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时间:2021-12-05 19:12:30 政治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对于大部分刚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讲,必修一的政治具备一定的难度,因为必修一的政治课本涉及了很多经济领域的概念。那么在第二单元我们将会学习哪些知识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必修一政治第二单元知识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必要性:

  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

  成分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含义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是其支柱 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城市股份合作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原因意义)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在全国范围内,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比较: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含义 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特点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投资分配

  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形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必修一政治易错知识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成反比)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商品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6.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7.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9.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相同的。(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1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13.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动成果分配)

  14.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1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1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17.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18.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19.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是非歧视原则)

  20.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21.经济过热时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性)

  2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政治必修一知识重点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二、货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4、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6、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7、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1)通货膨胀;(2) 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含义: 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成因: 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措施:

  ①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②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备注:

  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

  ①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②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对策: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

  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知识框架01-19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01-27

高中政治必修4单元知识框架11-06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11-07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11-08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01-19

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重点知识框架11-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框架11-06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框架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