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其实还有第3种选择读书随笔

时间:2021-04-04 09:49:32 随笔 我要投稿

其实还有第3种选择读书随笔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往往把我们推向两难的境地,而大多数人的头脑里一般也只有两种选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错,要么对。现状就是当你选择一样东西的时候,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另外一样东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史蒂芬.柯维却打破所有人的思维局限,为人们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叫“第三选择”。

其实还有第3种选择读书随笔

  清楚记得,十年前读过史蒂芬.柯维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过后最大的感受是:写书的人非常牛,而看书的人不是精英,也一定是那些心怀远大理想的强者,与自己没多大关系。虽然看的时候也热血澎湃,看过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怎样生活还怎样生活。毕竟自己是凡人,哪能那么容易达到精英阶层的认知高度。

  今天偶然间看了史蒂芬.柯维的新书《第三选择》,并且知道他在80岁高龄写下这本书,瞬间对作家心怀敬意。随手对这本书翻了翻,发现这本书一改以前的写作模式,书中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带来一场思维的全新革命。

  我们先说说史蒂芬.柯维是何许人也,他都做过什么。著名的管理学大师,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美国历来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人们都称他为“最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是富兰克林柯维的联合主席。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销量过亿,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想告诉我们,当我们身处两难境地,面对选择的时候,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谁输谁赢,而是通过双方的协商,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并且这样的结果有利于双方共同的发展和成长。

  时代在变,那种弱肉强食你争我夺的丛林法则,也逐渐退出历史历史舞台。原来那种,“我好,你不好”,“或者我不好,你好”的格局正在被“我好,你也好”替代。用在战争上,虽然也能分出胜负,但往往是“奸敌一千,自损八百。”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并且过去对于土地或者资源的掠夺,放在全球化的新兴科技中,实在是微不足道。

  为什么说第三选择的意识放在当今的社会如此的重要?其实这与生物进化的痕迹以及人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有关。在远古时代,人们靠狩猎生活,如果你不消灭猎物,就有可能被猎物吃掉。放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人们依然过着压迫和被压迫的生活。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一个人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逐渐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冲突,短期来看,一方赢了,一方败了,长期来看,没谁是最后的赢家,因为潜在的敌人无处不在。

  比如邻里之间的地畔纠纷,比如夫妻之间感情危机,比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抗,比方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沟通不畅,比方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物业纠纷,往往为了各自的利益,让矛盾进一步激化,冲突无处不在,人们都认为这种矛盾无法调和。因为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立场,看似极其正确,却让有些事情无法化解,无法调和,以至于为了各自的利益僵持不下。

  如何让人们在短期内改变?史蒂芬.柯维详细介绍想要接受第三选择,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

  第一步:不用按照贴标签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对方。比方家长完全可以放下家长的架子,试着和孩子做朋友。比方领导可以暂时和员工打成一片,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比方夫妻双方可以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试着接受对方的观点。比方合同双方可以损失一点自己的利益或者安全感,先达成基本的目标。不要让自己的身份标签成为阻止彼此交流的横沟和隔阂。

  第二部:学会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为什么越是大企业,越会出现沟通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很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因为手中握着权利,就会忘乎所以,只对上边的领导表现出顺从,而对底下的意见或者建议,往往采取置之不理,或者熟视无睹,喜欢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正确的意见难以传递,当明白问题时亡羊补牢为之晚也。

  倾听是接受的前奏,不倾听,就无法理解对方真正的意图;不倾听,就会按照惯性思维处理问题;只有当一个人开始认真倾听时,即就是对方的观点和方法不正确,但也能从倾听中找出双方都认可和接受的东西。

  第三部:如何协同发展?一个人只有先被一个组织认同或者接受,在融入这个组织后,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应该和孩子的目标是一致,都是为了最后的考学。那么即就是你认为对的东西,也没有没有必要强加给孩子,而是通过行动证明你是对的,孩子才愿意接受。

  有时候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尽最大的努力在生活和学习上做好支撑,甚至父母也必须作出一两件事情,证明自己和孩子是一样的处境,争取孩子的认同和接受,进而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怎样实现第三选择应该是本书的关键,也是我们学习的关键。作者分三步,对第三选择的必然性做了详尽的说明。分为:询问、界定成功的标准、和创造第三选择。

  一是和对方交流,询问对方,争取找出双方都能接受对双方都有利的方式。二是必须制定一个标准,谁违反处罚和奖励都是一样。三是把双方的利益和需求都摆在那里,尽量找出共同点,并且把这些共同点不断的放大。

  文章解读到这里,不仅想起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三分方为君子。”其实当一件事情,选择任何一方,都会对另一方造成损失或者伤害时,一定有第三选择。这个选择不是牵强附会,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一种更宏观、更开放、更有远见的策略。就像广告词里说的那样: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其实还有第3种选择读书随笔】相关文章:

大学专业选择居然还有这么多猫腻07-14

童年第4章读书笔记06-05

读书要有选择教案8篇08-07

《读书要有选择》教案设计12-07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03-09

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11-20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06-14

老人与海读书随笔06-26

还有明天作文10-07

《读书要有选择》公开课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