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

时间:2022-11-16 15:09:48 政治 我要投稿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汇总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汇总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1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能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有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人大代表的权责:人大代表的权利包括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四大权利。人大代表的义务包括: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我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由国体决定的,并体现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准则等。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的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广泛的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实现全小康社会。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支持和保证人民你当家作主。

  (3)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7、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们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合作的前提和保证是中共的领导。中共对各民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9、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组织,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根源,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11、处理民族关系三大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权利,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民族团结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它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优势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实行民族区域资质是适合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3、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1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还是不信教,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政府依法对设计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任何静婉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他们放弃宗教,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支持他们对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支持他们为祖国发展、社会和谐做贡献。

  15、科学对待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是鼓励人们信教,而是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为了团结信教群众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应该加强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形成将抗文明的社会风尚。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16、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2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3

  1.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对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本内容:

  ①自愿原则。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②平等原则。这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重要原则。

  ③公平原则。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公平原则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

  ④诚实信用原则。它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3)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性:损害消费者利益;浪费社会财富;造成社会矛盾;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一是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二是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三是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四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首先,消费是社会生产四个环节中的最后一环。

  其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第三、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第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保护消费者权利的重要性:

  ①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个人,也以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①安全权。

  ②知情权。

  ③自主选择权。

  ④公平交易权。

  ⑤求偿权。

  ⑥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权。

  (3)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消费者要学法、懂法、知法,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4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的价值追求。

  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⑴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解析: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2)不同的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各不相同(主体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5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①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6

  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有哪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5、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1)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6、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上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7、对中国入世如何评价:

  (1)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严峻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8、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政策。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引进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10、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7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减少财政、投资,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

  通货紧缩对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人们在日常经济往来中,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帐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这些结算工具具有现金结算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更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8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①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②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力分别有什么影响?

  答:直接影响因素:商品的供给求关系:

  (1)供不应求——争相抢购——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

  (2)供过于求——争相出售——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影响:

  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

  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价格↓,利润↑,生产↑,反之亦然;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占据优势,↑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品牌,诚信,形象;

  (4)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收入,这里是说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

  ②汇率,汇率越高,能换的美元越多,消费也越多

  ③经济的体制,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中,老百姓的权重小

  ④利率水平,利率越高,当期消费越小

  ⑤经济制度,福利社会,人们的储蓄小,消费水平高

  ⑥消费习惯,老百姓是喜欢工资消费,还是贷款消费

  (5)分析消费者有哪些消费心理,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答:

  ①从众心理

  ②求异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实心理;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②求实,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③避免盲从。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7)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带动一个产业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8)公有制为主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答: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决定。在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分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⑤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⑥自觉适应市场规则

  (10)就业有什么意义?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答: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①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②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③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适应市场需求。

  (11)劳动者怎样维护自身权益?

  答: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力、维护权益的基础。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依靠工会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权益,发生劳动纠纷后,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1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什么意义?

  答: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3)如何实现收入公平?

  答: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4)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①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②处理好先富后富的关系

  ③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提倡奉献精神

  ④处理好初次分配,何在分配的关系

  (15)财政有哪些作用?

  答: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财政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重要作用。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教文卫都属于事业单位,他们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有限,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建设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分配进行着广泛的调节,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雄厚的财政实力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巩固国家政权,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16)税收的三个特征及其关系是什么?

  答: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固定性;

  三个特征的联系(相互的关系):

  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必须具有强制性。

  ②税收的无偿性,必然要求征税方式的强制性。

  ③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③强制性征税是对所有者财产的无偿占有,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

  所以,征税必须具有固定性。总之,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统一体。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必须无偿征收。而无偿征收必须借法律的强制手段。而强制、无偿地征收,又必须具有固定性,否则会遭到纳税的反抗。

  (17)国家宏观调控有什么必要性?有哪些手段?

  答:市场的经济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会偏离太远。但是人为的炒作或其它意外因素可能导致价格远离价值,超越了价值规律的调节能力,这时就需要政府作出宏观调控,维持市场的作用

  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

  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18)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业更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③建设生态文明;

  (19)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20)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①要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②要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注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③要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引导和协调,避免企业在境外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 教学计划06-23

高一政治知识点04-08

地理高一第二学期知识点总结02-05

高一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01-27

高一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小结06-29

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07-05

高一政治同步的知识点08-25

高一政治知识点集锦06-22

高一政治商品的知识点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