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名家散文

时间:2023-02-16 16:37:20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关于名家散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名家散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名家散文

关于名家散文 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上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关于名家散文 2

  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辞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又想编一本公羊春秋大义,都没有成书,所为文辞,不但骈文诗词,没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他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动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它,我正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国现虽有人编“索引”、“引得”等等,专门的辞典,也逐渐增加,寻检自然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点,普通的检目,断不能如自己记别的方便。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动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

关于名家散文 3

  春天是个多愁善感的姑娘。看吧,她又不知为何物而感伤,眼角的泪水掉个不停。天阴凉阴凉的,没有一点放晴的样子。春姑娘也经不住劝,眼泪还是哗啦啦地落个不停。

  我对一个朋友说:“我最讨厌春天了,春姑娘太娇滴,一切东西都发霉。”朋友回答说:“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关键是你以怎样的心情去看待了。”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是啊,春天是新生命的开始,万物复苏的季节。我抬头向窗外望去,一片如烟的小草映入眼帘。是什么时候这些小东西为大地母亲换上了绿装,为春天的到来献出绿荫。啊,我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为我开启了春天的窗户。

  不容置否,因为我阴霾的心情,春天是讨厌的。在连绵不断的细雨中,因为我的一个不小心,酿成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从此,我的心也一直下雨。当朋友不在跟我玩耍时,我的心顷刻间变得好沉好沉,不经意间,在夜晚会滑过两行热泪,我懊悔。想到夜晚,流泪和叹息并不能够改变什么,我开始苦苦地道歉,请求原谅。想到我们就像陌生人一样走过,我内心充满了忧愁与痛苦。但我会努力,努力挽救这一切。我拼命地听歌,试图抚平一下内心的创伤。我最害怕伤别人,最见不得朋友伤心落泪,而我却是伤害了好朋友。我不断地反省自己,要做好自己,做好别人的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努力不要让身边的朋友掉眼泪。

  终于,春姑娘累了。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悠悠地飘在那里,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看过这样一句话: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也对啊,有了好心情就是美。春天是美丽的`,美容易消逝,但留在心底的美是永远逝不去的。或许是因为人们的好心情,才是春天看起来那么美,抑或是春天的美让人们的心情好起来。总之,拥有好心情就拥有一切。

  语文课上,我的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她对我们说:“在晴朗的春天里,相约几个好友去散散步吧,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使沉重的心在大自然中得到释怀。”老师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的心飞出了好远好远,去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没错,我的心需要净化。在潮湿的空气里,我的呼吸失去了应有的节奏,我的心压抑了太久。我想,我应该跑到高山上,对着山谷大喊,然后再聆听四周传来的回声。

  期待天空不再雨。

关于名家散文 4

  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要活得崇高,活得有意义,精神上充实,这些基本的精神价值,是通过指导人生来实现的。在这些价值的指导下,人生会有一个高的品位、高的格调。

  所谓理想就是精神上的追求。人之所以为人,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灵魂,有精神。这就是说人不只是活着,能吃好睡好,就这么过一辈子。如果仅仅是这样,人是不会满意的。再平庸的人,只过这种生活,也会感到空虚。空虚的感觉就是缺了一块东西,这块东西是什么?就是精神生活。人有这种精神需要,就一定有理想。

  哲学和理想分不开

  我们历来把哲学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另一种翻译方式就是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理想主义这一块,它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它想让人的精神有一个最后的归宿,也就是。意思就是说,在物质的、有形的东西背后,应该有一个无形的、更高的东西,哲学要寻求的那个东西。因为世界也好,人生也好,如果说它有意义的话,意义应该在那儿,而不是在物质这一块。这是哲学的原意,就是寻找那种更高的、真正给人生提供最高意义的东西,如果哲学是这样的,它自然和理想是不可分的,是一会事儿。

  能够实现的才是理想?

