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7-17 14:10:31 建议书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城市发展的建议

  城市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密切相关,未来我们能走多远取决于城市创新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对城市发展的建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对城市发展的建议 1

  我省的不少城市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的思想,把建设管理城市视为“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项目)”,但是比较而言,我省城市经营效果不理想,去年的土地收益全省才40多亿元,不及深圳市的一半。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投资决策是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缺乏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的、前瞻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这是主要原因。有的城市超越自身的发展阶段盲目上马高标准的基础设施,结果制约了城市其他方面的建设。但更多的是发展规划落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实践,很多建筑刚建起来(甚至开工时)就落后了。例如,市区插建项目因用地有限对停车位考虑不充分,建成后导致无处停车;道路刚修过就要考虑拓宽改造。由于缺乏前瞻性,对重要道路拓宽改造没有规划准备和预警,导致拆迁费用大幅度上升和社会财富无谓的浪费。市中心整治的同时,忽略了近、远郊的规划管理,它们又将成为改造治理的对象。市政投资由于存在着种种浪费(漏出效应),导致城市总体投资收益不高,乘数效应不彰。

  大凡从事项目建设的人都知道,项目方案和技术论证对投资成本节约的贡献率约占70%,如果把城市当做大项目经营,那么发展规划设计和论证对节约成本的贡献率就很高了,若按照好的发展规划能节省60%—70%,否则我们就会多付出60%—70%。所以我们认为,全社会都应把注意力放在发展规划方面。

  其次,保持前后一致连贯的投资结构和时间序列也是十分重要的。投资结构主要是指区域结构,例如内城和郊区的投资比例、旧区和新区投资的.比例。还可指不同基础设施间(道路、桥梁、学校、供暖、煤气管网等)的比例关系。投资的时间序列是按照需求强度和轻重缓急对工程项目进行的时间安排。城市投资的结构和时序不能随着政府的更迭而发生大的变化,否则将为城市留下“半拉子”工程和很多后遗症,投资迟迟见不到明显的效益。因此,要把它列入城市年度发展计划,由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年度审议和监督,实行公示制度,征求市民的意见并接受监督。第三,提高城市投资收益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我省的实际,提高收益的最佳办法是搞好城市土地经营,政府不但要管理好土地一级市场,采取公开、透明的土地出让办法,而且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提升土地价值,设法保证得到土地增值收益,防止土地价值的流失。

  保护好城市的边缘地区和市区的环境敏感区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保护和保留城市的边缘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城市主义促进会主张,为阻止城市向外摊饼式扩张,应该注意保护城市的边缘地区。就我国大多数城市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功能重新构建的过程,表现在城市中心的生产性企业、居民等外迁,腾出的土地建设成为写字楼、商尝绿地、居民区等,外迁企业则在城市边缘地区或者卫星城镇扎根落户。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在城市规划管理区之外)的保护就会破坏城市周围的自然遗产,危及到城市环境的改善,使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的改造效果打折扣,从长期来看又会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应该强调的是,各大城市必须加大对近、远郊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克服只重视中心地区、忽视郊区的思想,防止“混乱的再生产和改造的再生产”,意思是用不了多久,这些地区因规划管理不力又成为改造的对象。方法是优先做好城市的形态规划和道路建设,实行公示制度,就区域的功能规划和开发建设告知居民,同时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慎批临时建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改造障碍。

  市区内的环境敏感区域的界定有多种标准,如按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或者均考虑。例如,济南以泉、湖、山为美,虽是自然使然,但历代的文化积淀更增添了其美学价值,是城市的“眼睛”;沿海城市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则以海引人、以文化留人。市区内空间狭小,任何建设、改造都不可能不对重要景点或标志产生影响。为了使景点和标志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光大,突出其个性,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划分环境敏感区域,以具有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景点和标志保护为核心圈定区域,实行特殊的政策:制定区域开发建设的原则、方向和重点,制定统一的环境敏感区规划建设方案;任何建筑方案都要进行环境(特别是城市人文景观)影响评价;实行公示和听证制度,由市民和专家评判;实行“一支笔”制度,在敏感区范围内的建设和改造方案,须上报行政一把手并签字认可。

  >>>下一页更多精彩“对城市发展的建议”

  

  对城市发展的建议 2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武汉市在全国是职业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办学整体实力相对突出的城市,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实力和特色,已成为城市特色品牌。但是全市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职校有待统筹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办学观念还没有跳出传统办学的框框。三是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四是全市职校,特别是民办职校存在块头小,层次低、小而全等问题。如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问题、优化环境等问题有待研究。

  为此,我们建议:

  一、制定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规划,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通过制度创新,在武汉地区实施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突出在用地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给予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同等待遇,吸引、引导更多职业教育机构向武汉地区聚集。

  (2)明确将职业教育纳入我市经济发展规划,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服务方向、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强统筹,科学决策,真正办好与全市经济结构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

  (3)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武汉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明确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构建市政府引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

  (4)建立市政府领导、由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编办、市规划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会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市职业教育改革和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市的各级和各类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5)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绩效管理,建立督导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

  二、完善投入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1)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

  (2)引导各职业学校加大改革力度,面向市场,创立品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扩大招生、开拓培训市场、合作办学、争取社会捐助、创办实业等途径,广开筹资渠道。

  (3)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

  三、建立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

  (1)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化、民营化、社会化办学的新路子。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

  (2)建立健全必要的政府服务机构,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如劳动市场信息、职业指导、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等,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建议成立武汉市职校学生实习就业指导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用工信息,使职业学校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办学水平和质量。

  (1)加强师资建设,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和管理人

  员队伍建设,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2)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组织职业学校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帮助职业学校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3)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服务。

  (4)转变办学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开展“订单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着力突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培养,缩短“学习”与“上岗”之间的距离。

  五、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1)通过划转、转制、合并、撤销等方式,对全市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调整,优化布局;对办学方向、专业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职业学校实行兼并重组,集中资源谋求发展;二是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调整职校的专业结构,积极扩大适合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培训;三是整合职业技术技能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公共资源,以“政府扶持、学校自筹、企业赞助”三位一体的方式建设各种类型的高水平的公共实训中心,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等,增强职校整体竞争力,探索公办职校、民办职校、社会、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使实训基地之间相互开放、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益。

  (2)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支持有能力的大企业办好本企业的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二要支持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搞好联合办学。

  (3)形成职业教育产业集群,带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的衣、食、住、行相配套的产业就很可观,因此,从市情实际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发展职业教育。

  (4)依托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发展,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与部、省大专院校联合办校等方式,努力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品位。

  (5)加强职教育领域中的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体系,DACUM等,在职教办学上走出去,请进来,开拓联合办学渠道和途径。

【对城市发展的建议】相关文章:

城市发展建议11-25

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议11-24

小城市发展建议11-24

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书范文11-23

科室发展建议11-24

旅游发展 建议11-23

小学发展建议11-10

对母校发展的建议11-23

部门发展的建议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