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的诗词

时间:2023-01-15 14:48:49 诗词 我要投稿

小学的诗词

小学的诗词1

  1、《送友人》

小学的诗词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2、《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3、《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4、《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秋浦歌》选自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7、《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0、《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1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3、《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6、《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7、《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0、《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2、《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学的诗词2

  我们班有许许多多有才能的人,其中这几位就是对诗词有些“研究”的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背诗就不用愁了,这是他们最大的好处,也是挺不错的吧。

  有一次,老师来了一个突然“袭击”,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张恩泽说:“我有办法。”说完就跟他的亲友团(他的座位那一片),讨论了起来,我们要背的诗是《将进酒》,有一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张恩泽灵机一动把这句话改成了:背诗难,背诗难,背不好,怎么办?多么能反映我们心声的诗句“出炉”了,我们的老师来检查背诗的时候,我们因为那句话来了兴趣,都把这首诗给背好了,连老师都很惊讶呢,我们还是要谢谢张恩泽了,是他帮了我们解决了全班的背诗啊!

  张恩泽的事件全班都知道了,老师还是不知道的,可是下面这件事弄的老师都哭笑不得。

  陈晓旭他是一个比较软弱的男孩,他改的这一首诗反倒让我们觉的他很可怕,他改的是《虞美人》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改成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掐死一江春水向东流。同学们怎么样啊,这样的改词你觉不觉可怕啊!他这么一说你对他的印象是不是又提升了许多呢?我跟你们说啊张恩泽和陈晓旭他们在一起不是讨论怎么来发表文章,就是说有哪些诗词可以被他们来改词的,要是诗人还在的话,他们一定不敢这么弄。后来不知道怎么了,这些诗词跑到老师的耳朵里了,陈晓旭被老师说了一顿,诶,真是倒霉啊!

小学的诗词3

  把古诗改写成散文,能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感受能力,深化对古诗的理解。把古诗改写成一篇散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更是能培养学生的习作技能。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并不陌生,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为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除了让学生体会其诗意和内容外,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有趣。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极力去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用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手法,改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出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为了拓宽学生的习作素材,我还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题目1、你还有更好的改编材料吗?你也可以把你更喜欢的一首古诗改编成一个故事。

  辛弃疾长期在外做官,在他的身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你能想象到吗?请你写一个辛弃疾的故事。让学生在多个题目中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写出了不少有创意、新颖的作品。

  学生习作:

  舟过安仁

  一天,天气好极了,诗人杨万里在回湖南的途中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那天诗人杨万里坐船回湖南。突然,看见了两小童坐在船上,没有划船,竹蒿也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这两个小孩真奇怪呀?过了一会儿,诗人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诗人嘎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小学的诗词4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小学的诗词5

  1、《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小学的诗词6

  读《千古绝唱:古代文学》有感

  我喜欢读诗词,每每被诗词中的意境所感动,为古代文人的智慧所折服。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愁,一起感慨,体会到了字字珠玑,篇篇生花的含义。不得不为我国这一文化遗产中的奇珍异宝感叹!

  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多想和陶渊明一起种菊赏菊品菊,体会他那悠然自得生活。不得不感叹:闲适自由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我也想和孟浩然去重温农家人的淳朴热情,想在重阳日和他一起去农家品菊花酒。我也想像张志和一样着青箬笠,绿蓑衣,看白鹭飞,看“桃花流水鳜鱼肥”,估计也会“不须归”吧。我也憧憬着跟随陆游的脚步去看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给自己树立不轻言放弃,勇敢坚持,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信心!

  哀愁

  那抹人比黄花瘦的身影总让我痛心,我恨不得穿越到南宋去寻找战乱中的她,执起她的双手,将她带到那个永远“沉醉不知归路”的日暮??我又想将脚步停留在安史之乱的时刻,为杜甫建不为秋风所破的广厦千万间,了却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伟心愿!我也还想为这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老人送去抵万金的家书,让他的哀愁少一点,让花溅泪少一点,鸟惊心少一点??

  情思 是谁家的窈窕淑女,是哪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拨动了对岸少年的心?又是谁在控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每次念到这些句子,我会对这位有着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表示同情。

  我一方面想为唐婉和陆游编织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完美结局,另一方面也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深受感动。真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豪情壮志

  我想乘坐李白的小船去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也想和他一同跨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更想和他痛饮三百杯,“与尔同消万古愁”。想去体验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军旅生活,去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

  在那个战争年代,这些诗人词人,他们有的辞官归隐,有的在底层苦苦挣扎,有的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是他们都用手中的笔为我国的文学宝库增加了无价之宝。难怪世人称赞说:如果将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比作一串华贵典雅的项链,那么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那一颗颗晶莹闪亮的珍珠!

