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笔杂文随笔

时间:2021-07-20 14:27:11 随笔 我要投稿

笔杂文随笔

笔杂文随笔1

  生活在别处,写作也是。

笔杂文随笔

  对于自己断断续续写下的东西,以月为期,周期性地不堪回首,乃至于觉得下次干脆也不费心取名,直接学李先生叫它们《焚书》《续焚书》好了。

  喜欢阅读利落干脆的文字,没有多余修饰,斩下来纹理分明。喜欢阅读美丽繁复的文字,绕过好几圈慢慢缠上手腕,甘愿迷了眼看不清晰。

  接着就回看自己[这真是最惨烈的步骤,但每每又难以跳过]不够简练,还没被生活一撮火苗烧灼过,该断时未断,话没讲清楚;亦称不上美,单纯是刚学会说话时任凭交谈的冲动而发声的初阶。所以一月一度的检索黑历史,叹一口气,再摇摇头:当前本人的主要矛盾是个人日益增长的精神审美需求与落后的自我提升能力之间的矛盾。

  不够喜欢自己的文字,但太敬重手中的笔。现在仔细想想,再想想,仍然想不明白是应该学着简练一些或者学着优美一些。又始终不甘心,倘若文如其人有一定程度的道理,学了旁人文字岂非在刀刀磋磨自己?

  说到这里还真是有意思。

  今夜为何失眠?读了罗素和紀德。

  题外话:一篇停笔很久的连载,取名为《我依然如此爱你》,忽而明白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你依然如此令我难过。

  多问一句:温柔有前提吗?我很少见到形单影只的温柔。

笔杂文随笔2

  周五(20xx年3月 9日),你好!

  花自开,要等待

  一周匆匆过,转眼又是周末。

  这春天来的快,但冬的冷也迟迟不肯归去,这就是我们说的“倒春寒”吧。这几天碰到好几个朋友,都说感冒了,看来“春捂秋冻”这是个规律,还是得遵守。但该去的到了时间是一定要去的,那该来的却是谁也阻挡不住的,就像这春天一样。

  这春天可是一步一步的向我们走来了。那些植物真是一天一个样,在春光里快活的生长着,尤其是那些开花的植物,你要是隔一天不看,带给你的可都是惊喜。海棠、杏树、丁香、牡丹,可是都是在饱含着花蕾生长,有的已经真好像是一下子要爆开似的。当我们说到花开的时候,总爱用一个词儿,叫“怒放”,真是感觉到这个词用的太恰当了。你看那花蕾,涨的鼓鼓的,真是憋足了劲儿要开放,但它们却一天不开,两天不开,我都去看三天了,还是没开!但有一天你忽然一看,那花蕾真的是猛的绽放开了,就像里面有谁放了一股的炸药给炸开了一样,那花瓣就四散开去,中间那花蕊就像炸开的火药一样四散迸出。我真的怀疑,如果要是在晚上看花开,会不会有火星四溅呢?等着吧,要不了几天,这些花就会炸开了。

  今天自习课去到一个班里,想了解一个孩子开学来的状况。那个孩子上学期表现不是很好,我找他谈过几次话。开学一周了,孩子表现怎么样呢?我得问问。经询问,同学们都反映,这孩子开学以后可用功了,知道学习了。我非常的高兴,就在班里给孩子们说:“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过了一个学期了。三年很短,就像这春天一样,很快就成为过去,但谁抓住这大好的春光,谁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三年以后你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就像这位同学一样,现在知道学习了,我相信三年以后他会更加的优秀!”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埋下头来,认真的做着作业。

  我满意的走出了教室。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班里面很静,就像你看着那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样,那花蕾也看着你。你走开的时候,那花蕾在悄悄的生长着,积攒着开放的力量。

  春天来了,花们都是要绽放的。但它绽放的次序可是不一样的,因为花与花是不同的,虽然同在春光里。单从花色来看就有红的、绿的,粉的,紫的。对了,你见过丁香的花蕾吗?真的像一粒粒的小珍珠攒在一起,可像一群孩子的小脑袋挤在一起。

  爱着春天的花蕾,爱着这春光里的孩子。孩子们和花都一样会绽放的,有不一样的颜色,有不一样的芳香。

  花自开,我们要等待。

笔杂文随笔3

  海马体,又名海马区,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

  如果一件事或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及的话,海马区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如果长时间不用到这条信息,海马体就会将其从信息库中删除掉。

