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考的知识点

时间:2021-12-03 20:15:37 生物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考的知识点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它不注重计算,重视的是知识点的记忆,其中必修三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考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

  免疫调节

  1、基础: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 淋巴细胞 T细胞

  作用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6、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

  (二次免疫)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8、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过程:该实验共分四组,分别由R型、S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感染小鼠,最后由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死活,并试图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S型细菌。

  实验结果:将R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感染小鼠,小鼠均不死亡;S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感染小鼠,小鼠死亡,并且从死亡小鼠体内提取出S型细菌。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从而使小鼠死亡。

  (3)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过程:让R型细菌分别与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混合,并分别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哪组能产生S型细菌表面光滑的菌落特征。实验结果:只有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的R型细菌接种后能产生S型细菌的菌落特征。

  (4)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是DNA。

  (5)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操作步骤:首先让T2 噬菌体分别标记32P、35S,然后分别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振荡、离心,之后观察放射性在试管的上清液还是沉淀中。

  实验结果:标记32P的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而标记5S的组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中。

  拓展:

  ①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自身组分所需的物质和原料均从细菌中来。

  ②获得含5S 和32P标记的 T2 噬菌体的方法是首先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之后再接种T2噬菌体,连续多代培养从而获得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

  ③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分别考察对子代噬菌体的影响作用。

  ④这个实验过程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其他生物有的遗传物质是RNA,而此实验不能进一步证明。

  ⑤这个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在形成子代噬菌体的过程中不能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6)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7)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特点是:首先,DNA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其次,DNA分子的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碱基之间通过氢键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连接。

  拓展:

  ①判断核酸的种类有三种方法,具有符合双螺旋结构的是DNA,否则可能是RNA;组成如果含有核糖为RNA,如果含有脱氧核糖,则是DNA;组成该分子的碱基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是DNA,含有尿嘧啶而不含胸腺嘧啶的是RNA。②根据结构功能的统一性原理,地处炎热地区的生物,其DNA分子的结构应更需要维持稳定性,防止热变性,所以具有 G、C 碱基含量高、氢键多,

  3.DNA 分子的复制

  (8)简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DNA分子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之后以细胞核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碱基互补配对为原则、合成子代DNA,之后重新螺旋化。

  拓展:

  ①DNA的复制主要在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

  ②DNA复制是以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作为模板。

  ③DNA复制的原料是细胞核里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④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

  ⑤DNA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

  ⑥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酶。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下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变小

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恢复原位

基本不变

  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磷酸头部亲水,脂肪酸尾部疏水。

  罗伯特森→暗亮暗→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糖被)。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考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考的知识点归纳06-08

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考的知识点11-06

高中历史必修三常考的知识点11-11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常考的知识点11-16

高一必修一化学常考知识点10-30

高中化学必修二常考的知识点11-08

高中生物常考的知识点归纳11-08

高中生物常考的知识点整理11-09

高中生物必备的常考知识点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