  现在很多人都说,能够实现的才是理想。如果不能实现,理想对你的现实生活实际上起到一种阻碍、破坏作用,让你的生活质量更低。你现实生活没搞好,理想也没实现,两头都没够着。人们往往对理想有这样一种职责。这实际上是没有分清两个层次的理想:社会层次和人生层次。社会层次的理想,在一定成都上应该用现实来检验,应该变为现实。你说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你确实要有很多措施来实现它,要确实让人感到这个社会是公正的。

  但是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你要活得崇高,你要活得有意义,精神上充实,或者我在最新一本书中说的丰富、善良、高贵,这些品质,这些基本的精神价值,怎么可能变成看得见的事实?它是通过指导你的人生来实现的。在这些价值的指导下,你的人生有一个高的品位、高的格调,这本身就是实现。比如,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特别成功,但他/她依着这些精神品质去做的,那我说理想在他/她身上已经实现了。

  我们不要太狭隘地看待现实,以为所谓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现实。你的一种内心状态,你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处事的`,这个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现实。两个精神状态完全不同的人,哪怕他们表面的生活很相似,但我说他们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精神价值不是以有形的形态存在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灵里,它是以无形的状态存在的,它是一种强大的东西,不是不起作用的。

  功利性的目标不是理想

  如果一个人一心想着发财,在我的观念中,这不算理想。人当然可以给自己的人生设立各种不同的目标,其中有一些是功利性的。我不是说功利的目标是庸俗的,不好的,但它不是理想。理想必然是一种精神的目标。两者的关系,可以毫不相干,甚至是冲突的,也可以是一致的。比如,我这一生,要赚多少钱,拿到这些钱后,办一个图书馆;或者像(董事长)那样,实现人生的探险计划,这背后有精神的目标。

  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所有物质性的目标都是手段,只能是实现自己更高理想的手段。我不否定人们去追求财富。但是,人的高下从这里面分出来。有一种人,把追求物质财富、追求金钱,作为人生主要的、唯一的目标;而另外一些人把追求这些东西作为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手段,这个要求实现以后,又把它作为实现自己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这两种人对财富的态度分出了高下。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金钱、财富、物质性的东西,从整体上说,只能是手段。如果把它作为目标,这样的人就和理想无缘。

  快乐工作的能力

  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快乐,快乐是工作之外的,下了班,用工作中赚的钱去买一点快乐。这很可怜。当然现在压力很打,可能你得到的这份工作,不是你真正愿意做的,你对它没有兴趣,你是为了生存,谋生。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内心的人,注重心灵的人,就会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智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你以便去承受生活的压力,一边让你内在的东西变得更优秀,迟早你会有机会的。然后你去做能够发挥你的能力的,你感兴趣的,提现你人生价值的工作。我把这称为快乐工作的能力。可能你暂时没有快乐工作的机会,但是如果你有这种强大的理想支持,当你具备了快乐工作的能力的时候,你迟早能得到这种机会。现在很多人,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真有机会的话,他/她又没有这种能力,他/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能实现他/她的价值。他/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坐标,就是社会的功利的坐标,这就很可悲了,这也是金钱、功利社会贬低理想的一个恶果。

  感情生活的价值

  从你们的网络调查中看出:94%的人都认为理想比较重要,人们寻求工作上的成就,家庭幸福,美好的爱情。我相信他们的表达是真诚的。他们不认为仅有物质的东西就够了。家庭、爱情,人和人的感情,这不是世俗,完全是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包括情感价值。

  普通人谈理想,不会注重理论表达,可能就是凭直觉,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种直觉很多时候是理想价值的朴素表达,并不是世俗价值,也可以说是精神价值在世俗生活中的体现。我认为纯粹世俗的东西,就是名利地位,如果你仅仅看重这些东西,那么你可能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大多数人,可能不会仅仅看重那些东西。但是生活的逼迫或者说社会的诱惑,会使得人们在实际行动中,把那些具体的东西看得更重要。

关于名家散文 5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奖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远地跑到香烟缭绕的龙华寺畔,向卖花孩子手中购取,装点风雅。

