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大全

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政策的建议

时间:2021-11-23 18:12:11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政策的建议

  消费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与需求,进而提出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泰州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以下是Sara小编为大家提供的aaa,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的建议

  一、当前消费总体形势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较快增长,市场销售稳中趋旺,消费热点持续发展。

  (一)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我国消费需求总量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最终消费由2000年的59705亿元增加到2005年92000多亿元,各年分别增长8.5%、7%、7.9%、12.2%和10.1%,年均增长9.1%。

  (二)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0-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7664亿元增至67177亿元,年均增长12.3%。特别是2004年10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实际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实际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三)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比2000年增加4213元,年均名义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比2000年增加1002元,年均名义增长7.6%。居民收入增加有力促进了消费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0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0.6%和16.9%。2000-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4998元增加到7943元,年均名义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670元增加到2555元,年均名义增长8.9%。

  (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全面增长,用于食品的支出比重逐渐下降,用于交通通信、住房、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较快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2000年39.4%和49.1%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明显增加,2005年达到26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5.7平方米。汽车加快进入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快速增加。电信消费迅速增长,电话普及率由2000年的每百人20部增至2005年的每百人57部;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6430万人。旅游消费快速发展,2005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12亿人次,比2000年增长62%。

  二、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率下降。近年来,虽然消费需求增长较为平稳,但投资需求增长加快,增速明显快于消费需求,消费率出现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61.1%下降至2005年50.7%。无论是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历史相比,还是与一些国家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相比,我国消费率都明显偏低。

  (二)消费增长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农村销售增速长期慢于城市,占全国人口近60%的农村市场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逐步下降,2000年为38.2%,2005年降为32.9%。销售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中,东部地区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60%,且比重仍在逐步提高。

  (三)农民消费水平明显偏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城镇的32.2%,比2000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200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居民8.8个百分点,差距与2000年相比有所缩小,但农村消费结构仍明显落后于城镇。

  (四)政府消费比重偏高。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由2000年的24.4%上升2004年的25.3%,比巴西、韩国、泰国等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3000美元发展阶段所占比重还高近1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14%,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仅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的比重仅2%。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导致总体消费倾向下降。不同收入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高收入家庭消费升级基本实现、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的愿望强烈、消费倾向高,但收入有限,扩大消费力不从心。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降低全社会总消费倾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1扩大为2005年的3.22:1,城乡内部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逐步下降。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不得不进行预防性储蓄。近年来,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快速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就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稳定性减弱,加上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较慢,居民收入预期不乐观,消费趋向谨慎。同时,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新旧交替阶段,旧体系已经打破,而新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对未来能否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心存疑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为滞后,农民为了老年生活必须在尚能劳动之时从非常有限的收入中拿钱储蓄。因此,城乡居民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被迫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了高储蓄率、低消费率,2005年底城乡居民储蓄达14.1万亿元,是200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速。

  三是住房、医疗、教育等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居民相关支出负担过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住房、教育、医疗等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积极进展,但改革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这些领域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住房价格、教育收费和医疗费用不断攀升,不少家庭只能将有限的收入在衣、食、住、学、医等必须支出之间寻求平衡,难以扩大其他消费。

  在住房方面,住房补助政策不落实,对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又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加上房价持续攀升、与家庭年收入之比不断升高,绝大多数居民为购房而不得不长期省吃俭用进行储蓄,购房后又面临很大的还贷压力。

  在教育方面,财政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各类学校普遍增加向学生的收费,居民教育负担逐步加重。特别是在农村,不少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因学校收费太高而被迫辍学,相当一部分家庭难以供养子女上大学。

  在医疗方面,职工医疗支出中个人负担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又相对不足,医疗收费持续攀升,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看病贵的问题逐渐发展。目前城镇和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看不起病的问题,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有发生。

  四是消费环境差,居民消费顾虑多。消费品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制假售假等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断,使居民难以放心消费。一些地方实行市场保护,限制外地质优价廉产品进入和销售。

  城乡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一些大城市居民转向私车交通时又面临停车设施不足、交通管理混乱、汽车服务业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居民交通消费的健康发展。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制约农民对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消费。农村商业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民购物不便。

  电信、物业等行业服务质量差、价格高、欺诈陷阱多,不合理收费大量存在,虽然多年来各界对此意见很大,但问题一直没有明显改善。此外,消费纠纷特别是涉及一些垄断行业的消费纠纷明显增加,消费投诉困难多,也对扩大消费带来不利影响。

  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不强。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居民不习惯借贷消费等因素影响,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处于启步发展阶段,促进消费的潜力远未发挥。

  旅游时间选择少。劳动法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一直没有落实,居民出游多数选择在“黄金周”长假期间,形成“集中冲击式”的旅游,运输压力大,游客出门难、回家难,景点人满为患,安全隐患多,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影响居民旅游消费。

