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时间:2022-08-03 23:33:54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银行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对银行发展进行一个合理性建议有助于发展,对银行发展的建议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对银行发展的建议资料,欢迎阅读。

对银行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对银行发展的建议篇1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的崛起,经济与金融正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大潮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身主动发展需要与被动改革的推动下,正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金融业务创新不断加快。但作为商业银行基础管理工作之一的金融统计工作,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发展的新形势下,需抓紧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体系。本文就当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以求切实增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生命力,促进其增强服务金融体系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金融统计所面临的金融环境、统计对象、统计范围等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其统计的地位弱化,主动适应金融环境的能力差,统计的作用与定位偏重于业务经营与发展,对系统性风险、交易性风险的监测统计考虑不足;商业银行自身对不断丰富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新业务品种的统计管理缺乏主动性,创新业务的统计得不到足够重视和支持;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不畅等问题也影响了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日新月异,理财资金的频繁进出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对资金投向及对社会资金来源及运用的监测分析造成了较大影响。

  随着货币、证券、债券、期货、保险、外汇和黄金市场的起步,我国金融市场将得到全面的建设和发展,金融脱媒的作用将越发凸显。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商业信用、私募股权基金、地下钱庄、影子银行以及高利贷等日益兴起的民间金融,极大的挑战着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换个角度说,商业银行的金融统计工作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缺乏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其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

  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现状

  (一)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地位弱化

  目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地位不高,虽然因为上市后的信息披露需要,较以往有所提升,但统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仍然得不到充分体现,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各家银行对统计的定位基本是满足外部监管的要求,其次是提供最基本的业务数据,金融统计本身具有的信息、咨询、调研分析、监督等职责,已经被淡化。商业银行对统计参与经营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能要求,数据应用分散在各部门,统计无法直接获取需求和发展动力,统计部门在商业银行内部越来越边缘化。

  (二)商业银行基础数据质量不高

  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基本单元的商业银行,其基础统计数据的质量,决定了我国金融统计工作质量,但目前商业银行的基础信息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数据使用者与源数据生成者目的不同,导致基础数据质量不高。目前商业银行统计部门掌握的`数据,主要是一些适用于宏观管理和监管的报表数据,其中有很多数据质量值得怀疑,而且多是不能够直接使用的数据。原因是当前商业银行少则几十个业务系统,多则几百个业务系统,各个系统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管理,业务部门是从业务需要出发应用系统,而非数据管理,作为最终数据加工汇总的统计部门,无法控制基础数据源的质量,因此基础数据源质量差在所难免。

  2.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由于各业务系统立项设计之初,无法预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因此当系统无法反映全部业务数据或者两个需要关联的系统无法实现联动时,都会出现数据缺失或者两个系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统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目的差异,是造成数据源管理不到位,基础数据不准确,并导致最终统计数据直接可用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3.商业银行总分行统计信息传递不畅。商业银行总行负责全行统计系统的管理,相关程序的开发,模板的编写等;分行在使用总行下发的程序时,不了解具体的数据提取流程,当出现问题和错误时,一旦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容易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同时,一级分行上报的部分报表数据质量较差时,总行往往由于不信任下级行上报的数据,而放弃使用下级行报表。总行对基层行数据情况了解不充分,以及总分行之间单向的信息传递关系很容易压制下级行的能动性,最终导致互相得不到支持,造成统计工作上下不通畅,存在需求与支持脱节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之间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

  1.会计与统计管理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差异。虽然商业银行目前使用人民银行公布的统一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数据统计,但是在同一个科目下,各家商业银行在子科目的设置、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归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统计数据无法进行比较。

  对银行发展的建议篇2

  近些年,特别是金融开放以后,各类新兴银行层出不穷,这给传统四大国有银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生银行,人员新、观念新、设备新,政策灵活多变,朝气蓬勃,但缺点是没有太多业务经验积累,容易忽略潜在风险,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网点占有率较低,不易在金融界扎根散叶。而素有元老之称的四大国有银行呢,情况则正相反,老员工多、观念保守、设备陈旧,更新换代较慢,政策既成,制度不易变更,但突出优点是网点多,百姓信赖认可,业务经验丰富。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不断涌现,同业竞争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部分银行对于客户资源的争取甚至演变成不择手段的掠夺,而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更有甚者为了实现更多的收益,不惜以半欺骗的方式揽存增收,或者有意模糊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对某些业务服务事项及费用在未告知客户的情况下肆意变更,给客户造成了一定损失,导致投诉量激升。这些都是各大银行存在的共通问题,但却深刻反映出了经营者的一种浮躁心态,这种心态在当今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态,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很难见到百年经典企业的原因之一。

  很多银行为了在业界能够有一席之地,整日不断地追逐,不断地创新,变着花样吸引众人眼球,但却忽略了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储蓄客户来说,首先,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存款安全性。其次,存款是否能够获得真正增值。再次,存取是否随时方便并且快捷。这三点,如果做不好,不能让百姓百分之百满意的话,其它一切附加服务都显得毫无意义,苍白无力。目前,大多数银行都能做到存款的`安全性,除了极个别情况出现意外导致一些损失,在这方面各行都有着相对流程化的管理,但对于安全保卫,仍需提高防范意识,不断完善。但是,后两点却是很多银行做不到的,这让要求其实并不高的老百姓也很茫然,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银行满足不了,而不断地总在推销那些百姓并不太需要的东西。诚然,这些银行,并没有真正看清核心竞争力到底为何物,遇到问题总喜欢绕着走,选择回避,另辟新径,掩埋自身短处。殊不知,基础打牢,创新才能得以真正发挥,起到锦上添花之美。

  对于对公客户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就两件事:第一,要贷款支持的时候是否可以及时批准,以解燃眉。第二,批准以后,是否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走完流程发放到位(当然中间手续最好不要太繁琐)。但是反思一下,又有多少银行能够真正认真做到这两点呢?

