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

时间:2022-03-04 16:39:49 语文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1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通"亢",高 )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六、名言名句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七、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有:

  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2

  一、知识要点

  1.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洛阳人。年轻时就极负才名,深得文帝赏识。年仅20岁,就被召为博士,一年后,又升为太中大夫。贾谊学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曾针对时弊提出一套改革政治和法律的主张,却因此遭贵族和大臣们的嫉恨。他们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文帝逐渐疏远他,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念及其才,召回京都,拜为梁怀王太傅。此间,他又多次上疏,对抵御匈奴,发展农业生产,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提出过很有见地的意见。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太傅之责,更愁怀才不遇,常哭泣,后岁余,亦死。年仅33岁,所著文章,刘向编为《新书》。

  2.本文是史论。古人权衡时事,多以史为鉴。彰往察来,发人深省。所以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贾谊生活的时代,是汉王朝刚刚建立不久。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长达5年之久的楚汉之争,连年战乱,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极需要发展生产力,使广大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贾谊针对这种社会现实,作《过秦论》,过秦意即责秦之过,批评秦始皇施行暴政,从而达到讽喻汉文帝推行仁政的目的。

  3.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新书》是贾谊所著的一部政论著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文引用了这篇文章,可见本文的重要《文选》是一部文学总集,选入此文,正表明它的文学价值也是很高的。

  4.本文叙事极力铺张渲染,气势磅礴,要认真欣赏文章的文采,学习综合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经验。本文结构上最大的特色是对比鲜明。

  5.学习本文要注意的常用词有:厚、通、制、兵、 余、亡、北、金、信、利、家、势。

  二.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红色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红色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而迁徙之徒也。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兵不血刃 短兵相接

  B.兵凶战危 兵连祸接

  C.兵精粮足 兵临城下

  D.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5.红色词与外连衡而斗诸侯的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6.不含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红色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8.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意思是:

  A.秦国跻身于诸侯之列,终于一统天下。

  B.秦国统一天下使诸侯都来朝见。

  C.诸侯与秦国地位相当,然而终被秦国消灭。

  D.诸侯与秦国实力悬殊,终被消灭。

  9.文中关于陈涉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陈涉处处不如九国,显然是对陈涉抱有成见,是应该批判的。

  B.作者说陈涉处处不如九国,说明作者鄙视农民起义领袖,正反映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C.表面上看,作者似乎在贬低陈涉,他的意思却是要说明陈涉与九国相比,虽地位卑微却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反映了作者立论的客观性。

  D.表面上看,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贬低陈涉,他的意图却是要说明陈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作者历史观的进步性。

  阅读《过秦论》中篇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秦虽并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亡。

  10.红色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并海内,兼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不信功臣,不亲士民/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废王道而立私爱

  D.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孝公既没

  11.解释句中的词语:

  ①强凌弱,众暴寡。 暴:

  ②焚文书而酷刑法。 酷:

  ③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易:

  ④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建:

  12.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的意思是:

  A.先推行欺诈暴力取得天下,然后推行仁义,这说明取得天下必须从暴力开始。

  B.先推行欺诈暴力取得天下,然后推行仁义,用暴力的办法来统治天下。

  C.把欺诈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看得不那么重要,用暴力的办法来统治天下。

  D.把欺诈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看得不那么重要,这说明取得天下必须从暴力开始。

  答案:

  1.D 2.D 3.A 4.A 5.D

  6.A 7.B 8.B 9.C 10.D

  11.①欺凌,损害。②使……残酷。③改变 ④建立

  12.C

  长发飘飘短发摇摇

  高一(3)申羽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很小很小的小女孩的时候,就开始梦想着拥有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像电视中出现的那样的长发。那时的洗发液广告远不及现在的引人入胜,但仅仅是画面上女子甩头发的动作,足以使那颗种子深深地埋进我幼小的心灵中。

  我细心地呵护着头发--尽管它并不美丽。我坚持每周洗两次头,并且用护发素护理--在当时,这已经算是对头发的最高待遇了,我却仍不满足。一次突发奇想,决定用搽脸油护发--按我的理论,护肤品的效果应远强于护发素。后来幸亏妈妈发现得及时,才避免了一场笑话的产生。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尚不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急于求成得可爱、可气、又可笑。

