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家长育儿小知识

时间:2021-11-23 10:56:37 育儿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育儿小知识

  家长在照顾小朋友的时候,要学会擦眼观色去照顾小朋友。毕竟小朋友还小不会表达。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家长育儿小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家长育儿小知识

  家长育儿小知识

  1.尿布疹请走开,别找我宝宝“玩”

  尿布疹是困扰很多妈妈的一个“小怪物”, 就是它让宝贝娇嫩的小屁股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今天,我们就来细细研究下尿布疹该怎么预防,它究竟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处理。

  潮湿和尿便是引起尿布疹的罪魁祸首

  尿布疹,直白简单地说就是发生在婴儿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婴儿红臀。

  为什么宝贝容易起尿布疹?原因很简单,因为小宝贝的新陈代谢非常快,尤其是水代谢,而他们的膀胱却很小,每天都要排好多次尿。照顾宝宝的人稍有懈怠就会使宝贝臀部处于潮湿和尿便污染的状态,加上宝宝的皮肤本身娇嫩至极,这样细菌很容易在尿布潮湿的环境中滋生,从而诱发尿布疹。

  让宝宝的小屁股保持干燥

  了解了尿布疹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就显而易见了。既然潮湿容易滋生尿布疹,那保持干燥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宝宝一旦排便,要先用清水洗洗小屁股,千万不要图省事拿湿纸巾擦干净,也没必要拿沐浴露清洗。洗干净后用干净柔软的小毛巾轻轻蘸掉屁股上的水,或者轻轻拍干小屁股上的水。然后,换上新尿布,干干爽爽就能挥别尿布疹。

  如果赶上阳光灿烂空气好的天气,爸爸妈妈可以把宝贝的尿不湿或者尿布撤掉一会儿,让宝贝的小屁股彻底解放。多接触空气和阳光,对于保持小屁股周遭干爽特别重要。

  得了尿布疹,配合医生治疗是关键

  有妈妈说,我千注意万注意,宝宝还是得了尿布疹可咋办?如果尿布疹区域已经有水疱、脓庖,甚至渗出黄色液体,有溃烂了,那就别在家傻等着了,去医院吧,这已经不是保持干燥多换尿布能解决的了。

  如果是不太严重的尿布疹,可以让医生开些外敷用的药膏,同时让宝贝的小屁股暴露着。如果是重度尿布疹,可能还得用红外线灯或鹅颈灯照射臀部进行治疗。这需要专业的护士才能操作,妈妈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给医生护士最大的理解和配合。

  小编提醒:爽身粉会加重尿布疹

  有的妈妈喜欢给宝宝拍上爽身粉,卡卡是不建议使用的。特别是当宝宝患上尿布疹后,更不能使用爽身粉。因为爽身粉遇到尿布疹患处出水部位,容易硬结,不但无法保持局部干燥,还会刺激宝宝皮肤,适得其反。

  2.宝宝1岁前要打几次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0-1岁宝宝是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我们国家的免疫规划疫苗中绝大部分都在这个年龄段接种。卡卡带大家梳理一下,看看你的宝宝在出生的第一年内都要接种哪些疫苗吧。

  卡介苗

  卡介苗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接种部位是上臂三角肌外侧。中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宝宝,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另外,不管你的宝宝是什么时候接种的卡介苗,3个月后你都应该带他到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卡介苗接种后的效果检查,确保卡介苗已经种上,这叫卡介苗复查。

  乙型肝炎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多发生于儿童,故俗称为“小儿麻痹症”。需要特别提醒,自2016年5月1日起,不口服“糖丸”了,改为以1针注射型脊灰灭活疫苗+3剂口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替代。

  百白破联合疫苗

  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3种严重威胁宝宝的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接种一般是在婴儿出生满3个月、4个月、5个月时进行,初种必须注射3针,宝宝1岁到2岁时再复种1次。

  麻疹减毒活疫苗

  注射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第一次接种应在宝宝满8个月,到2岁、7岁、12岁时再进行复种。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需要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小编说:1岁以接种频繁,切不可忘记时间

  看来,宝宝1岁以内要接种的疫苗确实不少,而且不少疫苗在1岁以内要重复接种。所以,爸爸妈妈不妨列一个清单,详细记录宝宝在什么时候要打什么疫苗,打疫苗前后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以免遗漏或者推迟,影响宝宝健康。

  3.宝宝吐奶就是消化不良吗

  很多宝宝在喝完奶后会出现吐奶、溢奶的现象,这让不少新手爸妈慌了手脚,更是忍不住担心,宝宝到底是怎么了?是消化不良吗?是生病了吗?

