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时间:2021-11-24 10:30:09 安全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安全知识你知道多少?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注水肉有什么危害?

  注水肉由于人为强行注水破坏了肌肉组织本身的结构,加上注水水质不卫生等原因,易导致肉质腐败变质。更为严重的是注水可以把各种寄生虫、致病菌带到肉里去,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如何判断新鲜猪肉、牛肉(冷却肉)是否新鲜?

  新鲜肉主要有以下特点:

  (1)色泽:皮肤白色、肌肉红色均有光泽,脂肪洁白。

  (2)粘度:肉表面有一层干燥膜,手感微干或微湿润、不粘乎。

  (3)弹性:手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有弹性。

  (4)气味:具有新鲜猪肉正常气味。

  (5)煮沸后肉汤:将肉切成片或块放入水中煮沸片刻,肉汤呈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特有香味。

  不新鲜肉:

  肉色暗红,灰白,明显湿润,无光泽,无弹性,切面指压凹陷无复原。表面发粘,有异味(肉夹气、臭味、腐败味),煮沸后肉汤浑浊。

  选购淡水鱼的方法有什么

  第一,活力强,翻肚(水中鱼肚朝上)的不好;

  第二,鱼体光滑、整洁、无病斑、无鱼鳞脱落;

  第三,死的淡水鱼不要买。因为一些不法小贩可能在鱼腮上加滴红药水,来保持鱼腮鲜红,以此混淆鱼死时间的长短,用低价的方法引诱购买者。

  如何选购及食用冷冻初加工水产品?

  个别不法生产者在加工冷冻水产晶(如冻虾仁、冻鱿目条等)时,使其较长时间浸泡于碱水中,一方面使其增重,另一方面改观产品的质量。所以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此类商品时要:一看品牌;二看是否由专业生产厂生产;三看商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另外此类水产加工品在下锅前,用水洗、水漂时间应略长些或在浸泡的同时加少许食醋,以中和过量的碱,在没有过多的泡沫或手感不是很粘滑后,方可烹炒。

  超市冰鲜海产品的选购方法有哪些?

  一看:看眼睛和鱼体外表光亮,腹部与肛门等部分完整性好否,是否有破裂;看鱼腮是否鲜红,鱼鳞是否很容易剥落。

  选购食用油的方法?

  吃油要吃的安全和卫生,这是很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按其精制的程度一般分为二级油、一级油、高级烹调油和色拉油四个等级。二级油颜色深、油烟大、酸价高,是我国正在淘汰的油品。一级油虽比二级油好,但色泽黄,油烟仍大,对人体健康仍有负面影响。高级烹调油用两种植物油调配而成,其特点是颜色淡黄、酸价低,加热至200℃也不冒烟。而食用色拉油比烹调油颜色更浅,油烟更少,杂质酸价几乎没有,一年四季都能直接食用。

  豆浆饮用不当是否会影响健康?

  (1)不喝没有煮沸的豆浆

  当豆浆煮至85-90℃时,由于皂素受热产生气泡,容易出现“假沸现象”,如果误认为已煮沸而饮用,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正确的方法是“假沸”后转小火继续煮至滚沸5-10分钟后方可饮用。

  (2)豆浆中不能冲入鸡蛋

  鸡蛋清会与豆浆中的抗胰蛋白酶因子结合,从而不利于消化吸收。

  (3)不要空腹饮豆浆

  空腹饮用,豆浆中的蛋白质大都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掉,不能充分体现其营养价值。

  (4)不用保温瓶储存豆浆

  豆浆在保温瓶内经3-4小时即可酸败变质。

  (5)不要过量饮用

  是否大米越白,质量就一定好?

  有的消费者对大米质量的认识受到误导,认为大米越白越好,表面越光越好,导致个别不法商贩把陈米加矿物油抛光,冒充优质大米,甚至出现毒大米事件。实际上大米的“白度”和“光洁度”不能完全反映大米的食味和质量。

  如何选购河蟹?

  一看蟹壳:壳背呈墨绿色,一般都体厚坚实;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壳色呈浅黄色或蟹壳后半部两边开始变白的,壳宽等于或略小于壳长的,大多是生过病、受暑天高温伤过的或缺过氧的蟹,因此较瘦弱,品系不正宗,且味苦肉涩。

  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肚脐呈白色且蟹体不粘脏,自然干净的属上品;肚脐呈灰黑色、铁锈色,且蟹体粘脏、肚脐及两侧有污点,是养殖水质不好、密度过高、营养不良造成的。

  三看蟹足:蟹足上绒毛丛生的,步足前端金黄并生有刚毛,一般都膘足老健;反之,大多体软无膘。蟹脚较短、不齐全而蟹爪呈红色、铁锈色者,为品质不正宗且曾经生过病。螯足上刚毛丛生的,表明长膘时间长,一般都膘足老健;无刚毛或刚毛较少的,表明长膘时间短,大多体软无膘。

  四看雌雄: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十一月后蟹黄老化而无味;农历九月过后选雄蟹,十二月后蟹膏因交配或转化而流失。因为雌雄螃蟹分别在这两个时候性腺成熟,所以滋味营养最佳。

  五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螯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

  经过这“五看”,就能把优质的蟹从众多的螃蟹中挑选出来。

  食品安全知识问答

  1、所有食品企业的问题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吗?

