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月》诗词

时间:2023-01-02 14:48:49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诗词

《月》诗词1

  五月,那只流浪的工蜂

《月》诗词

  他一直在外面流浪着,

  寻找着最美的花朵,最甜的蜜。

  他衣衫褴褛,两手空空,

  担心又错过了这个花季。

  他害怕回去的时候,老屋坍塌,

  再也看不到他的王了。

  五月,端午

  听说过那个固执的诗人,但不写诗。

  爷爷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他有父母、妻子、一对可爱的儿女,

  不会投河自杀,一直努力地活着。

  端午,工友们去世界之窗玩了一整天。

  晚上,他打电话:你们多买点好吃的,

  我又加了一天班,多挣了一百块。

  五月,暴雨

  这几天,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老家的消息。

  老妈说,坡上的苞谷秧子全部吹倒了。

  河堤垮了很多,稻田全淹了。对面的

  公路大桥坍塌了,竟然不见一根钢筋。

  因此浏览了五家网站,都没有更确切的消息传来。

  他对妻说,前年,

  媒体报道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

  去年,变成了千年一遇。

  今年的洪水应当万年一遇了。

  五月,和老乡吃土菜

  他给我打电话:到福永了,想吃老家的土菜。

  这个湖南商会的副会长,岳父家离我家没多远。

  我们坐在一家土菜馆,吃着腊肉,喝着土酒。

  用家乡的土话说着道听途说的,老家趣闻轶事。

  偶尔也说说诗歌,女人,日益紧张的南海局势。

  他的司机一直微笑着品茶,看时间,上洗手间。

  后来,他要去机场接人。我们一起横穿过马路,

  回头,他不见了。

  绿灯亮了的时候,我也不见了。

《月》诗词2

  [宋]卫宗武

  一年最好八月月,此月迥与寻常别。

  君於厥月乃诞弥,天一之精所凝结。

  涵精毓秀宜不凡,神如秋水肤如雪。

  蜚英腾茂载宦途,所至光明而炜晔。

  一帘莹彻照今古,妙凝夜气冰霜洁。

  芬芳满腹贮天香,吐出篇章更奇绝。

  所存者厚养者深,晚岁丰姿尤发越。

  不知何物敢相干,屡月光华似消歇。

  直疑苍狗互掩蔽,恨无长躯可手抉。

  又类妖蟇初啗饼,恨无利剑可歼厥。

  一朝天为扫妖邪,银轮烂烂仍高揭。

  久嗟湮晦忽清明,俨若身居广寒阙。

  相将诞节纪祥弧,连夕金波倍澄澈。

  谁云弦望有盈亏,须知本体原无缺。

  满堂子女况称觞,比似常年更懽悦。

  月中自有药长生,不劳复问长生诀。

  从今夜夜长辉光,年年月月无磨折。

  刀圭无惜惠仝人,使我颓龄起疲苶。

《月》诗词3

  ○中秋月

  年代:【唐】作者:【潘纬】体裁:【五律】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

  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

  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平。

  寻客徒留望,璇玑自有程。

  ○中秋月

  年代:【唐】作者:【薛莹】体裁:【七绝】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中秋月直禁苑

  年代:【唐】作者:【郑畋】体裁:【五律】

  禁署方怀忝,纶闱已再加。暂来西掖路,还整上清槎。

  恍惚归丹地,深严宿绛霞。幽襟聊自适,闲弄紫薇花。

《月》诗词4

  霜月

  朝代:唐代 作者: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鉴赏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月》诗词5

  [宋]陆游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宣华,故蜀苑名。

  【注释】

  ①点酥:喻美目。

  ②宣华:蜀王旧苑。

  ③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评解】

  这首词,作者借官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

  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词为成都蜀王旧苑而作。中有古梅二百余本。不言过客之凭吊兴亡,而凝愁忆旧,托诸宫梅,词境便觉灵秀。下阕因梅花而忆远人,与本题怀古,全不相属。故转头处用“别有凄凉意”之句以申明之,以下即畅发己意矣。蜀王故苑,放翁入蜀时,老木颓垣,尚存残状。余于光绪间入蜀,过成都城外昭觉寺,即词中宣华苑故址,摩诃之池,迎仙之观,及古梅百本,遗迹全消,所余者惟柱础轮困,散卧于茂林芳草间。词中所谓凭吊朱门斜日,又隔悠悠千载矣。蜀中燕王故宫,海棠极盛,为成都第一。放翁犹及见之,赋《柳梢青》一首,不及此词之佳。

