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时间:2022-01-19 17:54:44 语文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语文阅读一直是难点重点的题型,大家对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篇1

  《老王》阅读答案老王是个普通的人,普通的就想我们身边任何一个邻居,并不如何引人注意,但《老王》这篇文章却微微触及着我们的心灵,小编整理了关于《老王》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参考和练习!

  1、本文情节写得有详有略,其中略写了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等情节。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文章这样安排详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王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

  3、第(8)段镶嵌一词用得精妙、准确,极富表现力,试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4、结尾句为什么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5、老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为什么?

  《老王》阅读答案:

  1、略写了①老王为我们送冰,车费减半②送默存到医院不要钱③为拉老先生把平板车的边缘加高半寸详写了临死前一天送香油和鸡蛋给我们。目的是老王去世前硬撑着带着东西来我家致谢,最能体现老王的善良。

  2、自己想像喽、、

  3、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4、体现了一个善良人对另一个善良人的同情和敬重。

  5、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有一颗爱心,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篇2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xx”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xx”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xx”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以上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很好的阅读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参考考试工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篇3

  常见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总结: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篇4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问,很有好处,很有意义。学而不思则罔,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功课里边,有些地方并不难懂,只是这里有点值得思考的东西,学生自己未必注意到了,不知道从哪条路上去想。在这种地方,提出来问一下,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问题的本身又会暗示出怎样注意法。结果,学生顺着教师提示的路子一想:自己就明白了。这很有好处,既节省了讲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功课里边,也有些地方比较难懂。在这种地方,提出个问题来问一下,首先可以把握难点,突出关键,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想的结果,可能还是不明白。这时候教师再来讲,效果要好些。第一,由于难点、关键已经由于提问而突出,讲解就容易得多了。第二,学生经过思考.再听教师讲解,印象也要深刻得多。第三,时常这样做.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不论是容易的地方或者比较难懂的地方,都可以问。善于问,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自己想出来,教师证实他想对了,这在学生是愉快的事;自己想不出来,或者想得不周全,教师一讲,豁然贯通焉,这有更大的喜悦。善于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学会怎样发现问题,使他具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

  1.选段中引用的学而不思则罔出自《 》一书,意思是______,在选段中的作用是______。

  2.本语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

  3.选段论述了两种情况下的提问,第一种情况是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

  4.选段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是直接论述______ (引用选段原句作答)。

  5.善于疑问的好处是______和______。(用文中两个短句回答)

  分析:第1题的第一、二个空为背答案题,稍微回忆一下过去学过的知识,就可轻松地做出;第三空为编答案题,要注意仔细分析学而不思则罔同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第2、4、5题为抄答案题,先要熟悉选文内容,紧扣原文,仔细推敲,尤其是第2题找中心论点,要注意找原文中带有判断性语气的陈述句。第3题也是编答案,原文内容较多,要注意归纳。

  答案:

  1、论语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2.教学中的提问很有好处,很有意义。

  3.功课里边,有些地方并不难懂,只是这里有点值得思考的东西,学生自己未必注意到了,不知道从哪条路上去想。 功课里,也有些地方比较难懂。

  4.学生想的结果,可能还是不明白。这时候,教师再来讲,效果要好些。

  5.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实例解析】相关文章:

专八英语阅读理解实例解析201808-21

专八英语阅读理解实例解析201808-21

实例解析SAT阅读逻辑题解题技巧02-06

英语专四考试阅读理解实例解析201808-27

公共英语考试一级阅读理解实例解析08-27

公共英语二级考试阅读理解实例解析201708-28

gre阅读长难句实例解析07-22

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07-26

英语阅读理解高考解题技巧10-04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