  答:大部分时候不是。

  食品安全一般不讨论与“健康危害”无关的事。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它的核心是“健康”,它和产品的质量或营养是有一定区别的,虽说质量不好或营养不好的食品也可能造成健康问题,但营养不好的食品也可能没健康问题,这之间不能划等号;它也不讨论商家的经营方式和诚信问题,比如味千拉面,虽然夸大了自家产品,但其产品本身没有健康危害,属于诚信问题。

  2、食品安全能做到零风险的吗?

  答:不可能,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甚至是坐在家里什么也不做,都可能面临风险,何况是“吃”。且不说人类自身、人类的食物无时不在面对着复杂的客观环境(空气、土壤、微生物等等),有已知的,还有未知的,即使是属于主观能动方面,也有偶发事件、人力不可及的范围及操作成本问题。零风险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无论你是自己种植还是大规模种植,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还是深加工,无论谁来生产谁来监管,都没有零风险。

  所以食品生产不是要承诺零风险,而是要将风险降得越低越好,降到风险可控的范围。

  3、不合格的食品就是有危害的食品吧?

  答:不合格仅是不合标准,并非就一定有危害。

  一个产品被判为不合格原因很多,标签问题、超过保质期、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等。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有可能只是风味不佳了,未必就有害;至于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因为标准的制定一般都会留“安全余地”,所以只能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引发健康问题的几率比较大,但并不绝对致病。举个例子,闹得很凶的含菌水饺,它是不符合当时的国标,属于不合格食品,但考虑到当时国标规定得太严,而且水饺煮着吃就可以杀灭那些病菌,所以这样的“不合格产品”基本是没事的。

  4、含有危害物质的食品就是“毒食品”吗?

  答:不一定。脱离剂量谈危害是耍流氓。

  所谓的致病物质(包括“致癌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不是说一种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就有一定致病,致病还要考虑其剂量、致病条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你可能会说,也许一两次不会致病,但长期食用谁能保证不致病呢?(长期食用可能致病是媒体最常用句子)——确实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制定标准,标准的制定一般都会考虑“长期食用”的问题(包括照顾到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所以不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一般是不用担忧的,也不用盖上毒食品的帽子。

  5、可能致癌物会不会致癌?长期食用能致癌?

  答:可能致癌物只是“可能”致癌物。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质分类标准,1类是致癌,2A类可能致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实验性证据有限),2B类可能致癌(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够充分;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但是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在有些情况下,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致癌性的证据都很有限,但是有相关的机理分析可以提供证明)。显然,可能致癌与致癌肯定是有区别的,但不知为什么,前次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在香港的原报道中还是“可能致癌”,到了某些媒体和网络上,就变成了“致癌物质”;苏丹红也是可能致癌,现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致癌物质”吧?如果“可能致癌物质”能简称为“致癌物质”,那干脆就不用分级了。摘个微博:国际癌症研究所对800多种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都或大或小有致癌的可能性,若不分剂量地把含有这些化合物的食品都排除掉,你还能吃到什么?您不喝咖啡、不喝葡萄酒白兰地和清酒、不吃泡菜,甚至不晒太阳?

  不管是致癌或者可能致癌,都一样跟剂量有关,因为得出这个致癌或者可能致癌的结论,本来就是根据一定条件下的一定剂量试验出来的。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手机可能致癌”(属于2B级),其中一项研究对象即是平均使用手机10年以上、且每天通话超过30分钟的人群。吸烟增加患癌的风险,那也得是吸了很长一段时间啊,对于食品同样如此。

  媒体报道中,最常见的就是“长期食用可能致癌”,这句跟“长期在路上走可能被车撞”有点类似。这样的句式它有可能指的是“每天大剂量的吃上几十年会有十万分之一患上某种癌症的可能”,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查证一下靠谱的资料,然后看看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冒险吃一点这个东西。

  日常生活食品安全知识

  1、食品中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是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地方?

