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远去的拾稻穗散文

时间:2021-03-18 17:01:11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远去的拾稻穗散文

  天气真好。秋阳高照,把田野染得金黄金黄的,稻穗飘香,那番景色,令人陶醉,倍感丰收的喜悦。然而,秋收拾稻穗的一幕幕,早已深深地走进了我快乐童年的生活。

远去的拾稻穗散文

  在我们家乡,拾稻穗土话叫“捡稻头”。也就是说,农家孩子参加义务劳动,拣拾秋收后遗落在田间地头的稻穗。我虽然亲历过一两次,但拾稻穗是惬意的,勾起我对少儿时的记忆,难以忘怀。并且倍感亲切,总让人感受粮食的可贵和收获的美好。

  那时候,田地统一由集体生产队耕作。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并不高,农机具也很落后,没有收割机,脚踏打稻机是当时最“机械化”的大型农具。每当稻子熟了,农民一天到晚就得重复着“弯腰运动”,这个简单辛苦的动作,便是干农活的好把式。听父辈们讲,晚稻亩产五百斤算是不错了。可见,人们对缺粮少穿和珍惜粮食,是可想而知的。只不过,“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形式主义泛滥,农民对秋收的责任心不强,往往只求进度,导致散落、漏收的稻穗比比皆是。而到田头拾稻穗,也就成了农家孩子们义务劳动的必修课。

  晚稻收割季节,老师领着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孩子,常常在夕阳西下,或者放学之后,或者星期六下午,下田拾稻穗。于是,我们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踩着裸露在外的稻茬,四处搜寻稻穗,一根一根地拾,一般拾到十来根一小把时,才把稻穗放到各自小组的笆斗里。不管拾到多少,都由老师统一收起来交给生产队。

  拾稻穗,既要辛勤又要细心,眼观六路,手疾眼快,充满竞争。若是动作慢了,稻穗就会被别的小伙伴捡走,收获就是人家的。若是马虎一点,也发现不了,拾不到稻穗。我记得,一位干不了重活的老大爷,他边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着稻草把,边叫我们过去:“小家伙,我眼不好使,你们眼亮,看看这稻草把里有没稻穗?”我们跟着老大爷,果然收获不少。原来,有的稻杆枯萎或被折断、折弯后,稻穗就留在稻草把中下部分;有的稻穗半截脱谷,留在稻草把里还有不太成熟的半截;有的稻杆短小,稻穗不易被打稻机脱谷。这些稻穗,我们把它拾了回来。

  拾到的稻穗,尽管数量不多,又不归自己,也没有报酬,每次二十几个孩子劳动,预计只能拾到十几斤、二三十斤。但对我们纯真的童年生活,传统的“农耕文化”,却因有了“拾稻穗”而精彩。每当拣拾到一把哪怕是一根稻穗,眼前就会一亮,心里就很满足。犹如老师说的好孩子那样,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爱惜粮食、勤俭节约。毕竟,老师教过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回报我们义务帮工,生产队偶尔请来木工,免费为学校修补课桌椅凳,到了“六一”儿童节,有时还派人送些少量的铅笔、连环画……

  有关拾稻穗,我觉得是那样的平常,又是那样的.和谐。直到有一天,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透过汽车窗的玻璃,眺眼望去,田野上稻浪翻滚,像似铺着一层金黄色的“地毯”,一辆辆收割机正在田头“漫步”,再也看不到生产队集体出工,成群的农民伯伯吃力劳动的样子,做着清一色的“弯腰运动”了。这番景象,我欣赏,我喜悦,我感慨,我回忆……

  殊不知,儿时拾稻穗的情景,却已同时悄然远去。对于秋天的收获,仿佛又少了一分满足,这也正是让我的心灵深处增添几许不安,甚至阵阵酸楚。

【远去的拾稻穗散文】相关文章:

弯弯的稻穗散文08-10

重拾远去的梦想作文05-29

远去的马匹散文08-20

远去的夏天 经典散文06-11

远去的农具经典散文06-25

远去的村庄散文07-02

远去优美散文05-29

远去的生活经典散文04-10

远去的网情散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