  那时还特希望有人--当然是除了妈妈之外--能够当面夸我头发好。可是等了好久,欣赏我秀发的人也始终没有出现。直到有一年冬天,几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时,一个女孩突然说:申羽的头发真好,又黑又亮!我听后笑了,灿烂得如那冬日的阳光。那等待许久的赞美被人道出,心中甜美的感觉至今回想都尚存甜意。

  事后才想起那天阳光充沛,每个人的头发都是一样的黑亮。不过对那女孩,我是一直心存感激,以至在很久一段时间中都把她当知音看待。

  当我终于可以自豪地把头发束在头顶,让垂下的发丝在脑后招摇时,却听到了这样的所谓的科学依据:(留)短发可以保护发质。为了若干年后的那个长发梦,加之妈妈在一旁反复撺掇--她对每早为我梳头深恶痛绝--我终于同意剪发。

  那天很正式地穿上我最爱的衣服,拉着妈妈到街边为我留影纪念--后来就去了理发店,伤心欲绝地看那好容易留起的长发无声地落下--再后来,那张穿着白毛衣,披着及肩长发的照片,被妈妈放进了钱包里。

  剪发之后,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有些东西--如那个娇气软弱的小女孩,如那个遇事动辄就掉金豆的孩提时代--随着长发一同逝去了。

  那一年,我八岁。

  娃娃头,齐耳短发,再不然就是假小子头,这是我剪发后先后试过的发型。娃娃头不适合我的脸型,齐耳短发显得老气,假小子头倒是方便,只是--

  大哥哥,请问现在几点了?

  宝宝乖,不要碰哥哥的小兔子。

  ……

  类似的笑话闹多了,我已习惯。最可气的是班里的男生指着我刚剪的头发在后面窃笑,美其名曰猪鬃--我的发际低,有时脖子后面剃得不很干净,黑乎乎的一片,实在有伤大雅。

  那时剪头,一半是在家让妈妈练手,不然就随便找家理发店,马虎了事。师傅们手艺各有千秋,加上发型轮换,着实谈不上有什么风格,有什么个性。只知道每次就说:短,短点就行。就像那时的我,谦逊随和,却少了锋芒,少了灵性。

  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混完了小学。

  上初中,发型就没再变--短发--女生中最短的头发。这桂冠我戴了三年,无人能及,也当之无愧。

  那时不长个,头发却长得飞快。每月一剪,每次剪完头,进班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最苦的是同桌的男生,每每总是无辜地被当作参照物--好事之人总愿将我们的'头发作比,结果常让男同胞无地自容。

  三年中一直爱着那头短发--并非是屏弃了儿时的梦想,只是学着更现实。免去了洗发时的费时,省下了每天梳头的繁琐,挤出时间,获益的是自己。

  那时酷爱长跑。本没有体育特长,也非自虐倾向,只是喜欢看阳光下自己跑步的身影,还有那随着轻松的步伐,一起跃动的蓬松的短发。跑着,跳着,陶醉着,满足着,似乎轻盈得就要融入那红色的跑道,那金色的阳光。

  喜爱短发,也因为它帮我确立了一个精练能干的形象。我应该是出色的--至少看上去。于是我隔天洗头,用最好的洗发液--飘逸的短发给人自信的感觉,也带给自己一份信心,一份好心情。

  初中的我不苟言笑,也表现的太过坚强,以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我是自主的,是独立的,不需要帮助,也势必会拒绝帮助的--我的身份是给予他人关心与爱的天使,而非接受施舍的弱者。只是有谁知道,我多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怀抱,却忽略了我梦中那长发飘飘的新娘。

  现在的我,又开始蓄发了。已非单纯地圆一个梦,只是在寻找,寻找一种改变,寻找一个全新的自我。

  长发飘飘,飘飘……

  短发摇摇,摇摇……

  [评语]

  一个关于头发的故事,一段难忘的成长历程。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柔美的语言,借头发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自我。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过秦论知识点04-12

高中语文知识梳理01-26

高中语文《过秦论》知识点归纳01-26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03-01

小升初语文考试知识点梳理12-19

高考语文应试知识点梳理10-05

高二语文知识点梳理04-04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08-02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6篇03-03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梳理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