  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一抽一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郁郁,少一妇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陽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严冬过去了。忍饥挨冻总算又捱过一年。自春祖秋,辛苦经营的粮食——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让“收租老相公”开着大船下乡,升较斗量,满载而去。咬紧牙齿,勒紧裤带,度过了缴租的难关,结帐还债的年关,好容易春天姗姗地来了。

  谢谢天!现在总算难得让人缓过一口气,脱一下破棉袄,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锄头,翻泥锄草,一锄一个美梦,巴望来个难得的好年景。虽说惨淡的光景几乎年不如年,春暖总会给人带来一阵欢一悦和松爽。

  在三月里,日子也会照例显得好过些。“春花”起了:春笋正好上市,豌豆蚕豆开始结荚,有钱人爱的就是尝新;收过油菜子,小麦开割也就不远。春江水暖,鲜鱼鲜虾正在当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捞。……干瘪的口袋活络些了,但一过春天,就得准备端陽节还债,准备租牛买肥料,在大毒日头底下去耘田种稻。挖肉补疮,只好顾了眼前再说。

  家里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发到垄头坡上,带一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篮子,三五结伴,坐在绿茸茸的草场上,细心地从野草中间剪荠菜、马兰豆、黄花麦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边劳动,一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

  荠菜马兰豆,姊姊嫁亨(在)后门头;后门春破我来修,修得两只奶奶头。

  女孩子就唱那有情有义的山歌:

  油菜开花黄似金,萝卜开花白如银,草紫开花满天星,芝麻开花九莲灯,蚕豆开花当中一点黑良心,怪不得我家爹爹要赖婚。

  故乡有句民谣:“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姣姣。”

  二月正是扫墓的李节,挑野菜的孩子,遇见城市人家来上坟的,算是春天的一件大乐事,大家高高兴兴,一哄而上,看那些打扮得齐齐整整的哥儿姐儿奶奶太太们,摆开祭祀三牲,在凤灯里点起红烛,一个个在坟前欠身下拜。要遇见新郎新娘头年祭祖,阔人家还有乐队吹奏.祭扫完毕。上坟人家便照例把那些“上坟果” ——发芽豆、烧饼、馒头、甘蔗、荸荠分给看热闹的孩子,算是结缘施福。上坟还有放炮仗的,从天上掉到地下的炮仗头,也有孩子们宝贝似的拾了放在篮子里。说说笑笑,重新去挑野菜。

  等得满篮翠碧,便赶着新鲜拿到镇上叫卖,换得一把叮当作响的铜板,拿回家里云交给父母。

  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这时候田事虽忙,不算太紧,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心。——在我们乡间。种田人的耐苦胜过老牛、无论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饭,便已经心满意足了。“收租老相公”的生活跟他们差得有多远,他们永远想不到,也不敢想。——他们认定一切都命中注定,只好送来顺受,把指望托付祖宗和神灵。

  在三月里,乡间敬神的社戏特别多。

  按照历年的例规,到时候自会有热心的乡人为首,挨家着户募钱。农民哪怕再穷,也不会吝惜这份捐献。

  演戏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置办酒肴香烛,乘便祭祖上坟,朝山进香。午后社戏开场,少不更事的姑娘嫂子们,便要趁这一年难得的机会,换上红红绿绿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预先用门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戏。但家里的主人主妇,却很少有能闲适地去看一会戏的,因为他们得小心张罗,迎接客人光降。

  镇上的.侧主也许会趁扫墓的方便,把上坟船停下来看一看戏,这时候就得赶紧泡好一壶茶,送上瓜子花生,乡间土做的黄花果糕、松花饼;傍晚时再摆开请过祖宗的酒肴,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戏开锣,戏场上照例要比白天热闹得多。来看戏的,大半是附近村庄的闲人,镇上那些米店、油烛店、杂货店里的伙计。看过一出开场的“夺头”(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戏台下去找寻一些熟识的店伙先生,热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门前早用小桌子摆好菜肴点心,刚坐下,主妇就送出大壶“三年陈”,在锣鼓声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们用最大的诚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哟,老八斤,别拉呵,背心袖子也给拉掉了!”到后却总是大声笑着领了情。这殷勤有点用处,端午下乡收帐时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点小一便宜。

