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培根随笔

时间:2021-05-30 13:10:13 随笔 我要投稿

培根随笔(精选10篇)

  《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览。

培根随笔(精选10篇)

  培根随笔 篇1

  有人说:我是两面派。有时,我也认为自己真的是两面派。在别人面前,我是一个永远快乐,整天都蹦蹦跳跳的女孩;其实我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一个女孩。——题记

  一个人走在路上,有时会感到孤独,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但又没有理由去说服自己。但我相信,一个人来到世上,有他的意义,我也一样。

  有时看到几个小孩子在追逐打闹,便觉得好怀念童年的我,那时,没有烦恼,可以无忧无虑得尽情玩耍。可现在不行,我长大了!要学习,要读书,要为将来打基础。我要告别童年,走向成熟。

  我有时很傻,认为友谊是坚固的,不轻易破碎,可我错了!当朋友背叛我,离我而去时,我的字典里多了一个字:背叛!我宁愿别人大声地说讨厌我也不愿意从背叛中吐出温柔的语言。

  就因为我的天真,我把自己上得好重!我是同学的开心果,我愿意用自己的微笑让他们快乐起来!可当朋友骂我傻时,我无言以对,只好用沉默回答。

  明明把自己伤的很重,却仍要坚持,不流一滴泪,只能挤出一副笑脸,来支持自己。

  培根随笔 篇2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论美》和《论友谊》两篇。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谊,所以,我特别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其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

  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第二篇是《论美》,这一篇不得不说同样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但见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马探究他(她)的内在。培根的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但在他写的《论美》中却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不错,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亦却是如此——每天关注着自己形体和颜色之美,对于自己的内在的美却一点也不关心,就出现了很多很美丽的女生却出口脏话连篇,让人觉得很没教养,很不稳重的情况了。正如培根所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根能对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写下来让后人们一代一代传阅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样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话,也要多读、多练,让自己的作品也成为作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语”。

  培根随笔 篇3

  培根的《论求知》则是单刀直入地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开头,进而谈及读书求知的种种用途、由于目的不同而读书求知的结果不同以及读的方法种种和种种书籍带给人们种种效果等等。

  培根的《论求知》通篇找不到半点为狭隘的切近的政治功利服务的痕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代散文大师培根处在个性解放、个性发展的黄金时代,整个社会洋溢着崇尚自由思想、追求高度个性化文风的气氛。冲破乃至扫除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粉碎无形的思想“框子”,是当时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因此散文的形式也是毫无顾忌、毫无粉饰的,它的自由奔放、活泼新鲜正是人们自由思想的标志。培根在《论求知》中,一开始便把思维的焦点调节到“求知可以作为……”这样极其朴实的客体上,并且始终畅达轻松地议论着“赤裸裸”的“求知”(它的性质、目的、过程、方式等等)

  培根《论求知》的这种强烈的非政治功利性非影射隐喻性和非引络据典性,就更显出一种天然、清纯和质实,因而就更容易逾越历史时代和民族的障碍而同更多的读者马上产生共鸣。

  培根《论求知》的另一个特点正在于完全摆脱“自我”的高度的客观实在性。尽管就培根个人品质而言,颇有些为世人不称道的趋炎附势,为追求个人仕宦之途通达而走过旁门左道的劣迹,但未必“文如其人”。《论求知》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平正翔实地阐述着“求知”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没有个人恩怨掺杂其间,没有个人行迹出没其间,没有偏执的门户之见操纵其间。培根的其它论著也都有这种“无我”的境界和“忘我”的精神,因而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具有特别丰富的思维覆盖层次和很大的思维覆盖面。具体以《论求知》为例来看,作者从各种方位、各种层面论及求知的作用、方式、过程、结果等等,犹如一位来自上界的全智全能的独具慧眼的'神,不带任何人间难免存在的个人偏见,向人类详尽而透彻地阐述“求知”,毫无个人情绪的冲动,毫无“利己”的动机,因而令人信服。