  生理性吐奶:注意喂养方式可以避免

  小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特殊的形状使得其胃容量小,存放食物少,加之宝宝胃收缩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所以才很容易发生吐奶。

  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次喂奶后都给宝宝拍嗝吗?喂奶时有没有注意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或奶嘴呢?这两个细节不注意的话,很容易让宝宝胃里进入空气,从而引起宝宝吐奶哦。

  所以在喂奶时,一定要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或奶嘴,避免吞入过多空气;还可以将床头抬高15-30°,减少新生儿因发育不完善和体位改变而导致的吐奶问题。

  另外喂奶后可以让宝宝趴在妈妈肩头,用手轻拍宝宝背部,等待宝宝打嗝后再将他放下;也可以尝试喂3-5分钟后停一下,轻拍几次再继续喂。

  如果宝宝吐奶后情绪正常,可照常进食,无哭闹等表现,这就是生理性吐奶,这种现象会随着宝宝月龄增加而自行缓解,宝爸宝妈无需过于担心。

  病理性吐奶: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异常

  宝宝吐奶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感冒咳嗽、胃肠道问题等病理性原因引起,所以宝树妈提醒大家如果宝宝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都吐,就要观察宝宝是不是有发热症状,是否腹泻,吐出的内容物是否异常,精神状态好不好,食欲如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因为也有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

  关于吐奶,儿科专家这样说

  儿科专家鲍秀兰认为,吐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现象,呕吐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半岁后会消失。如果是人工喂养宝宝,要避免奶头孔径过大;奶应当完全充满奶头,防止吃奶时同时吃进空;喂奶时要减少体位变动;如果是母乳喂养宝宝,则需注意控制母乳流速。

  小编说:正确喂养可减少吐奶

  宝宝在吐奶时,不管是何种原因,宝爸宝妈一定要注意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宝宝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宝宝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宝宝躺着时发生吐奶,要把宝宝脸侧向一边。

  4.轻松搞定宝宝的肌肤问题

  当宝宝粉嫩得像奶油一样的皮肤突然长出皮疹、头屑甚至痤疮时,你一定会受到惊吓!幸运的是,宝宝的多数皮肤问题比较轻微,通过一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轻松应对。

  NO1.婴儿痤疮

  婴儿痤疮是荷尔蒙变化刺激宝宝的脂腺造成的。大约在宝宝三四周大的时候出现,几乎会有一半的宝宝长婴儿痤疮。症状为红色或白色凸起,主要集中在宝宝的额头或脸颊上。

  应对方法:用温和的婴儿香皂为宝宝洗脸,注意,切勿用力洗或挤压皮肤,也不要使用洗面奶或润肤油。婴儿痤疮通常会在三个月内痊愈。如果超过三个月还没有消失,你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

  NO2.乳痂

  乳痂是新生儿头皮上出现的淡黄色痂皮或油腻的鳞状斑块,是油脂增多造成的。

  应对方法:乳痂通常在几个月内自己消失。用柔软鬃毛刷子松动这些鳞屑,然后每天用温和的婴儿洗发香波给宝宝洗头,可以让乳痂更快脱落。

  NO3.尿布疹

  宝宝的小屁屁如果接触脏尿布时间太长,就会出现惊人的红肿。但尿布疹不一定是由于尿布换得不够勤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饮食中出现了新的食材,甚至是因为宝宝的皮肤太过敏感导致的。

  应对方法:及时给宝宝换尿布,便后及时清洗小屁屁,轻轻擦干,并涂抹一层薄薄的护臀霜,让宝宝的屁屁多透透气。

  NO4.湿疹

  湿疹有遗传倾向。宝宝可能会因为粗糙的面料、泡泡浴,甚至自己的口水的刺激而出现这种湿疹,症状主要包括发痒、发红以及有小肿块等。湿疹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多数宝宝长大后湿疹会自行消失。

