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时间:2023-11-29 19:20:25 博耿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范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范文(通用10篇)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层面的宽容心态。

  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形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3.“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从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宽容”问题,及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宽容”心态下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宽容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意义;知道怎样做到宽容。

  2.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和心态。

  教学难点

  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

  活动一:“小宽的寝室”

  一位叫小宽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二,被批准可以住宿,今天的.问题就发生在小宽身上。我们和小宽一起走进这个寝室,看看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宿舍有这样5位室友:

  小华:直言快语,心里装不住事,丢三落四。

  小阳:爱好运动,爱熬夜,有时睡懒觉。

  小平:特别爱整洁,不喜欢别人随便动东西。

  小童:不太爱说话,怕吵,爱好文学。

  小宇:成绩优异,出口成章,说话爱引经据典。

  1.提问:假如你就是小宽,在这些人里,你最喜欢谁?

  2.提问:前面同学选择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3.提问:和谁相处起来可能有困难?

  4.引导:和自己在性格与习惯上有差异的同学相处可能有困难,那能否让他们和自己保持一致呢?

  5.提问: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彼此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在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首先遇到的就是面对彼此差异。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彼此差异。

  1.通过学生表达自己面对差异的喜好,考察学生的原始经验。

  2.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使世界丰富多彩,差异帮助我们学习并提高自己。差异既不能消除,也不应消除。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面对人与人差异的宽容心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在差异中发展自己等。

  活动结论: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尊重、欣赏;在差异中成长。

  二、面对生活冲突

  ——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活动二:“合唱节风波”

  本校举行合唱比赛快要到了。周一下午5:00放学后,班主任让小宽带领班级排练合唱。

  小宽精心选取了《蜗牛》《相信爱》《真心英雄》三首候选歌曲,但由于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每首歌曲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小宽一时难以最终确定。时间过了6:30,一些同学们发起牢骚??这时,小华瞪了小宽一眼:“还让不让人休息,都几点了?”小阳也说:“你行不行,不行就换别人!”说完拂袖而去。班长拍着桌子:“吵什么,有能耐你们去找班主任!”小平义愤填膺地说:“阿宽别干了,谁爱干就让谁干!”

  后面的事态会怎样发展呢?完成这个故事。

  结论:是学生权衡冷静和冲突的利弊。

  小宽回到寝室,心里很不舒服,当着那么多同学面被指责还是头一回。小宽不想再和小华、小阳说话了。于是小宽开始和他俩儿冷战。一连几天,小宽没和他们说过一句话。1.你支持小宽冷战吗?

  2.给小宽出个主意。

  3.用双手给老师搭一个“人”字,体会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

  在自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冲突。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生活冲突。

  1.通过“小宽受指责”,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首先表现为理性克制。冲动的头脑不会产生智慧,胜利属于临危不乱者。理性克制既是一种宽容的美德,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2.通过“小宽冷战”,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不仅需要理性克制,更需要原谅释怀。只有真正原谅了别人,才能使自己释怀、快乐。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通过“手搭人字”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可贵品质。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原谅别人,释怀自己。

  活动结论:面对生活冲突: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三、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

  活动三:“伟大的母亲”

  粱建红,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儿子马刚在北京作保安。今年1月,马刚与同事宋小明因300块钱工资发生纠纷。冲动之下,宋小明用刀扎伤马刚,虽然事后努力施救,但马

  刚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死亡,年仅26岁,正值结婚前夕。

  母亲面对杀死儿子的被告,在法庭上会向法官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播放视频:

  母亲请求从轻处罚。

  母亲为什么原谅了杀死儿子的凶手?

  宋小明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播放视频:宋小明感化。

  4.请你评价一下这位母亲。

  5.母亲在情感上原谅了宋小明,是否法律会宽恕他,免除追求责任呢?

