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年味还是故乡的浓散文

时间:2021-03-31 14:24:17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年味还是故乡的浓散文

  眨眼间,又到中国的春节了,对于常年在异国他乡奔波的游子来说,在平常的日子里一直忙碌着,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尤其是到了年关,看到一波一波的人群,踏上回家的路途,心里感觉到真不是个滋味,故乡的年味,再次勾起了游子无限的回味。

年味还是故乡的浓散文

  故乡浓浓的年味儿,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散。

  春节来临之前的严寒,才让忙碌了一年的乡下人,有了收获后片刻的消闲,进入了“腊八节”,村里的家家户户把喂养了一年的猪,开始宰杀,杀猪的嚎叫声和小村中上空弥散的扑鼻的肉香味,已经传递着春节的脚步,来临的颤音。每位农家人的心,才从一亩三分地里,收拢到家里;外出的人们已经拎着大包、小包,开始从异地他乡,陆续踏上回家的里程,深深浅浅的脚印,嵌在了瑞雪覆盖乡村进出的小路上,有钱、没钱,回家和家里人团团圆圆的过个年,是常年在外奔波的游子,恒古不变的观念,也是寻根祭祖赤诚的道德根基。

  过了腊八节,村里的每家每户开始扫房刷墙,拆洗被褥、床单,更换窗帘;也提前给自己家的孩子们买一套过年的新衣服。期盼来年万象更新、财源广进,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健健康康,有个好兆头!

  乡村中的年,是埋在乡村厚厚黄土中的情结,千万年间都不会腐烂的根,也是每个心地善良的乡村人,热爱生命、向往美好新生活试足的源。

  浓浓的地方风俗

  我的家乡大西北的小山村,一旦进入了腊月二十三日,就标志着逐渐进入了过年。这一天也是乡村每家每户大扫除、搞卫生的日子。每个农户家庭把自己的院内院外彻底清扫一边,还要把屋子里的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清扫一边,不放过一个死角,就连室内的每件家具、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要认真的擦洗一边,清洗的干干净净,也算是一种辞旧迎新、图个吉利的愿望。

  等着夜幕降临,每家每户早已准备好了晚餐,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做一种当地叫“搅团”的面食,盛一碗放在自己的灶台上,焚香秉烛,烧一张黄纸化马,送灶神回天庭、转娘家。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掌管人间每个家庭的善事,腊月二十三回天庭,除夕夜接回来。

  富人家庭一般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灶神,吃“搅团”的目地,就是糊住灶神的嘴,不要把人间的事情,告诉给玉皇大帝,怕降罪与人间;穷人恰好推迟一天,腊月二十三日的晚上送灶神,有一段神话传奇故事,至今还在百姓口头广为流传。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心地善良的樵夫,名字叫“门进”的人,是一位大孝子,整天靠砍柴为生,要活自己的老母亲,却从不多砍柴,够一天的生活费用就行,也不贪婪,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

  可时逢腊月二十三的一天,他砍了一担柴禾,挑到集市上去卖,却被当地财大气粗、恶贯满盈的地主孙霸权巧取豪夺,一分钱没给,只好挑着一副扁担,两手空空的回家,这天晚上又是送灶神回天庭转娘家的日子,自己没钱卖香、蜡烛和黄纸。回到家,自己年过八十的老母亲,再次提醒他一定要送灶神回娘家天庭。门进是个大孝子,母亲的说的话,他一定得惟命是从。可是今天自己没钱买来香、蜡烛、和黄纸表,怎么送灶神回天庭,只好双膝跪在自家的灶台面前,说道:“灶神,我只好把您挽留一天,等明天我砍了柴,在集市上换些钱,买些香、蜡烛和黄表,来送您回天庭,就委屈您了。”

  第二天,门进一如既往,给自己的老母亲吃完早餐,又去上山砍柴,砍了一担柴禾,挑到集市上去卖,可是时不来、运不转,他把一担柴禾,刚挑到集市上去卖,又被地主孙霸权的管家看到了!说自家过年烧木炭,全要了,说今天自己身上没带钱,明天付钱,一分不少。管家也是孙霸权养的一条察言观色的丧家犬,仗势欺人,因为打狗还得看主人,自己势单力薄,也得罪不起,只好硬着头皮,点头允许,眼睁睁地看着一担柴禾,又被孙霸权的看家犬,巧取豪夺了,只好拎着一副扁担,两手空空、含泪踏上回家的路途。

