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文网手机站

教师如何能够帮助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

时间:2021-07-02 14:26:09 数学 我要投稿

教师如何能够帮助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

  篇一:如何帮助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

  我是一位初中数学老师,我们知道数学,由于学科自身特点侧重逻辑思维,对许多学生而言比较单调和枯燥,更容易在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而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好,不仅仅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更是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特别是五六年级的数学学习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了心理障碍。下面我就如何帮助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初中生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教师如何能够帮助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

  第一,老师要有耐心、爱心和恒心。

   对于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我们要给与他们更大的关爱,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要给与他们更多的耐心,慢慢辅导他们;更要持之以恒地关注他们,爱护他们,允许他们的进步很小,甚至没有进步。

  第二,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信学习,强化成功体验。

   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认为:自己无论用多大的劲,都不可能学好数学,对学好数学已完全失去信心。帮助数学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更希望被关注,因此老师要以更和蔼、更愉快的态度对待他们,多与他们谈话,聊天,给予他们密切关注;即使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也不要批评、指责,更不要讲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多用关心姿态和蔼的语气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明白:老师时刻在鼓励他、关心他,只要他努力了,不管这次结果如何,老师都会相信他,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很出色。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更给他们创造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有时,可以在课前对他们进行适当辅导,以期他们在课堂上有更突出的表现,对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改善他们心理状态。这不仅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的成功欲望,而且会把老师的评语、活动中的成绩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新起点,加油站,努力的从成功走向成功。

  第三、帮助他们找到个人的学习方法

   学习障碍的学生,经了解学习方法都有问题。如不会听课、不懂记笔记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与他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关系。因此,根据学生出现

  障碍的方面制定适宜的学习方法对其学习活动尤为重要。所以,可以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一个个地指导,如听课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读书的方法、记忆的方法等。并追踪他们运用学习方法的情况。

  我们更要知道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帮助学生消除数学学习障碍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在孩子的进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反复,必须耐心对待,帮助孩子从挫折体验中接受教训。更要注意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要多做纵向对比,少做横向对比,即不和其他同学对比,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篇二: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

  摘要:由于学习课程内容增加和加深,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困难,尤其是初中数学灵活性大大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一些良好的心理反应促进了学习,反之,一些不良的心理表现抑制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教师有责任去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坚韧的学习品质,顽强的学习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学习心理。

  关键词:数学学习 不良心理 对策 学习兴趣

  刚由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正处在十三、四岁之间,中学的一切对这些在生理上逐渐成熟而心理还相对稚嫩的学生显的既好奇又陌生。中学的生活是那么的充满活力,中学的学习又是那么的具有挑战。很多学生在这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严重地阻碍着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不良心理

  1、自卑忧虑心理

  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理解较弱,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考试屡考屡败,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伤感、畏惧和焦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怕上数学课,厌做数学题”的条件反射,忧虑、畏惧心理自然产生。同时,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尤其在数学知识的难度和灵活性大大提高时,学习成绩比小学有退步,就感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低人一等,在班级中没有地位,就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由此产生较强的自卑感,性格偏内向,与人交流不活跃。这种自卑忧虑的情绪影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上的自信心。

  2、畏难、不耐挫折心理

   学习需要自信心,也需要有奋进精神。而与之相反的,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些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和挫折感。学习中的挫折若不排除,便成为前进道路的绊脚石。学习代数时,会嫌代数运算繁;几何论证中,会觉得辅助线难添;而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中会感到已知条件那么多,不知从何下笔。反映在学习中,常常计算题不会耐心细仔的运算,最好从同学中问一个答案。对一些已知条件复杂的题型在未认真审题的情况下,便认为自己不会,不深入钻研,就半途而废。这类学生缺少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当然,学习成绩也不会很理想。

  3、厌学、逆反心理

   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看到数学书就厌烦,上课无精打采,对待作业态度马虎,或不认真完成等等。这些表现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厌学。厌学心理的造成不是一朝一夕,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冷漠、抵触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或是因为在学习中,由于数学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接受,而感到厌倦。也有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不生动,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数学课没有吸引力,甚至上课开小差,不参与课堂活动,最终导致学习成绩偏差。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到学生学习情绪。个别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只重视优秀生,对学习上有困难或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偏见,上课时很少提问中下游同学,对他们的一些错误不作正面引导,甚至挖苦、讽刺,给学生幼嫩的心理造成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越来越反感,也越来越远离这门学科。正所谓“爱屋及乌”。厌学心理的产生还与学生家庭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

  据研究发现,那些对数学有厌倦心理,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家庭常常学习环境较差,父母与孩子沟通较少。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还有一些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旦孩子成绩不如意,不是帮助孩子找原因、商量对策,而是训斥,甚至动手打一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成就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对学习极度厌倦、反感,因而,就会有学生旷课逃学。也有些家长属于“溺爱型”,从小到大,孩子的许多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也会让其满足,这些学生常常贪图享受,怕吃苦,学习上主动性差,一遇到挫折便无所适从。