  三、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扩大消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善最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为根本目标,始终以农村人口和城镇中低收入人口为工作重点,以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和就学、就医等基本需求为首要任务,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特别是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实行远近结合,区分轻重缓急,抓紧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消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有序地促进居民消费的扩大。

  (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根本措施。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税收、价格、补贴等政策,坚决查处以各种名目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技能培训、信息引导和服务,确保农民务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以扩大就业和加强工资管理为重点,促进城镇中低收入者增加收入。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重点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加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推行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拖欠的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等问题。

  (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消除居民扩大即期消费后顾之忧的治本之策。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城市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标准。适应就业形式的发展变化,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提高统筹层次。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资金来源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

  (三)减轻居民教育、医疗负担。加大财政对教育、卫生的投入,减轻居民教育和医疗支出负担,是改善居民支出预期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扩大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并逐步在全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合理确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遏制乱用药、乱检查、乱收费,遏制居民医疗支出负担过快增加。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试点范围,提高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加强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

  (四)稳步发展热点消费。培育和扩大住房、汽车、通信、旅游等消费,是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方面。

  (1)切实落实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落实住房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合理确定职工住房补助标准。

  (2)制定鼓励生产、购买和使用经济型轿车的政策,取消对小排量汽车使用的限制,规范汽车维修服务业,加强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3)规范电信业竞争和服务,完善电信服务条款,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提高电信服务水平。

  (4)积极发展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劳动法规定的职工作息、休假和工薪制度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使职工有更多时间休息和出游,促进旅游业和旅游消费健康发展。

  (五)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是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的一项迫切任务。

  (1)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为农民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2)积极发展城乡商业设施。鼓励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等多种业态,加快建设租赁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

  (3)大力整顿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各种不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4)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广泛深入地开展消费者权益宣传教育,积极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加大消费纠纷处理力度。

  (5)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增加消费信贷品种。

>>>下一页更多精彩“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的对策建议

  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国务院提出将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作为促进消费增长的六大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据此出台六大消费重点工程实施项目和若干扶持政策,已在实践中取得一些积极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消费领域仍然存在消费成本高、新兴消费市场培育艰难、消费环境不如人意等问题,亟需在降低消费成本、推进旅游休闲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进一步调整、完善,创新政策措施。

  一、消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1、社会消费成本较高

  一是目前消费者税费负担偏高。如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税率仍然偏高,并且部分已不适宜继续征税的消费品仍在征税。此外,我国公路、电信等行业收费标准较高,不利于相关领域消费增长。二是消费金融信贷资金价格偏贵。作为世界消费大国,我国信用卡消费成本、汽车住房以及其他消费贷款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三是同质产品价格高于海外市场。如奢侈品和部分大众消费品国内相同品牌产品价格高于海外市场2倍以上,部分产品差价甚至达到8-10倍,导致消费外流现象严重。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5.2%,是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两倍。2013年灰色海淘(含代购)1000亿元,预估2014年超过2000亿元,2014年海外旅游消费1万亿元。随着我国中高收入人群的崛起,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品类也从大众消费品转向奢侈品。大规模境外消费与灰色海淘导致国家税收、企业收益受损,加剧国内消费力流失。

  2、新兴消费市场培育艰难,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心理、消费偏好、消费需求多样化进程加快,但相应的市场供给无论是总量、结构、质量保证(如消费者权益、社会诚信环境等)都没有跟上。比较明显的有养老健康、旅游休闲、体育文化、信息消费等领域发展滞后,制约消费迅速扩围以致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以旅游为例,我国人均GDP水平约为7600美元左右,休闲度假应是旅游消费的主体形态,但是旅游休闲度假等消费占收入比重远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由于休闲度假产品匮乏,现境内旅游产业以观光旅游为主,导致游客驻留时间短,花费小,不适应旅游市场向个性化、休闲化、时尚化发展的方向,加上园区门票价格畸高,配套服务缺乏,境外旅游消费性价比已经优于境内。

  3、信息消费资费标准较高

  电信资费偏高成为互联网快速普及应用的主要障碍,抑制了信息消费的快速成长,影响到“互联网+”战略的实施。2014年中国移动的ARPU值(从每个用户得到的月平均收入)为61元,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4%,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1%以下(这是实现电信普遍服务的基本要求上限)。我国电信业收费标准过高,不仅超过用户承受能力,而且将低收入群体挤出信息消费领域,还抑制了娱乐、购物、教育等关联消费。同时,“宽带注水”,网速低下,与资费较高出现叠加效应。

  4、消费环境不如人意

  影响消费潜力释放的环境约束依然存在。

  一是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宽带网络体系、城市轨道交通与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仍然较为短缺。

  二是物流、仓储等消费品流通配套产业发展不适应消费升级步伐,导致消费品流通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财税金融信贷政策支持消费力度不足,导致社会消费意愿不旺,大规模消费流出境外侵蚀国内消费市场收益。

