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2-11-09 18:04:33 语文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语文课堂以“情”为首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们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刻浓浓深情的语文时光

  1、注重开发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我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出来,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高潮,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中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是这样说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我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拓展:如何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切不可低中高不分,小学中学不分,一味“讲深讲透”搞烦琐分析,弄得头绪太多,门槛定得太高,使学生进不了门。

  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此外还要求对读物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阅读中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从《标准》制定的目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三点基本精神:

  一是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是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尽量降低到最低底线(如“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是从一开始便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

  苏教版语文教材认为:认(识字)是读(读书)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会默读,这才具备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人室。所以,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兴趣、习惯,理所当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第二要弄清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课文的特点与编写意图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共选编课文25篇,其中写景状物的6课,记事(含生活见闻、童话故事)为主的11课,写人为主的(包括人物故事)6课,古诗1课,“文包诗”1课。内容涉及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受,对社会风情的了解体察,对优秀文化、高尚品德、科学精神的颂扬,对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注等。课文大都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语言规范,内涵丰富。

  课文全文注音,字体较大,行距清晰。有意加强了拼音、识字、阅读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采用“双行认读”的方法,使识字(看拼音识字)与阅读可以同步进行。避免单独搞孤立的识字环节,割断识字与阅读的紧密联系。

  课文全部配有图画,有的一篇课文配有多幅图画,尽可能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并使课文的重点表象得到凸显。这样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和由“具象”到“抽象”、由阅读“画书”向阅读“字书”过渡的阅读思维发展规律。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一是把培养认读能力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突出了读书、写字两大重点。25篇课文中有20篇只安排朗读课文和描红写字两项作业。其余5课也都把朗读、描红两项作业放在前面,再增加一点说话、造句、表演等加深或拓展阅读效果的活动。这样做完全体现了《标准》提倡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精神。二是注重语言的积累。25篇课文,要求背诵的达12课,占48%。这是符合儿童记忆力高于理解力的年龄特征的,抓住记忆的最佳期,让学生多背一些好东西是可以终身受用的。

  第三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改进阅读教学设计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是说,其一,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其一,要明白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其二,必须摆正这三者的位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前文说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是学生课堂上的第一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一个独立的对话伙伴。它可以凭借符号信息,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发出感召与呼唤;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当起着组织调配、创造条件、穿针引线、指点示范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对话交流。即要通过操作,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进而进行心灵碰撞,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感召与影响,最终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交际经验。其次,学生还要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老师对话交流。一面与同学讨论切磋,一面聆听老师的教诲指点。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先要与文本对话,即通过先行阅读,全面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把握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及教材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从而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了解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和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当然还要与学生对话,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指导他们正确地读书,顺利地实现“内化”。

  据此,江苏语文教学工作者倡导构建以指导“读书内化”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新机制。执行这一教学机制,必须实现三个根本的转变:

  1、由以理解课文知识内容、获取统一结论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学会阅读、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为主要目的;

  2、由重外因,靠教师分析讲解的“灌输型”教学模式,转变为重内因,以学生自主读书内化为主线的读书交往型教学形式;

  3、由以肢解为主,搞“散装零售”、习题化琐碎练习,转变为以整合为主,注重综合实践,开展实用化语文活动。

  教师的教学是否被学生认同,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是导致其厌学和出现课堂违纪行为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是拓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没有交流就没有教学,交流不能感动心灵,教学就没有情趣盎然。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通过巧问和妙问,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那么,语文课堂上如何做到巧提问呢?

  一、提问要以悬念激趣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造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一文,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玫瑰花是绽开在田野间、绽开在花店里的,可是为什么会绽开在教室里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师生一起解疑,明白课文所阐明的道理,主动地获得真知。

  二、提问要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教育观念及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往往是教师提问什么,学生回答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显然,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或者说学生的思维活动只能在教师设计好的意图中苦苦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曾听过一堂课,教师在解答一个思考题时,提问不下二十个,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绕着弯弯一步一步地走到教师想要到达的“完善”答案上来。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完美,其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要相信学生,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达到自悟道理的目的。但我们不能为了完成这堂课的任务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教师想听什么就说什么的学生,而应该是有主见、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

  比如在教学《好雪片片》一文时,教师问学生:“路人对街头这位老人大都投以厌恶和疑惑的眼光,同学们觉得这样做对吗?”尽管这个问题问得很明确,但却太明确、太简单了,学生的思维就局限在这个问题上了。学生是很聪明的,你教师怎么问,他就怎么答,学生的想象空间被框住了,造成了教师提问一句,学生回答一句的“挤牙膏”式的被动局面。也许正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探究性、自主性,学生的主体性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现在提倡启发式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如果这一问题设计成“假如你是个路人,看到街头这位老人,你会有什么反应呢?”这样,答题的范围就广了,要说的话就多了,讨论可能会更加深入,发言面可能也会更广些。

  三、提问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课堂提问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在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教师进行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课堂提问的时机,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当学生疑惑不解、紧锁双眉,或者厌倦困顿、精神分散、心不在焉时,又或者当学生有所发现,心情激奋,跃跃欲试时,教师都应抓住这些时机,适时发问,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习效果好。如在小说《项链》的结尾,主人公玛蒂尔德意外得知项链是假的。这就是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既异常又合情合理之处,教师抓住这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小说的故事结尾?这样的结尾是否突然?还是有迹可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

  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纪律的好与坏、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与否。而课堂上富于技巧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06-27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06-27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06-24

浅谈如何让物理课堂活起来03-11

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07-01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06-26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06-26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06-26

浅谈如何记好小学语文课堂笔记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