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写景的随笔

时间:2021-06-20 13:38:57 随笔 我要投稿

高中写景的随笔

  身边的美景有着十分的多,大家有没有认真去欣赏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中写景的随笔,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高中写景的随笔

  高中写景的随笔【1】

  当我们刚踏进白云山脚下,“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几个字总时不时地映入眼帘,使人不胜神往。

  我们的车在惊险的盘山公路上行驶,眼前巍峨雄浑、葱茏沉静的大山让我们兴奋不已,遂将一切尘世烦扰抛诸脑后,原来走出狭小的天地是这样的让人神清气爽!

  白云山主峰的高度让我们叹为观止,这哪里是山,简直就是飘逸缱绻的云朵浮在半空中!

  白云山第一大景观是九龙瀑布。通往九龙瀑布的路途中,还可看到白龙瀑布、青龙瀑布(织女瀑)等瀑流,因为汛期已过,水流稍显小了些。沿着长长的石阶曲曲折折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九龙瀑布前。一块大石上题刻着著名书法家李铎将军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九龙瀑布。

  九龙瀑布落差103米,近看瀑流,化为飘逸的水雾、晶亮的珠玉、柔美的银丝,飞溅弥漫十余米,急剧飘落而为潭,凉风嗖嗖不止,气势宏伟壮观又秀美非凡;稍远则见瀑流层层叠叠,酷似九条龙当空飞舞,青光粼粼,活力四射,不禁令人概叹大自然的无比奇妙。瀑流身后的千尺崖陡峭如削,平滑如肌,伸展着胸膛,任瀑流日夜冲刷。就这样,山水相依了万年,山因水而充满了灵性与活力,水因山而显得妩媚多姿。

  回去的石阶陡峭而长,人多时,只见前人脚跟,气喘吁吁,等上到可以休息的地方时,早已汗流如注。1992年冬天,在“千尺崖,千尺绝,鹞鹰飞不过,神仙上不来”的千尺绝壁上,人工开凿出五洞相连,长800米的栈道,叫“洞天栈道”,又称“五福天路”。称它为“天路”绝不为过,石洞内宽处可容两人并排行走,低处1.60米,稍高一点的游人就需低头弯腰行走。这样的石洞是怎样由勤劳勇敢、充满智慧又吃苦耐劳的人们一点一点凿穿并挖掘出来的呢?真的很难想象出来!移步栈道观景台,虽然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无底深渊,然远眺满眼的青山秀水,美景无限,早已忘记了自己正站立在悬崖边上的恐惧。

  走进高山森林氧吧,就是走进了一个清幽、诗意的境地,路面湿漉漉的,空气清新芬芳,高达十余米的树木根根通直秀颀,茂密成林,小桥流水,花繁叶茂,鸟鸣啾啾,又有高山牡丹园座落其中,让人疑心是来到了世外桃源。在悠扬清脆的乐曲声中,游人们一边漫步欣赏美景,一边静心阅读近现代文人学士为白云山所做的题刻,处处透着高雅的情趣。

  诗人牛汉题曰“山高诗为峰”;作家李陀(女)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白云悠悠,李贺在此。”作家邹静之的题刻曰:“八千神仙天上行,回望白云是家乡。”作家梁晓声的题刻曰:“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最让人心动的题刻是诗人胡蓝蓝(女)的三个字“风吹过”。风吹过,蕴含着无限的美好遐想与丰富韵味。当风轻轻拂过,密林优美地舒展身躯,动情地舞蹈,发出阵阵欢愉之音,动静相宜,清幽淡雅,使人留连其中,深深陶醉。当风热情地扑面而来,密林中立时涛声阵阵,激情澎湃,又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意境;或如簌簌萧歌,如泣如诉,或悲或喜,景由心生。

  黑夜来临,山中气温骤降,呈现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打个呵欠,隐隐发现一团白气。这里好宁静啊,没有一丝噪杂喧嚣。