  应对方法:妈妈要及时帮助宝宝除掉皮肤刺激物,并在宝宝的皮肤上敷上温热的敷布;如果非常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膏,能够帮助宝宝缓解发痒或肿胀症状;如果湿疹引发了感染,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用药。

  NO5.脱皮

  大约75%的新生儿会出现脱皮。新生儿脱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给宝宝洗澡换衣服时,经常会发现有薄而软的白色小片皮屑脱落,特别多见于手指及脚趾部位。

  应对方法:新生儿脱皮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清洁护理,避免外来的感染和损伤就可以了。你也可以试着给宝宝涂一些低敏感性的婴儿润肤霜。

  小编说:宝宝护肤其实很简单

  新生宝宝不需要使用护肤用品,因为出生时皮肤上的脂类物质有保护作用。宝宝满月以后就可以用一些润肤产品,妈妈应为宝宝选择天然无刺激的儿童专用护肤品。使用新润肤产品前,应在宝宝的局部进行涂抹,比如耳朵后,观察两三天,如果没有过敏的情况,再全身使用。不要经常给宝宝更换护肤品牌,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5.宝宝上火

  在气候干燥的季节,有些宝宝很容易出现发烧、烦躁、嘴唇干裂、嗓子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上火”。宝宝“火气”冲天,爸爸妈妈该如何安全“灭火”?

  宝宝上火的原因

  1.感染因素。秋冬季节,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的宝宝很容易遭受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常常表现出发烧、口唇疱疹或腹泻等症状,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上火”。

  2.饮食因素。宝宝的肠胃处于发育阶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过剩营养物质难以消化,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造成积食而引起上火。

  3.环境因素。天气干燥、炎热、闷热、潮湿,都容易引起宝宝各方面功能失调而引起上火。

  宝宝上火的症状与危害

  症状1:大便干

  危害:大便干燥会加重便秘,造成排便困难,增加宝宝痛苦。此外,大便在体内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变得容易生病。

  症状2:小便黄

  危害:小便发黄意味着宝宝体内水分不足,正常生理活动和身体发育必然受到影响。

  症状3:口舌生疮

  危害:宝宝可能出现拒绝喝奶、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的现象,导致宝宝正常营养供应不足,影响身体发育。另外,口舌生疮不注意护理很容易引起口角炎,俗称“烂嘴角”。

  症状4:睡不香

  危害: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宝宝生活作息紊乱,出现生气、烦躁、急躁等状况,这些都容易使宝宝的生理机能出现偏差,进一步加重上火问题。

  症状5:眼屎增多

  危害:眼屎增多又不注意清洁,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其中一种情况是引发麦粒肿。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宝宝常见的眼病。

  症状6:有口气

  危害:有口气常代表宝宝肠胃功能紊乱,影响到日常生活,而胃火严重时会出现大便干结等问题,形成上火的恶性循环。

  宝宝上火的调理

  1.保持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还有很多免疫物质,有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使宝宝免于被感染,所以也就减少了“上火”。

  2.注意补充水分。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要多补充水分,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配方奶粉。

  3.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的宝宝容易引起上火。爸爸妈妈需要保持室内的环境清新,让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虑劳逸结合,不可让宝宝过度疲劳。

  4.锻炼宝宝身体。让宝宝坚持进行适当的锻炼,对宝宝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很大帮助,这是预防上火的关键。

  5.多吃绿色蔬菜。如果宝宝添加辅食后出现上火,应该多给宝宝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宝宝上火的认识误区

  误区1:只有夏秋两季宝宝才容易上火

  真相:春季,宝宝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宝宝水分大量流失,是造成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宝宝容易受凉上火;冬季,宝宝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宝宝腹泻肯定是着凉了

  真相:腹泻的原因很多,有感染因素也有非感染因素,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即温差变化大所致,所以需要明确原因进行干预。

  6.正确护理,让宝宝远离红屁股

  由于吹空调着凉了,7个月的悦悦在拉肚子,每天五六次。妈妈很用心,用湿纸巾擦、用清水洗,可是没过两天,悦悦的臀部皮肤就开始发红,继而开始脱皮。宝宝招惹上了烦人的尿布疹。

  尿布疹最喜欢欺负小宝宝了。宝宝患上尿布疹后,小屁股又红又痒,甚至表皮脱落,形成溃疡,自己难受,爸妈心疼。小宝宝是如何患上尿布疹的?爸妈要如何预防呢?

