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时间:2021-06-28 17:21:27 语文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初中语文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一、公输【中考试题】

  (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公输》)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 ) ②公问其故 ( )

  ③望其旗靡 ( ) ④公输盘诎 ( )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 )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为械 ( )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答:

  (2)虽杀臣,不能绝也。答:

  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二、孟子二章【中考预测】

  (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 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 :原野。

  6.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寡助之至(  ) (2)亲戚畔之( )

  (3)所恶勿施尔也( ) (4)兽之走圹( )

  7.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8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分)

  9.乙文中说到“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

  10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三)阅读甲、乙文,完成第11~14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1解释句子的加粗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译文:

  1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 ;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答案:

  1、于是。原故、原因。倒下。“诎”通“屈”

  2、 B。 A

  3、 A

  4、大国,是难以预测。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5、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 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答案:

  6、极点。 同“叛”,背叛。 所厌恶的东西(事情)。 跑。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8、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

  10、 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乙文翻译】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11、明白、知晓。 同“弼”,辅佐 。 匹敌、对抗。 完全。

  12、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 的了。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

  14、卒章显志

  【乙文翻译】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挡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认为需要(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的。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没有一个不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它们)只知道向着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上册练习册答案03-10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03-10

中职语文练习册答案07-07

初一英语练习册上册的答案04-16

初一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11-24

7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07-07

九年级上册练习册化学答案参考02-17

初一英语上册练习册参考答案08-26

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