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08-03 18:57:52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要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你都有哪些建议要提呢?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

  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

  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内控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风险控制力弱等问题。

  (四)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金融风险仍然很大

  为了明晰产权关系,真正转换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国家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不仅发行了专项央行票据,置换了部分不良资产,弥补或部分弥补了历年亏损挂账,减免了税收,达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应该说,这些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风险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后改革发展的问题仍然不少。这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条件“门槛”较高,“出门”困难,即使票据兑付后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大,而且还有许多潜在不良资产没有反映出来;人均利润、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较小而亏损面、亏损额仍然较大;拨备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尚未得到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股金虽然增加很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质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础很不稳固;农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项风险拨备后实际资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内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时常发生,潜在风险不容乐观。

  (五)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

  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的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承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但是这一新的监督管理框架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省级政府依法管理的职责范围没有具体划分,造成职责定位模糊、职责边界不清,政企难以分开;省级联社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基层联社双重授权管理(即省级政府授权省级联社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行业管理,社员单位授权省级联社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自律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且多重授权管理对基层联社违规违制行为缺乏约束力,多级法人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决策、低层次决策。同时,金融监管与行业管理、行业管理与自主经营、依法管理与自律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涵还不清晰,各自的职权和责任还有待明确,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

  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盘活贷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资产质量,是农村农信社目前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继续组织完善好有关清收盘活的做法和奖惩制度,逐级分解落实不良贷款任务,责任到人,专项考核,进一步加大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清收盘活的力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从各个经营环节上下苦功,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锁定不良贷款存量,大力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同时积极开办新的业务品种,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实现多元化,全面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实实在在地把经营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措施,在落实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中,要结合铜鼓实际帮助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员工的优患意识和责任感,把全体信合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农村信合事业这一主题上来。

  (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入股起点,积极吸收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被少数大股东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权过于分散被内部人控制。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的有效治理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运行效率。

  (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无论采取何种产权模式,选择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农。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大力发展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不断探索代理保险、证券、委托理财、信息咨询服务等新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提出解决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意见,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条件。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篇二

  为深化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提高信用社资金实力,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信用社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经县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促进农信社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信用社已有50多年的历史,50年来,作为农村的三大合作组织之一,对“三农”的服务功不可没,对*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发展,带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各镇要及时掌握辖区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帮助解决有关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

  二、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旧贷,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各镇、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引导与的关系,切实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经营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一要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协助农村信用祖效落实好企业悬空的贷款;二要依法打击故意逃废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行为;三要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因接收合作基金会而产生的不良贷款,以及镇、村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协助清收。

  三、积极帮助农信社组织资金,增强农信社支持“三农”的资金实力信用社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各镇、各部门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组织资金工作,为农村信用社引荐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其他收益稳定的优质项目,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四、积极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为农信社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

  信用村(镇)创建工程是由镇政府、信用社、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共同创建的'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社会服务体系,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先进的信用文化思想,在农村形成“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观念,让农民充分利用金融信息资源,促进农村整体信用环境的改善。各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信用村(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发展信用户,培育信用村,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各镇要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使创建活动从组织上得到保障,从行动上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中去,从考核上纳入党政干部下线评定奖惩。

  五、积极帮助农信社开展增资扩股工作各镇、各部门要积极动员多种资金到信用社入股,在农村信用祈规定比例内,面向农村社区,动员和鼓励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城区个体工商在户等多入股和入大股。要重点选择关注农村信用社发展、不持有本单位贷款的法人和自然人作为投资人,多入投资股。

  各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信用社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信用社不良贷款达到“双降”的要求,促进信用社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篇三

  【提纲】

  一、改市农信社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1、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2、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3、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4、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5、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6、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05春金融专科057090002开小秀

  【内容提要】今年是我国经济改革30周年,农村金融改革也走过了30年历程。在这30年中,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我国从2003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至今已历时5年,基层农信联社这几年的改革进程及成效如何?笔者深入桐城市对农村信用社开展了调查研究。