  那我的海马区反应能力一定弱于一般人,因为我的记忆力真的很差。

  我会在两次模拟考试写错同一个物理公式。

  认识的新朋友再次见面突然叫不上名字。

  记混九号线上的六里桥东和白石桥南。

  在走过第三次的路上忘掉这是哪里。

  但是有时候,只发生一次的事情却会变成了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

  比如,

  一切有关于他的记忆。

  我要开始讲一段一直想说却无法说出口的故事了。

  在从家通往学校的路上,会经过他的小区。隔着马路从对面恰好会看到从第三个单元向外拐出的人。会有一丢丢地看不太清,但倘若是熟悉的人,只要身影就足够确定了。他大概会在每天的七点零五踏出小区门,然后转向路口,路口会有个红绿灯。我会在巷子中的马路上一眼认出他的背影。在一群人等红灯的时候,追上去从右边戳他的书包,然后在从左边出现,然后同往常一样结伴而行。这时候距离上早读一般还有不到五分钟。

  到晚上自习的时候我想在本子上写下那个等红绿灯的瞬间。

  在靠着窗口的座位上写完数学练习的时候,我在草稿纸的背面写了几行字:

  “

  你在下一秒消失不见

  恍若黄粱梦一场

  回眸在记忆中搁浅

  只剩曾经一瞬间

  你眼中我看到全世界

  ”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记忆清晰的就像是今天发生的一样。

  而我又知道它的确已经过了四年。

  那大概是放假的第一天,我清晰的记得是七月一号,当天的月亮不是很圆,傍晚时分家门口的路上人潮仍旧是熙攘的。我手上拿着当时从报刊亭买的《美文》,书被我卷成筒状紧紧的握在左手。

  我刻意在这条路反复的走,甚至记下了路口有一个推三轮车的小商贩,整条路有两个微小的上下坡,中间是一个小区的正门。

  我在拖延时间等一个节点,数不清抬头看了多少次月亮,就仿佛我在焦急的等它变圆。

  仍旧在故作镇定的并肩行走,手心却不自觉微微的湿润,书的封面被我握的快皱了。

  我甚至忘了他在我左边。

  在他触碰到书角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书也在左边。我一阵小慌张的将书从左边换到右边,被浸湿的部分微微有些起褶,但我已经顾不上发觉。

  20xx年的夏天,我在看着月亮慢慢地变圆。

  那段时间疯狂的痴迷夏目漱石的“月色真美”背后的意境。疯狂的喜欢和观察着每天的月亮,换着形容词形容它。

  我犹豫着说出好像词不达意的话,然后按下手机里的短信发送键。

  比如,今天的月亮是橘色的,晶莹剔透,像剥了一半的橘子。

  又比如,今晚的天空没有云,月亮正圆,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面的明暗层次,要不要一起去看。

  他说:“ 要 !”

  他喜欢趴在天桥上看桥下车来车往,他喜欢看着这样的场景思考。

  而这样,仿佛可以清晰感受时间的流逝。分针秒针的行走也许并不直观,但是飞速消逝的物体却能时刻告诉你这一秒和上一秒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脑海中闪现的场景大概也同奔流驶过的轿车和公交是一个频率。因为红灯而暂时静止的画面和脑海中定格的场景不谋而合的使人陷入片段的沉思。

  但我已经忘记在那个年纪里彼此究竟装着什么样的年少心事。

  也许是太过平静了的存在,也许是互相的缄默不语。后来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变成了偶尔发个消息互相鼓励的状态。

  但我还是会,

  会在整个高三下学期拼命的努力学习,偷偷计算着和他的距离。

  会在早上上学和晚自习下课后计算什么时间和地点恰好能看到他的踪迹。

  会在理综卷子写到昏迷的时候偷偷在草稿纸上一遍遍写下他的名字。

  会在上操和开年纪会的时候不经意的寻找他的班级。

  会在书立上写下他发给我的鼓励的话语。

  我仍旧记得开头: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我有无数个快挺不住的瞬间。

  比如第一次模拟考试班里的第48名。

  比如某次测试物理选择题错了五道,盯着卷子一直叹气。

  比如离高考越来越近的时候,焦急的心态与成绩和排名的忽高忽低。

  我还是会碰到他,我们的话题从同学趣闻转变成圆锥曲线和多阶导数的数学题。

  我思考了一上午的困惑在短短十分钟的相遇时,听他用两种方法描述完。

  然后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在本子上重新算一遍,成功了之后总结好方法用红笔标注好。随后才着急的应了妈妈的催促坐在桌子前开始动筷子。

  仍旧继续着这样紧张的生活,有时候会算着距离毕业的日子,和还能见到他的时间。

  我会在片刻的休息中在脑海中算出来:

  一周偶遇两三次,一次十分钟,还有三个月,还剩十二周,加起来是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真的是,太短了呢。

