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登观音山玉佛宝塔记散文

时间:2021-06-06 18:32:01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登观音山玉佛宝塔记散文

  汽车在宽阔的长河路上行驶。从车窗上看出去,观音山就在右手旁雄浑地蜿蜒起伏,山色黛绿,山形雄奇,山势魁伟。 而山顶危危耸立的石塔,在白云衬托下,犹如那新科状元冠上的一簪插花,麒麟头上的那一座麟角,观音手上的那一个净瓶,分外耀眼,别有奇彩,特具神威。哦,高耸的石塔,你真是观音山的一个亮点,一大奇观,一份情韵。

登观音山玉佛宝塔记散文

  我们是在中寺下车,在大殿礼敬观音后向上攀登的,到得半山腰的观音亭,亭中莲花座上供奉三米八十高的亭亭而立的玉石观音,形姿阿娜,栩栩如生,观瞻礼敬之时,欣赏了雕塑艺术之风采,想象出神话世界的奇丽故事,情趣时生。于是坐在亭廊上聊天,感受山腰口的清风舒适地吹拂,那风凉丝丝,柔和和,如情人轻轻地抚摸,那真是享受。身舒,情怡,自然更有景美。满眼清秀间转头就望见了那石塔。褐白色的石料塔身,耸亭亭独立峰头,巍凛凛直冲高空,大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概和豪情。引逗着我们向它进军。拾级而上,那石塔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凌凌然高举苍穹,遮云挡日,弥漫眼目。这石塔没有杭州新建的雷峰塔的豪华俏丽,没有宝掓塔的精巧灵动,却显得雄放高挑。

  这是观音山的最高点,原来这里只有一个灯台,号为“天灯”。每天晚上“天灯”闪亮,四周的数十里的地方都能看到晶晶亮光。这玉佛宝塔就建在天灯台旁。花岗石板铺就的场院整洁安宁,默默地顶负着这瀛州奇观。石塔就在场院中独立不群,惊空出世。基层似有十余米周方。塔身呈六角形。那精凿加工的花岗石一块块吻合,一道道叠砌,给人一种方正厚重的力感和端庄的肃穆感 每层飞檐翘角,有窗口闪彩,颇有古色风情。举头仰望11层的塔顶悬在半空似在云中轻轻飘动,让人目眩心腾。如今这45米上空塔顶似“天灯”,晚上一亮,方圆数百里都可见到这晶亮光彩,称得上与天上的星星齐辉啊。

  石塔厎层朝东有一大门,上书“玉佛宝塔”四字。迈步进入塔内,空间空廓,没有压抑之感,乃一小巧佛殿。正中有一佛案,案后供立身玉观音一尊。门的左手一边有一花岗石梯阶曲折向上。梯阶不宽,仅可两人上下。于是拾级登梯上升,见每层塔室四周排排列列供奉玉佛约200来尊。这200尊玉佛层层叠叠安列,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景观,具有一道气势,传达一份禅意,那一种气氛似乎在这塔层间回环盘旋,让人顿生宁静肃穆之感。虽然每层大同小异,每层却总有一种莫明的魅力吸引着我们驻足观瞻礼敬。那一种行动似乎是不知不觉中实施的。

  接连上至5层,便觉两腿有点僵硬,向6层上登就显得不是很轻捷了。然而总有一种力量在召唤,向上向上。于是,我每上一层歇息一会再向上,终于登到了11层。虽然这里的空间与一层相比小了些许,但依然空朗。海拔314米的天灯顶是蓬莱仙乡的最高峰,而我们是在这高出40余米的佛塔的最高层,自然是危危乎凌于半空。从窗口极目下望,羽毛似的几缕淡淡的云丝从窗口飘过,让人有身处天境之感。瞰山下,真个是“一览众山小”。水天相连,霞涛难辨,岛礁螺行,船帆蛏浮,远山影绰,近峦葱郁:衢山岛内,港湾曲折,乡岙参差,河如白练,路若绸带,地田井然,楼宇栉比……海山风光,尽收眼底,尘世浮华,一览目前。不知不觉间似乎自己升腾在浩浩碧霄渺渺上界,悠然若仙,如观音大圣那样通视下界。