《月》诗词6

  古诗原文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译文翻译

  拱桥两岸红梅花儿刚刚绽放,露出鲜红的花瓣,散发着沁人心肺的清香。不知不觉地将游人误导,产生出许多幻想。自以为走进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却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红梅之乡。

  梅花啊,你本应是冰清玉洁的素装,为何却在枝头把胭脂涂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欢清淡,才为你化上这般浓艳的红妆?红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娇羞可人的模样。

  注释解释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指梅花鲜红芬芳,让游人留恋不已,以致迷失道路。

  武陵溪:即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载的桃花源。

  态度:举止风度。

  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意为梅花原本素白,充满傲霜之态,现在却为何被脂粉污染?

  莫是东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过素雅,所以为它染上脂粉?东君:日神,一说司春之神。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此二句是说人人尽说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丽,却不知这梅花半吐的江南风景的迷人。对比之下,更突出这江南桥畔梅花的美丽,表现了主人公爱梅的情感。

  如果说上片从色艳香浓的外部面貌来礼赞梅花的话,那么,下片则是从凌霜傲雪的内在品质来颂扬梅花。 过片“先自冰霜真态度”一句,赞扬梅花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争先”二字突出梅花不畏严寒霜雪的精神,“态度”即姿态品格。紧接着词人用一设问:“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为何在冰霜严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红艳去点染枝头?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凋零,色彩过于单调之故?”东君即司春之神。这一设问实质上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风亮节,颂扬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煞尾句“问花花又娇无语”再度褒扬那娇艳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装点人间春色。

  古之人咏梅词极多,但大多从其冷艳着眼,抒发词人寂寞的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姜夔的《暗香》、《疏影》等等。在他们的笔下,梅花是一个“寂寞开无主”、“此花幽独”的孤芳自赏的形象。而真德秀却能别出蹊径,一扫大多咏梅词人失意孤寂的怨艾,对梅花绰约迷人的风韵作了热情的描摹,对梅花凌霜傲雪的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扬。词的氛围热烈,格调高亢。词人真德秀幼即聪慧异常,四岁诵书,过目成诵。十五丧父,依赖寡母力贫教养,又得同郡人相助,才得以入学中举。宋理宗时官历泉州、福州知府,入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他为人正直,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皆布惠政,廉声卓著。其学以朱熹为宗,提倡正学,与权奸韩侂胄伪学对抗,使正学得以复明。古代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由于作者艰苦修身进学、勤政为民、正直不阿的身世和为人,他对梅花的高风亮节进行满腔热情的礼赞,作品也显现出积极亢奋、开朗明快的格调。

《月》诗词7

  古诗原文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

  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

  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

  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却想华年故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

  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

  诗文赏析

  卢僎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主人十月咏梅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月》诗词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可知道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年中那一夜的月是最圆最亮又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情绪的?对,是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瞧,多美多富有深情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二、阅读主场

  (一)合作学习

  1、学生分别诵读三首诗,教师评议。

  2、教师分别诵读三首诗,学生评议。

  3、通过简述,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这三首诗的基本内容,品味这三首诗的艺术魅力。

  ⑴《十五夜望月》(王建):

  这是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夜深了,秋霜渐渐打湿了庭中桂花。这明月当空的夜晚,普天下的人都在赏月中神驰意远,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呢?

  ⑵《水调歌头》(苏轼):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世尘,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但最后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的遁世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⑶《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诗意的句子总是优美而蕴藉着丰富的内涵,诗人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诗人的责任感集中表现于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作者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份感情的份量却不是一般的浅唱低吟所能表达出的。

  4、师生一起诵读。

  (二)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在班上自由交流。

  (三)学习小组推荐同学交流课前从唐诗宋词中收集的其他咏月的诗句。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一”。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三首诗。