  然而不满足又会怎么样。

  是会怎么样的。

  我在日记上写下要是考到660分我就重新把他追回来,然后更加珍惜起来每一分钟。

  后来我没有考到660分,还是在一个充斥着夏日高温的日子里喝下一杯冰水之后鼓足勇气表了白。

  冰水让我在说出那些话的时候无比清醒,清醒到他回复我的每一个都记得。

  我记得那个夏天时周围闷热的空气和高温,记得云朵被烤焦了的橙红色,记得咽下冰汽水时喉咙的清凉,记得大脑瞬间清醒,记得他说的最后一句是:

  一起走下去。

  我希望故事到此为止不要后续。

  而那些诉说出来的文字和封印的续集则是被海马区储存记忆时增添上的色彩,和上了锁的暗箱。

  我会怀念那个路口红绿灯间隔的三十秒空隙。

  发黄的草稿纸上幼儿体的笔记。

  书立上的便利贴里。

  一字一句的鼓励。

  和那年夏天用尽一整个青春的努力。

  故事没有结局。

  因为我们没有走下去。

  我在另一条轨道上目送他远去,早已经消失了踪迹。

  今天晚上的月亮是一个尖尖的月牙,精致的仿佛像柜台上伸手便能触碰到的首饰。月亮唤醒我的记忆,要我把尘封的往事重新整理。

  暗盒里的记忆不常想起。

  却只是忘不掉了而已。

  它静静地躺在我的海马区。

  故事最后,

  我只记得是在十八岁的午后

  三号教学楼一层的走廊拐角

  他那天穿了一件白色的上衣

  在半开的窗口漏出的阳光下

  抬头的瞬间

  嘴角不自觉的笑意

笔杂文随笔4

  天气很不称心,非蓝天丽日。黄风滚滚,夹带着尖利的呼啸,遮天蔽日的一片灰黄。风的声色惧历让人多了几分恐惧,瘦子今天出门得多加小心了,胖子也不要得意,出门需小心街头屋顶的广告牌横空出飞。

  上班的时候上班,休息了又这样的天气,似乎蜗居室内很久了,感觉身体愈发肥胖不轻灵,心情也不知所以的闷闷不愉,尽管昨天还想到要笑口常开。

  昨天食欲也还泛滥,预想这几日要吃什么,要做什么,吃与做都是一样的有滋有味。今天大风的吼叫不仅影响了我室外活动,也影响了我的七情六欲,寡淡的无欲无求不待动也不想吃,只有一种睡多了的头痛。

  翻来覆去的看手机,查看特价机票,去哪儿呢?谁来作伴?一起旅行一次。盘点周围的三五人,都不理想,她们好像连这个想法都没有。别人都在忙什么?别人的日子如何填充?只感觉自己偶尔很空,不知某时的偶尔,漫无边际的空虚突然会袭来,完全笼罩了自己。

  网络好像也受天气或是我影响了,三五次的点读手机屏幕都没有反应,接收一个与发送一条,又懒又慢的也不称心。

  想到刚开的杏花被那场无情的春雪冻尽皆死,心绪愈发沉闷,有股酸酸眼泪似要流出。终也不是悲观之人,说不定今年依然有杏可吃。所以眼泪只是感觉,在心底盘旋作罢。嘘一口气,换个躺的姿势,感觉身上冷冷的,拉条棉茸茸的毯子搭上,新的向往突的冒出。

  盼望着明天风和日丽,没有花的树,枝枝叶叶能眉目清秀,绿意可人,散发出春味。那样,人就被勾引了,许多欲望也就顺其自然的萌发了。

  人总得有个欲望,有个盼头!

笔杂文随笔5

  最近的天气似乎很适合睡午觉,带上耳塞,盖上被子,压上枕头。脑袋便昏昏沉沉,恍恍惚惚。一觉起来好似闭关千年再入凡尘。趁着还未摘掉耳塞,回味着梦中的一切,感慨着韶华南柯黄粱一梦。转身拿手表去看时间时,已是四五点了。

  想起知乎上有关大学哪一个瞬间感觉最幸福的一个回答,答者戏说:下午一觉起来发现舍友们也都还在床上,睡眼朦胧。虽然是小事,却能得到极大的认同感。确实,一觉睡到下午起来身边若是没有一个人陪,甚至没有一个无论出于何事的叫醒电话,总会觉得荒废了许多,有时更会有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开始动笔写东西的时候,已经不是在床上了。因为晚上还有课,不得不拖着慵懒的肉体,快快的收拾打理,出了宿舍。与其说慵懒的肉体,倒不如说是惰性难改的灵魂。

