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我认识的一位破烂王散文

时间:2021-04-03 12:20:09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我认识的一位破烂王散文

  我曾经认识一位破烂王,叫张福先,是农村人。我听说并认识他,纯属偶然。

我认识的一位破烂王散文

  那是1996年6月,我去某大学看望同学。同学是大学老师,他的同事叫王风军,是政治系的班主任。我们在一起闲聊时,王老师说他们班有位女学生,家里生活极其困难,是他的父亲靠捡破烂赚钱,供他和哥哥上大学,妹妹读高中。我听后很感兴趣,决定了解这位破烂王,写一写他。

  于是,我对收破烂、捡破烂的人开始留意、打听,有一天,终于在一个垃圾堆旁,找到了正捡破烂的张福先。

  那年他55岁,是城外10多公里外一个小村的农民,当时穿一身旧衣服,面孔黑瘦。我第一眼见到他时,一下子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画家罗中立的那幅著名油画《父亲》。

  经交谈,我得知了这位破烂王不平凡的经历。

  张福先的老家在辽宁,1960年辽河发大水,正上高中得他只好弃学逃荒,同哥哥来到了北大荒。从此在这里扎下了根,成家立业,并有了四个子女。老张的心中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上大学读书,所以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历进辛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大学生。

  到长子张庆文到城里读书后,家中得生活负担越来越重,30多亩地根本满足不了家中的生活,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利用农闲时间,进城捡破烂、换破烂。

  张福先家离县城有20多里路,他不会骑自行车,来回都是推着自行车步行。每天早上不到6点,他就从家中出发,一个半小时以后到城里,然后,这一天都是在垃圾堆旁捡破烂,走街串巷收破烂、向废品收购点送破烂中度过。大多数中午,他都不吃午饭,有时实在太饿了,不管在城里什么地方,他都要赶到城中心一家面包厂买个面包或麻花充饥,因为这里是批发价,每个面包或麻花比其他地方卖的能省2角钱。晚上收工回到家,都要到7点多,有时要到8、9点钟。只有在大年三十前后才休息几天。张福先含辛茹苦,为的是让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出息成才。为了这心中的希望,再苦再累他也不怕。

  贫寒的家境,使张福先的儿女们非常知道求学的不易。他们学习很刻苦,长子张庆文于1994年考入某大学政治系,一年后,二女儿张庆艳也随着哥哥考入该校政治系,同时,小女儿张思远也从农村初中毕业,考入省重点中学,到县城读书。

  到二女儿上大学时,确实让老张好一阵为难,本来考上大学是好事,可2000多元钱的学费求亲告友后还是筹集不全,正在为难之际,突然收到该大学来信,让张庆艳先上学,差的学费以后再说。原来大学政治系班主任王凤军老师发现班级一位叫张庆艳的同学没有报到,并从这位学生的哥哥那里,知道老张家里情况,于是找到学校财务处,主动为张庆艳缓交学费担保。张福先逢人便说,他遇到了贵人。其实,他遇到的贵人何止这一个。二女儿早在县城的省重点中学读书时,因离家远就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位叫张波的房东家。老张每天卖完破烂后,就把自行车放在他家。张福先总觉得心里欠人家点什么,可房东却说,这算啥,能帮你一把也是缘分。有一天早上,老张步行进城途中,突然一位民警骑着挎斗摩托到他面前停下,让他上车,老张心里奇怪,我也没犯什么事呀,只好迟疑地上了车。车到县城边,民警问他在哪下车,老张这才知道,人家是让他捎脚。他忙问那位民警姓名,人家没告诉,只是说,我认识你,你是捡破烂供出两个大学生的老张。当时老张一直很感慨,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当时,我曾对老张说,“别看你天天在捡破烂和破烂换钱声中忙碌,衣着破旧,可凭你的努力,供出两名大学生,在了解你的`人眼里,你应该是很美。”

  后来,我根据自己的采访,写了一篇小通讯《捡破烂拣来两名大学生》,分别发表在《黑龙江日报》和《齐齐哈尔日报》上。

  前不久,有两位青年到单位看我,并拿出一份报纸,我一看,正是当年我写张福先捡破烂供孩子上大学的那份报纸。原来他们是老张的大儿子和二女儿,他们早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我问起他们家的近况,知道他们的妹妹张思远已经从东北师大毕业,目前正在联系工作,而他们的父亲于春节前不幸因脑溢血病故。我感叹不已,老张真是没福,操劳一生,眼看儿女成人,有了工作,可自己却无缘享福,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的心里,对这位靠捡破烂供出三名大学生的老张,有了更多的敬重。

【我认识的一位破烂王散文】相关文章:

破烂奶奶散文06-10

经典散文破烂点亮人生04-13

一个破烂王的家风美文欣赏06-18

大学生“破烂王”的创业路励志07-14

我对我的家庭的认识随笔散文05-25

记一位我的老师的散文06-11

经典散文《我对萧雅的认识》05-14

我认识你的时候经典散文05-14

经典散文:我想认识你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