  (四)布置作业。

  选一个十五月明之夜,与爸爸妈妈一同赏月,听爸爸妈妈讲嫦娥奔月的传说。以“月”为话题随意写一段文字。

《月》诗词9

  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韵

  王十朋①

  弱羽②年来正倦飞,夔门邂逅故人归。人生一笑难开口,世事多端合掩扉。

  况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贵已危机。明朝怅望仙舟远,百尺高楼上静晖③。

  【注】①王十朋:南宋诗人,力主抗金,为投降派所忌,多次辞官离开京城,曾于夔州当地方官。韶美为其挚友。②弱羽:飞行力弱的鸟。③静晖:夔州静晖楼。

  8、“弱羽年来正倦飞”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说说“倦飞”二字寄寓了诗人哪些感慨?(5分)

  9、请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6分)

  参考答案:

  8借代。宦游异乡,思归之心,故人远离,依依惜别,人生多苦,世事无常,年岁已高,仕途不顺,有志难酬。

  9想象(虚写)明朝独自登楼怅望,故人的舟船早已远去,深刻地表达了此刻依依惜别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思归的情绪以及世事无常、有志难酬的深沉感伤、感慨。

  赏析诗歌:是送别友人、唱和思归之作,既有与友人殷殷惜别的深情,又寄寓自己思归的惆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王十朋与刘韶美政见相同,任京官时刘韶美多次写诗送别王十朋。刘韶美辞官归蜀,好友久别重逢,流连半月,多有唱和。王十朋身在偏远的夔州,任地方官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他深知当时政局险恶,京城偏安一隅的皇帝和权臣“乐不思蜀”,不思北进。现在他乡遇故知,不由得流露出倦于宦海仕途,“不如归去”的想法。

《月》诗词10

  1、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

  8、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9、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月笼云暗重门锁——宋·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1、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12、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宋·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13、月色如银——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14、暗香浮动月黄昏——宋·苏轼《阮郎归·梅词》

  15、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16、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17、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1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宋·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19、月花羞——宋·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20、持杯月下花前醉——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1、新月与愁烟——宋·苏轼《昭君怨·送别》

  22、持杯摇劝天边月——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3、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宋·苏轼《行香子·冬思》

  24、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宋·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25、愿月圆无缺——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6、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宋·苏轼《东坡》

  27、醉倚阑干风月好——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寓意》

  28、更阑人静月侵廊——宋·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29、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

  30、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月满苕溪照夜堂——宋·苏轼《少年游·野作六客词》

  31、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32、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33、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4、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35、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宋·苏轼《鹧鸪天·佳人》

  36、月明谁起笛中哀——宋·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37、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宋·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38、画檐初挂弯弯月——宋·苏轼《菩萨蛮(新月)》

  39、渡斜烟淡月笼沙——宋·苏轼《西江月·咏梅》

  40、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宋·苏轼《西江月·咏梅》

  41、更阑月坠星河转——宋·苏轼《菩萨蛮(七夕)》

  42、风月平分破——宋·苏轼《点绛唇·二之一》

  43、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

  44、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宋·苏轼《虾蟆培》

  45、只应闲过商颜老,独自吹箫月下归——宋·苏轼《题毛女真》

  46、长江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

  47、午夜胧胧淡月黄,梦回犹有暗尘香——宋·苏轼《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

  48、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宋·苏轼《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见和》

  49、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宋·苏轼《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50、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宋·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51、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宋·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

  52、月明穿破裘,霜气涩孤剑——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

  53、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宋·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54、嫋嫋春风送度关,娟娟霜月照生还——宋·苏轼《和王斿二首其一》

  55、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56、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5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58、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59、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60、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1、云散月明谁点缀——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62、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

  63、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64、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65、隋堤三月水溶溶——宋·苏轼《江神子·恨别》

《月》诗词11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作品赏析

  完颜亮(1122-1161),即金海陵王。这首词是描写中秋待月情景之作,其词语言直朴豪爽,情感真实自然,气度非凡,为作者桀骜不驯性格的真实反映。

  完颜亮,被金称为海陵王。曾为金藩王,后弑金熙宗完颜亶而自立。得位之后,又蓄谋侵宋。相传柳永《望海潮》咏钱塘之词远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鹤林玉露》)正隆六年(1161 年)八月中秋节之即,完颜亮中秋符月不至,乃赋此词。