  培根《论求知》所展示的高度的通俗流畅性、可读性和强烈的感性色彩和具象倾向。

  “当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处世行事时,知识能增进才干。”这段话看似简洁明快的说理,但同时又勾勒出几种人逼真的形态。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咀嚼,慢慢品味。”这几句,看似颇为浅显的形象比喻,实为高度概标的深刻哲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段传颂了几百年的格言式的论断,读来既无剑拔弩张、提耳面命之感,又无闪烁其词、牵强附会之嫌。而使人觉得这是一种平易诚挚的忠告,是信手拈来的人生经验之谈,正如黑格尔所说,“培根是根据一种有教养的阅历,”根据“他对人的研究”在谈论“人们所关注的种种对象”。因而“他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作格言。”(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关于培根”。)

  培根随笔 篇4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习惯一直陪伴着我们。

  习惯是什么呢?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比如平时我们按时起床、睡觉,按时上学、放学,按时吃饭等,这些我们自以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熟练的掌握各种知识,让我们学习进步的更快;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我们体力充沛、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使我们精力旺盛,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让我们少生病、少打针、少吃药,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现在许多青少年迷恋上网,整日整夜泡在网吧里,他们没有良好的上网习惯,上网没有节制。

  脑子得不到休息,眼睛也得不到休息。

  有些人玩游戏时,精神总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很有可能导致猝死。

  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监督。

  在家里,父母教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里,老师教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教育。

  老师在学校里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在帮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一种早年开始的习惯,书中提到"幼年时代学语言、舌头学习表达方式和发音时更柔顺,学习各种技巧动作时,关节更灵活",突出强调了早期养成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还处于青少年时期,我们应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坏习惯,养成一些好习惯,这将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根随笔 篇5

  “读书有三大好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读书费时太多的人是因为懒散,寻章摘句太过的人显得矫揉造作,全凭书本断事则是学究书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不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培根的话让我知道:只有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将知识转变为实质,读书造就未来。只有读书才能取得成就,获得未来。

  纵观古今中外,诗人、作家数不胜数,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就是因为他们会读书,有思想,能够读大量的书。当你读一本书时,能将书中想表达的中心理清楚,记下来,去吸取,那么你就是成功的。

  大家常常羡慕李白、杜甫,他们名垂千史人尽皆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成就?并不是像有人所说谁就是做什么的料,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我们众所周知的张海迪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张海迪5岁高位截瘫,因此没有进过学校,通过自己坚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15岁克服种种困难自学医学,热心为乡亲治病。并学习日语、韩语、世界语,通过不断努力获得硕士学位。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刻苦学习,获得了成功,写出了《轮椅上的梦》等文学著作,得到巨大反响。

  如果她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放弃读书,会有今天众所周知的张海迪吗?如果她不努力自学,刻苦读书,会写出那样的名著吗?如果她不努力读书,会有今天的成就吗?当然不会。正是因为她刻苦奋斗努力读书,才有今天的光明成就,读书造就未来。

  无独有偶。海伦凯勒在逆境中没有放弃,刻苦读书,获得了成就。

  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自暴自弃,但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通过不断努力读书,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这正是不断努力读书的结果。

  海伦正是因为不断努力读书而获得极高的成就。正是因为她不断努力读书刻苦学习,正是因为她没有自暴自弃,不断自学读书,正是因为如此,她获得世人的崇敬,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读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读书获得知识才会有所成就。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几乎每个成功人士的共同嗜好都是——读书。他们通过不断的读书获得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思想,从而获得成功,赢得未来。所谓“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读书获得知识成就未来。

  现代社会,不爱学习现象普遍。我们作为中学生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读书,成为国家的栋梁,振兴中华,创造美好未来。而在当代,为什么同学们不愿意学习,不认真听讲?讨厌读书,厌倦读书?因为有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学习为了家长、老师,觉得没用,那是大错特错。从古至今,名人无不喜爱读书。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只有多读书,获得知识,才能在未来有所成就。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刻苦学习。

  书是良药,启迪人的智慧;书犹药物,医治人的愚昧;书如甘泉,滋润人的心扉。知识是无价之宝,用金钱买不到,需要读书来获得。只有多读书,才能获得知识,才能有所成就。跟随着培根的哲理,让我们像前人学习,不断努力,认真读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美好未来吧!