  玉皇顶的日出蔚为壮观,只是未能前去观赏。想看日出,需得早上四点钟起床,走一个多小时的深山路。山顶极寒,得穿大衣,所以放弃了观看,只能从别人拍下的照片里欣赏了。那是太阳从云海里喷薄而出的一瞬间,灿烂的朝阳染红了云层,绚丽了群峰,红霞铺满了天空,壮丽得让人震撼!后来问了山顶上的小商贩,得知一天之中只有早上云雾才散尽,才能看得到洛阳、南阳、平顶山三市六县的风光。其余时间多是云雾迷漫、白浪滔滔,白云山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去山顶的路上经过青云梯,比昨天走过的石阶更陡更长,共226级石阶,最陡的地方不需弯腰就可触到上面一个石阶。轿夫们忙着在青云梯与玉皇顶之间穿梭,2000米的路程不算长也不算短,石阶的一边还有滑道,可为游人节省下山的时间。青云梯的名字取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真是名如其境。

  走走停停,一路都是美景。视线绕过石阶两边的巨大岩石,从缝隙里看见一块黑色石碑赫然伫立,近前一看,镌刻的是汪国真的一句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还以为到了山顶,谁知还有一里多路呢。

  转过这条极窄的山路,来到了建筑华丽的玉皇阁前。玉皇阁黄瓦朱楹、飞檐翘壁、雕梁画栋,外观以红为主,蓝白绿黄相间,红色匾额上书写着“道辟乾坤”四个金黄大字。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个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这就是“道辟乾坤”的深邃含义吧。玉皇阁右侧有一株吉祥如意树,挂满了鲜红的道符,寄托着来此烧香祈求平安、长寿、发财的香客、游人的种种心愿。

  将近玉皇顶,有一眼泉叫“玉皇圣水”,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堪称天然优质矿泉水,久旱不干、众饮不竭。传说玉皇大帝降临凡间时曾在此饮水解渴,才使这眼泉如此神奇。站立泉眼前往峰头上望去,但见云腾雾绕,像白纱飘动,一层层将山头遮没,直到什么都不见。

  当我们走上海拔2216米的最高峰——中原极顶,除了黄瓦朱楹、飞檐翘角的美丽小亭子,围着水泥短墙的铁链子上挂得密密匝匝的连心锁,还有同到的游客,就只剩下广阔无垠的云海了。

  用一把锁锁住美好心愿,体现了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连心锁最初是在天都峰顶落户。据说一对恋人游览黄山,历尽艰辛,携手攀上天都峰后,顿时产生一种互相依赖的甜蜜感,于是解下旅行包上的锁挂在铁索上,而后将钥匙抛向深谷,表示永结同心、爱情不渝。此后,接踵而至的有情人竞相效仿。而今连心锁的内涵被游人不断延伸,除了永结同心之外,有祝父母长命百岁的,还有祝子女学业有成的,所以就有了连心锁、友谊锁、长命锁、发财锁、如意锁之分。当许多年之后,你故地重游,再次打开这把连心锁时,它已不是一把锁,而是蕴含了昔日许多美好情感、永留心中的珍贵记忆!

  以为就这样错过了“一览众山小”的壮丽景观,不想在我们就要走下峰顶的那一刻,太阳又暖暖地看我们来了,立时飞云舒展升腾,一层一层地揭开罩住峰峦的白纱,一些雄峻秀美的山头渐次呈现,真是瞬息万变!“谁信天地间,竟有山头海!”远近山峦,在云海中出没,宛如大海中的岛屿,时隐时现。让人恍若置身仙境!友人不禁惊呼,快步观景,连声赞叹。云雾飘动,山峰似乎也在移动,但见山云相依,玉皇顶更添了不少魅力。

  下山时,我们选择了一条更长的路,全程4000多米,但一路美景,让大家惊喜不断。因为它的远,人们大多选择原路返回或坐滑道。其实这里的风景更秀美、令人咂舌,也因其远,更显出白云山的大气、壮丽。因为这条路正是位于森林公园东南部的“小黄山”,峰岭陡峭,怪石嶙峋,苍松挺拔,松姿婀娜,颇具黄山之韵。走过箭竹林、飞来石、红桦林、石炮台、楚长城、玉兔拜月,被四周的绿色与云雾拥抱着,心就那样一点一点地被融化,人在雾中行,心在绿中游。懂得了最美好的风景其实就在路上,就在身边。最可观的是这里的红桦林,根根直立,最高可达30米,通体透红,树皮一片一片地翻卷,像燃烧的火焰,热情奔放。揭起一块细看,色橘红,薄如纸。据说在树皮上面写情书送给情侣,两人就会更加相爱,直到永远。这是多么神奇的树啊!它们吸纳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默默地生长在海拔2000米的深山中,默默地祝福着尘世的男女,赋予人们浪漫而美好的情愫。