  在从前,演戏以外还有迎神赛会。

  迎起会来,当然更热闹非凡。我们家乡,三月里的张神会最出名,初五初六,接连两天的日会夜会,演戏,走浮桥,放焰火,那狂欢的景象,至今梦里依稀。可是这种会至少有七八年烟消火灭,现在连社戏也听说演得很少。农民的生计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虽然还信神佞佛,但也无力顾及这些了。——今年各处都在举行“新生活运动”提灯会,起先我想,故乡的张神会也许会借此出迎一次罢?可是没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庐访问。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那些忠厚的农民,一年一年地挣扎下来,这时候又像遍野的姹紫嫣红,编织他们可怜的美梦了。

  在三月里,他们是兴奋的,乐观的;一过了三月,他们便要在现实的灾难当中,和生活作艰辛的搏斗了。

  《北平的春天》周作人

关于名家散文 6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新年是最大的。新年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在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过年,是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从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对于新年有着怎样的体验和观察。在梁实秋、鲁迅、张爱玲、老舍、丰子恺、沈从文等文学名家的妙笔之下,过年的场景更具有了独特的意蕴:

  梁实秋先生生于1903年,亲历了晚清和民国之交北京的社会生活,梁实秋先生在《过年》一文中对中国传统“老式”过年习俗进行了回忆。很多人是在长大了以后,对过年的热情才渐渐消减,而梁先生则说自己是小时候不喜欢过年。所以,他在文中对当时年俗的描写也是以一种幽默调侃的口吻展开的,比如“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

  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的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厂甸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这些风趣的“吐槽”令人读来不禁莞尔。

  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的态度似乎非常平淡。1934年,鲁迅先生在一篇题为《过年》的文章中说,“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可见,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一向是很冷淡的,如1934年一般的过年的兴致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是极少的。

  1946年初,张爱玲由上海往温州寻找胡兰成,途中她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札记——《异乡记》,其中谈到了她所见到的农村过年杀猪等细节,拟人化地写出了当时被杀的猪的心理:“尖刀戳入猪的咽喉,它的叫声也并没有改变,只是一声声地叫下去。直到最后,它短短地咕噜了一声,像是老年人的叹息,表示这班人是无理可喻的。从此就沉默了……”

  作为老北京人的代表,老舍先生对于老北京的年俗是如数家珍。1951年,老舍先生专门写了一篇《北京的春节》,来描写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吃食、礼仪、景观等:“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一向以意境隽永而闻名,丰子恺先生在散文《过年》中对新年的回忆也充满了朴实的生活气息,还从中找到了自己与美术的缘分:“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沈从文的创作常常以湘西为背景,以至于沈从文已成为湘西的一个文化符号。对于湘西的年俗,沈从文先生也在《忆湘西过年》中进行了回忆:“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我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精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

关于名家散文 7

  友情,就像我久而练成的腹肌,友情一旦消失,肌肉就会被剥离,我不是勇者,肉体和精神上都会使我痛不欲生,因为他们是美好和健康的东西。友情像空气,无处不在,呼吸离不开空气,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友情是在好友走出门外后为你拉着门帘默默的等候,友情是在一堆零食面前静静地守着,等你把爱吃的拿走。友情是在漆黑的夜里坚持着送你到安全路口,友情是把一句玩笑话记在心里,默默替你去实现的人。友情是在你压抑痛苦时,陪着你一起难受,恨不得替你承受的人。