  这11层中间挂一口古铜大钟,估计有1吨来重,听管塔僧人言说,击钟可祈求平安,获得福祉,便欣然拿起架上的木,轻轻一击,钟声清脆悠扬,怡人悦耳。于是便用力连击两下,“当当——”,那钟声猛然震响,激越而洪亮,在塔室盘旋轰鸣,然后冲破塔身的包围,带着我的心飞向塔外,在山间久久回荡……

  心回塔室,情定自身。钟声已息,奇景已观,我们毕竟要从11层塔顶下来。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里是上塔容易下塔难。下到5层那两条大腿竟僵得厉害,举步竟有点发抖。只得扶着石墙,一步步强撑着移下来,下得一层,坐凳稍息,揉摩大腿,伸展双脚,然后起身迈步,竟觉脚轻如羽,身轻似云,行动便捷。莫不是着塔中受了仙气,得了佛力。

  沿汽车路回转, 见来时观瞻过的“观音亭”南,黄墙翘檐有一寺殿叫“西方殿”,便入内参拜。见殿内安列的高高耸白玉阿弥陀佛,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便参拜致礼。

  管理寺殿的居士立于一旁,面带微笑,祈祷声声。细看似面熟。上前拜问,原来是我上辈朋友之子,姓夏。于是聊谈起来。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泥水师傅。观音山1986年建设下寺开始,他就来到了山上搞寺院建设。 下寺、中寺、上寺、千佛殿、西方城……一个个院落建设起来。1990年3月地藏殿全面完工后,就开始建设石塔。当时造石塔没有图纸没有设计,他也没念过多少书,设计图不大懂,可他心中有个样。县建设局的同志来查,问他:没有图纸怎么造,这可是关系生命的大事,担得起吗?他回答说:“一靠佛法,二靠自己的经验,我承担工程,自然敢于负责。” 敢担重任,一丝不苟地去完成,这是他的风格。造这11层塔,奠基是至关重要的。凭着他几十年的经验,他采用数十米转方范围和十几米深的基坑,以花岗岩条石纵横交错铺筑的方法奠基。县建设局的同志对此查看测定后,笑着说:“你不但嘴上说得硬,活儿更干得硬。”他们放心地走了。而他主持这样一个工程是不能一丝松心,这45米高的塔身是不能有一丝倾斜的,他用钢丝悬吊一吨重的大铁锤,使每一层中心始终垂直一点。风风雨雨一年多,这石塔终于巍然屹立在天灯顶。他的.头发随着塔的增高而花白,但他不后悔。

  他讲得很平和,似乎在讲别人的事,也许二十年的寺院建设,他也在期间得到了禅理,有了静心。我转头望向那高高的玉佛宝塔,谁会想到这么宏伟的工程是他这么个平凡的老人构设建造的,如果不是他告诉我,我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佛塔跟他有着这么紧密的关系。人的一生如能有这玉佛宝塔这样的一个建筑,是该自矜和自豪。然而他却没有,如果不是眼睛有病一定还在建筑工地奔忙,如今却默默在这里为香客游人送上一句美好的祈祷,也许这就是“佛心”。我称佩有这样“佛心”的人,即使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泥水匠。于是他的身影常常会和塔的身影叠影在一起,引领我在以后的日子里磨制自己的“佛心”。

【登观音山玉佛宝塔记散文】相关文章:

登马牙雪山记散文03-11

登黄塔顶记散文随笔09-02

登黄山天都峰记散文随笔05-28

登九龙山记的散文04-15

登九龙山记散文02-19

东莞观音山游记优美散文10-07

观音山游记散文随笔07-31

登巴斗山散文05-28

登家乡竹山散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