  没有太阳,天气也不热。但穿着羽绒的长马甲走在路上还是很显眼。是身体虚寒,不能见凉?还是脑子有了什么故障?他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这件衣服,直到立夏我都没有下过身。

  教室很闷,加上一路的疾走,背已经有些潮湿了。不大的教师挤满了一百多号人,有说有笑。我不愿再多停留,抄了水杯,下了楼。有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工地机械的吵杂,都要好过不绝于耳的人声。可能是听的太多,想的太多。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想的多,总是有些不太好。这个我也懂。

  当熬夜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渐渐爱上他。那种慢慢被黑暗包围的感觉,不是恐惧,而是踏实。这时候如果能配上音乐,一杯热水,将会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晚睡待日出。

  一阵风雨过后,机智恢复了平静,耳边的音乐仍在播放,已经不知道是第几首了。看看表已是夜深,该早睡了。晚安,夜。

笔杂文随笔6

  “世间花叶不相论,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叶,莲花,藕,全是宝。其荷叶,莲花因浮于水面,“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而大受人们称赞。

  古今文人多写荷花,花大致有两种色彩:一是“爱此红蕖鲜”宋杨万里留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名句。一是“素华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真是“秀越横塘十里香”,更有“千朵芙蓉丽,凌波致,一片霞明媚,花如醉。”

  也有写荷叶的。宋朱淑贞写有“平波浮动洛妃细,翠色娇圆小更鲜。”欧阳修的“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宋林景熙的“万柄亭亭出碧漪。”绿叶红花美,香销叶残亦是佳。连破荷叶也著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佳句。

  荷叶荷花逸韵幽香,让人忘寐,让人“常记溪亭日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清叶申芗“碧沙窗下晚风凉,花叶俱香”,更有金赵沨的“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赞美荷花的人颇多,从楚辞到现代,尤以唐宋文人居多,更有现代作家朱自清,用精致,维妙的比喻把月下荷塘写得特有风韵,形容得极致美,而且在蝉声与蛙声的衬托下,更突出了一种清静幽深的气氛,把人引入往古的遐想。

  愿天下爱莲之人“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笔杂文随笔7

  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人是复活的人,文化是复活的文化,文化最可以保证人的生命质量。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人,文化的世界,是一个可以被意识,思维的世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善思者寥寥无几,开启生命的智慧,用睿智的思想去看待财富。时间会让美走向深邃,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人必须得在生存之外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怎么能允许自己一生庸庸碌碌,将对生命的思考权力赠予他呢!不能否认:人的全部价值意义,都可以在文化中成为现实。

  文化追求有一个目的,便是在于对社会的分析,对人生自我有一个了解,是的,我们应该经常思考我们真实的人生成就,而不是一味地忽视自身的存在性,无处不在的文化思维可以让人获得有自我醒悟与提升,此一点基于文化精神,有一种内在的主旨吸收和改造。文化是奋力趋向于无限的创造的,不是回返自身的圆,人只有通过文化的渠道追求自己,才有机会体会到生命之美的高妙意境。

  珍惜生命的最佳方法不是养生,而是努力地去燃烧自己,释放光和热。世界林林总总,斑斓诡谲,人与文化的精神对话从未停止,生活最终将以严格的评判标准将人生区分,人不是以偶然的方式依赖于文化的。文化不属于文化自己,人也并非完全属于人,彼此是彼此唯一的安慰,文化自我决定着人类,人类选择创造,超越文化,以便为未来安排和预知,或许文化的世界是一切可能中最好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种子,文化以极其微妙,极其惊人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历史。文化寄托了人类对自我生命状态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最能以宁静淡泊的姿态,慷慨激昂的情态呈现于人们眼前,但事实上,很多人意识不到世事兴衰无常,荣华易逝,皆为浮云,追名逐利,忘记了生命的真谛!

  在有形的世界里,文化不留什么痕迹,同时却展现着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作为对人生生命价值最有效的认定和衡量,作为人生生命体的形态之魂,应该可以说:文化是人生缘里注定的约稿。审视历史,不得不承认最强大的力量无以能被看见,只能更多地被意识到。文化权力作为真正无可超越无可替代的绝对权力,不管人生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基于什么而努力,都应该追求自己存在的历史文化意义。物质现象的繁华只是一种表象,无论物质世界有怎样的本富繁华,历史中,也只有文化才真正璀璨,风流才华。通过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交织的世界,一个美丽与哀愁相互渗染的世界。比如说长安发生的历史事件可以在罗马,可以在大马士革,可以在贵霜得到回响。中国的水墨留白可以在一千年后的欧洲获得钦佩,赞赏和共鸣······,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共鸣所产生的效应。数千年来,人借助于文化观察世界的过去和展望未来,借助于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时代的意义。