  我爱我的朋友,胜过爱我自己,我的童年的生活很压抑,幼时的我很孤僻,我总为交不到朋友而苦恼,我在漫长而孤独的体育课上一遍遍祈祷着上天赐我一个全心全意真心喜欢我的好朋友,我也试着曾和她们搭话,可她们很冷漠,记得每次学校看电影都让带零食,母亲给我的钱只够我买面包和一瓶水,连一包薯片一袋酸奶都是奢侈的。而她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比谁买的零食多,花的钱多,甚至彼此交换,长长的队伍里,我尴尬的站着,尽量不去注意她们的互动,本就不善言谈的我就更加缄默了。有时,我会感受到一些“可怜”“同情”“惊讶”甚至不理解,的'眼神。就连最困难的孩子也会比我的零食“丰富”很多,‘你就这点儿吃的呀’我听到后脸变得通红,感觉她好像在侮辱我,我低着头,感觉世界都在嘲笑我,有时觉得为什么自己不出车祸,或者天上掉个陨石砸死我,这样就不会再难过。

  所以每看一次电影,我并不像别人一样开心。直到现在,我还会有悲伤情绪。童年的阴影再加上这种性格因素伴随着我上了大学,也许都是成人的缘故,我学会了隐藏不良情绪,我现在的朋友们,她们有的温和善良,有的调皮可爱,有的谦和稳重。我们相亲相爱,偶尔有缺点,可我愿意包容她们,我觉得我祈祷的愿望实现了,我变了,我不是一个人,我有了亲密的伙伴,我的感情变得丰富健康起来,我是一只飞蛾,扑向围绕的是一盏明亮的灯。

  也许,这样的前半生经历就是为我接下来的后半生来积攒更多的沉淀吧。也许童年过的很不舒服,但这更让我倍加珍惜。加油!为友情而奋斗的青年!

关于名家散文 8

  关于荷花的名家散文: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关于荷花的名家散文:荷花依然香

  老同学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机会回来。他在电话里说,上次在老家,看到了基隆河边10篇名家短篇散文精选:的荷塘,很想念家乡的荷花,能不能拍些照片发过来看看,以解思乡之情。我当然一口应允。黄昏时分,最是拍照的好时机,我迎着夕阳出发。“接天荷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正是赏荷的好时候,老同学不能前来,希望我的这段文字,可以让他满意。其实,我早已经被老同学浓浓的乡情和同学情所感动。——题记

  基隆河边,只在小土桥的附近,上段在北岸,下段在南岸有荷塘。南岸的荷塘,其实就是河道凸出的一个部分,被栽上了荷花。这边的荷花大多是白色的,但是花瓣硕大肥厚,荷叶也是大的出奇,简直就是一方大圆桌,墨绿色,叶柄粗壮,密10篇名家短篇散文精选:生倒刺,高高立起,一看就带着那种生长的力量。可能是设计者为了方便游人赏荷,在荷塘中间有一道曲曲折折的栈桥穿过,沿着行走,你可以和荷们靠的很近,或者说你也好似变成了它们中间的一员,你可以清晰地嗅到淡淡的荷香,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们的身体。

  这个季节的天气最是无常,突然一阵雨水降临,好在我早有防备,撑开了手中的伞。这时,欣赏打击乐,已经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了。噼噼啪啪,砰砰乓乓,我已经分不清楚这是雨点打在伞面上,还是打在荷叶上,亦或是打在栏杆上发出的声音。反正这些有节奏的撞击,原生态的音乐,带着生命的音乐,让我兴奋,让我陶醉。在这气氛的烘托下,仿佛我已置10篇名家短篇散文精选:身事外,幻化成仙,与荷花仙子翩翩起舞。

  雨水是一条线的落下来,落到水里,溅起了水花,水花是透明的,好像玻璃做的一样,可是瞬间就碎了,均匀地洒在了河里。雨水落到荷叶上,彻底的.散开,却变成了无数的细小的珍珠,然后再往中间聚集,变成了大个的珍珠,珍珠越来越大,这在河蚌里需要几年积淀的精华,而在此刻只需要一会,微风吹来,荷叶像女孩子,调皮地歪一下头,倾斜了一下曼妙的身体,珍珠又变成了水银,由于它和荷叶的不浸润,很流畅地倾注到比它低一些的荷叶上,水银再次变成了大珍珠,珍珠足够大了,又变成水银,流到下一片更低的荷叶上,最后落到水里。这简直就是一场魔术表演。