  4、急于求成心理

   学习过程好似建造高楼大厦过程,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踏踏实实地一块砖一块砖堆积而成。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千万不可有急于求成心理。一些同学在平时学习中随随便便,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希望得到好成绩。因而,只在临考前突击一下,开一下“夜车”来应付,不知道在学习上是没有直径可走,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而那种投机取巧的心理,猜题、压题的做法只会让成功的希望破灭在每次考试之后。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5、主观意识的惰性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维的惰性,看到一些不能直接用公式定理的题目或不能直接得出结果的题目,不在知识的运用、概念的`深刻理解上多动脑筋,盲目而简单地认为这道题我不会。对教师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还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成绩,心理情绪总是随“分数”起伏,不是认真分析失误的根源,只简单认为是自己发挥不好、粗心,掩盖了自己平时主观上努力不够、方法欠佳、思维懒散等不良思维品质,或者是垂头丧气,十天半月都回不过神来,意志消沉,思维懒惰。

  6、思维定势

   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格式、惯性。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

  同时,部分学生由于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消极、紧张、压抑、厌学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不间断的调查:为什么有大量的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八年级、九年级的差生是如何产生的;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欠缺的原因。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状况如何,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将随着学习的状况而上下波动,许多心理问题源于学习的失败、挫折。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纠正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若干对策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师热爱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也热爱教师,从而热爱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因而,无论你是普通的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我们都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应关心。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向你倾诉,以便找准学生内心的疑惑,及时排忧解难。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希望掌握知识与学习活动积极欢乐的心理状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更有人说: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数学史上的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伟大数学家的事迹,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 如在讲几何的勾股定理时,给同学们讲我国古代的勾3股4弦5的应用。讲古埃及国王与大臣走围棋的故事等等。

  (2)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疑,让学生体会跳一下摘到苹果的愉悦。每堂课都精心准备,根据班内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各种教学环节,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疑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努力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3)数学中运用破“陷阱”教学的手法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习的热情。所谓破“陷阱”教法是指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特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上当”,同时,更希望学生找出方法跳出陷阱。中学生的好奇心性与好胜心在这一过程中一览无余。通过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如让学生研究银行存款的利息的计算,存一年期到期将本息转存与定期三年期所获利息的大小比较;商场商品打折销售是否存在陷阱?教师与学生参加旅游,对不同的两家旅游公司的报价该作如何的选择?等等,正是这些贴近实际来

  源于实践的数学应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数学 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可操作性。同时,学生在这类数学实践中,培养了数学能力,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3、开展各种心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虽然我们可以慢慢的培养学生对 数学的兴趣,但数学有其枯燥的一面,我们不能仅凭学生的热情来教学。因而,在日常工作中 ,针对学生一些不良的心理表现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指导,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也要注意学法指导。如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制定每一阶段的目标。

  结论: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从而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心德;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焦虑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2期

  [2]徐涛;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骆伯巍,陈家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J];教育评论;2002年02期

  [4]丁立红;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赵微;对学习障碍原因探究的方法学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4期

  [6]田微;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林革;浅谈数学焦虑的成因和调控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贾庆菊,崔彩霞;学校环境对数学学习的影响[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04期

  篇三:数学学习障碍及克服方法

  一、语义记忆型数学障碍

   语义记忆型数学障碍是指学生对同年龄段其他儿童普遍掌握的数学事实或规则提取频率低,错误率高。

  语义记忆型数学障碍往往与学生的执行功能能力有关,例如数学计算几乎都与“工作记忆”密切相关,工作记忆的容量决定了计算的精度和准确度,一般而言,工作记忆较弱的儿童其数学能力一般也不好,通过执行功能的训练取得较好的结果。所以为了克服学生的语义记忆型数学障碍,可以从提高执行功能入手。

  1、鼓励儿童的热情和兴趣,带给他们快乐和自豪感;

  2、降低儿童的压力;

  3、鼓励儿童积极锻炼身体;

  4、给儿童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5、给学生足够的机会重复练习执行功能,并逐步提高练习水平。

  二、技能程序型数学障碍

   技能程序型数学障碍是指学生频繁使用不成熟的计算方法,如高年级学生数手指头,对计算程序执行的错误率高。

  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克服:

  1、采用多种呈现方法来进行教学;

  2、注重教授学习的策略。

  三、视觉空间型障碍

   视觉空间型障碍是指学生不能恰当地排列数学信息、符号混乱、数字遗漏或颠倒,线条图形认知困难,与视觉有关,也与注意水平有关。

  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排查视觉,排除器质性问题;