  离开白云山,却再也不能忘记她美丽的容颜。

  高中写景的随笔【2】

  梁野山,雄踞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武平县境内,处于武夷山脉的最南端。它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的特殊保护生物种类,包括南方红豆杉、桫椤、黑檀、水杉、观光木等名贵树种,以及水鹿、白鹇、大鲵(娃娃鱼)等濒危动物。因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誉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野生动物的避难所”。

  梁野山的峰峦,挺拔而奇伟,峻朗而神秀,汇聚着无边无涯的翠绿,展示着迷人的风采,飘逸着山川的雄健和自然的流韵。梁野山的流水,奔放而婉约,练达而俊逸,日夜流淌,低吟浅唱,吟诵着婉约与平和,歌唱着喧闹与繁盛,诉说着缠绵和豁达。

  仲夏时节,我们从美丽村寨云礤村头,沿着一条砌满鹅卵石的小路前行。小路两边的田畴里,铺展着一片葱茏和碧绿,田园恍若刺绣而成的画帛,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稻浪翻腾,瓜果飘香,显得丰盈而美丽。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路边的田畦上,瓜藤碧绿,缀满滚圆的大西瓜,让人垂涎欲滴。我忍不住想要走到田地里去,亲手摘一个西瓜尝尝鲜。一个漂亮的村姑迎了上来,指了指清水激湍的圳沟,说:“水圳里有现成的,很清凉呢。”我探身一看,水圳清澈的水流里,果真浸泡着几个滚圆的大西瓜。我意识到她这是为了降温,才特意拿到清凉的水里去浸着的。便亲自挑了一个西瓜,拿来称过,问了问价钱,还算公道。姑娘施展切西瓜的绝活,手起刀落,动作利索,几下功夫便将西瓜切好。顿见几片绿玉包裹着鲜红的瓜瓤,其中的味道可想而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大片西瓜,大口啖食起来,果然沙瓤绵香,清甜爽口。

  稍顷,我们跨过溪涧,踏上蜿蜒曲折的林间甬道,向大山深处走去。这时候,林壑间的微风,一阵阵迎面吹过来,飘逸着野山花的清芬,令人心旷神怡。呼吸着清新空气,心情和脚步一样放松。面前山野苍莽,树丛葳蕤,生意盎然,好一片鲜活靓丽的画面,呈现出万木争荣的生机。眼前依次呈现出的景观,一石一树,一花一叶,清奇曼妙,新颖灵动,都转化成自由活泼的生命,显得舒展清丽,优雅明净。

  我们转过山脊,听到惊天动地的轰鸣声,急忙爬上陡峭的山崖,气势磅礴的“冲天瀑”映入眼帘。但见崖壁高达数十丈,白练悬空,激流飞溅,冲崖潄石,倾泻在光洁的崖壁下,融汇成一泓清浅澹澈的水潭,弥漫着无边的清凉。我们欢呼着、雀跃着、狂跳着,纷纷脱掉凉鞋,跨入水潭,双手捧起清凉的泉水,用力挥洒向溪潭的上空,形成一幅“天女散花”的景观。激扬摇曳的水珠,大的闪如珍珠,晶莹透亮,欢蹦跳跃;小的飘若烟尘,飘忽于清新凉爽的空气之中,形成一片迷蒙的水雾。这时候,一阵舒缓的山风吹过,直觉透心的凉气扑面而来,驱走了身上的燥热和疲乏,换来了周身的舒适和清爽。

  狂欢之后,激动的情绪慢慢平息。我静静地坐在清凉的山石上,任山野回旋的清风,荡涤我周身的汗渍,倾心聆听着林壑间传来美妙清越的交响。在如此逍遥自在的情境里,我倾听着、欣赏着、思考着、感悟着,任由思想的步履信马由缰,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仿佛自己虚幻缥缈的灵魂,悄然之中已经出窍,在随着清风飘荡在山野之间。在一川激流奔涌的溪涧旁边,在这一片灵动飘逸的氛围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适合沉思,也可以乱想,任由思想与自然透彻的融和,在情境交融之中享受无穷的乐趣,确实是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理想境界。