  当我抬起头,从这梦幻般的世界里走出来,来到小土桥上,视线开阔了。看到荷塘边有好多人。情侣居多,两个人同在一片无雨的天空下,手牵手,肩并肩,显得更加的亲密。一个小孩子,早已摘下一片荷叶,倒扣在头上,孩子的小和荷叶的大,形成了对比,看出了顽童的天性,或许他只是感觉好玩,听着妈妈的指导,摆着不同的poss,等着爸爸给拍照。对小孩子,一片荷叶只是装饰,而对于垂钓者来说,一场雨不会动摇他们钓鱼的决心和耐心,他们把荷叶戴在头上,真的就是为了遮风挡雨。只要头上有了那片荷叶,他们的目光就更加坚定地盯着浮漂,等待那一次细小的颤动。

  北岸的荷塘被沿河的小石板路分成两块,南边是靠河的部分,荷花在期初在岸边生长,已经慢慢的向河中间延伸,像众多的士兵,浩浩荡荡,大有占领河面,渡到南岸的大趋势。这里的荷花有红有白,红白各半,红白相间,长势虽然没有南岸的茁壮,也是喜人。由于此处的水面较宽,站在岸上对着荷花取景,远处就会有水留在取景框的上面,拍出的照片,有水有荷花有荷叶,显得饱满滋润,很有意境。北边才是由小路和滨河大道围城的真正的独立的荷塘,又被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这里的荷花比刚才看到的更加的秀气,或者说有些纤弱,也许是养分不是很充足的缘故。荷花全部是白色,荷叶是淡绿色,这和这片荷塘的整体气质正好搭配,三处荷塘,三种既是相同,又有着不同的美,真是天地造化。

关于名家散文 9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儿,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儿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儿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儿,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儿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儿。黄色的花儿淡雅,白色的花儿高洁,紫红色的花儿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关于名家散文 10

  人生,是要走过生命的四季的。

  当秋寒袭来的时候,树木自知无法抗争,便抖落了叶片,用一身硬骨迎击风霜。那是一种暂时的退却,是一种承受,是一种力的积蓄,一种耐心的等待,一种更有希望的选择,而绝不是最后的.结局。一旦时机成熟,便迅速萌发了新叶,用全力拥抱春色。于是,生命之树充满了绿意。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到一所大学作报告,有的大学生向他询问事业有成的"秘诀"。他说:我没有成功的"秘诀",只有战胜失败的感受。失败一次不等于一生都失败,但往往在多次失败之后才可能拥有一次成功。每战胜一次失败,就与成功更近了一步...当一个人的生命之树有了落叶时,要告诫自己:失去的只是昨日,绿意已不再遥远。失意时不必凄凄然自轻自弃;得意时也不必傲然目空一切。有生有落,有枯有荣,这是人生的一个规律。

  善于承受沉重,就像善于接受成功一样,都是生命的最佳支点。

关于名家散文 11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关于名家散文 1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在我们社会主义时代里,年年岁岁,不仅人不相同——步伐一步快一步,歌唱一声高一声,而且花也不相似。试看六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春色,比去年更加璀灿了;花更娇、更美,更奇丽多姿了。

  一个画家,可以挥舞他的彩笔,在尺幅之上画出一幅百花图;诗人,可以驰骋他的想像力,高吟着百花齐放的诗篇。但是要把理想变为现实,用人力巧夺天工,使春兰秋菊并美于一时,南卉北花呈妍于一地,就非有雄伟的气魄、艰苦的劳动和破除迷信、大胆创造的精神不能成功。

  花会中的百花园,正是新社会里园艺工人的奇思壮采的表现,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结晶。