  文化蕴含着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力的真理,感受文化无比高贵的精神,体悟人生,细细品味“舍”与“得”的真谛,可以说:财富的占有,权力的炫耀,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后天掘取的。抵御泛滥物质的诱惑,明理世界有一种至诚的大爱是文化的宽容胸怀。在一种种潜意识里感动,尽可能多地吸收文化的笑容,唯只有它才能填补得了人生实体的虚无,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财富,其的思想精神永远是最活跃的,无可怀疑文化的生命是不朽的生命,文化生活是人最理想的生活,是人生命的终极修行,其一直以极其隐秘的方式栖息在每个人的身上。

  岁月在流逝,历史在沉淀,对于圣雅的文化,准生命的开始无不是有着诸多的好奇和深深的向往!只有高贵的文化才能给予人生以高贵的魅力吸引,它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追寻,流韵于时空中的梦幻,自古以来都是文化精神,其用无与伦比的光芒,指明着人生信仰的方向。人,无论是谁,都应该力求在文化的情感世界里,让生命保持有高贵的姿态,优雅出特殊的形象。

  活于世间,感受文化,历史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我们要有内心的感激,生命这么短,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流芳百世,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茫然观世间,那么多人,那么多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似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未留下任何痕迹!对比想想,如果自己倾尽一生努力,能够接近文明,让自己有机会留在历史里,又该是何其幸运!人必须得要学会文化责任的承担,以维持创造力的增长,体觉“自我”精华,相信文化才是人死后真正的皈依。

  作为人生最为独特的心灵体验,也只有文化的雅才能可以人间天堂。情感着有觉醒意识生命的神经,思触文化,体会他的博大与精深,其延续了多少有价的生命,使之灿灿在历史里更具有魅力。人生必须得要为自己的存在而明晰:唯有相当文化涵养及贡献的生命体才会彰显出价值意义,才能对人生自我历史价值做惟一的证明,虽然有不少政治家,皇候将相,其也都深涵着一种文化现象。是的,能够持续发光发热的人,肯定是基于文化,基于人类所有贡献的人。

  文化留下了多少悲戚的壮歌啊!人生是一种责任,文化意味着一种信任。观赏人生历史繁衍的组卷,一路走来,不知放弃了多少东西,却怎么也抛弃不了文化情感,丢掉精神思想,醉花香觉,谁敢怀疑:说文化不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呢!它丰富了所有的沉思,一切的想象力。于文化史里审视人生的行迹,所有的人,无论是谁,都应该飞扬激情地让自我获得有一些文化权力。

  灵感是一种无所在无所不在的东西,飘在真实与虚渺之间,也让人生错错于生死之间,其是人另外一个生命的奥秘,很少为人所知。真正圣雅的文化是不会因为时光的延续而衰颜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伟大的`历史法则提供着证据,真正拥有文化权力的人生,会因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显得高大。

  生活的本身是无意义的,关键是我们能用怎样的姿势以怎样的状态通过何种途径来活出自己。文化是人生最高的精神思想指向,其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能够穿越时空,跨越历史,将你我他连接起来,想想就觉得无与伦比。物质数字财富不过是随身附带的维系物而已,对于那些拥有文化权力的人来说:死亡,就意味着人生悟性的一种超凡脱俗,意味着生命的另一种复活。将生命所有的梦都交与文化寄存,人生根本就无需要时间尺度来衡量长短。真愿望世界所有的人都可以拥有独立自由的文化精神。

  人是创造者亦是保护者,念世间有多少故事传说,讲述的都是思想,情感,文化生活。人生苦苦守望痴盼了几十年,才等来一世的文化情缘,抛弃一些俗念,禅意文化的真谛,活出人的自己。

笔杂文随笔8

  又到了花生收成的季节,我走在乡间的田野里,几块花生地都拔得光秃秃了,傍晚的一阵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泥土和花生混合的芳香。夕阳西下,红红火火的晚霞,给万物披上了一层光辉。

  我低下头,看到一颗胖乎乎的花生,躺在我的脚边,像一个因贪玩而迷了路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我,央求我带它回家。

  啊,可爱又可怜的小花生,我当然愿意带你回家!我把这个胖乎乎的“小孩”放在手心,静静地望着它,思绪却飘回了我的童年。

  小时候,每年一到花生收成的季节,我和外婆就去寻花生。外婆门前就是一片田野,村民们每年都种不少花生。拔花生时,有一些花生断了茎,留在了泥土里。农人们活儿多,顾不得这些,掉了也让它们掉了。再说,家家户户都种那么多,他们也不在乎这点损失。外婆说:“一颗一颗花生,都是生长了好几月才长成的,浪费在地里怪可惜的。”

