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游西安随笔

时间:2021-07-09 14:56:36 随笔 我要投稿

游西安随笔

  吓!西安的山

游西安随笔

  从华北平原乘高铁一路飞奔过来,一马平川,过了洛阳也仍然如此,田野,还是田野,绿油油的,短而密,分不清什么植物,平坦地延伸到天边,无边无际。。。。。,慢慢开始倦怠,坐着发呆,不再看窗外。过一会儿,不经意地再扭头看时,耸入云霄的一行山脉忽然映入眼帘!高大,突兀,险峻,如切如削,菱角分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西南的那些大山?横断山?又觉得太远,不大可能,赶紧查看手机地图,才知道原来是著名的八百里秦川!果然震撼无比,手开始不停的咔咔手机嗯个不停,眼睛却一动不动的盯着这奇异的景色,好像它会跑掉。

  惊叹之余,我想到了泰山,同样是在高铁上远望,完全不是一样的感觉;泰山柔和、平缓,和秦岭的感觉反差很明显,不觉又联想到强悍的秦人,温和的孔孟文化,难道冥冥之中和两地文化的差异有关联?

  我感叹于这座闻名的山脉,身在远处,闲时,可将它作为美景观赏,忙时,你忙你的,近处还是一马平川,人家不碍你任何事;如果你愿意亲近它,可以走到它的身边,还会有珍贵的宝藏相馈赠,泉水,木材、黄金、玉石等等,都是世间珍品,此山实乃山中之君子也。不像有些地方的山,我称他们为山之小人,既无宝藏和美景可言,还在身边起起伏伏,妨碍交通。

  啧!西安的土地

  关中大地,八百里秦川,在中国古代史上可谓叱咤风云,上演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但在来这里之前,我对它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想象之中,山脉纵横,道路起伏,土地贫瘠。。。但当我靠近它时才感觉到,原来是这样的风水宝地,山、水、土地是这样完美的融合,怪不得引无数英雄竞相以命相搏,也让我这个本来有优越感的华北平原人见识了天外有天。

  叹!西安的文化

  几天的游历和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西安及关中地区乃华夏文化之根,以下证据足以证明:

  西安东侧的华山:经近代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后人推测应该是黄帝在此与各部落酋长会盟。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周朝(历时800年)的祖先们,就是从别处迁移至此地区,在这里开始定居,繁衍生息,发展农业,并逐步形成了崇德重礼的中华传统文明特质,至今已影响中华三千年。

  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经典,也是由唐玄奘取回保存于此(即今日仍巍然屹立的大雁塔内),并完成了浩繁的翻译的工作,从此佛教才得以在中华广为传播,成为融入民族血液的精神文化。

  对道教而言,关中大地也与其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因为道教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就是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写成的。

  听,盛世的回音?

  西安之行参观了大明宫遗址公园,公园建设的很好,用模型、动画、雕塑、文物等多种形式复原了昔日唐朝大明宫,昔日,盛唐君主采取开放包容之国策,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佛道儒坐而论道,加之丝绸之路正值繁荣,百国朝拜,以致大唐出现空前的繁荣景象,从大明宫的恢弘建筑规模可窥知一二,今日之故宫仅为其四分之一

  徘徊在大明宫遗址的甬道上,我愿意相信学术界的一种声音,即盛唐乃中华传统文明的鼎盛期,无论从宽松的政策还是从实际效果都是如此,而其后的元明清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充斥暴力统治,尤其是清朝更为典型,明显是在走下坡路。

  大明宫遗址复原图大明宫平面图

【游西安随笔】相关文章:

暑假游西安随笔04-02

游西安散记散文09-17

快乐的西安之旅-随笔散文05-11

仰慕西安散文随笔07-27

游江西随笔09-07

桂林游随笔08-11

游西安世园会作文11-22

游西安植物园作文04-30

草原记游随笔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