  百花园,你从远远望去,简直是花海花山,浑然一体,树花飘彩云,草花铺地锦。惺是当你深入进去仔细观察,就会感到一花一木都各有佳趣,使你徘徊留连,观之不尽。

  在百花园中,首先耀人眼目的是中央高耸着的一座百花台。那高踞台顶,披着鲜艳彩衣,对游人含笑相迎的,是四川名产社鹃花。举头望去,仿佛看见一幅峰峦处处,白云缭统,“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的美景。再数一数台上的花种,有石蜡红、瓜叶菊、年景花、地洋花、草鞋花、金星草、石竹花、洋桃花……真是多得一口气也说不完。它们中间还有成都从来少见的荷苞牡丹。这无数的花草,又各有若干品种,以“一串红”为代表的,就有“一串白”、“一串蓝”,不少新品种都是近年来园艺工人辛勤培养出来的。他们以大胆创造的精神,打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这个说法,而使人民大众的大花园里,平添出无数“新花”。

  百花园的左上角有一片技术革新的园地,它使每一个参观者相信,人力能够巧夺天工。这儿有春兰、夏莲、秋菊、冬梅,它们数千年来生不同时,现在都一齐开放,向人民共献祥瑞。这儿还有提前开花的黄桷兰和延后开花的水仙,花姿绰约,香风四散。在一株树上,并开着海棠、杜鹃两色鲜花;在另一株树上将结出柠檬、寿星橘、季橙、柚子四种果实。看来它们已经走出了小家庭的圈子,结成和睦的大家庭了。这儿不仅有四时的名花,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异种,如曹州的牡丹,广州的乳茄,上海的蟹爪兰、风信子和飘飘欲仙的仙客来都远从天外飞来了。如果不是在今天的新社会里,不是党对于人民文化生活的无限关怀,那崎岖的蜀道.乱离的社会,艰苦的岁月,饥寒交迫的生活,谁还能够梦想得到一地遍开各地的佳卉,一时遍看四时的名花呢?

  如果说,技术革新的这一片园地里,多半是些从来没有过的花木,那么,在它的斜对面,在百花园的右下方,却是有许多以高古的面貌出现的花木,它们盘根错节,姿态离奇,都有着八、九十年或一两百年的高寿。这儿是桩头区,以玉兰、海棠、紫薇为多。从这些枕头,可以看出了祖国传统园艺艺术的.精妙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使花树的枝干按照人的意志而成长,或作婆裟的舞姿,或者亭亭如车盖,或兀傲、偃蹇,或萧洒、清寂。这中间有一对黄荆树,是百年以上的产物,解放时已生机欲绝,经过人民的培养,才使它壮健起来,今天成为百花园中的珍品。我们庆贺这些古老的桩头,不管它们过去是在王家或者谢家,今天都回到这寻常百姓的大家诞里来了。

  要说历史古老,枕头区对面的那一块园地上,有一株高约两丈的山茶花,已经活了150多岁,可以说是饱阅沧桑之树了。它高挺着刚健的枝柯,红花万朵,绿叶油油,真可说是老当益壮。它和今天许多的老年人一样,越活越年青。它是政府派了30多位护花使者,把它从天回乡抬上汽车接来的。它还是第一次来赶花会,人们感谢这位又老又年青的茶花王,是它为百花园增色不少!

  百花园中的另一片地方是牡丹、芍药荟萃之所,许多名种,都以它们的集体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整个花会的布局重视了这个特色,既不忽视花木的个性,使一花一木各尽其妙;而又特别重视集体形象,使每一花种,像兰蕙(苑)、山茶(林)、玉兰(林)和百花园中的牡丹、芍药,各以它们干树万树、千盆万盆的风姿,形成壮丽的图景,与干万游人相见。这样就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而更使人精神为之振,怀抱为之开。

  百花园里百花多,一枝笔是描述不完的。就是那些常见的桃花、李花、迎春……都以它们成群的花树,千红万紫的颜色,共同酿就满园的春色,使得花光四射,花影迷离,花香侬郁。啊,还有那些细长细长的嫩绿色的柳丝,在春风中轻轻飘拂着……,让我们仔细地领略吧!

  百花园,这是我们时代精神的象征,是我们新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的整个社会、整个祖国不就是一座百花齐放的最大的花园吗?