  四是消费市场监督规范措施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主要政策建议

  在总结分析六大领域消费工程有效案例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完善创新措施,并加大宣传引导推广工作力度,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具体落实情况。以消费者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指导,共同构建良好可持续的消费生态环境。另外,再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降低成本,减少消费环节税费

  (1)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消费税,优化税率结构,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对税率明显偏高的部分应税消费品适当降低税率,取消化妆品消费税。

  (2)深入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加快商贸流通领域相关行业改革进度,做好企业间税收衔接工作,完善流通业税制。

  (3)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尽快出台降低批发零售、运输、配送等流通费用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4)建立国内免税体系,完善现有免税区的免税政策,在限次、限值、限量、限品种、限年龄等方面逐步放宽限制;完善国内免税管理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出境店、进境店、购物退税、离岛免税以及市内免税店等多种业态并举的方法,推行免税措施;分步扩大免税店开设区域,扩大免税业的地理范围。预计政策实施将显著降低我国消费者分担成本,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与信心,刺激扩大消费总量。

  2、合理定价,降低电信资费水平

  进一步降低电信资费水平,推进完善电信资费的市场化定价机制,释放信息消费潜力。(1)鼓励推进城市免费WiFi全覆盖。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无线城市”行动计划,三年内力争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建制区免费WiFi全覆盖。

  (2)农村无线免费全覆盖。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农村免费无线宽带全覆盖。

  (3)取消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

  (4)引导电信运营商实施手机(3G/4G/5G)上网包月不限量收费机制,并将收费标准逐步降到50元/月以下。预计政策实施将可每年多增2000万以上新网民,推进我国全民“触网”进程缩短5年以上,同时资费水平快速下降会刺激新的信息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

  3、培育热点,打造新型旅游消费体系

  (1)完善与落实带薪年假制度,并纳入企事业机构信用信息采集范围。

  (2)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消费阶层、消费需求,科学规划建设休闲度假旅游消费品种,推出乡村、海洋、游轮等新型旅游产品,加速推进旅游消费由观光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全面转型。

  (3)加强重点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机场、公路、酒店以及电信、加油、网络等配套设施的系统性、便捷型体系,完善旅游业发展“硬环境”。

  (4)全球商务旅行协会预计中国将于今后两年内成长为全球最大商旅市场,为此建议,在信息联网、信用卡支付、酒店升级、商务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我国商务旅游水平,同时将文化、历史、风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融入商务旅游,打造若干世界级高水平商务旅游区域中心。预期政策实施将会有力支撑旅游消费上一个大的台阶,旅游消费群体的健康兴起再上一个新的量级。

  4、完善机制,鼓励境外消费回流

  (1)鼓励保税备货模式。保持政策稳定性,以开放的视角对待进口,进而为中国跨境出口在全球营造更宽松的环境,促进自由贸易。

  (2)加强规范管理。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等试点为标杆,坚持三单合一(交易、支付、物流)的数据闭环动态管理模式,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3)针对高能耗、低价值的产业,如大众消费品(化妆品、奶粉等),通过降低税率鼓励进口。

  (4)降低国内外同质商品差价,在减少进口税费、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积极与相关跨国公司协商,推进大中型城市增设奥特莱斯等品牌折扣店,争取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产品在本土设立直营店,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实现价格逐步趋同。预期政策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购买力向海外输出的情况,引导消费回流,增加相关税收,适应消费升级。

  5、鼓励创新,培育新型商业-消费模式

  (1)建设有利于零售业小企业发展的网络平台。鼓励和支持建设若干具有标杆意义的大型网络零售服务平台,探索各类国内和跨境电商形成平台加生态产业链模式,让小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对接,鼓励小企业创新,促进个性化消费。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制度,为小企业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2)鼓励各种新型商业-消费模式的尝试。政府通过政策创新、市场准入、舆论营造等途径,鼓励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筹消费、生鲜农产品预售(如洗衣、送餐、汽车保养、家政等),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商品与服务,并带动消费、营销模式的创新。预计政策实施将有利于推进互联网与消费性基础设施和消费品相融合,进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融合,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大众创新与万众创业带动经济增长。

  6、优化环境,提高社会消费信心

  (1)健全内贸法制制度。加快推进商品流通法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领域立法,促进和规范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

  (2)完善消费市场监管制度。健全经营管理登记备案制度,提高监管效率;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减少扯皮推诿现象。

  (3)健全消费者权益救济制度。建立小额消费诉讼程序,提高审理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建立健全协商仲裁制度,设立消费者维权站,方便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政策的建议】相关文章:

建议进一步完善06-21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03-28

优化政策环境的建议06-29

完善小升初政策08-19

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11-28

对完善人大制度的建议06-24

完善计划生育建议07-25

完善公交线路建议07-10

关于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工作的通知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