  我欣赏着明媚的山水景观,仿佛置身于绮丽自然的图画里,漫步在美妙绝伦的仙境之中,已经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两相遗忘。一种少有的随意与松弛、超然和安逸,充斥着我旷达明朗的胸臆。

  梁野山雄奇壮观、绮丽明秀,令人流连忘返,魂牵梦萦,蕴含着无比的神奇,展现着无限的风光,透露着无穷的魅力。除了其山势崔嵬博大,山川瑰丽隽美,森林蓊郁茂盛之外,让人惊羡的最美好的景观,也是其最重要、最令人难忘的自然特色,就是山岭间纵横交错的沟涧里,流淌着丰盈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汩汩涌泉,溪水清洌,汇聚成川,有时显得娟秀,有时变得狂傲,有时柔情缠绵,有时激情澎湃,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尽情释放自由的个性,展露出自然朴实的性格和形象。

  倏忽之间,时空在悄悄地流转。转眼功夫,我们又来到第二道瀑布“飞泉瀑”。远远望去,倾泻而下的激流,撞击着突兀的崖壁,飞珠溅玉,流光映雪,绽开层层叠叠雪白的浪花,激荡弥漫飘忽如烟似雨的轻雾,幻化成鲜艳夺目的七彩霓虹,真是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这一幅绮丽绝妙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汹涌激越的落水声轰然作响,直弄得山林震颤,溪涧惊寒,撞击着我的耳鼓,震颤着我的心房,使人不寒而栗。我沐浴着沟涧里飘忽的轻雾,抑制着心中激动的心跳,在湿漉漉的空气和水汽的交融之中,长时间地在瀑布的旁边驻足,心里氤氲着无边的自然情怀,缠绵着千古的山水情结。

  沿着幽深静谧的溪涧,我们在陡峭的崖壁间穿行,聆听清风在枝杪上絮语,蚱蝉在林樾中聒噪,鸟儿在树丛间欢鸣,身边淙淙流淌的溪水,也在欢畅地弹奏悦耳动听的音乐,仿佛在合唱永不停歇的歌谣。在这山环水绕、动静相宜的氛围之中,我们从下瀑布群走出去。一路上顺着山势的落差,可以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瀑布,飞流激湍,撒珠溅玉,雪蕊琼花,绚烂多姿,组成了梁野山中独特奇巧的景观。

  走在清静幽远的沟涧,漫步在曲折回环的栈道上,可以看到山涧的两边溪谷间,藤萝披拂,幽篁簇拥,山花烂漫,蕙兰芳馨,组合成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山水画,透露着原始朴素的美感。如此一路行走,仰望明洁纯净、纤尘不染的天空,遥看珠帘挂壁、玉练悬空的瀑布,近观古藤缠绕、碧树葳蕤的林薮,欣赏周边一步一景、层出不穷的美丽风光,我们的心里充盈着愉悦欢畅的情怀。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更是人类精神的摇篮,只有将自己浮躁的心灵,寄托于清明纯净的山水,才能够领略天地之精华,感悟山川之灵性,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我们只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才能得到大自然深刻的启迪,在与自然面对面的交流中,产生最真实的人生感悟。每个人都需要在自然的山水情境中,暂时忘却自己曲折的人生故事,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神仙,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过滤和净化。

  梁野山美丽丰饶的山水,绝对是一处绝妙的风景。但是,它在我的心中,更应该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明媚的画、一首深情的歌。它让我为之沉迷,让我为之陶醉,让我为之长久的萦怀和眷念。所以滋生如此深厚的情愫,只因与梁野山这一次铭心刻骨的邂逅。

  高中写景的随笔【3】

  正月初四,六徒友早上八时从昭通坐车出发,于九时三十分到达江底,开始寻找牛拦江边风景的徒步之旅。

  江底,因地处牛栏江峡谷底缘,故名“江底”。牛栏江穿境而过,该江发源于曲靖寻甸,流经嵩明、沾益、宣威、会泽、巧家、鲁甸、昭阳,最后从昭阳区的田坝汇入金沙江。江底,牛栏江两岸群山巍峨对峙,壁立千仞;江底的山,植被呈黄绿之色镶嵌点染露出粗犷豪放,到显虬劲苍茫;江底牛栏江水,夏秋桀骜不驯,春冬款款而流。江底,因江隔离,演绎出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江底亦因江建桥,留下多少鲜为人知的掌故。