  苯并芘、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都是世界公认的在食品中可产生的三大致癌物质,其中,苯并芘的污染主要发生在烟熏和烘烤食品中,某些洋快餐如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等煎炸食品中也存在苯并芘;亚非拉硝胺则主要来自于肉类及其制品添加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黄曲霉毒素多存在于发霉的玉米中。

  2、什么是雕白块?其对人体有何危害?

  雕白块又叫“吊白块”,其化学名称是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人食用这类食品后可引起过敏,严重者可以致癌。这是慢性中毒,吃一次两次可能感觉不到。

  3、食品中是否可以加入药物?

  《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4、重金属元素更容易富积在鱼虾的哪个部位?

  头部。

  5、食品配料表中配料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根据《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6、如何辨别真假碘盐?

  可将盐撒在淀粉溶液或切开的马铃薯切面上如显出蓝色,是真碘盐。

  7、污染蔬菜生产的工业三废是哪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

  8、哪些水产品不宜吃?

  死鳝鱼、死甲鱼、死河蟹不能吃。皮青肉红的淡水鱼不应吃。反复冻化的水产品应少吃。用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保鲜的水产品不宜吃。各种畸形的鱼不能吃。

  9、长期使用铝制品作为食品容器会引发哪种疾病?

  老年痴呆症。

  10、保健食品广告必须标明哪些内容?

  必须标明保健食品产品名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标识、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必须说明或者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电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识和忠告语必须始终出现。

  11、什么是食品的保持期?

  保持期(最佳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12、什么是食品的保存期?

  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13、哪些操作有助于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

  洗菜要先洗后切;切菜要随切随炒,切忌切好后久置;烹调蔬菜时适当加点醋,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14、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烹调不当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所致。未煮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的刺激性;另外,未成熟的四季豆可能含有凝聚素,具有凝血作用。

  15、为什么食用鲜黄花菜不当会中毒?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化学成分,会引起中毒。

  16、食源性疾患指的是什么?

  亦称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17、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8、如何去除水垢?

  水垢对人体的危害非常的大,对于保温瓶或陶瓷器皿,以下除去其上的水垢的方法正确的是可用加入适量醋的水浸泡,使它慢慢溶解掉。

  19、如何识别农药毒死的鱼?

  农药毒死的鱼其胸鳍是张开的,并且很硬,嘴巴紧闭,不易拉开;鱼鳃的颜色是紫红色或黑褐色;苍蝇很少上去叮咬。这种鱼除腥味外,还有其它异味,如煤油味、氨水味、硫磺味、大蒜味等。

  20、如何鉴别死猪肉?

  死猪肉的特征是周身紫红色、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腿内部的大血管有黑红色的血栓。

  21、如何鉴别含甲醛水发食品?

  一看颜色是否正常。如果食品非常白,超过其应有的白色,而且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闻是否有刺激性的异味;三摸是否手一捏食品就很容易碎。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用甲醛泡发的可能性就很大。

  22、如何鉴别含“瘦肉精”猪肉?

  如果发现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这种猪肉则可能使用过“瘦肉精”。

  23、如何鉴别食醋质量?

  优质食醋应具备以下特点:

  色泽:食醋应具有与加工方法相适应的固有色泽。

  气味:食醋应具有酸甜气味,不得混有异味。

  滋味:食醋应具有酸甜适口感,不涩,无其他不良滋味。

  劣质食醋会出现以下情形:

  霉花浮膜:食醋表面由微生物繁殖所引起的一层霉膜。

  醋鳗、醋虱:食醋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在醋中有两种形态不同的生物存活,即醋鳗、醋虱。

  24、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餐饮关,搞好饮食卫生。

  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采购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摄氏度,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饭前、便后要洗手。

  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

  不要随便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25、消费者在外就餐注意事项?

  要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环境整洁、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就餐,不要选择在路边露天无证摊点就餐,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选择菜肴时,要注意辨别食物颜色和改观是否正常,是否有异物或异味,如发现异常,要立即停止食用。

  不吃野生蘑菇、河豚鱼、发芽马铃薯等高风险食品。

  慎食海(河)产品。海鲜富含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且海鲜宜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生食宜引发食物中毒,因此不要为了贪鲜而生食,要尽可能烧熟煮透再吃。

  注意餐具卫生。就餐前要观察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清洗消毒的餐具具有光、洁、干、涩的特点;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往往有茶渍、油污及食物残渣等。

  注意饮食节制。暴饮暴食会增加肠胃负担,可能诱发肠胃炎、胰腺炎、胆囊炎,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的人群应少饮酒,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健康食品。


【科普食品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与科普知识竞赛试题04-02

2017年食品安全科普知识11-02

2015年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试题08-30

2015青少年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试题09-25

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1-25

水上安全科普知识汇总08-14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案11-16

海洋科普知识竞赛资料08-28

气象科普知识竞赛试题12-07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