  培根随笔 篇6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既然苦口,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喝它;既然逆耳,又有多少人甘心听它,即使知道那是对身体、对生活有助。现在的青少年厌倦了被人的说教,就连父母的话有时也是一耳进一耳出的,这样的少年又怎会愿意去看一本类似说教的书呢,那只会增添一份心中的痛苦。

  说实话,我很佩服弗兰西斯?培根的,因为他能体会到人生百态,品遍人生百味,见解独特。但是,《培根随笔》在我的眼中,就是一本酷似说教类的书,我讨厌看它,原因就在于它只会一味的评论、批判,只会一味的发表言论,只会……

  我讨厌这样的书,或许它能触及我们的伤口,打动我们的心灵,但是,这种感觉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它对我们的影响只有一时,当这个时间段过去后,它又失去了作用,这与不看又有何区别呢?更何况,只有少数的文字能博得现在少年的认同。

  现在的青年都变了,心胸要么十分宽广,宽广到什么都无所谓;要么就十分狭窄,一个小小的刺激就能使“火山”爆发,保留着那一份真的,在茫茫人海中又能有几个?所以不是书籍无用,也不是它不能给予我们什么,只是人在变化,以前的教育方法已经过时,不适合我们了。

  时间在流,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品味也随之变化,过去的书籍能给我们的东西也日益减少,我此刻想说的是,广大教育者们,可不可以对症下药,不要在死板硬套以前的教育方法,另创蹊径,换个角度来体会我们的感受,让我们的药不再那么苦口,对我们的忠言也不要那么逆耳。还有一些书籍,不要只是一味说教,因为说的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而且那只会让我们厌倦。

  培根随笔 篇7

  常言道:“世界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培根在此书中谈及的伦理触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说理透彻,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而这本书里包含着的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我特别喜欢他在《论友谊》一章中的一句话:“语言犹如展开的挂毯,心象意念都显示在其图案之中,而思想犹如为打开的挂毯,。心象意念只是裹在里面”他谈到,正是友谊开启理智,正是友谊让人们可以亮出自己思想,友谊可将感情风暴骤雨变成丽日和风,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变成朗朗白昼。他写道“一个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总是浸泡在自己的偏好和习惯之中。所以朋友的建议和自己的主张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以人为镜有时候难免不合实情,所以最好的药物便是朋友的药石之言”真正的朋友往往会提出公正而客观的建议,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他在《谈读书》中也说道:“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必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以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古人说“学皆成性”即“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生活中,我们读的书就像吃的饭,会长成我们的血和肉,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就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的修养。

  他在《论爱情》中谈到的一句话让我记忆颇深,他写道“如果有人不得不接受爱,但却能将其摆在适当的位置,使之与人生的重要使命截然分开,那这人就算把爱情处理的最为妥当。”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杨贵妃的美丽,是那样动人,牵人心弦,唐玄宗也同样这样觉得,沉迷于热恋之中怎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衰,和杨贵妃的受宠不无关系。其实不只是爱情,生活中还有太多和爱情占据着同样地位诱惑人的东西,有时候如果我们不得不接受它,也要学会将它共处,和自己的本职分开,切忌不可因情而枉费时间。

  在《论习惯和教育》中,他谈到“人的思维多取决于性格上的倾向,其言论都取决于被灌输的趋势和主张,但其行为却多取决于他们长期养成的习惯。”“习惯可主宰人的生活,那世人必须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毋庸置疑,形成于青少年时期的习惯最为良好,我们把这种习惯成为教育。”像孔子也曾谈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不仅让我深刻反思,我们在学校,在家里,老师,父母要求我们做的事不就是要我们养成习惯吗?这也就是所谈到的教育。有一句话说“选最佳的生活道路,习惯会使那条路走起来轻松愉快。”习惯,就是通向成功的快车,而教育,是在告诉我们如何登上这辆车。