  江底的桥加上在建的昭待高速公路桥,该是六座。从公路沿江依次而下,分别是在距江底古镇4公里远的贵州省威宁县边界内修通的跨江公路桥,这座桥我们坐车通过。进入江底镇正好遇到赶场,虽然才早上九点多,集市上人头攒动,非常热闹。我们需经过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双曲拱桥,才能到达集市,通过桥面,桥上已经有很多商贩摆起了摊位。此桥是省交通厅投资,于1979年8月1日竣工的。走出小镇街道的末端,又有一座钢梁桥。这座桥于1945年动工,1947年竣工,总投资10亿国币,两岸砌石墩,钢梁桥体,面铺木板,长74米,四孔跨,中跨20米,钢架用角铁铆钉联结成鱼腹式钢梁,在昆明组装,1946年经贵州省威宁县、昭通、鲁甸运抵江底。此桥的修建有许多历史掌故。据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满足军需民用,开发大后方,云南省政府修建了由宣威经贵州省威宁县到昭通的公路,1943年,身为云南省省主席的龙云回昭祭祖,在云南省内各处都受到了隆重的欢迎,但到了贵州省威宁县,却受到了意外的冷落,龙云心潮澎湃,感触良多,回昆明后,龙云即指示修一条不经过贵州省威宁县而直接连通昭通的公路,于是,就有了这座桥的修建。修建该桥,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1947年5月,在施工中因怕洪水上涨,便将会泽岸的拱架桥拆去,因民工猛击撑木,致使拱石垮塌,当场死亡数人、伤十余人,造成严重施工事故,勤劳善良的民工们为天堑变通途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桥建成后,江底牛栏江上终于有了可以通行汽车的桥梁。如今,这座桥已经不再通车,仅供行人通过,如此一来,显得冷清多了,没有了昨日车水马龙般的风彩。钢梁桥下面百余米处还有一铁索桥叫永安桥,原来腐朽和掉落的木板已经换了,尽管如此,这座桥几乎没有人行走。在往下便是正在建设中的昭待高速公路桥;最后是“亚洲公路第一高桥”——江底大桥。

  江底六桥,最古老的当数铁索桥(永安桥),它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昭通镇总兵吴永安组织修建。该桥,石砌桥墩,桥面用锻铁圆孔互相固定于两岸崖壁,底弦由十股锻铁链托起,桥面两侧各有2股铁链扶弦,底弦铺木板,以为桥面,全桥总跨度38米,宽2米。传说施工中民工掘获古石碑一块,无纪年和署名,上书“永安桥”。桥竣工时,云贵总督锡良题书:“桥横铁索千年永,河汇金沙万里来”,刻为石联置于鲁甸一侧桥头,寄托了盼平安、思富裕的美好祝愿!并置石雕雌雄猴子一对于鲁甸桥头,置石碉雌雄狮子一对于会泽桥头,两岸桥头各建房数间护桥。铁索横江,从此平安,各地商贾因之而互通有无,赚取利厘。行走在这座桥上,我想到显赫于晚清、垂宪于民国的鲁甸人,工商金融巨擘、西南首富李耀廷。他年轻时,正是在这座桥上无数次地来回丈量,开始了他贩夫走卒的生涯,为他日后成就宏图伟业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位成功商人,曾因倾力支持辛亥革命和护国讨袁行动,得到孙中山先生的手书横幅“高瞻远瞩”。行走于这座桥上,我想到当代著名作家艾芜,在他1925年离开四川,只身6年南行之旅中,也曾经到过江底并在此小憩一晚,并写下了收录《南行记》的著名短篇小说《山峡中》。记得他笔下的铁索桥是:“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江水是:“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两岸的景观是:“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时过境迁,此情此景,我们看到的铁索比先生描写的还要苍桑,江水,也许是时令的错位,于或是修建水电站的缘故,今天到显温柔可人;两岸之景,却没有先生笔下那样萧煞,亦一派生机。