  预防红屁屁的正确做法

  红屁屁给小宝宝带来不少痛苦,使他变得烦躁哭闹,但其实只要妈妈细心照顾,红屁股是可以预防的。

  尿布要棉质的

  优先给宝宝选择纯棉的尿布,并及时更换已污染的尿布,使宝宝的小屁股保持清洁。

  穿合适的纸尿裤

  如果选择纸尿裤,要选用无刺激、柔软、吸水性强的,纸尿裤不要包得太紧,使空气能够进入,不会使屁屁皮肤捂得太厉害。

  勤清洗臀部

  每次排尿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宝宝的臀部,由于宝宝屁股褶皱多,要仔细擦干,但不要给宝宝屁股拍粉,因为粉易吸水结块,局部仍然潮湿。

  涂抹护臀霜

  每次清洁屁屁后,在小屁屁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护臀霜,这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将便便等刺激物质隔离开。

  让屁屁透透气

  天气暖和时,每天设定一段无尿布时间,让宝宝小屁股直接接触空气,可以预防尿布疹和加快其恢复。

  臀部护理要绕开3个误区

  使用浴液?每次宝宝排便后,用温清水给他清洗干净就可以了,肥皂或浴液容易破坏宝宝臀部的油脂层。

  使用爽身粉?爽身粉会吸水结块,不仅局部皮肤仍然潮湿,而且粉末对皮肤也会形成刺激,使红屁屁加重。

  频繁洗屁屁?宝宝屁屁上的皱褶多,清洗后不易擦干,包裹尿布后,就会因为皮肤不透气、潮湿而引起红屁屁。

  小编说:尿布疹很常见,精心护理会痊愈

  尿布疹发病年龄是8-10个月,有一半宝宝每2个月就出现一次尿布疹。勤换尿布,用心护理,即使不去看医生,也能在三四天后让宝宝摆脱尿布疹的纠缠。宝宝大概在1岁半左右开始如厕训练,慢慢减少使用尿布的次数,这个问题自然解决。

  7.宝宝湿疹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

  小宝宝最让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应该就属湿疹了,湿疹会让宝宝奇痒无比,爸爸妈妈看着干着急也帮不上忙。湿疹还会造成宝宝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夜间睡觉不踏实,易醒、哭闹。真是家长一大头疼之事,今天卡卡就跟大家聊聊关于湿疹的那些事儿。

  湿疹的高发人群是多大的孩子?

  湿疹主要高发在小婴儿群体,尤其是3-6个月的小宝宝,通常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湿疹会渐渐减轻,一般情况下,一两岁以后湿疹就会不再骚扰宝宝了。

  湿疹的起因是个复杂的过程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很复杂,可能跟食物过敏、遗传有关,还可能是宝宝消化系统不完善导致的,并且还会受到环境、空气、皮肤感染、精神等因素的影响。

  湿疹的种类和症状

  1、干燥型湿疹

  最初发生的时候,宝宝局部的皮肤表面会微微泛红,继而皮肤表面变得粗糙,触摸感觉像是砂纸表面。

  2、渗出型湿疹

  肥胖的宝宝比较高发,起初皮肤表面发生红斑、丘疱疹,宝宝常因难忍的剧痒不断挠抓,从而导致有多量渗液溢出,皮肤呈鲜红糜烂面。

  3、脂溢型湿疹

  发生在宝宝出生后2-10周,头皮、眉弓等部位覆盖油腻的黄褐色鳞屑痂,要用婴儿按摩油软化后,再轻轻擦洗下去。

  湿疹的治疗视情况而定

  稍微严重或重度的湿疹需要治疗,通常医生会给孩子开利于皮肤保湿的药,会把微量激素的药和中药让家长给孩子混合着用,激素类药也是逐渐减量,并且间断性使用,不能连续长期涂抹。也有清洗类的药,可以洒在孩子的洗澡水里给孩子每天用。

  有的爸爸妈妈会产生疑问,激素类的药物会不会对宝宝不好,皮肤科专家曾经讲过,激素类药物要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有些家长会自行在药店错误买了成人的药给孩子用,这样才是可怕的,通常儿科医生给孩子开的药都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只要遵循医嘱使用,在限定范围内使用药量,对宝宝健康是没有坏处的。

  湿疹宝宝的护理和预防要注意什么?