  6.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母亲角度、宋小明角度、法律角度)

  设计意图:

  在自己与他人关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他人带来的严重伤害。面对伤害,宽容对方是一种更具人格力量的高尚选择。

  1.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力量。

  2.通过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宽容涉及到心理、道德、法律多个层面,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

  3.帮助学生树立面对严重伤害的宽容心态,在维护社会正义的前提下,以德报怨更能彰显人格魅力,赢得他人。

  活动结论: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大爱无疆

  四、总结请同学为本课加一个题目。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三大教学环节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对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宽容心态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生成课堂核心观念。

  2.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动结论: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和谐幸福的生活需要宽容。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知识目标: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能力目标: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

  3.解释少年:指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的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梦想的重要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仍然有意义。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5.播放视频——中国梦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

  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

  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

  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

  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正确)

  (1)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你认为对吗?

  (2)分组讨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课堂辩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向其他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辩论完毕,小组之间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质疑。

  教师讲述: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师过渡: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类有梦想,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像鸟一样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是谁实现的?

  2.理解什么是努力——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教材P11—12)

  (1)分组讨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如果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败,你还会继续吗?

  教师总结:

  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②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③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

  融入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准则,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交往、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

  人与人是平等的;遵守公共规则必须尊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四、教材分析:

  第二节“平等交往”,该节的主旨在于使学生明确“要融入公共生活,只要摆正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使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和谐相处”。那么具体的表现就是平等待人、谦逊宽容、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此外还要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交往。

  五、学生分析:

  第二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学生走进公共生活并不难,但是怎样与他人更好的交往是一个难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公共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交往上的问题。比如,对他人没有礼貌、以自我为中心、自傲、自卑、猜疑、不遵守规则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明确公共生活中需要有一定的生活交往能力,虽然没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也进行公共生活,但是如果学生想在公共生活中生活的愉快、舒心,就要学会这种交往能力。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

  七、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八、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师生问好)

  九、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如果要想融入公共生活中去,应该怎样做呢?

  生答:正确认识自己……

  师问: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一帆风顺吗?

  学生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说说自己的观点。

  2、多媒体展示材料(如教材P6“刘少奇与时传祥”)通过这个材料,让学生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平等待人。

  3、进一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领悟正文内容。

  A、“说一说:你的一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从来都不买零食吃,也很少穿新衣服,你会怎么看待他呢?(也可以讲一讲我们周围有许多同学生活非常浪费,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如看谁的衣服买的贵,看谁的鞋是不是名牌等等的现象)

  B、对班上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你是否认为他天生愚笨?

  通过以上的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等待人。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4、谦逊宽容:

  多媒体展示教材P7中的“参考书事件”;用作课堂活动的议题,通过情境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7页,然后说说王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王文的问题,如:

  (1)也许那本参考书的陈晋的妈妈在旧书摊上为他买的呢?

  (2)即使是借来的书,也许陈晋有其他的苦衷呢?,王文也不能就此说陈晋虚伪啊!,更何况陈晋主动找他了;

  (3)对待朋友要宽容,即使陈晋有错,他也要原谅陈晋,给他应有的尊重,也就给了陈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他自己就没有缺点了吗?为什么要别人都按照他心目中的标准行事呢?

  让学生分别设想站在王文、陈晋以及其他同学的立场,将会怎么办?说一说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吗?怎样才能化解矛盾?

  通过分析体现出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具备谦逊宽容的品质。引出尊重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润滑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宽容地对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5、遵守规则,和谐共处:

  尊重和宽容他人并不是抽象空洞的。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既体现了我们的良好修养,又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学生活动“想一想”完成P8“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的假想。(播放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加深学生印象)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以及说出由于这些“规则的缺乏”而导致社会无序的感受,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和秩序。

  多媒体展示P8“黄金周后留下的”材料,让学生体验、思考、讨论、探究等方法,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自悟出“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意识到:遵守规则,必须爱护公共环境等等。