小学的诗词7

  第一部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建议:本学期复习1——35首,要求会背会默写;其中涉及考试的内容为

  1.《凉州词》(王翰)

  2《出塞》(王昌龄)

  3.《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5.《望天门山》

  6.《别董大》

  7.《春夜喜雨》

  8.《江畔独步寻花》

  9.《游子吟》

  10.《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二部分《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

  1《采莲曲》

  2《关山月》

  3《怀念周总理》

  4《阿长与三海经》

  5《故乡》

  第三部分《课外小古文补充》6首

  从成语读古文

  画龙点睛①

  原文

  张僧繇(yáo)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②曰:“点之即③飞去。”人以为诞④,因点其一,须臾⑤,雷电破⑥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助读

  ①画龙点睛: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

  ②每:经常,常常。

  ③即:就要。

  ④诞:荒唐,说大话。

  ⑤须臾:立刻。

  ⑥破:打破。

  导读快车道

  “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而处在现在这个知识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译意大观园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上眼睛。他经常说:“把眼睛点上去,龙就要飞去了。”人们认为他荒唐,说大话,于是他就在一条龙上点了眼睛,立刻,雷电打破了墙壁,一条龙乘着云飞上了天空,没有点睛的龙仍然在原来的地方。

  开心演绎场

  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替龙画眼睛的人似乎没有,但类似‘画龙点睛“的妙事却不少,你能举出一两个这样例子吗?

  从名言读古文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②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⑤?

  ——孔子(春秋)《论语·学而》

  助读

  ①省:检讨,反思。

  ②谋:谋划事情。

  ③忠:尽必竭力。

  ④传:传授的知识。

  ⑤习:反复练习,学习。

  导读快车道

  古人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如孔子在很多方面都垂范后世,令后人“高山仰止“,无限敬佩。本文记录的是曾子自我反省的范例,同样为后人传诵,广为流传。

  译意大观园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做到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经常复习?”

  开心演绎场

  人贵有自知之明,经常反省自己,就能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把每日的反省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

  从寓言读古文

  杞人忧天①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②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③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④,只使⑤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⑥”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⑦,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⑧,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战国)《列子·天瑞》

  助读

  ①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下来,现在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

  ②晓:以言语启发人。

  ③奈何:为什么要。

  ④日月星宿(xiù),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日月群星也是大气中三种有光耀的东西。星宿,列星。

  ⑤只使:即使。

  ⑥奈地坏何:那么地坏了,怎么办呢?奈……何,怎么办。

  ⑦四虚:四面空虚的地方。

  ⑧其人舍然大喜:“舍然”,消释疑虑。这句是说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导读快车道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但文中那个“晓之者”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译意大观园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地要陷落下去,无处存身,因而寝食不安。又有一个人关心那个担心天地崩坠的人,就去启发他说:“天是积累的大气啊,没有地方没有大气,你活动身体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天地崩坠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累的大气啊,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启发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积累的大气中三种有光辉的东西,即使掉落下来,也不能使人受到损伤。”

  那个人说:“如果地坏了怎么办?”

  启发他的人说:“地不过是积累起来的土块罢了,它充满了四面空虚的地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缓步徘徊或踏步顿足,整天在地上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它会损坏呢?”

  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那个启发他的人也因为他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开心演绎场

  1、你能用“杞人忧天”说一句话吗?

  2、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小学的诗词8

  我爱古诗词我酷爱语文,更喜欢古文,文言文是我喜欢的古文类型之一,而最爱的古文类型就是古诗词了。

  我之所以喜爱古诗词,可能是因为表姐。小时候,我的表姐就钟爱语文,她非常喜欢古文,你别看她最喜欢的是文言文,但是以前她经常给我背诵古诗词,表姐不光背诗句,还给我讲述古诗词的大概诗意和所描绘的意境。那些古诗词不仅诗句美,连连所描绘的意境也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和恰恰啼。”这是唐代诗人杜甫作的《江畔独步寻花》,我还记得表姐当时给我讲的大概诗意:在江边散步,看见黄四娘家前的小路上鲜花朵朵,把枝头都压弯了,是多么鲜艳,多么美丽啊!就连可爱的蝴蝶也不舍得离开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也在为花儿歌唱:“真美丽啊!真美丽啊!”听着表姐讲述的诗意,我想象到了那种美丽的田园风情,是多么美丽,真是恍若人间仙境!

  渐渐地,我发现光是诗句、诗意、意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了。我开始想方设法地调查、了解诗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所作的《望洞庭》。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刘禹锡的诗内容富于战斗色彩,生活气息浓,其语言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称为“诗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交往甚多,人称“刘柳”,也与白居易交谊深厚,世人将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这样优美、瑰丽的古诗词,不仅让我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还增长了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我爱古诗词!