  宝宝湿疹的护理和预防,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细节都要注意。

  皮肤保湿很重要,勤给宝宝涂抹植物性、刺激性小的润肤保湿霜。

  勤剪指甲,防止宝宝挠伤湿疹创面造成感染。

  给宝宝穿衣选择纯棉线的。

  喝奶粉的宝宝可以选择水解蛋白的配方奶给孩子吃。

  如果是食物过敏就不要摄入过敏源类食物,辅食添加的宝宝,新的品类要一点一点加,有湿疹反映立刻停止,暂缓添加。

  烈日下,宝宝的湿疹会严重,带宝宝外出可以涂抹防晒霜。

  小编说:遵循原则冷静应对

  湿疹并不可怕,沉着应对才是关键,总之爸爸妈妈要遵循几大原则:分辨症状、判断过敏源、及时就医、谨慎护理。相信每位宝宝都会在妈妈的科学护理下健康成长。

  8.新生儿大便一天几次才正常

  便便是反应宝宝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只要你足够用心,通过宝宝便便的次数、形状、颜色、气味,你会读到许多有关宝宝健康的讯号,及时了解到宝宝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营养等方面状况。

  新生儿便便的次数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稍多,通常每天2~5次,有的新生宝宝每次换尿布时尿布上都有大便。只要大便较均匀、水分不多、不含黏液,或偶带少许奶块,都属正常现象。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宝宝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也有些吃母乳的宝宝大便一直较稀,次数较多,只要宝宝精神头足,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用担心。还有些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间隔稍长一些,隔2~3天一次,只要排便不困难,不是羊屎蛋,就没关系。

  新生儿便便的颜色

  宝宝出生后8~24小时开始排便,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墨绿色。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总量约100~200克,需要2~4天才能拍干净,浓重的墨绿色才消失。妈妈乳汁供应充足的话,宝宝在2~4天后逐渐转变为正常的新生儿大便,颜色变浅。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大便颜色会呈现黄色或带点绿色,这取决于妈妈吃了什么。而奶瓶喂养宝宝的大便,则呈淡黄色。

  新生儿便便的形状

  刚出生时,宝宝的便便可能很稀。几天之后,纯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会变成金黄色软膏状,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变成淡黄色的硬膏状,更黏稠,更干燥、粗糙一些。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初生宝宝,便便中有时会发现一些白色颗粒,这是由于初生宝宝胃肠未发育成熟,导致消化不完全而形成的,随着宝宝慢慢长大,这种便便中的白色颗粒会逐渐消失。

  新生儿便便的气味

  新生儿的胎便没有臭味,随着宝宝不断成长,喂养条件不同气味也就不同:母乳喂养的大便味酸不臭,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则有轻微的臭味。

  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由于有了多种蛋白质来源,便便的气味就各不相同了。如果便便的气味特别难闻,或是突然变得很特殊,最好带着宝宝去医院就诊。

  小编说:观察+记录=掌握宝宝的健康状况

  有心的妈妈,最好每天将宝宝的便便拿到光亮处仔细观察,看性状,闻气味,做记录,和其他妈妈交流心得,可以及时掌握宝宝的健康状况。

  9.认清新生儿黄疸的真面目

  宝宝出生了,看着白白嫩嫩的小家伙,爸爸妈妈心理一定特别喜欢。可是没过多久,有的爸爸妈妈发现宝宝脸上的皮肤变黄了,甚至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好像生病了一样,这是怎么回事?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现象。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产生的

  宝宝出生时,由于从子宫内的无氧环境到子宫外的有氧环境中,血液中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并形成大量的胆红素(呈橙黄色),而此时宝宝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将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随着体内胆红素越聚越多,宝宝的皮肤、巩膜逐渐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病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超过半数的宝宝在出生72小时后,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治疗就会自然消退。一些母乳喂养的宝宝,生理性黄疸消褪得慢一些,少数可能会一直延续到3个月左右。

