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数学教学分享: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用“读报式”

时间:2021-06-14 09:21:13 数学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分享: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用“读报式”

  编者按:一般人的学习的基本方式,我初步分了五大类:读报式、任务式、情境式(体验式)、自学式、命题式。

数学教学分享: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用“读报式”

 

  “读报式”就是看到标题,提出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进行分享。由于这一种方式最易操作,又好理解,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但也有老师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想用这样的方式,自然会遇上很多问题。这需要弄清,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用“读报式”?

  1.非学科性的标题不适合用此法。

  有的课文内容的'标题没有学科性的特点,如数学教材中的“小猫钓鱼”“运白菜”,这些标题是情境标题。如果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就会远离学科内容。

  2.文不对题的文章不适合此法。

  一般来说,语文课,都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提出问题,但也有特例,如“惊弓之鸟”,根据这个标题提出问题,并不一定是好的方法。从这篇文章的题目看,这是写鸟的,但看一看文章,我们会发现,这文章并不是写“鸟”的,而是写人的,文章第一句就是“更羸是著名的射箭能手”,而整篇文章正是围绕着“能手”来写的。

  3. 内容概念多,且从题目中不能覆盖所有知识点的课不适合此方法。

  有的课内容多,知识点多且散,不适合此法。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三角形的概念、高、底、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知识点,而“三角形的特性”这个标题无法覆盖高、底、表示法这些知识点,让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他们当然想不全。

  4. 题目本身是“非重要概念”的不适合此方法。

  如,数学中的“方程”一课。出示“方程”两字,学生必然会问“什么是方程”,而这个概念的定义在现阶段人们给它的定义还是从形式上的描述性定义,并没有能揭示出方程的本质。张奠宙先生、刘坚教授都在尝试给出方程的定义,但教材还没有修改。学生关注“什么是方程”并通过教材中的定义,对理解方程不但不能正确理解,还有可能仅停留于形式。这么多年来一直有老师问X=1是不是方程,便是一例。

  对于“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这个题目虽然是数学标题,但我并不建议初尝分享式教学的老师用“读报式”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组合

  积?”而仅仅停留在这个问题的表面,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无补的。这个问题要经过多步思考,才会对教学目标有用,且能给我们以很好的启发。请看鞍山吴雪坤老师的追问:组合图形是怎么组合的?既然是组合的,我们应当是可以拆分的?那么,这个组合图形又可以怎样拆分呢?这就又有了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可能就发现不了“题目本身蕴含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如何弥补这一缺憾。有的老师在学生分享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给出提示,有的老师在课尾告之说:“上一届学生”由题目发现了这个金钥匙……等等。大家不妨借鉴。


  【本文作者:任景业。(公众号:分享式教学-任景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数学教学分享: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用“读报式”】相关文章:

关于数学小报的内容分享06-10

分享式课堂教学::分享课堂我能做什么01-08

足球小报内容分享03-04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的教学设计03-16

五年级数学小报内容分享01-27

数学情境式的教学分析07-23

如何简化数学教学内容07-02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精简教学设计12-01

数学教学中如何整合教学内容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