  简洁、干练、精致,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有让人拍手称快的绝句,又有让人深深反思的警句。这就是培根先生的作风,一个智者的笔触。

  培根随笔 篇8

  读了《培根随笔》,感觉自己深受教育。

  培根是哲学家,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还是几百年前的古人。这三点对我来说都是距离。我对哲学家一向不怎么感冒,总觉得哲学太深奥,我搞不懂也不想搞懂;作为一个欧洲国家的英国,隔得那么远,远不像祖国的某个省,某个城市那样能给我亲切感,所以我对这个国家也不怎么感冒,因为暂时也不奢望有朝一日能去牛津或者剑桥留学,所以也不想对它感冒;几百年前的古人,我一直以为与他们之间的代沟太大了,我对他们总是敬而远之的。

  但是,一读《培根随笔》才发现,所有的距离都不是问题,我和几百年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原来也可以亲近。这实在是《培根随笔》的魅力的功劳。

  哲学是深奥难懂的,有康德的三大批判为证,据说黑格尔的《小逻辑》也绕晕了不少聪明人的脑袋。但《培根随笔》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它很好懂,没有艰涩的哲学名词,也不故弄玄虚。仅仅从文字的语气看,完全是一个大叔在跟你拉家常,只不过谈的不是柴米油盐,而是人生、智慧、爱情、友谊等高雅的话题,当然这些话题也是很多哲学家喜欢讨论的。要是所有的哲学书籍都这么好懂,我一定会喜欢哲学。这感觉,完全就是一个知识广博、生活经验丰富的大叔在和你谈心,谈着谈着,你就被他征服了,你也就信服他说的那些道理;听着听着,你不知不觉中就长了见识,明白了很多事理。

  读《培根随笔》所长的见识之一就是,知晓了不少西方世界的事。作为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培根在他的书中谈了不少的见闻,当然谈的是他所在的英国和欧洲的事情。读他的书,仿佛就是一个欧洲通在带着我们游历,欧洲各国的风士人情,历史掌故,山川地貌,由他娓娓道来,我们再一一听下去,如沐春风。原来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那里的风俗人情跟我们这里的大同小异,好人也同样热心肠,坏人也同样捣蛋。高鼻子蓝眼睛的那些家伙,其实很幽默风趣善良。

  读完《培根随笔》,我对这几百年前的古人也产生了亲近感,不觉得有什么代沟,除了觉得他博学、幽默、机智外,并不觉得他高高在上,也没觉得他板起一副面孔。由此我觉得,古人并不是古板之人,在感情上与现代人完全是相通的,我先前对他们你印象,实在是偏见。

  以上算是读《培根随笔》的感受,也算是收获。我想,以为有机会,我一定多读读这样的书,读书的好处看来还真的不少呢!具体的好处肯定不止这些,培根在他的《论读书》中,对读书有全面的洞见,我以后一定再好好学习。

  培根随笔 篇9

  《培根随笔》是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天性犹如野生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命运,在我们一生中是相当重要。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 ,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 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 是我们身边不可少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刻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内在美才是永恒美。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人是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本书里,让我学会了很多哲理,我要多读这本书,让这些哲理永远记在我心里。

  培根随笔 篇10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科学家,出生于豪门,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波折后成为了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培根随笔》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这五十八篇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有各蕴涵的深远意义,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我们可以将这本书读多几遍,必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培根随笔(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句子摘抄11-30

《培根随笔》学生读书笔记01-09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800字10-14

爱情随笔精选3篇-随笔作文03-30

培根的至理名言02-16

培根的禁忌与副作用04-12

爱情随笔精选3篇03-30

爱情随笔-随笔作文01-24

美文的随笔(精选20篇)02-18

生活随笔作文精选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