  铁索桥两头,原来的石联、石猴、石狮已毁,留下的只是些断垣残迹。虽然现在桥两头新添了石猴却已经没有原来那样的厚重和意蕴。

  江底六桥,最宏伟的要数成为亚洲公路第一高桥”的江底大桥。这座连续钢构桥于2007年9月23日竣工,桥长590米,宽12米,共有10个桥墩,均为薄壁空心矩形墩,基础为直径2.5米的桩基,全桥混凝土约4万立方米,该桥集深基、大跨、长联于一体。主桥墩高126.06米,桥面离水面高165米,边跨为40米预制T梁,大桥由中国桥梁第四公司承建,一改常规,创造性地采用了“先中跨合龙,后边跨合龙”的施工工艺,总投资5000多万元。“昭—待”二级公路的建成,使昭通至昆明原来9个小时的公路车程缩短近一半,这是云南公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江底这狭长的弹丸之地,围绕桥梁的变迁,演绎着交通发展的历史轨迹;桥梁的变迁史,记载着江底的辉煌与失落。

  在江底观完桥,六徒友便靠会泽境岸,沿公路顺江而行,原来狭窄的公路已经拓宽不少,这都是地震后,为了大型机械进入才抢修的,有很多地段是直接劈开山崖挖掘而成。沿路而行,春色流溢。牛栏江水款款而流,两岸垂柳吐露新芽,柳叶随风飘舞,婀娜多姿,偶尔有几支飞鸟于柳树上起起歇歇,使春色更加灵动。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黄色的菜花竞相争艳,儿童在江边嬉戏玩耍,好一幅春江水美图。沿江而下,行走之间,感受最深的是景色越来越萧煞、荒芜,有一种莫大的悲凉,这都是鲁甸“8.03”地震造就的。两岸群山,有的披墨戴绿;有的斑驳陆离,裸露出褐色,有的地方还在流淌着细沙,途经之时,如果脚步慢了,大有随沙而下落入江中的危险;有的怪石突兀,随时都会轰然坍塌,行走于下,我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屏气凝息快速通过。沿路而行,亦会偶见百仗清涧出高山,似带如纱,临空垂下,略慰悲怆之情。行至何家湾,弃路沿堰沟而行,豁然开朗,如入仙境一般。道旁黄花伴,脚边清溪陪;台地满新绿,色块惹人醉。进村入寨,引来几声犬吠。进入孙家村,景色完全变了模样,满眼皆黄,两岸的树木本该是新技嫩芽,皆被堰塞湖水淹没后枯死;河床上到处是淤泥,干隔裂成块,行走于上,偶尔还会晃动;岸边高大的树枝上挂着衣物,还有窗框;土房坍塌如泥,偶尔有几处砖房,要么淤泥没顶,只露出点屋脊,要么也人去屋空,一片狼藉;一路行来,倍感凄凉,心情沉重。行至会泽纸厂乡江边村,见天色已晚,再往下就很难找到食宿,更何况我们已经口干舌噪,饥肠咕咕。正在这时,遇到一老大嫂出门倒垃圾,我便向她打听食宿之地,她说农村没有饭店旅馆,只有纸厂才有,纸厂不是我们的途经之地,即使是也无法赶到。我说“大嫂,我们一行六人,能否在你家吃住一晚。”“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就将就吧!”大嫂如是说,听了她的话,我们非常感激。