关于名家散文 13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关于名家散文 14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大的。春节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在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过年,是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从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对于春节有着怎样的体验和观察。在梁实秋、鲁迅、张爱玲、老舍、丰子恺、沈从文等文学名家的妙笔之下,过年的场景更具有了独特的意蕴:

  梁实秋先生生于1903年,亲历了晚清和民国之交北京的社会生活,他在《过年》一文中对中国传统“老式”过年习俗进行了回忆。很多人是在长大了以后,对过年的热情才渐渐消减,而梁先生则说自己是小时候不喜欢过年。所以,他在文中对当时年俗的描写也是以一种幽默调侃的口吻展开的,比如“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

  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的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厂甸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这些风趣的“吐槽”令人读来不禁莞尔。

  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的态度似乎非常平淡。1934年,他在一篇题为《过年》的文章中说,“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可见,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一向是很冷淡的,如1934年一般的过年的`兴致在他的一生中也是极少的。

  1946年初,张爱玲由上海往温州寻找胡兰成,途中她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札记——《异乡记》,其中谈到了她所见到的农村过年杀猪等细节,拟人化地写出了当时被杀的猪的心理:“尖刀戳入猪的咽喉,它的叫声也并没有改变,只是一声声地叫下去。直到最后,它短短地咕噜了一声,像是老年人的叹息,表示这班人是无理可喻的。从此就沉默了……”

  作为老北京人的代表,老舍先生对于老北京的年俗是如数家珍。1951年,他专门写了一篇《北京的春节》,来描写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吃食、礼仪、景观等:“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一向以意境隽永而闻名,他在散文《过年》中对春节的回忆也充满了朴实的生活气息,还从中找到了自己与美术的缘分:“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沈从文的创作常常以湘西为背景,以至于他已成为湘西的一个文化符号。对于湘西的年俗,沈从文先生也在《忆湘西过年》中进行了回忆:“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我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精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

关于名家散文 15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窗口,多么温暖,多么惬意,春——它来了。

  绿了,绿了,都绿起来了。远远望去,全没了原本的枯黄于衰败,取之的——便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树啊,草啊,都绿了,浓绿、淡绿、墨绿、亮绿怎能用一个“绿”字了得?有时,真想一个人扑上去,那是多舒坦啊,但又怕压坏了新生的事物,压跑了那种生机与活力

  摇啊,摇啊,都摇起来了。春风佛起来了,迎春花急忙点头迎春风,首先展耀它那绚丽的黄色,不几天它一身挂满了黄花。接着是桃李争放也争芳的时机,我更爱桃花朵朵红。曾经吸引过蜜蜂的桃花,还给我一段桃花蜜蜂情缘,我怎能不爱着朵朵桃花滴翠红。最后是那蒲公英,她的头顶也饱满起来了,一撮撮毛茸茸的

  “希望”被母亲的肢体顶着,总有种要飞离的感觉,一次次,一次次,都差一点,最后还是被风带走了,地下,他们的的母亲欣慰的笑着。

  来了,来了,鸟儿们都飞来了。进过一个冬天在外地的休整,鸟儿们想家了吧,回来了都飞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体验那种家乡里独特的春天,与独特春天的一切

  长了,长了,都长起来了。杨柳首先冒出了芽儿,泛着微微的.嫩黄色,慢慢成长着。各种花都鼓起了大大的花苞,虽说现在是初春,花还没有开,但各种的花骨朵儿都让你一饱眼福。地上的孩子们,也开始长了,不论是城里乡下,孩子们都出来活动着,展现着年轻的活力,同时——他们生长着

  奏起,奏起,乐章走起来了,四季乐章再一次奏起,由春拉开帷幕,它奏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它奏出了真正的春。

  春——其实是写不出来的,就算写出来了,也不是那么完整,春是那样的独特,那样的真,就让我们在一首诗中,步入真正的春天。

【名家散文】相关文章:

冬天名家散文06-18

《人生》名家散文07-07

名家游记散文06-17

名家散文及赏析11-30

友情的名家散文06-18

读名家散文07-19

骠悍名家散文09-10

名家散文欣赏07-21

写春天的名家散文11-16

名家写生活的散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