  2、排查学生的注意缺陷。

  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条件参与小组活动。课堂教学中常常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情可做,把那些比较容易的,比较好做的分配给那些存在一些障碍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经过长期的活动,让他们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愿意参与,数学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听——不但要学会专心听老师讲,还要学会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看——不但要学会认真阅读文字呈现的素材,还要学会从数学角度有序地观察情景图等;学会说——不但要学会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听,还要学会在合作学习中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学会想——不但要学会思考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还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等等。

  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呈现,交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想一想,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不同的学生理解、掌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方法有点学生容易理解,但他们可能不容易理解第二种方法。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很容易理解第二种方法。所以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找到自己最容易理解的方法。有的学生对数的理解能力强,有点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好,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用数学结合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给他们画图的方法,有点学生图画出来后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篇四: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消除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素质教育受到人们普遍重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1],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2]。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有关问题,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3]。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4];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5]。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地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如下一些:①“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②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③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④数学学科价值还未真正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⑤教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⑥学法指导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

  二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储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6]。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7]。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8]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9]。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10];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

   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篇五: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

  (甘肃省华亭县西华初中 王平 744106)

  数学教育是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但长期以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由惧怕而厌倦进而学习成绩低下。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诸多障碍,同时这些障碍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消除。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有必要不断学习、探索、分析、研讨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与类型,探索在教学中克服障碍的对策,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学习障碍,一般指器质性障碍、机能性障碍和方法性障碍。(机能性障碍包括非智力性障碍和思维性障碍,主要指: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如兴趣、知觉、记忆、思维、概念、言语、情绪及性格特征而造成的行为障碍)。本文拟对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学法障碍和机能障碍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 中学生学法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

   1、中学生数学学习学法障碍产生的原因:①对课堂的重视不够,没有抓好听课这个中心环节。②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没有及时内化。③对知识缺乏必要的归纳整理,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④缺少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只埋头计算不概括、归纳。⑤不会阅读数学教科书和练习册。⑥不会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⑦家庭方面,有的学生家庭父母离异;有的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忙于工作;甚至极少数家长忙于娱乐(唱歌、跳舞)和赌博,对子女的学习没有进行督促;有的家长知识水平有限,尤其是农村学生家长文化层次很低,对学生学习缺乏指导。

  2、中学数学学习学法障碍主要表现:①部分学生对概念、性质、定义、定理、公理、法则、公式等理解不透彻,导致出现运算错误。②多数学生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运用。③作业质量不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现象严重,有的学生边做作业边聊天或玩耍,对于作业中的错题敷衍应付。④多数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欠缺,学习、探究效率不高。

  3、教学对策:①注重学法点拨与教育,加强“双基”教学,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注意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②落实“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策略。③以数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注重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④以“洋思教学模式”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为主导,多应用启发式、探索式、目标式、分类分层式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灵活性,使各类各层学生学有所获。⑤在例、习题教学中,注意精选、优化,采用一题多解或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鼓励学生建立典型、易错习题库,并时常回顾反刍。⑥召开家长座谈会,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之道;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发动家长参与对学生的管理。

  二、中学生机能性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

  1、中学生数学学习机能性障碍产生的原因:①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兴趣不浓。②缺乏应用数学的意识。③不善于建立数学模型。④思维能力差,对题目的认知结构和解题的信息上缺乏分析能力。⑤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⑥受外界干扰、诱惑大,学习目标不明确,盲目,无远大理想。⑦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影响,其心理、思想繁杂、反复无常,不能静心学习。

  2、中学生数学学习机能性障碍主要表现:①有的学生在性格上马马虎虎,爱耍“小聪明”,在学习方面做不到认真、细致。②部分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佳,昏昏欲睡,听课效率不高。③有的学生目光短浅,无远大理想,一心只想外出打工挣钱,无心学习。④同学之间关系异常,“早恋”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学生不能安心学习。⑤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更无“不耻下问”的精神。

  3、教学对策:①让学生参与教学,时刻做到“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凸现学生主体地位。②强化课堂常规,督促学生专心听讲,提高听课效率;认真、仔细完成作业,并注重错题更正。③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大胆实施“兵教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加强思想沟通,增进师生、生生之间感情。⑤鼓励学生自制教具,点拨教具的使用方法及原理,让学生体味其中的乐趣。⑥大力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分类分层作业、分类分层思想教育。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时地阐述数学的价值、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⑧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竭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以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

  总之,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其思想方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的教育理念不在于问学生“你懂了吗?”,而是问学生“你学会了吗?”因此每一个老师应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分析学习障碍及对策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教师如何能够帮助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相关文章:

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数学06-21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06-18

高一学生如何消除数学学习障碍介绍06-27

如何消除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障碍03-09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7-12

如何克服高二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07-12

如何克服高二数学学习心理障碍06-27

如何帮助学生写数学日记06-22

明白家长如何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奥数学习兴趣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