  【主题词】农村金融改革基层农信联社 股本金

  【正文】一、2003年以来的试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抗风险能力有了较大变化;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农信社经过2003年以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初步改变了以往资产质量低、金融风险大、经营效益低下的局面,农村合作金融的命运出现了转机。该县农村信用社自2004年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产权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机制开始转换,资产质量持续提高,风险状况初步控制;资本充足率从-13.4%提升到14.76%;财务状况持续好转,2004年盈余26万元,2005年盈余151万元,2006年实现盈余340万元,2007年有望实现盈余500万元以上;总体上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一、改市农信社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股本金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股金总额中,自然人股占股金总额的76.96%,法人股占股金总额的23.04%;另一方面在存在大量富余资金的情况下,受农业弱质产业、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信用社仍然存在“贷款难”和“难贷款”的矛盾,影响其经营成果继续扩大。同时,农信社法人治理有待加强,化解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的难度仍然较大。这些阻碍了农信社的发展。

  要解决农信社发展中的困难,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推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生产方式,形成经济聚合作用,降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提高其贷款积极性。最终实现将分散的、无效的金融需求,转化为规模的、有效的金融需求。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2003年以来,农信社改革试点过程中,国家在化解农信社历史包袱的同时,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在促进农信社加快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方面取得突出效果。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的作用,构建扶持有力、导向明确、激励有效,协调配套的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形成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支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国家政策上要考虑给农信社以公益法人、免税团体的待遇。

  三是适应形势要求,探索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要改进贷款管理方式。如适当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适当扩大基层农信社信贷授权;实行差别利率,对贷款量大、信用好的客户,可给予适当利率优惠;简化不必要的贷款手续,提高信贷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内部经营机制与激励机制。在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的同时,应当逐步建立更为科学、责权利相结合的贷款激励机制,将贷款面、贷款额、收息率和不良贷款下降等指标纳入信用社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贷员的经济收入与贷款效益挂钩,促使信贷人员主动营销贷款;抓紧试行对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对符合条件、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小企业,采取授信贷款或保证贷款的方式,提供快捷便利的信贷服务。

  四是拓展资产运用渠道,实现资产多元化。加快由单纯经营信贷业务向资产多元化的转变;对有效益、资金需求量大而单独一家联社贷款不足的项目,县级信用联社可采取社团贷款等形式,满足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省级联社应加强对市、县级联社富余资金的资金调剂,适当提高资金调剂利率,既为资金富余的基层联社找到解决出路,提高经营效益,又能帮助资金短缺的基层联社解决支农资金不足的矛盾;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省级联社应加强行业指导和咨询,通过组织资金拆借、购买国债、创新信贷品种,拓展资金营运外延。

  五是加快产权制度和机制转换,优化农信社发展环境。巩固和发展农信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形成一套符合市场化需要的、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农信社的.内在经营活力;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在现有县联社一级法人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在“三会”人员的组成上,考虑吸收一些熟悉农村金融的非员工社员,提高“三会”的民主决策能力;在股金结构上,建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实行股权适当集中,鼓励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农村个体户入大股,允许经营管理者提高入股额,逐步培养一批大股东社员,增强股东关注信用社发展责任感,提高其参与信用社管理的积极性。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盘活贷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资产质量,是我县农信社目前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我将继续组织完善好有关清收盘活的做法和奖惩制度,逐级分解落实不良贷款任务,责任到人,专项考核,进一步加大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清收盘活的力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从各个经营环节上下苦功,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锁定不良贷款存量,大力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同时积极开办新的业务品种,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实现多元化,全面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实实在在地把经营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措施,在落实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中,要结合铜鼓实际帮助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员工的优患意识和责任感,把全体信合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农村信合事业这一主题上来。

  (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入股起点,积极吸收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被少数大股东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权过于分散被内部人控制。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的有效治理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运行效率。

  (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无论采取何种产权模式,选择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农。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大力发展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不断探索代理保险、证券、委托理财、信息咨询服务等新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提出解决

  老少边穷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意见,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条件。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证明,存量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定位和多元化的产权构建。未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趋势,是鼓励各地区农信社寻找符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坚持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同时,明确农信社的功能定位,承认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和股份化趋势,不再执著于“合作制”的原教旨主义观念。农信社应定位于建立真正的社区银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扩大投资股的比重,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使农信社真正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同时,未来的农信社还要加强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竞争,打破地区垄断局面,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实力。


【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建议】相关文章:

为促进家乡文化发展的建议书范文(通用5篇)10-13

国企改革建议10-20

对城市发展的建议07-17

公司未来发展建议08-19

企业发展建议02-21

旅游产业发展建议01-16

发展改革委员会调研报告01-19

小班教育随笔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09-29

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12-21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