  于是,外婆就拎着篮子,到地里去寻花生。六七岁的我,高兴地拉着表妹的手,跟着外婆去寻花生。小小的我们,眼睛好使,细细地看着花生地,不一会儿就寻到了几颗花生。最好是下一场小雨,半埋在泥土里的花生,露出圆圆的脑袋儿,我们一眼看过去,就逮准了它。

  “你可逃不出我的火眼睛!”表妹兴奋得直嚷道。嗯?火眼睛?哈哈,原来表妹学西游记里的“火眼金睛”,记错了!

  每当发现一颗花生,那种兴奋能让我们一蹦三尺高。寻花生,多好玩的一件事!我们专门去找那些刚拔起了花生的小坑,泥土是松的,仔细看一看,呀,又一颗花生,这一颗是单颗花生米的,圆鼓鼓的,像一个上学逃课的孩子,被我逮着了,正生着气呢!

  最兴奋的是寻到三颗花生米的,表妹一发现它,保准高兴得大叫:“姐姐!你看你看,我找到了三颗的!”她一边叫,一边拿着花生向我招手,乐坏她了!外婆见了表妹兴奋的样子,也笑开了。

  为什么总是表妹寻到三颗米的?我不服气,这会儿我寻得更仔细了。可是,有些花生很顽皮,就爱使坏骗我们。它的外壳结实好看,可一剥开,里面的花生米都黑色了,不能吃!真气人,遇到这些“坏蛋”,我就用力把它甩得远远的,小表妹则是一脚踩扁了它,这样才解气呢。

  还有一些花生,看它露出的半边脑袋,想来是一颗饱满的花生,一捡起来——嚯,好家伙,只是一个花生壳!

  寻花生,我们没有外婆那样耐心,也因为外婆腿脚不好,她寻来寻去都是在那一小块地,而我们则是到处跑。

  有时很久都没寻到一颗,我就没耐心了,直抱怨道:“花生花生!你出不出来!不出来我就不理你了!”后来,我和表妹发现了一个“秘密”:对花生发火,它会故意躲起来的,要轻悄悄顺着它,它就出来了。

  比如我们很久都没寻到一颗花生,我们就故意大声地说:“啊呀,寻不到花生了,我回去了。”然后偷瞄着花生地,如果它还不出来,就继续说:“我回去了,我真的回去了。”果然,我们马上就寻到了花生,有时还一连寻到好几颗呢!看来,花生是怕我们回去了,没人陪它们玩呀!天真的我们以为,花生是懂人意的,这样一来,寻花生就变得有意思了。

  寻花生,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老少三人,常常在花生地里欢声笑语,引来村里的孩子们都跑来跟我们一起寻花生。外婆总夸我们能干,每当寻了几颗,我们小小的手拿不下了,就朝外婆喊道:“外婆,有好多花生,我的手都拿不下了!”外婆笑着说:“放到篮子里吧,你也拿一个袋子,看今天能寻到多少。别乱跑,看看,都出一身汗了!”

  我们虽然喜欢寻花生,可外婆怕我们累,不想让我们去。有时午后,外婆趁我们午睡了,就出去寻花生了。太阳猛烈,她不给我们去,自己却去。我们睡醒了,连忙跑去找外婆,外婆远远地看见了就叫我们:“别下来,快回去,这太阳这么毒。快回去,姐姐,带妹妹回去!”

  我们难过极了,外婆心疼我们,我们也心疼她呀!所以,我们就站在田埂上,在太阳底下和外婆一起晒,委屈地说道:“不!外婆不回去,我们也不回去!”外婆舍不得我们,只好也不寻了。

  看到我们寻花生,村民们就拿一大簸箕的花生要送给外婆,说道:“五奶奶,我们花生多,这个送您,您不用那么辛苦啊!”外婆连连摆手:“哎呀,受不得呀!谢谢你,我只是看花生丢了太可惜,一颗颗都是你们辛苦种出来的呀!”无论如何,外婆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恩惠。但是,外婆寻的花生,做成花生食品后,她也慷慨地分给大家。

  寻花生是一件快乐的事,每天傍晚放学后,我们一大帮小孩就跟着外婆寻花生。一个花生季过后,我们能寻到十几斤甚至更多,外婆就拿来做花生糖。外婆做的花生糖又香又甜,一端出来,没有谁不想试上一块儿。外婆这手艺也是出了名的,有人劝外婆:“五奶奶,您可以拿花生糖去卖钱呀!”外婆不紧不慢地吐了一口旱烟,笑道:“不卖钱,大家吃着开心就好!”

