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浅谈多角度设计让语文课堂更有味道

时间:2021-06-28 10:11:34 语文 我要投稿

浅谈多角度设计让语文课堂更有味道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怎样上好一堂小学语文课呢?给孩子们怎样的生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参加各种听课、评课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浅谈多角度设计让语文课堂更有味道

  一、教师要对文本正确深入的解读,认真备课。

  1、教师理解文本,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和剪裁

  理解教材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而且能够从语文的课程体系去研究教材,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融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深入挖掘文章的内容美及语言的表现美, 以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事例为载体,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各种相关的技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进行科学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熏陶,给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对教材进行整合,大胆剪裁并重新组合,如教材前后内容的整合,每一个单元的整合,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等,通过图文结合、讲解内容来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使课堂充满活力。

  2、教师要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及合适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的统一

  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得以训练的根本途径。为避免训练乏味,教师必须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采用合适的方法,使语言文字训练与口语练习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教师上出语文的味道,让学生学出对语文的兴趣。

  二、抓住教学重点,在课堂要教师要处处为学生服务

  1、在课堂上要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要以学为主,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学”的能力很重要,在每节课时,每位老师都注重学生“学”的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这种能力,关键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去解决。早自修教学《暮江吟》这首诗时,首先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是让学生在初读古诗、初感诗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那么,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又怎样去解答心中的疑惑呢?我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了3种“求助”方法:[1]查找(古诗八十首、唐诗三百首、字词句段篇等)资料[2]向别人请教;(同学、家长等)[3]联系上下文和课后的注解来理解字词、诗句。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制定解决古诗问题的方案,并在制定过程中告诉学生这3种自学方法。接着,学生按方案讨论、交流、揣摩诗中重点词、句的含意,教师进一步疏导、启发,归结诗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诗句的含义。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从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为教师在课堂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又尊重了学生的看法而不盲从于他们,赞赏他们的点滴收获并将一定的学习方法悄悄地引入学生的心中,从而做到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统一。

  2、教师要深层开发教材资源,立足教材,倡导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途径。例如:我在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在学习第五自然段,作家采用第二人称排比的赞美山中之景时,我先让学生先读读这个段落,然后问:“你们觉得山中的景色美吗?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而后通过句式的断句,变成一首格式规整的小诗。学生朗朗书声中,一下子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秘密,而后就是仿写。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又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又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3、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我在教学《山雨》这一课时,在课一开始我先放一段音乐,来活跃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很自然地引入情境中—“请同学们仔细听!”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一段“下雨啦!”的动画课件放出来,雨的音韵如何才能写出美感来,作家就会通过它的文字来呈现在你的面前。我们走进文章,去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山雨。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形的情境世界已不是难题,关键是看教师创设的时机对不对,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用。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4、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我曾在书上看过一篇教学实例—《掌声》,讲课老师在让学生体会“英子给同学鞠了一躬”的含意时,有一个学生这样答到:“她用这种最质朴的'方式感谢同学们对她的鼓励。”面对如此精彩的回答,学生竟无反应,这位老师微微一笑,说:“他说的多好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掌声送给他?”一时间,学生顿悟,马上体验到掌声的用处,报之以热烈而诚挚的掌声。这样一来就使课文思想、内容得到了深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培养,使之受益匪浅。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和背诵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语感获得的必由之路,语文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堂要贯穿一个教学主旨:指导学生感受课文、触发其语感、来品味语言,从而让学生语言得到发展,使之对语言进行实践。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训练就成为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要通过不同方式的读书让学生读出感情,体现语言文字之美,通过想象再现画面,使学生有独特的体验,以达到情感的深化。例如:我在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课文第三段描写山中所见的联想,我先让学生抓住文中“露珠、鸟儿、树木”三个拟人化的描写,来体会见到这些知己的心境;而后则是把自己联想成大自然中的一景,展开联想,丰富想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体会、感悟再朗读,自然而然的就领略了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而不是钻进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每一堂课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靠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去积极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研究,使我们教学的每一堂语文课教师能上出味道,学生能学出兴趣。

【浅谈多角度设计让语文课堂更有味道】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课堂练习设计05-10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05-20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更有魅力07-05

浅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05-11

浅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05-15

浅谈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05-21

怎么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性04-20

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育04-18

浅谈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