  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还常常会涉及尊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如随着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大,作为“地球村”的村民要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打交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勾画“地球村”,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何接待外国客人等。书本中的小栏目的出现,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成语:“入乡随俗”(释义: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例子: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也…,一层层地慢慢来。(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

  请学生分析其含义并思考“为什么要入乡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得出结论:只有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习俗,才能与其他民族国家友好往来。这是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

  十、学生作业:调查总结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4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权利保障体制。

  2、说出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3、分清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二、学习重点

  国家的性质;法律确认、保障公民的权利。

  三、学习难点

  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四、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第1页到第7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地位如何?人民的范围有哪些?

  2)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3)公民的权利是什么?

  4)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有哪些?

  2、画出本节的重点内容

  3、标示出本节你不理解的疑难问题

  4、阅读后完成以下自主预习

  五、自主预习

  完成金榜学案 基础梳理部分。

  六、合作探究

  完成金榜学案 合作探究部分。

  七、课堂检测

  1、“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里的人民包括 ( )

  ①工农联盟

  ②知识分子

  ③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④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②③④

  B、①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在我国,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二者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②公民涵盖的范围比人民小

  ③公民涵盖的范围比人民大,它包括人民也包括敌人

  ④它们的范围完全相同,都属于法律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08年11月8日,著名演员巩俐在新加坡的.德义民众俱乐部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并领取了身份证、居民证书,这一决定引来无数网友的争议。巩俐加入新加坡国籍说明 ( )

  ①她已不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她已成为新加坡公民

  ③她已不再享有我国公民的全部权利

  ④今后她将不能在国内从事演艺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文文的爸爸因她是一个女孩便不让她上学,后经老师、政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指出其行为违法,要受法律制裁后,其父才同意她上学,这说明权利需要保障,否则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措施是 ( )

  A、物质保障

  B、法律保障

  C、道德保障

  D、精神保障

  5、曾引发舆情强烈震荡的“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案”于2009年6月12日上午在哈尔滨市中级法院一审宣判。参与斗殴、将哈市青年林松岭殴打致死的警察齐新、刘力男因故意伤害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的徒刑12年,二人还被判处共同赔偿被害人林松岭家属经济损失人民币334534元。其余三名在场民警无罪释放。参与斗殴的林松岭的同学杨森,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的徒刑三年,并被判赔偿受害民警李鑫宇、王金刚的经济损失人民币37245.11元。这说明公民的权利具有 (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宪法保障

  D、国家保障

  6、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利剑

  ②职位高的人不受法律保护

  ③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④法律是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7、※张某家境贫寒,自幼丧母。去年他从贫苦的老家到广东打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本想拿到工资回家孝敬年迈的奶奶,但个体老板硬拖着不给工资。张某一气之下,在老板的屋里拉上了电线,企图电死老板泄愤。幸好及时被人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张某因故意杀人(未遂)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的徒刑3年。在少管所,张某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悔恨决心用法律为自己讨回公道。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写好起诉书寄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个体老板全额偿还张某的工资。张某拿到工资,不禁热泪盈眶。

  (1)人民法院的两次判决体现出对人权的什么保障?

  (2)张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张某拿到自己的辛苦钱悲喜交加,你认为张某最想说什么?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5

  第十三课时

  第一框 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加深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内容的理解,体会今天的我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

  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

  知识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未成年自身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情境或动(见教材P62页)

  议一议:

  ①我们受到来自于哪些方面的保护?(见教材)

  ②我们为什么会受到特殊保护? (我们是特殊的群体,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我们特殊在哪儿呢?,因为我们是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与特殊的保护。

  1、我们需要特殊保护(必要性)

  (1)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必要性

  ①未成年人的含义 我国法律规定,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在这里,未成年人包括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周岁的青年。我们也是未成年人。

  ②未成年人的特点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未成年人也有着与成年人无法相比的不足之处。一是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二是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这足以说明未成年人是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群体。 名言: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 ——马克思

