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百文网手机站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2 13:33:46 生物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能力目标:

  能顺利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点

  1.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

  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对光、调焦距、找到清晰的物像。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物像。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教师讲述: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很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显微镜是一个放大的仪器,首先来了解显微镜的构成以及它放大的功能。

  (二)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对照P36显微镜的结构图片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1、对照图片,找到目镜和物镜:

  要求学生从镜筒上取下目镜观察,看上面标注的数字(10x);再让学生转动转换器,移动物镜,观察转换器上的三个物镜上标注的数字(4x10x40x)以及三个放大不同倍数的物镜长短情况。

  问:

  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什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显微镜下成的像有什么变化?

  目镜、物镜,上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它们放大的倍数;其中4倍和10倍的物镜属于低倍物镜,而40倍的物镜属于高倍物镜。高倍物镜的镜身相对长些,低倍物镜的镜身相对短些。

  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如:实验桌上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多少?最小放大倍数是多少?

  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固定的,放的越大,意味着看到的物像越少,而且成倍地减少。

  2、由于目镜与物镜都是凸透镜,因此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

  如:视野中看到的是“上”字,标本上的字应是怎样的?如:“F”、“b”等。

  如:如果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如何移动标本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

  问:

  3、能起到调节焦距的是哪两个结构?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何使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升降10mm和0.1mm,因而,通常在低倍境下,使用粗准焦螺旋;在高倍境下,使用细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逆时针旋转,使镜筒上升。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避免与标本相撞;

  镜筒上升时:眼睛应观察目镜,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调节光线的结构

  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

  光线较强时:较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较弱时:较大光圈和凹面镜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显微镜使用的步骤,教师示范,并作适当的解释。

  1.取境安放

  学生阅读步骤1和2:

  说明:

  目镜是插在镜筒上的,反光镜是插在镜臂上面的,显微镜一旦倾斜,反光镜很容易掉下来。

  显微镜偏左安放在桌面上,是要求学生左眼观察目镜,右眼同时画图或记录。

  2.对光

  学生阅读步骤3和4:

  归纳对光三转三选:

  先转转换器,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再转遮光器,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再转反光镜,选反光镜的平面镜;

  最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学生分组操作,在显微镜下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3.观察

  学生阅读步骤5、6、7:

  说明:

  将要观察的写有“上”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上”字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遵循先下后上的原则,即:

  先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再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左眼观察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最后,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楚。

  学生按小组合作,练习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写有“上”的玻片标本,直到看清楚为止。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作适当的指导。

  总结归纳:

  看到的物像与标本本身有什么关系?

  视野中如果物像位置不在正中央,如何移动标本?

  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如何判断污点的位置?

  如果将物镜改为高倍物镜,看到的物像变大的同时,看到的物像是多了还是少了?

  4.清洁收境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注意事项:

  说明:

  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的两边,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学生完成清洁收镜,同时整理视野桌。

  (四)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1.写有“上”的标本,显微镜下观察的的是什么?如果是“F”、“b”呢?

  2.如果你发现“上”字不在视野的正中央,应如何移动?

  3.你放大的最大的倍数是多少?最小的放大倍数是多少?倍数放大的越大,看到的物像会怎样?

  4.倍数放的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看到的部位就越少。

  5.完成课后练习

  6.阅读P40课后资料: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进行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玻片标本的准备与显微镜使用方法技能的培训;第二部分是分别利用不同观察手段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一方面感受工具的先进对观察发现的促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建构细胞的概念。

  首次使用显微镜,学生会非常兴奋。但由于显微镜是较精密、复杂、昂贵的光学仪器,要想看清楚镜头下的玻片标本更需要误差极小的多步操作,所以不宜先放手让学生尝试使用显微镜,而应该加强显微镜使用的指导力度,只有学生切实掌握了显微镜使用的正确要领,后面的观察活动才能更大发挥自主性,才能获得镜头之下更准确的信息,从而顺利建构起单元的主要概念——工具发展推动人类认识世界的不断深入,顺利建构有关细胞与微生物的事实性概念。

  至于玻片标本的制作,如果教学条件允许,建议教师可以带领孩子进行亲手制作,这样会更增加学生对显微镜下看到的景象的可信度,并真切体会肉眼观察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巨大差异。而且学生会很乐意进行这种动手操作活动。如果教学条件有限,建议教师播放制作过程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再直接提供现成的玻片标本让学生观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结构。

  2、过程与方法: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动物表皮玻片标本,会用图画记录观察到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微观世界的精彩,发展研究生命世界的兴趣。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1、同一观察对象,利用不同观察手段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建构单元核心概念:人们设计、发展不同的仪器和工具,为了更全面、真实、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如:生物的多样性)并将获得的认识服务于自身(如微生物技术的利用)。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准确获取玻片标本的信息,初步建构细胞的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a.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每两人一份)

  b.文本材料:显微镜结构图说明,观察记录单。(每两人一份)

  c.视频资料:《超视觉世界》片断(放大身边的物体)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出示图片,科学史教育: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x胡克有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师:这是一个洋葱,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细胞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细胞?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课件演示)