  山东泰安新泰市谷里镇初级中学初三:林霖

小学的诗词9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今译】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名句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注词释义】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小学的.诗词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对诗词的情感由此开始。

  小时候,奶奶总将我抱在怀里,拿着唐诗卡片教我读诗,那些诗对那时的我来说太深奥了,像解摩斯密码般。所以我常问些幼稚的问题,“明月”为什么会像“霜”?奶奶总是一一为我解答。我凝视着七言五言诗,文字整齐的排列成一个大方阵,那时的我被它浅在的气质和端正的魅力吸引了。

  上了小学,有了语文课,在课堂上,老师常为我们分析一首诗的意思,原来“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是那么的伟大,春天原来可以这样欣赏,我不禁充满敬畏,我生活中没有发现的许多美,在诗中都可以找到,在一个个跳动的文字中,有着无数的秘密,读着读着,坐在窗前,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挺拔的柳树,上面微微吐露出细小的嫩芽,我用作者的思维想了又想,这嫩芽如玉,确定好像柳树在装扮自己,以流水为镜,以轻风为梳,浪漫的画面让我懂得,有时美好不止是美丽,更是一种独特而会发现美的眼睛,诗歌就是最美的眼睛。

  再大一些,我所接触的,不仅是风景诗,更有情感的诗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孤独寂寞交加,但在我的生活中,受到了一点儿小打击,就伤春悲秋,而作者是,拿明月作伴,举杯畅饮做他自己喜欢的事,不受他人约束,也许这才是处理烦恼最好的办法,应该作一个胸襟豁达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的童年至少在诗歌中穿梭着,因为诗词我爱上了这个世界,爱上了美好的生活。

小学的诗词11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凉州词》(必背)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必背)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必背)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回乡偶书》(必背)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必背)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鹿柴》(必背)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必背)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必背)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夜喜雨》(必背)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必背)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必背)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必背)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必背)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必背)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必背)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游子吟》(必背)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山行》(必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必背)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必背)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渔歌子》(必背)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望洞庭》(必背)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必背)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枫桥夜泊》(必背)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滁州西涧》(必背)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塞下曲》(必背)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忆江南》(必背)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必背)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蜂》(必背)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必背)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夏日绝句》(必背)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元日》(必背)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必背)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必背)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必背)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睛后雨》(必背)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必背)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必背)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衢道中》(必背)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示儿》(必背)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必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必背)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必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春日》(必背)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必背)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必背)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观书有感》(必背)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乡村四月》(必背)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必背)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胡婷婷 - 婷婷唱古文

  《石灰吟》(必背)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必背)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所见》(必背)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竹石》(必背)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学的诗词12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1.出示牧童骑牛图。

  老师: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2.出示古诗《牧童》。

  老师: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的。关于吕洞宾,谈谈你对他的了解。

  3.老师: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评析:牧童,是古代文人言说快乐的对象,他们借用牧童这一具象载体,从表面看是言说童年多彩的快乐,更深层的是言说自我境况中已有的或是心之向往的快乐。所以,在导课时让学生观察骑牛的快乐牧童和了解作者崇尚快乐的特点,逐渐地靠近文本主旨——言说快乐,指明解读诗文方向。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1.自由练读诗文。

  老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诵读诗文。

  (教师请3位同学读诗,相机指导、纠正字音。)

  3.说说读诗后的感受。

  [评析:毫无疑问,读正确和读流利是读出感情的基础和前提。古诗的诵读更是如此,教学中给足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文。其实,这也多次触摸了文本主旨——言说快乐,为后续理解诗文、感情诵读以及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读懂诗意,走进快乐

  1.研读第一句诗。

  出示“草长田野六七里”。

  老师:草铺的铺是什么意思?横野指什么意思?

  老师:“草铺横野六七里”如果改成“草长田野六七里” 或“草长野外一二尺”,比一比两句诗有什么不同?

  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 和“草长田野六七里” 或“草长野外一二尺”。

  [评析:“草铺横野六七里” 看似写景,实为以景衬情,作者写景匠心独运妙笔生花。第一句诗假使只为写景,还可这样作诗——“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和第二句诗一起读来也是很有韵味。但是,牧童那份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快乐则荡然无存,和全诗所要言说的主旨格格不入。更为巧妙的是,这句诗中一“铺”一“横”把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把“铺”换成“长”、“绿”或“生”,把“横野”改成“田野”、“原野”或“旷野”,效果则截然相左,古诗的意韵大大削弱。]

  2.研读第二句诗。

  老师:“笛弄晚风三四声”说的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句诗说的是在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吹出的悠扬笛声,诗句中“弄”其实是“吹”的意思,把“吹”代诗句中,读一读诗句这样写行吗?

  出示 “笛弄晚风三四声”和 “笛吹晚风三四声” 。

  老师:从“弄”中读懂了什么?

