翻译

古文句子翻译 | 楼主 | 2017-07-14 11:29:43 共有2个回复
  1. 1古文句子翻译
  2. 2必修三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古文句子翻译2017-07-14 11:28:58 | #1楼回目录

中考古文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

1、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

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的东西。

4、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5、(鱼儿)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6、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影,都可以看清楚。

7、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8、(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

9、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陋室铭》(刘禹锡)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叮

9、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

1、(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2、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埃

5、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居住)就灵验。

6、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8、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9、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马说》韩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止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1、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4、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5、(千里马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6、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7、(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1

8、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余幼时即嗜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0、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12、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

假诸人而后见也。

1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4、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15、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

1、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2、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3、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阅读很多书。

4、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5、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6、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来不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7、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8、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9、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10、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令自己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11、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

12、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13、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4、我要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语言顺畅通达。

15、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说说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2016中考古文全文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的东西。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影,都可以看清楚。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埃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1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担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也;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稍有懈担抄写完毕,赶快跑着把书送还,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阅读很多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来不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到了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令自己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勉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要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语言顺畅通达。同他谈论事理,言辞温和,脸色和悦。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劳。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说说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必修三古文重点句子翻译2017-07-14 11:26:51 | #2楼回目录

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密网不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

完。

≡:□>鸡豚狗彘之畜,无矢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狗、猪的畜养,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

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

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如今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百姓的粮食却无人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

却不知道开仓救济,人饿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只要)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已。

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一加工)就直了,刀剑等金属放到磨刀石上磨

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达到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

非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

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跳跃一次,(毕竟)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行千里),

(它的)成功在与坚持不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

天下,分裂山河。

秦国有足够的力量乘他们困敝来制服他们,追赶逃兵败将,倒下的尸体

上百万,流出的血可以漂起盾牌;(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兵刃箭头,熔铸成十二尊金人≡:□>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然后凭借华山作城墙,凭借黄河作护城河,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墙,下临

不可测的深渊,把这当作坚固的屏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他们砍来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

回声那样应和着,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

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试着让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量一下长短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那

就不能够相提并论了。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得到了天子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同列的诸侯朝拜称帝,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失而攻守之

势易也。

可是一人发难,秦王朝就毁掉了,(秦王子婴)自己也死在人家的手里,

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变了。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

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

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方面)不通晓断句,(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不知句读的)

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能解惑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看不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

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chǎn)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等人,君子们不屑于之同列,(可)现在君子们的

见识反而比不上(他们),真是奇怪的事啊!

《寡人之于国也》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便使得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

《劝学》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如果)把它烤弯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埃《过秦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谋取周王室(的权力),有并吞天下的意图。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认为险固的关中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是子孙称帝称王的万代基业。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埃《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句读,有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却不;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这样罢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中出名。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6、璧有瑕,请指示王。

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7、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8、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1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12、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1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14、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但是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

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

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1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只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不敢用兵侵犯赵国的原因,只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事为先而把个人的私仇为后啊!

1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苏武传》班固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4、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6、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7、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8、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

9、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

10、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

11、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

1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

1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

14、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

15、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

16、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使者很高兴,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张衡传》范晔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5、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6、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祝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7、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

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

8、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

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在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回复帖子
标题:
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