  孩子们都喜欢吃外婆做的花生糖,外婆一做出来了,就高兴地叫大家来吃。下地里去劳动的村民,打外婆门前经过,外婆也送给他们吃。除了做成花生糖,外婆也会做花生糕,或是炒花生米。总之,外婆辛辛苦苦寻来的花生,她从来不私自收着,而且慷慨地送给大家。看到大家直称赞好吃,吃得开心,外婆笑得比他们还开心。

  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无论是寻花生,还是大家一起围坐吃花生糖,都是我们最快乐的事。如今又走在这田野里,回忆起童年,心里涌起无尽的怀念。

  我又行走在这片田野里,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大地,红红火火的晚霞把一片花生地照得彤红,如今还有谁会寻花生呢?

笔杂文随笔9

  海也是一片漆黑的,树和树叶也是一片漆黑的,之有海边有洁白都沙,散发淡淡的光。

  有着和沙子一样洁白羽毛的鸟在海里游着,挥舞着翅膀,迎着水,但海浪却无声。

  有着和沙子一样洁白鳞片的鱼在林中翱翔,摆动着尾鳍,穿梭于叶隙,鱼也无声。

  荣泽也是漆黑的,像要和这海,这林融在一起,她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除此外这里什么声音都没有。

  鱼和鸟虽然和沙子一样有微弱的白光,但是无力干扰黑暗。

  荣泽向林中去,一路不停,直到再看不见海,地上的草有半人高,都结了花苞,可是看不见。树高到看不见末端,只有依稀光束从那里投下。

  一只最大的白鱼忽然被惊动,它快有荣泽一样长,却不显得笨重。白鱼冲向前去,向这里的主人汇报闯入者的踪迹。

  荣泽追着鱼,只觉得浑身都在痛,血从身体里流出,但她顾不上,她等这样的一天有太久。

  远处有人跪在地上,她是白色的,发丝是白的,脸是白的,眼睫是白色;白色的鳞片在她皮肤上,白色的羽毛在她身后。她像所有白色的事物一样,发着不会打破黑暗的光芒。

  她忽然抬起头,荣泽看见她金色的瞳,她好像刚刚醒来,带着茫然麻木与不知所措。

  霎时,所有的花开了,是金色的花瓣,像金色的火,把整片林子照亮了,这里没有阳光,但是秦桑的眼睛和这些花代替了它。

  何谓花朵,为斩首而生长的头颅。

  荣泽手里的剑把那人钉死在地上。漆黑的刃漆黑的柄,没有刀鞘。像荣泽漆黑的发和眼。

  倒在地的人想言语,却只能发出浑浊的喘气声,血色的泡沫泛出她的伤口和七窍。她抬起手,所有的东西忽然被静止了。

  金色的花金色的眼,白色的沙白色的鱼和鸟,黑色的海黑色的树还有黑色的憎恨者。

  荣泽感觉到自己的意识被解离,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你以为你逃得过吗?你以为你逃得过吗??

  荣泽伸出手的手抓在路边一朵长春花上,一个声音忽然打断了她的动作:“诶那个不可以抓!那个有毒啦!”

  一个女孩子跑过来,手里提着隔壁书店的小纸袋,脸色苍白。

  她身上带着少女特有的气息,少女特有的曲线画出这个人的眉眼和躯体。

  看见她只能想到少女这个词,不会想到其它。那是一种不成熟不娇媚不甜美的,只属于这个年纪这个性别的人特有的东西,除此找不到其它。

  当然她还有一双,只有荣泽才看得见的金色眼睛。

  荣泽收回了手:“谢谢你呀,你是住在这个小区的吗?”

  “我是哟,A座七楼的!”少女在笑“我叫秦桑呀,低绿枝的秦桑!”

  “荣泽……四楼的……”这太有活力了吧,荣泽想,这是假的吗?