  [评析:“笛弄晚风三四声”作者采用以声衬情的方式,落笔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上,“未见牧童其人,先闻悦耳笛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试想,一天放牧回来,倘若牧童闷闷不乐怎会笛弄晚风三四声呢!这真是,牧童的惬意之感无以言表,笛弄晚风是最好的表达和言说。这句诗,有个极为亮眼的词语——“弄”,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牧童当时的状态和心境,如果换成“吹”,整首诗意蕴让人大跌眼镜。]

  3.研读第三句诗。

  老师:“归来饱饭黄昏后”写出了牧童的自在,从哪里读出来?

  老师:牧童在“黄昏后”才吃饱饭,在牧童“饱饭”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评析:“归来饱饭黄昏后”告诉我们牧童回家吃饱饭已是黄昏之后。这里,虽然没有家人聚集的场面,没有父母的表现和参与,可是我们从“黄昏之后”的“饱饭”,可以想见牧童在家的其乐融融。这就是诗的的留白,诗的张力和魅力所在,让读诗读到了文本中的“这一个”。]

  4.研读第四句诗。

  老师:“不脱蓑衣卧月明”说了什么意思?

  老师:吃饱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心情怎样?

  [评析:“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牧童是累了,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什么都不想;或是会像白天的经历;或是悠然地欣赏着草地夜景。更为紧要的是牧童静享那份独有的惬意把古诗意蕴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四、细读诗眼,提炼快乐

  1.出示整首诗,引导带着理解和感受读诗。(指名读——齐读)

  2.细读“卧”,进一步整体感受牧童的快乐。

  老师:第四句诗的“卧”把牧童的快乐写的淋漓尽致。劳累了一天的牧童,在皓皓明月高挂的夜晚,躺卧在草地上,是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什么?

  老师:牧童躺卧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用担心,相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在享受中他可以欣赏什么?

  [评析:毫无疑问,《牧童》满诗尽是快乐在。王崧舟老师说得好,“文本细读虽然强调沉入言语、逐字逐句的解读,但是这种解读并非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细读。”应该像钱理群先生说的“不能要求学生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弄明白。”否则,细读文本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正所谓“精细反被精细误”。第四句诗的“卧”是诗眼,是牧童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放牧归来时间晚迟、家长是否会指责、牲口能否吃饱、笛弄的时间和姿势、是否脱蓑衣躺卧……更是因为他躺卧在草地上,可以好好地享受欣赏皓皓明月、吹拂舒心晚风、欣赏草铺横野的夜景、静闻野花的香气、回味白天放牧的情景……]

  五、延伸阅读,强化快乐

  1.老师:牧童,是不少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对象,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牧童的诗文吗?

  2.出示相关诗文。(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张说在《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第三首“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储光羲的《牧童词》“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李涉的《山中》“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刘驾的《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成彦雄的《村行》“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

  老师:自由读一读,说说诗中的牧童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老师: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诗后感受。

小学的诗词13

  词,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中国曾是一个泱泱诗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在推荐背诵的120篇(首)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在两年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总结了同事和自己的一些方法:

  1、允许“模糊解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2、反复吟诵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4、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5、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小学的诗词14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国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特开展“古诗词背诵会”活动。

  二、组委会:

  1、组长:XX

  2、副组长:XX

  3、干事:XX

  三、评奖方法:

  1、评分:

  取全部成绩的平均分(保留二位小数)

  2、评奖:

  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4名

  四、评奖细则:

  1、各选手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需能熟练流利的背诵,感情充沛,情感基调把握到位。

  2、表情自然大方,可适当有配乐或动作。

  五、参赛时间及人员:

  1、参赛时间:11月27日

  2、评委:XX

  3、参赛人员:各班级选派记忆能手4名

  4、统计分数:XX

  5、主持:XX

  6、摄像:XX

  六、比赛细则:

  1、当天上午课间操抽签决定出场的顺序。

  2、各班主任需提前一天把自备的诗词资料上交教务处

  3、有音像配乐需要的班级提前二天把资料上交教务处

  4、请各班主任、语文教师做好指导和后勤保障工作

  七、比赛地点:

  诗歌朗诵的评分细则

  作品形式自由活泼、符合要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参赛者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

  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参赛者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参赛者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能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评分要求:

  1.评委打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比赛打分满分10分,评委打分以8.00分为基础分;

  3.评委根据评分表打出总分,将总分写入评分单。

小学的诗词1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 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小学的诗词】相关文章:

诗词小学作文01-14

小学爱国的优美诗词10-09

小学苏轼的诗词全集12-15

小学课本诗词佳句06-20

如今诗词小学作文08-15

小学必备古诗词07-26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心得07-06

小学时学过苏轼的诗词11-22

小学作文我的诗词生活08-16

中秋诗词会小学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