  ③在社会上,未成年人是一个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群体 由于未成年学生的年龄小,备受家长、老师、的爱护,生活的幸福、美满,可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弱点。缺乏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相关链接:(见教材P63页) 以上种种情况充分说明,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2)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这正是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重要性所在。 情境或动二:(见教材P63页) 说一说: 当唱起《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这首歌曲时,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讲述: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所以需要法律给予特殊关注。

  教师讲述: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重要性)

  教师讲述: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板书)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另外,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情境或动三:(见教材P65页)

  议一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 (学校、社会、家庭、法律的保护)

  想一想: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关心教育我们成长的?

  教师讲述: 家庭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健康品格的培养,个人学业的发展等,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教案《初一政治 下册 教案13——教案16》。因此,我国义务教育法专门规定了家庭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责任。

  (1)家庭保护的含义 家庭保护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文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以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想一想:上例中哪些表明的是家庭保护?

  教师讲述: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保护。为此,义务教育法专门规定了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责任。

  (2)学校保护的含义 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教师讲述: 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广阔空间,社会各界能否肩负起各自的保护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成长。

  (3)社会保护的含义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即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情境活动四: 在陕西省乾县大墙乡的西小章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135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订报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费”。100多名学生因缴不起或不愿缴“普九费”而退学。

  想一想: 学校的这种做法错在哪里?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被迫退学的失学儿,你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校由于乱收费,致使大批学生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辍学,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作为受害学生,应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权利。)

  (4)司法保护的含义 司法保护是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行政部门等执法机关通过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相关链接:(见教材P67页)

  1、阅读链接内容。

  2、漫画表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司法保护)

  教师讲述: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司法保护中的第四十二条规定: 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68页案例) 查一查: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法律给予了哪些特殊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司法保护: 第三十八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十九条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机益。 第四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第四十二条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三条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学习与检测:“我的收获”

  (一)我的判断与选择(1—6)题

  (二)我的观察与思考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初中生的情绪特点,掌握一定的调节情绪的作法,使学生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绪特点及其自己是怎样克服消极情绪的,再由学生自己将搜集的有关伟人、名人调节情绪的事例进行分析,并利用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老师将在此课中起主导地位,对学生分析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学生容易混淆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暗示方法进行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不稳定、易变、易冲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这些方法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其中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法、升华等方法,名词新,学生不易理解,难掌握,因此老师要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进行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分析。

  教法建议:

  1创设情景、观看录像、联系学生实际,分析初中生的情绪特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谈自己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

  3介绍一些名人调节情绪的方法。

  4课后学生选择一条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板书)二情绪需要调节

  (情景):李伟画画非常好,曾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他是班级的宣传委员。一天中午,他正在出板报,很多同学围观,不少同学赞叹,李伟听后心里美滋滋的 ,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更起劲。这时,小刚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李伟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李伟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我不干了。"剩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提问):李伟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我们同学中有无类似的感受?说明中学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板书)

  观看录像:《青春与法律对话》第一个故事。

  (提问):初中生情绪的特点会对我们产生那些不良影响?

  (板书)

  对于不良情绪需要进行调节。

  (板书)2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教师总结即可。(学生谈的方法多集中在前两种)

  (板书):

  教师总结:转移焦点,当我们苦闷、烦恼时,转移注意力到有兴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的方法),这样情绪会慢慢好转,改变环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玩,或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等。

  (板书):

  教师总结:这些方法指的是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除心中不良情绪,合理发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好不良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板书):(3)主动控制情绪:

  人都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应调动自己理智的闸门,去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的情绪愉悦起来。

  (A)自我暗示:

  (学生活动):

  1考试时很紧张,这时我会_________。

  2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我刚要发怒,我会_________。

  3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会_________。

  这些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的理智去控制不良情绪,这种方法就是自我暗示,不是通过外界条件来调节。

  (B)自我激励:

  通过外界的人、事物来约束、激励自己,使自己获得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像林则徐的"制怒"条幅,时刻提醒自己。

  (C)心理换位:

  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这样有利于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可以消除一些不良情绪。我们同学之间、与家长之间、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D)升华法:

  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采取的有益行为,产生积极情绪。战国时期孙膑被砍去双脚后,怒而发愤,写出《孙膑兵法》,歌德在失恋的基础上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完成《史记》,贝多芬再遭受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命运》。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初中生的情绪特点以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新的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2.引导学生认同自己的价值,同心协力把班集体搞好

  【教学重点】:

  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教学难点】:

  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开学两周了,你们是否适应了中学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学生可以谈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比如对学校的、同学的、集体的等等。

  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中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感受到中学生活的快乐中也不免会有一些疑惑,特别是刚才一些同学谈到学习生活中与小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有时让我们很不适应,如何来解决这些来自学习上的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学海任我游”

  板书——“学海任我游”

  有人说学习是枯燥的,有人说学习是让人愉悦的。学习的甘甜正是来自于我们面对困难,不断解惑后的喜悦。下面我们分成小组,把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写出来。

  活动:“烦恼大本营”

  要求: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

  内容:将进入中学后学习上的烦恼写出来,归类。

  让班长或者课代表写在黑板上。

  学生的烦恼主要有:

  1.自己努力了,成绩没提高;

  2.学习时间,精力集中不起来;

  3.课上听懂了,可作业不会做。

  4.不知道怎样记笔记;

  5.英语单词记不住。

  学生对如何复习进行交流。由班上的一个学习标兵总结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内容见下:

  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认为,学习并及时温习,那将是件很高兴的事。孔子为什么提倡“学而时习之”呢?因为复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习是对学习过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及时地再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复习有许多种形式,但总的来讲可分为两大类,即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下面主要介绍的是课后复习。

  要想在课堂上将一天所学的各科知识都掌握是困难的,所以课后复习当天的内容非常必要。通过复习,可以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并较好地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为做当天的作业扫除障碍。做作业虽有复习的成分在里头,但它还是不能与复习划等号,而真正的复习应在做作业之前。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吗,有的同学做着做着作业,遇到了问题,赶快翻书,查公式,看概念的含义,这样翻来翻去,作业的质量很难保证。课后复习做什么呢?主要做四件事:回忆再现,细读教材,整理笔记,及时记忆。

  (1)回忆再现。先不看书,也不看课堂笔记,静静地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回忆回忆,再现老师上课的情况。看自己能回忆出多少,如果能回忆出课上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即说明白己-上课是有收获的,听课效果是好的;如果回忆不出什么,就要查查原因,是因为上课“走神”,还是听课的节奏没跟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回忆不出的地方,课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应再开动脑筋想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回忆起来,问题能不能搞清楚。如果实在办不到,就可以做课后复习的第二步一细读教材。

  (2)细读教材。同学们在课上学习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可以说“课本课本,学习之本”。在复习时经过“回忆再现”,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在细渎教材之中得到解决。要细读教材,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工夫。而对于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则要多花些时间读。细渎教材时,要拿笔做些勾划的批注工作。教材中的新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处,分别用符号标㈩;切莫疏漏教材中不是黑体字,注释中也没有,但又是很重要的地方;在教材中—可以做—些必要的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以便在系统复习时迅速回忆和查找到教材中的关键内容。

  (3)整理笔记。你一定是最忙碌的,要听、看、思、记并举,所记笔记不可能十分细致、周全。课后复习时应将不完全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过简的地方补上有关内容,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笔记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笔记到底应该怎样记,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实情而定。在整理笔记时,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因为笔记是给自己看的,笔记乱一‘点,甚至有的地方用符号代替,都无关紧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整理好的笔记,是’—份经过自己的加工,适合自己使用的复习资料,因为它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内容简要,所以,在系统复习时,只要打开笔记本一看就心中有数。