  然而,当宝宝有溶血、感染以及胆道闭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先天性疾病时,就会发生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的伤害。这是因为,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极高时,可以渗透到大脑,形成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脑瘫等严重后果。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实际上,新生儿科医生也很关注宝宝的黄疸,在宝宝出生后住院期间,每天都会观察宝宝的黄疸,必要时通过皮肤大致检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当高度怀疑宝宝有病理性黄疸时,就会采血检测。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区别来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区别1: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

  病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开始出现。

  区别2: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足月宝宝的黄疸会在4-5天达到高峰,5-7天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宝宝的黄疸会在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宝宝大于2周,早产宝宝大于4周;宝宝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加深、加重。

  区别3:严重程度

  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从面部开始,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及躯干,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无明显黄疸。

  病理性黄疸: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也有的呈暗黄色。巩膜也有明显黄染。

  区别4:进展情况

  生理性黄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速度较缓慢。

  病理性黄疸:常在一天内加深许多,每日胆红素上升迅速。

  区别5:宝宝情况

  生理性黄疸: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佳,哭声响,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宝宝吸奶无力、拒奶、吐奶,精神差、嗜睡,伴有发热或体温不升,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大便颜色呈白色或陶土色,尿液呈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

  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并无绝对界限。一般住院3~4天,也就是宝宝在黄疸最明显的时候出院。因此,宝宝出院前医生都会检查黄疸情况,如果宝宝黄疸较重,会建议稍迟出院,以便观察和治疗。回家后,宝宝的黄疸应该继续消退,如果宝宝的黄疸迟迟不退,或者反而加深时,尤其是伴有精神萎靡、不吃奶等情况时,爸爸妈妈应尽快到医院确诊和治疗。

  小编说:不要谈“黄疸”色变

  小编同事在刚生产完还没出院的时候,同病房的宝宝黄疸严重,需要照蓝光,宝妈因为心疼宝宝不停的哭。在这里,小编也想告诉更多的妈妈,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极高,妈妈们只要认真观察,及时护理就好。为了还在坐月子的自己,也要控制情绪。

  10,如何安抚哭闹的宝宝

  身边不少妈妈抱怨自家宝宝一哭闹起来没完没了,哇哇的哭声让父母心烦意乱,有时候还忍不住训斥几声宝宝。殊不知,对于0-1岁的宝宝来讲,哭闹他们的基本需求表达,妈妈们要通过哭声去了解他们想说的话。

  家长育儿小知识:父母不可不知的用药常识

  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儿童用药十大误区

  1.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2.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3.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4.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5.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6.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7.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

  8.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9.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10.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家庭常备药物推荐

  (有备药习惯的妈妈可以参考,本人不喜欢备药,因为通常到最后都是会扔掉的,而且有人说,越备药,孩子越容易生病,所以还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的!)

  1.发热

  中成药: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双黄连栓、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西药:

  小儿退热栓、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用于3岁以下小儿);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口服液(用于3~12岁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用于12岁以上小儿)。

  2.感冒

  中成药: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西药: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复方锌布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

  3.咳嗽

  中成药: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等。

  西药: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氨溴特罗口服液。

  4.腹泻

  中成药:

  止泻灵糖浆、葛根黄连微丸、小儿肠胃康、苍苓止泻口服液。

  西药:

  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小檗碱片。

  5.消化不良

  中成药:

  健胃消食片、大山楂颗粒(丸)、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复合凝乳酶胶囊、复方胰酶散、保和丸、葵花健儿消食口服液、婴儿健脾散、小儿化食丸等。

  西药:

  乳酸菌素片、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

  6.湿疹

  中成药:

  宝宝湿疹膏、冰黄肤乐软膏、肤乐霜。

  西药:

  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

  7.便秘

  中成药:

  一捻金胶囊、小儿七珍丹、王氏保赤丸、四磨汤口服液,健儿消食口服液。

  西药:

  开塞露

  8.外伤

  创可贴、京万红(烫伤用)

  75%酒精用于清洗伤口;1%~2%碘酒,用于不破皮的皮肤外伤以及早期疖肿,蚊虫叮咬,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


【家长育儿小知识】相关文章:

幼儿园家长育儿小知识07-25

育儿小知识11-24

育儿小知识分享02-18

育儿简单小知识11-24

健康育儿小知识07-31

夏季育儿小知识08-01

育儿智慧小知识08-01

春季育儿小知识07-28

育儿健康小知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