  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在洋葱内表皮用刀片划出一个约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

  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展开。

  5)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然后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多余的碘酒,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

  2.学生根据活动指导说明以组为单位制作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

  (三)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

  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3.师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动物表皮玻片标本,每2人一台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的细胞,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记录单上。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和感受。(洋葱表皮在显微镜下像“砖墙”一样,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格子中间还有小圆点,有的在中央,有的在格子边缘。)

  (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现基础上,利用PPT出示洋葱细胞图片,并规范讲解细胞壁、细胞核,多个细胞的构造像小房间,里边“住”着小人“细胞核”。

  (五)感受显微镜为人类带来的视觉延伸

  视频资料:超视觉世界节选自《国家地理》光盘,大致内容是一粒沙、一滴水,一张纸的表面,居室的沙发上,肉眼与显微镜下的迥异现象,其间也展现了普通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观察出的对象越来越微观。

  (六)回顾与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科学知识?

  2.说一说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3.试着说说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

  学习评价:

  一、填空

  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3.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组成。

  二、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三、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步骤方法?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布置作业:

  略

  课后小结:

  略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

  谈话法、实验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细胞,及其与生物的关系。具体活动如下: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从基本结构上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一切活动,比如:生物的长大、繁殖等都是靠细胞来实现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我们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专门来研究一下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xx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称它为“跳蚤镜”。这种显微镜是用光线照明的,属于光学显微镜。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线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电子显微镜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

  在学习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进行取镜和安放。取镜和安放可概括为几步: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下面,大家就按照这一步骤先来练习一下。安放好以后请大家对照教材上的图,认识一下各结构名称。

  学生活动:对照彩图认识各结构名称。教师作适当指导。

  教师活动:认识了各结构以后,更重要的是会使用它来进行观察物像。现在每一小组都有四种观察玻片:写上“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首先以号片为例观察。观察前要先对光,对好以后才能观察。(演示、对光、观察的步骤说明多媒体)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对照练习。

  教师活动:在对光和观察时要注意

  1.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

  3.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观察完②号片后再依次观察其他玻片,在观察时要仔细,考虑一下,这每个装片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其他玻片,讨论问题。

  教师活动:这四种玻片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甲:物像是倒像,而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学生乙: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学生丙: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好,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考虑比较全面,回答完全正确。下面我们针对③号片再做一次观察,但不同的是我们换一下目镜,看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活动:换目镜、观察、讨论。

  教师活动:发现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体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体数越多。很好,看来大家都认真观察比较过了。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明白的同学再观察比较一次。观察完后,把显微镜擦干净,如需擦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和操作步骤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使用当中一定要养成规范使用、爱镜护镜的良好习惯,不要忽视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做一些课堂练习。

  四、板书设计 略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目标

  导入新课

  新课题教学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操作

  归纳总结背景知识的介绍:(课件展示)由介绍电子显微镜发明的背景:“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说明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从而引出显微镜,简述显微分类,目前研制状况

  通过课件与实物的对照,介绍显微镜结构和各结构相应功能,得出其工作原理

  ① 课件中展示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并将各步注意点进一步领会

  ② 学生按要求自主尝试操作

  ③ 由学生自主探究,亲自操作显微镜,教师在教室中巡回,对有因难的同学作指导,并将学生易范的'错误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难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使用显微镜的科学使用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获得显微镜感性认识,为下一步作准备

  明确操作步骤及各步注意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规范操作作比较,分析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学生能力得提高

  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巩固新知识

  六、作业布置:一课三练

  七、课后反思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课,学生兴奋、跃跃欲试,而必须交待的注意事项又非常多,难免出现教师细细交待,学生亦步亦趋,在严格要求下,学生放不开。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进行了两次实际操作,时间上的把握对教师要求较高。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

  视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生:预习。

  教学步骤

  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

  二、显微镜

  三、望远镜

  四、交流、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2、望远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像放大。

  影响人们看清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视角。

  能力提高设计

  自制望远镜,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参考答案

  1、两、投影仪、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放大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2、照像机、缩小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小资料

  1609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视的,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儿。

  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

  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大家又喊又叫,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汉斯起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

  当时,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

  后来,望远镜的做法传到了法国,又由法国传到意大利。伽利略听到了这个消息,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架天文望远镜,用来观察天上的星星。人类这才打开了宇宙的大门。

  荷兰的那几个小孩还发现,镜片越是凸得厉害,用它来看东西越显得大。50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列汶胡克的英国看门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自己磨制镜片,制造成了第一架显微镜。这位看门人打开了一个人类从没见过的微生物世界。

  少年朋友,你大概没想到吧,游戏帮助人们打开了两个世界的大门。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 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 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 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 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

  3、 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篇6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程序

  4.1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4.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巩固练习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课后反思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6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10-10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生物知识点09-22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10-09

初一生物随堂练习题:练习使用显微镜08-13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10-09

七年级生物教案:练习使用显微镜09-1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反思10-09

七年级生物练习题:使用显微镜08-29

七年级生物复习之练习使用显微镜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