  (4)及时记忆。(略)课后复习的—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持良好的记忆,使遗忘的周期加长。经过有关专家的实验证明:刚刚记住的材料,经过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如果对学习过的材料经常复习,对大脑进行反复、有效的强刺激,那么,记忆就会强化,遗忘的速度就会放慢。

  经过这个小活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被解决。根据时间情况,可以再设计一个小环节,为:“互动时刻”邀请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和主科老师组成智囊团,让大家提问,当时解答。(此活动的设计意在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老师总结: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面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我们才刚开始,很多同学已经注意总结和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我很高兴。怎样更好的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呢?一方面我们要更快的熟悉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从我们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方式主要指自己适合在哪种环境中学习,这是我们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第一步。你知道你的学习方式吗?

  老师加以引导: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会使你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我们不能盲目的跟随他人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8

  一教学内容

  走进中学课时1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心理协调发展过程与方法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克服青春期烦恼。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三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脉络,让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对待挫折

  四教学方法引导,回忆,类比,情景再现

  五教学准备热点的收集

  六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共案)备注(个案)

  主备课人:李富元讨论时间:2009年02月23日

  1、懂得中学时期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和完善自己

  (1)中学时期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2)中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完善自己。

  第一、学会学习;

  第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四、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2、如何认识自己

  (1)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

  (2)乐于展现自我的风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3)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

  3、学会调节情绪,拥有良好心情

  (1)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喜、怒、哀、惧。

  (2)中学生时期人的情绪最大的特征就是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大,极不稳定。

  (教材解读]

  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

  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1、转移注意力。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于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2、合理宣泄。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途径宣泄出来。如: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户外运动,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等。

  3、理智控制。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悦起来。如:自我暗示,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努力发现并体会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以便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等等。

  4、理性升华。当不良情绪产生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在追求崇高境界的同时,忘掉不开心的事情。

  5、改变认识。当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善于换位思考,从积极的方面去看问题,从而改变不愉快的想法和认识。

  6、幽默。幽默感能使人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笑。笑能对情绪起很好的调节作用。

  3)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理性升华、幽默等。

  小敏是四川汶川县的一位女生,原本活泼开朗,可大地震使她一下子失去了可亲可敬的父母,变成了孤儿。虽然在姨妈的帮助下,她已转到湖南一所初中继续求学,但她整天闷闷不乐。为此,老师多次劝慰小敏:“你想父母时,要哭就哭出来吧,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也可以把你对父母的思念写到日记里……现在你有了新班级、新同学,有心里话多和同学、老师说说,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风雨之后必是晴天。”在老师不断开导下,小敏的脸上又渐渐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小敏从“闷闷不乐”到“脸上露出笑容”,说明她调控情绪有了效果。青少年自我调控情绪意义何在?

  答案提示]

  青少年及时克服不良情绪,有利于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从而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七课堂小结了解中学阶段的特点,明白怎样把握中学阶段。让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做情绪的主人。

  八练习设计

  1中学生为什么要关注自我心里健康?

  2联系本人或通同学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生理÷心理协调发展?

  九板书设计走进中学

  一:第二起跑线

  1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心理断乳期”

  2是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3把握好中学时期:(1)学会学习,(2)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关注自我心理健康,(4)勇于创造,勤于实践。

  二亮出你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方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2不断超越自己。

  三拥有好心情

  1人类基本的情绪类型:喜、怒、哀、惧。

  2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尊、自信是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懂得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密切联系的。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青少年自尊自信的表现和特点。通过事例分析,懂得自尊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话、填表、交流、图片对比分析、搜集相关资料、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同自尊自信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对照,能够从典型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树立培养自己正确自尊心和充分自信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从认知到践行的重要一环。学生虽然在自尊自信方面都有一定的体会,但是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应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重点阐述、分析清楚。

