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7-11 11:50:14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考知识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4、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 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

  (3)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6、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保证人民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归纳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 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 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

  1. 居民委员会含义: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 作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 居民自治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 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微观反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高中政治必修二考试重点复习

  (一)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理解。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不同的理想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说来,理想的层次较高,驱动力就较大,反之则较小。因此,一个人不仅要有理想,而且要有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远大崇高理想。

  2、重点把握崇高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分析"有没有理想无所谓"的错误和危害性。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人能在一定理想的支配下,按一定目标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理想的人,就不是一个完全的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对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崇高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的力量源泉、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理想对青年学生尤为重要,青年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人民的前途结合起来,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才能有人生前进的精神动力。青年如果缺乏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社会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入歧途。

  (二)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理想是指层次的社会理想,是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共同理想是指人们共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合理的希望和设想,是经过共同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共同理想能够使国家、民族、集体和个人获得同向的内驱力。从奋斗时间的长短来看,崇高理想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而共同理想则属近期的具体理想。共同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理想只有一个,而共同理想先后可能有若干个。从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来看,理想的作用最根本、最持久,同时也为共同理想的实现规定了方向。也就是说,共同理想必须在性质和方向上与理想相一致。可见,二者是有区别的。

  但是,二者又是相一致的。共同理想是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具体表现,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理想为根本方向。离开了理想,共同理想就会失去方向。共同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必经阶段,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二者都是社会理想。可见,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1、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崇高的理想?这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为了少数人,更不是为剥削者、压迫者谋利益,而是要为全人类谋利益,使全人类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2、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进步的理想?这是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描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已经消亡;全体公民都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把劳动作为生活第一需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3、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科学的社会理想?这是因为:第一,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第二,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第三,它是150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四)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首先,我们要懂得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现实也不等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改造现实,实现理想。其次,二者又是密切相联的。理想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来源于现实。并且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是理想的东西,今天已变成了现实,而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但要注意,理想转化为现实,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尤其要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

  2、要明确不能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如有的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看到我国经济、科学文化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就失去信心,放弃理想;有的学生将理想看成是空洞渺茫的东西,只看眼前的实惠,而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

  3、我们在正确选择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对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对职业理想的追求符合客观实际。

  高中政治必修二考试重点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根本区别);

  第二,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的,理性认识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而获得;

  第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二者的联系是: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理性认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另外,从认识的不同层次来看,作为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获得。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一观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2、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关系

  (1)区别:

  现象本质规律

  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是多变的是相对稳定的

  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联系: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存在于大量的现象之中,大量合乎规律的现象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现形态。无论还是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对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不能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总之,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3、和假象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第一,二者表现事物本质的方式不同。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第二,假象比带有更大的迷惑性。

  (2)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都属于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第二,二者都与本质相联系。第三,二者都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都可以被认识。

  4、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地、普遍地存在着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一方面,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且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现象又总是从特定的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在客观事物中,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或者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根据对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现象可分为和假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本质直接一致的现象。假象则是指那些以否定的方式或者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假象虽是一种与本质对立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现象,但它也是为本质所决定的,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只不过它是以否定的方式从反面来表现本质,并掩盖本质。列宁曾经指出“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就是说,假象与一样,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总之,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而假象比带有更大的迷惑性。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

【高中政治必修二期末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12-02

高中政治必修二必备知识点总结12-0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2-02

高中政治必修二每课知识点总结12-02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2-0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12-02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协的知识点12-05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纲12-02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