  虽然还是大年初四,江边村似乎没有浓浓的年味。大嫂把我们引到她家后,她的老伴徐大哥便锯柴烧火做饭。大嫂又叫她的儿子去地里弄了新鲜的青菜回来。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开饭了,虽然不是佳肴,却有一份浓浓的深情。吃完饭,天色已暗,我们便在星夜之下,乘着江风,来到江边的天然温泉边。温泉不大,四五十平米左右,温泉里却有很多村民在泡澡,大人小孩,男的女的,说话声、笑声此起彼伏。我们只有各自寻找最佳之地,把疲劳的双脚放在温泉里泡着,不泡不知道,渐渐地开始放松,热流随着脚心渐渐地散开,有一种舒展的感觉,感觉脚板似乎大了许多,酸痛之感亦随水渐消。也许是看着温泉里嬉戏的人们,还是泡脚后的舒服,于或是想在月夜下感受温泉的惬意诱惑,我们终于按奈不住了。小强和我便剥落衣裤,下了温泉,全身置于温泉,股股热流从下往上直涌,疲劳亦如附体之尘,随着浸泡而渐去。几个徒友看我们下去了,也没有再顾及什么,纷纷入池。江风徐徐,江水如诉,月明星稀,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心里由不得不感慨。一年前的初五,我们曾经路过此处,因赶路没有来得及享受这里的温泉,不曾想一年后的初四弥补了缺憾;半年前,这里还是江水泛滥成灾,好多村民因其离家,好多人因其失去了生命。回想这些,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算得了什么,活着真的好。夜已深,我们返回徐大哥家,他们还在等着我们。回来后,几个徒友又在徐大哥家门口喝水闲聊,看时间晚了,他们便把我们安置在帐篷里休息。通过了解,许多家庭的房子受损不能居住,过年了,大都在原来的屋子里煮饭吃,晚上依然入帐休息。徐大哥家的房子是砖房,没有多大的损毁,他们依然住在里面。徐大哥说现在还有余震,出于安全,把我们安排在帐篷里休息。徐大哥的话虽然不多但很温馨。来到帐篷,被子毛毯干干净净的,帐篷虽然简陋却很温馨。因为一天的徒劳,再加之泡了温泉,倒下去便睡意浓烈,半睡半醒之间,我仿佛感觉有两次床往上颤抖了一下,第一次我还喊了一声。第二天早上徐大哥说:“昨天晚上又震了两下,我们是已经习惯了。”听了徐大哥的话,印证了我的感觉,也让我再次感受了徐大哥一家安置我们入帐的好意。

  早上九时,告别徐大哥一家,开始了第二天的徒程。顺路而下,通过铁索桥,我们第二天的徒程将在鲁甸境内。行走于桥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铁桥晃晃,却没有了去年悠然的心情,去年的今天,我们曾在铁桥晃晃悠悠中嬉戏追逐,曾在桥边的柳树下休息吃中饭,江岸两边的房子隐于柳林之中,柳枝随风飘舞,孩子们在江边嬉戏玩耍,一个老大妈还叫我们去她家烧水喝。一年后的今天,目睹的却是一片废墟,村子没了,孩子们的嬉戏之声也没了,也不知老大妈是否安好。

  带着沉重的心情,踏着村子的废墟,进入山道,时上时下,来到一滑坡地段,我们非常小心地用手扶着坡体,特别谨慎地起脚落脚,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一二十米下面的江中。几经辗转,又路过好几个被淹没的村子,到了曾经人气颇望的红石岩温泉所在地,又是一片被水淹没的废墟,四处荒芜,只有几个村民还在收拾老屋里有用的东西,江边一座砖房上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依然随风飘舞。不难想像灾情出现后,这面旗帜的凝聚力。旗帜就是方向,进入淹没之区,没有寻找到美丽的风景,但这里在灾难来临之时却演绎了比美丽风景更为动人的生死大营救,是这面旗帜坚定了灾区共产党人的信念,坚定了灾区人民的信念。无论有多大的灾难,党始终和灾区人民在一起。

  经过红石岩隧道,看着被大地震撕破的山岩,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有一种揪心的痛,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烈日之下,行走于堰塞湖区,随处都有“边坡落石,禁止通行”的警示牌。尽管很累,我们亦不敢久留。行至堰塞湖坝上,机器轰鸣,偶有车辆出入,那是云南省水电十四局的工作人员在打隧道,相信要不了几年,这里将又是一座水电明珠。翻越湖坝,巨石如垒,重重叠叠,行于上,手脚需并用,方可前行。徒友们似乎忘记了疲劳和炎热,一气呵成,走出堰塞湖,走至天生桥。

  原本还要沿江而下,因天气太热,觉得也没有什么风景可寻,几个徒友商议决定返回,便坐车返回。

  第二天的徒程心情压抑,地震留下的苍凉和荒芜已深深震撼着我们一行,虽然没有美丽的风景,那一抹鲜红,却成了心中最美的风景,永远的风景。

【高中写景的随笔】相关文章:

高中随笔写景02-19

高中生写景随笔01-28

高中写景随笔200字01-17

高中暑假随笔写景03-11

关于写景的随笔08-30

写景的随笔初中06-03

田野的写景随笔12-23

雨中的写景随笔12-24

关于写景的随笔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