  完颜亮“颇知书,好为诗词,语出辄崛强,慦慦有不为人下之意 。”(桯史 ))其性情强横勤于进取 ,全词充满霸气 ,抒发其横厉恣肆不可一世的气概。

  上片写待月不至 ,为云所遮之貌。“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银蟾”借指月亮。我国古代神话中有月中有蟾蜍,而月又有银辉;因而将“银蟾”比喻月亮。停酒停歌专等“银蟾出海”,写出对银蟾强烈的期待,盼望之切,等待之焦,跃然纸上。“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句式陡转直下,热切的期待化为泡影,月亮被云遮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期待与失望强烈的反差,而作者顿时豪情顿生,怒发冲冠,因而引出下片。

  下片即写了作者为看月而欲截云的想象,字里行间也隐隐透出一股杀气,生动传神地刻画作者骄横不可一世的形象。“虬髯撚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前两句写出作者因片云遮月而引起的愤怒与焦躁,也交待了待月心情的急切。后一句,则由此而产生更大的心理活动,恨剑恨之不快。为什么要恨剑锋不快呢?下句“ 一挥载断紫云腰 ,仔细看、嫦娥体态。”这句话交待了原因 。却原来要斩断遮月之云,细细地欣赏月中嫦娥的景象。“紫云”指被月光照射的云层所形成的彩云。“嫦娥”既是我国神话中月亮女神的代称 ,又在古典文学作品被视为美人的典型。这句话语意双关,表面要截云看月,其实骨子里却充满对南宋的凯觎,杀机顿露。据史载,此次中秋赏月后不久,九月初;完颜亮即起兵二十七万大兵,号称百万,分四路攻宋,完颜亮亲自率兵南下。当然这次出兵后,由于金内部皇位之争,金都发生叛乱。为早日灭宋北归,完颜亮强令将士三日内渡江南下,激发兵变。部将耶律元宜等率将士袭杀完颜亮,金兵不得不北撤。

  这首词有一显著特色,即毫无修饰浮夸之语,不见文词中常见的酸腐与脂粉气 ,全词之中但见朴实、自然之语,并充满英豪拔剑问天下的英雄气概。在我们的欣赏之中我们会慢慢体会的。

《月》诗词12

  来不及,折一枝嫩柳,

  难驻足,撩一丛芽草。

  细雨润,风催叶成荫,

  树葱茏,三月光阴斜,

  书生钟情,恋三月,

  百花解语,翠泣墨,

  怜一瓣落红醉人生,

  舞一抹云烟藏晚风。

  闻鸟鸣,难聆迎春声,

  惹春雨,晓梦暗雷惊。

  几番醉?弦停阳春韵,

  怎知情?流年仓促行。

  昔日残冬依旧,阳春暖夜空,

  今夕春色已浓,三月敲晚钟。

  心知暖春悄归,乱步寻芳琼,

  醉看庭前花谢,香魂入苍穹。

  阳春遥,赴天涯,

  谁弹落万朵梨花,

  谁吹瘦满院新景,

  谁偷走风流东风?

  三月天,悠浮生,

  蛰伏一段初恋梦,

  折叠一朵花骨影,

  点燃一盏时光灯。

  俗事扰,三月丢,

  世间路,难参透,

  无缘揽月夜孤守,

  任吾逍遥红尘度。

  柳覆堤,阁清凉,

  琴晚诉,芳香飘门扉扣梦。

  亭宴饯,峰叠嶂,

  风若懂,山路转四月痴等。

《月》诗词13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

  还转盼沙河多丽。

  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动、散红光成绮。

  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

  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

  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刘辰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在词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回忆宋代元宵节繁华、热闹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

  《宝鼎现》是三叠的长调。这首词就分三段分别写北宋、南宋及作词当时的元宵节场景。因此形成强烈的对比。以现作者悼念恨怅之情。

《月》诗词14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宋] 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撑腰糕》[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月》诗词15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

  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

  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

  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

  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

  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

  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

  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

  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

  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韩愈诗鉴赏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怎能不举杯痛饮,慷慨悲歌呢?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贞元十九年(803 )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 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啊!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今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岂不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

  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月》诗词】相关文章:

写月的诗词名句09-16

六月的诗词03-18

霜月诗词鉴赏04-06

中秋咏月的诗词09-18

中秋诗词中的月09-15

关于二月的诗词06-26

咏月古诗词09-16

关山月诗词鉴赏03-28

四月天诗词12-09

形容十月的诗词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