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

时间:2023-11-18 15:16:55 物理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

  上学期间,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1

  力的测量

  1、两种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橡皮泥、纸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范性,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范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绳的拉力、重物的压力、支持物的支持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例如,压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内部;拉力方向: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支持力方向:跟受力物体表面垂直,且向上。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体验1N的大小: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用途: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工具。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

  注意事项:A、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方向一致;B、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功知识点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物理解题方法是什么

  注意看清题目,比如选择的是错误的、可能的、不正确的、或者一定的,这些关键字眼一定要仔细看清楚,以免丢了冤枉分。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仔细看,选择你认为是100%的答案,不敢肯定的答案宁可不选也不要选错。

  排除法:当你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时,你可以排除掉一些100%错误的问题,再进行选择,这样至少成功率在50%以上。

  特殊值法:将某个数值代进去,如果成立的话,则答案正确,这种方法不但节省了繁杂的计算过程,而且争取到了更多的考试时间。

  观察法:当你确定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可以研究一下答案的长短或者相似度等,以奇制胜,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决定了不要轻易修改,这种方法仅适合中等程度的朋友。

  选择题花费的时间尽量不要太久,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先选择一个答案,速战速决,等回头有时间了再好好地判断与研究。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2

  1.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 机械运动——参照物

  3. 机械运动——速度

  4. 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的测量、密度特点与应用

  5. 认识力——力和力的测量: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6. 认识力——重力

  7. 认识力——摩擦力

  8. 认识力——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9. 力的合成

  10. 力的平衡:多个力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

  11. 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12. 力与运动——惯性

  13. 压力与压强:压力和压强概念、压强计算、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14. 液体压强:P=ρgh

  15. 大气压强: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的变化、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6.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 帕斯卡原理(或叫伯努力原理)

  18. 浮力:浮力概念、物体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19. 简单机械——杠杆与杠杆的平衡条件

  20. 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

  21. 简单机械——杠杆与滑轮作图

  22. 简单机械——斜面

  23.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4. 功的原理

  25. 功率

  26. 机械效率

  27. 机械能:决定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初中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中学习和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不一样的。

  初中阶段的学习就比较讲究系统一些,初中的内容彼此之间有联系的,所以初中学习的话,各科一定要有一个整体观念。

  例如以物理为例子的话,物理包括声光,热力,电这五大类。

  而每一类都是自成体系的。例如声学的话就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和防治。

  光学又有光的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而光的反射里面又有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后面激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光的折射里面有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还有透镜成像规律。以及透镜的组合,眼睛工作的原理等等。

  这些都是各自形成一种体系的,所以在初中学习里面要学会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最主要的你要学会建立思维导图。

  你现在小学毕业了可以通过各个方法去学习一下思维导图的建立,如果学会它的话,必然在你初中学习当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呢,会让你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法。下面给你分享一些初中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思路。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要找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定计划,不能脱离自己的学习实际,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

  3、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归划投入的时间。

  4、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5、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摩擦气。

  6、所谓重点,指自己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

  7、计划要全面,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计划里除了学习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障睡眠的时间。

  以上就是初中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初中怎么学习才有效果,现在有种类繁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各位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同学认为物理很难,越学越觉得自己对物理失去了兴趣,这时候要学好物理就有一定难度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物理学习是一个探求未知的过程。要怀着好奇和求知来学习物理。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现象用物理的知识解释,慢慢就会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

  其次,在平时的阅读中发现物理的奥妙。翻开久远的历史,看看科学家们的奋斗史,看看巨人的智慧,物理课本里的那些公式就不再是枯燥的记忆了。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更加不是老师、家长给我们的任务。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有用的,也是生动有趣的。

  重点关注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课本上的结论、概念、规律都是前人通过大量实验验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这些实验有的是需要我们亲手在课堂上做的,这要求我们认真做好,有的是老师给我们做演示实验,我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还有一些小实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来做,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比如说光学部分,一根蜡烛,一个放大镜,一张白纸板就可以做凸透镜。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是什么

  (一)注重基础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首先要有基础知识的奠基,要清楚基本概念,熟悉基本规律,熟练基本方法,理解基本概念在做题的过程中才知道怎样解题,才有解题思路,知道从哪里下手。

  (二)注重做题

  光有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学好初三物理,一定要大量做题,在实践中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知识点。

  (三)善于总结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特别是物理问题要分析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从物理过程中寻找物理规律和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思路广了,方法多了,能力也就高了。

  (四)掌握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3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06-05

八年级上物理力学知识点12-16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12-13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5篇)06-07

八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5篇06-06

高一物理力学的知识点01-19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提纲11-07

高二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05-16

九年级物理力学知识点10-15

高一物理力学弹力的知识点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