  “幸会呀,以后这个花不要摘啦,有剧毒的,小心一点,不过不吃其实也没有事情……”秦桑依然在笑。

  “谢谢。”荣泽也笑了。

笔杂文随笔10

  间山死死地盯着那只巨大的飞蛾,他必须直视它。

  锁死的房间内,半只手掌大小的灰色飞蛾趴在铁纱窗上,空调风干燥得让人喉咙发痒,虽说间山知道这是错觉,但他就是觉得飞蛾的气息似乎借着周遭的冷气蔓延住整个房间。

  所以他必须直视它,全神贯注,甚至连咽口水都不敢。

  越是直视,飞蛾翅膀上粉末状的纹路,以及虫肢左右生长的细小绒毛越是看得一清二楚,间山几乎要奔溃了,他觉得飞蛾的一切已经硬生生刻入他的视觉神经。

  间山犹如树木一般死死伫立不动,连颤抖都不会,他的年轮里写满了铁纱窗上飞蛾的每一处细节。

  他仍然无法移开视线,间山是个恐惧心非常巨大的人。分明是随便拿点什么都可以拍死的飞蛾,但间山在发现它时就无法移开视线了,因为他害怕飞蛾在自己转身时忽然腾飞起来,害怕飞蛾过来贴紧自己的脖子,哪怕常识告诉自己没什么事的,他依旧非常恐惧。

  间山必须直视自己恐惧的事物,才能理所应当的生活。

  因为恐惧,他给自己定下诸多道理与原则,因为恐惧,他必须确保自己恐惧的事物一直在自己的视线内,在自己的直视之下。

  春天恐惧自己的花粉症,间山会一路上盯紧每一束花;游泳时恐惧溺水,他哪怕得了结膜炎也要在泳池里睁开眼睛,哪怕是小时候去坐过山车,间山也是唯一全程面无表情睁开眼睛的小孩子。

  因为他非常恐惧。

  原则上人不能珍惜迟早失去的事物,否则将陷入极大的痛苦,失去后能释怀的人少之又少。

  间山亦是如此,他恐惧着一切失去,所以他死死地盯着每一份自己会失去的事物,对待父母百依百顺,与朋友相处亦费尽心思,在交到女朋友之后,他更是痛楚万分。

  无人知晓他的痛苦,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非常热情的好人。

  现在,间山非常热情地直视着房间内的飞蛾,在巨大的恐惧里,将自己活成了一堆无用的热情。

笔杂文随笔11

  关于知识的名人名言很多。本人则人微言轻,只能闲话而已。

  知识分三类: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现今社会是知识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什么知识都知道,但是既要生存就必须有起码的常识。一个人才必须有自己工作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知识面。这就是T型人才:一横代表知识面的广度,一竖代表专业知识的深度。博学才能多才。有一个词叫“无知无畏”。不懂法律就会触犯法规,胆大包天。所以,博学多才者常常谨慎办事,而不是粗心莽撞。 一个人在自己周围画一个圆圈,园内是掌握的知识,园外是未掌握的知识,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与未掌握的知识接触面越广,就越谦虚,勤奋学习。越是无知者,越趾高气扬,越自以为是。 不但在原有的专业科学中有长足的发展,现在的知识学科也越来越多,专业越发展越细,还新生许多新学科,还有许多边缘学科、中间科学产生。

  不但自然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许多边缘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也有许多边缘学科。 科学越发展,相应的伪科学也乔装打扮以新的面貌出现,甚至在媒体上大做广告。没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勇敢无畏的为科学奋斗的精神,才会站出来揭露伪科学,并且予以有效的打击。 现在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尤其是网络,可以很容易查到相关的知识。但是,最好多查多做比较,因为网络上有利益趋向、广告效应之类的偏向,也会误导读者。现今社会上陷阱、骗局非常多,要事事、处处、时时预防之。除了“天上不会掉馅饼”之类的信条和谨慎办事、“三思而行”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懂得相关知识。一切陷阱、骗局都是利用人们的善良、无知、贪利中的一项或几项。骗子常常花许多功夫兜一个大圈子,把你引入陷阱、骗局中,又逼迫你匆匆下决心。当你发觉上当,为时晚也。

  骗局中影响最大的数“传销”。“传销”的理论是数学中的几何级数,但是“传销”的结果只能是多数人的钱被少数人集中。“传销”早就被禁止,但是变相的“传销”总是不断。现今的商业链,虽然不是典型的“传销”,却也是层层盘剥,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包括各种广告费用。 当你被宣传某事时,最好先到网络上查一下相关知识,看看有什么猫腻?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甚至为了自己私利去添油加醋去推广宣传。否则,害了亲戚朋友,最终害了自己。 知识最有价值之处是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但是,本领、知识与学历、经历不成正比,而现在的人才招聘往往片面注重学历、经历。本领、知识与职称、职位也不成正比,而现在的媒体宣传往往片面注重职称、职位。

  知识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要停滞不前。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沾沾自喜,常常会出笑话的。

【笔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杂文随笔散文08-31

毕业的杂文随笔08-31

家杂文随笔09-01

杂文随笔弯路06-22

杂文随笔遇见06-27

野鹤杂文随笔08-06

今夏杂文随笔08-05

时令杂文随笔08-05

江湖杂文随笔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