  银行在不断创新,成长过程中不妨经常回头看看,重新思考一下客户内心最原始的最单纯的服务期待到底是什么,在前进的道路上,通过不断的回头看,不断地修正和整理业务流程,不断地更加贴近百姓切身需要,并且诚信的诚实的进行营销,那么,我相信,在群众眼中,这样的银行一定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善于抓住服务本质,才能赢得人心,有了强大的人心作后盾,才能稳坐业界第一把交椅。

  对银行发展的建议篇3

  一、实行差异化服务,牢牢抓住现有优质客户

  当前,银行业普遍认同一个“二八定律”,即银行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而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差距之一就表现在如何寻找这20%的客户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上。国外银行普遍投入了较大的人力。财力,模拟和预测客户需求,分析客户贡献度。客户忠诚度,并且大都建立了数据仓库,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很容易地找出这20%的优质客户。与外资银行相比,我们对客户的评判还只停留在静止的、片面的、主观的水平上,还不能对客户作出动态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和准确、高效的选择,这样就导致我们对客户的服务只能是大众化的,而非个性化的。例如,当一个客户向银行提出贷款利率下浮的要求时,银行可能在这单笔贷款上亏本,但却可能在其他业务上赚钱,但是由于银行对该客户使用金融产品的信息掌握得不够全面,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优质客户,因而不敢轻易作出决定,这样就影响了服务效率。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将导致“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可能会投向服务更好的外资银行,加上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客户基础薄弱,资金实力有限,基于对市场和竞争的分析,他们肯定会考虑走“精品”路线,通过电子化手段。产品创新和技术含量高的金融品种千方百计地来挖掘我们的优良客户,能够创造80%利润的客户流失了,剩下来的是一些劣质客户,我们的`盈利能力就会被削弱,因此,新形势下的公司客户发展策略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细分客户,对优质客户实行差别化服务。应尽快着手开展现有客户的细分工作,逐步建立客户分类管理制度,按行业性质、特点、对银行的贡献度大小等等对客户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特点制定优质客户的标准,然后把我们的营销力量集中到最能赢利的客户身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忠诚度,银企关系稳固了,外资银行再想挖我们的“墙角”;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关注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不断挖掘新的优质客户

  在深化现有优质客户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应积极主动地争办发展新的优质客户,为此,要深入研究行业、公司的发展趋势,明确长期的合作群体和服务群体目标,对成长性较好的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从~开始就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把合作关系巩固起来。

  随着市场的变化,高科技企业。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优质客户群。从现状来看,这三类客户的成长性都非常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GDP的贡献度越来越高。以上海为例,1999年,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2%,其中信息产业连续10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目前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的第一支柱行业,现代生物医药2000年的增速也超过了20%。1999年,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0家,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现利税150多亿元,以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增长,正在成为上海工业新高地建设的驱动力。上海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在迅速成长,自1995年以来,外资企业销售收入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利润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0年本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占到54.51%,实现利润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60%。截止2000年,已有279家列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沪投资,直接投资项目有 536个,合同外资达到96.33亿美元,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经过近两年的资产重组,上海市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很大改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实现利润已占全市工业利润的10%左右。这三类企业合起来(当然,这三类企业的分类不是径渭分明的,他们互有交叉。比如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就是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进军高科技领域也非常普遍),可以称得上是上海企业中的一支 “精锐部队”。再从发展趋势看,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加快和高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这三大类客户都将有更快的发展。上海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上海,资本市场的发展、创业板的出台,将使上市公司数量有较大的增加,上市公司的总部。销售总部。上海总部以及投资管理总部纷纷在沪设立,对商业银行来说机会更大。同时,上海为了实现“十五”期末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GDP30%以上的目标,将会在政策上继续加大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力度,高科技开发区的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从这三大客户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他们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客户群,代表着未来的市场方向,而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就是选择高成长性的客户,伴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加大对这三大客户群的拓展力度,分享这些企业快速成长的成果,是新形势下的公司客户策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关系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如果现在不积极介入,等于将这一市场拱手让给外资银行。

  三、满足优质客户金融需求,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客户建立的合作关系中非市场因素较多,这种合作关系的持久性较差,有可能经不起客观经济利益的考验。构建新型的完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银企关系,必须依赖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品种和技术手段,依赖于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与普通客户比较,优质客户在服务效率、服务品种、服务质量上都有更高的要求,有时还有利率、费率上的优惠要求。

  服务效率是优质客户的首项要求和普遍要求。例如,跨国公司要求银行结算手续简便。环节少、速度快。查询便捷,是否能减少收款资金的在途时间是跨国公司评价一家银行或一种金融产品的重要标准。

  为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产品服务、客户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积累了经验。希望能够在税收、核销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使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

  为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化解历史包袱提供相应支持。针对那些历史包袱过重、依靠自身力量无力化解遗留问题的城市商业银行,希望地方政府采取资产置换、不良资产剥离或者地方政府注资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化解历史风险,推动城市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税收优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竞争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希望能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作法,尽快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例如美国对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采取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大中小银行的充分竞争,为美国经济的活跃与繁荣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对银行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相关文章:

对医院项目发展的建议和意见08-03

银行发展合理化建议和几点意见08-03

我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精选23篇)11-22

建议和意见08-02

酒店管理工作的发展建议和意见08-03

发展党员工作建议和意见内容08-03

对公司未来发展建议和想法01-19

对公司和部门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精选10篇)09-11

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内容09-06

学校的建议和意见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