  2、自尊自信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这是本框教学中的难点。它实际上是把心理品质教育上升为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也是心理品质教育课的更高一级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此点时,要注意讲清、讲透此点,可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建议

  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第一框内容较多,涵盖的重点、难点问题多,在讲述概念性问题时,可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小活动、游戏等,先不急于进行概念定义的陈述,尽量启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讲解,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注意问题要设计得巧妙,归纳讲解也要自然,避免牵强附会。

  2.本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比较难于理解,所以,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事例入手,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讲到青少年学生自尊自信的特点时,更应注意采用学生身边不经意的但司空见惯的事例,以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

  3.关于自尊自信重要作用的讲解,可以单独利用一课时来完成。在学生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课文的可读性,可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本框内容多,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多,可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多。建议教学中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讲解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为本课内容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有了认知,才可能践行;第二课时以典型事例阐述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带来一张自己的照片,准备出一期有关本课教学内容的墙报)

  课堂上请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照片,说明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最美好的形象,给同学留下好印象。

  学生分析外貌、身材、服饰、言谈举止以及诚实、勇气、大方等心理品质也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关注自我形象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夸奖、羡慕。

  归纳:这种人人都具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即“自尊”。

  学生活动:完成下列句子

  如果下周一我代表全校学生做国旗下讲话,我会在衣着上穿得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阅览室,我会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考试不及格,受到同学的嘲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给我起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士可杀而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完成句子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意维护。因此,人们在容貌、衣着上修饰自己,在言行举止上约束自己,不容许别人的歧视与侮辱。这体现了自我尊重和爱护。

  问:遇到下列情形时,你会怎样呢?

  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到学校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人都有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心理,这也是自尊的表现。)

  学生朗读《快乐人生三句话——“我能行”》

  问:为什么简单的“我能行”三个字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学生回答:自信心的体现)

  说一说:你对自己哪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请用Y或N来回答,或者自己写出来。

  热心助人( ) 为人真诚( ) 有文艺特长 ( ) 认真细致( )

  思维敏捷( ) 语言表达能力强( ) 有体育特长( ) 动手能力强( )

  有好人缘( ) 身材、相貌较好( ) 在学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

  请根据生活中的体验选择,你在某方面的自信是怎样产生的。

  A.是天生的 B.是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

  C.是在成功的生活经验中产生的 D.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产生的

  (学生归纳自信的产生集中在C、D选项)

  讨论:自尊自信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认识:自尊自信密切联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自尊心的确立,提高人的自信心)

  问:现在的你与小学时的你相比,有哪些不同?

  (生答:个子高了、书包沉了、想法多了……)

  师:自我意识的飞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别人身上的问题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所以,我们爱照镜子,我们爱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在群体中我是怎样的角色?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这一阶段加强了。

  展示三组共6幅画面:(可由老师说明意图,请有绘画特长的同学来画)

  第一组——“马路赛车”、“跑1500米,我上”

  第二组——“上课照镜子”、“衣着整洁站少先队岗”

  第三组——“模仿老大”、“妈妈,不要私拆我的信件”

  问:这些情形在你身边发生过吗?每组画分别反映了中学生哪些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特点:渴望表现自己、关心自己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问:画面中所反映的行为,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为什么?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 10

  认知目标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

  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

  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

  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黑报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

  3、充分利用小栏目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几个费时不多、能紧扣教学内容的小活动,使教师的精讲同学生的议、评、做等活动有机穿插,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4、关于活动课的处理

  对教材提供的活动页的内容,教师在活动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有更切合实际的设计,甚至对活动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和创意都应遵循同一宗旨,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教育效果。并从观念上认识到活动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外作业。

【初一政治上册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03-02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6篇03-02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6篇)03-03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8篇04-14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4篇)04-19

初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4篇04-18

人教版初一政治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0篇)09-16

初一政治上册知识点01-26

初一政治教学反思02-27

人教版初一上册政治试题及答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