  这时,他又想起了昨天给灶神许的愿,今天要送灶神回天庭转娘家。可是,今天的劳动成果又被全部夺走,身为分文,没有卖香、蜡烛和黄纸表的钱,突然看到路边长满了干枯的艾蒿,艾蒿的干枯的枝,就像是一支支沁香,上面挂的宽大的艾叶,就像是一张张黄纸做的表。他来到马路旁边,精心挑选了几枝艾蒿的枝和干枯的艾叶,踏上回家的路,准备晚上送灶神回天庭转娘家。

  门进回到家后,首先给母亲做了晚饭,安排好了自己的母亲,把自家的灶台擦洗的干干净净,点燃了三支艾蒿做的香和松节油做的蜡烛,烧了用干枯的艾叶做的.黄表,把事情的原由说了一遍,就算是送灶神回娘家天庭了……

  腊月二十三日的晚上,人间掌管善事家家户户灶神的化身,都陆续来到了天庭,给玉皇大帝请安、禀报,可一直未见门进家灶神化身的身影,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着,因为缺了一个化身,灶神也复原不了原来的真面目。直到腊月二十四日的晚上,只见一股浓香扑鼻的香气,冲开了天庭南天门,门进家的灶神驾驭着艾叶做的三匹神马,越过了南天门,满脸挂满了泪珠,直接闯入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四大天王也没拦得住。

  来到父亲玉皇大帝面前,把自己的情况和门进为母亲孝敬、诚实、憨厚、家贫如洗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这位凡夫俗子的一举一动,让玉皇大帝感动的留下眼泪。门进家的灶神也把孙霸权恶贯满盈的罪恶给父亲玉皇大帝作了描述。

  玉皇大帝立刻传来日值功曹和当值的火帝真君,下令明天一定下凡,让日值功曹,查清门进大孝子的情况是否属实;让火帝真君把孙霸权的胡作非为,一一落实,如实记录下来,查清真相后,回天庭复命。

  第二天日值功曹和火帝真君,脚踩五色祥云,压低云头来的人间,化作化愿和尚,来到门进家和孙霸权的家中,经过三、四天的仔细观察,看到的情况和门进家的灶神的化身,说的完全一样,立刻起身,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

  这天又到了大年三十日的晚上,女儿的化身,要下凡间,掌管人间的善事,玉皇大帝命令火帝真君一同前往,并让各家的灶神化身,吃了一碗“开心面”,带上一个红灯笼,如果自家的主人,心地善良,不屠害生灵,就在门前挂起一盏大红灯笼,以免遭受火帝真君施展的法术,躲过火灾,恶贯满盈的孙霸权万贯家产和所有的家人、奴仆,都命葬火海,心地善良、孝顺母亲的门进,也修成了正果。

  从此,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大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吃“开心面”,焚香秉烛,接回灶神下界之外,还要在自家的大门前,挂起一盏大红灯笼,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把日子还过得红红火火,免去一切灾殃,一种具有地方特色浓浓的民情、风俗习惯,一直就这样流传下来,至今,恒古不变!

  守岁、拜年和走亲访友

  我大西北的家乡,到了大年除夕夜,就算是整整过年了,接回灶神、吃完“开心面”,全家人都坐在土炕上,吃着水果糖、嗑瓜子,大家开开心心的团聚在一起,分享着过年带了团聚的好时光;当地人叫“守夜”,等到夜里12点过后,就预示着进入了新的一年,大人们开始给每个小孩发放压岁钱和提前准备好过年的新衣服。这也是小孩们一年中最渴望的最美好时刻。

  从大年初一日吃完早餐开始,小孩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开始屁颠屁颠的跟着大人,手里拎着自家准备好的年货,开始走亲访友。对于少年不知愁的小孩来说,最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不但可以吃到好吃的食物和穿上新衣服,还可以得到压岁钱和走亲访友拜年的年钱。

  小孩们跟着大人,去村里和亲戚朋友家拜年,是最喜欢和乐意干的事情,记忆中那个贫困的年代,长辈给孩子们最大的给一块钱的拜年钱,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眼里,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小孩在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对于黄土地上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来说,一块钱也是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都含着沉甸甸的厚爱和分量,鼓励和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对于常年累月在黄土地里劳作的人们来说,利用过年的消闲时间,把自家准备好的年货,带上些去走亲访友,拜个年,一来可以联系、加密亲戚、父老乡亲之间浓浓的情谊;二来让他们分享一下过去的一年里收获的喜悦。他们用憨厚朴实的胸怀,心地善良的本色,不断书写着这片古老文明的黄土地上,淳朴的民风和风俗习惯,描绘着浓浓的年味,也潜默化着他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保持与人为善、与人为友,憨厚、朴实、纯洁的心灵。

  时代在变,岁月在变。时逢今天的和谐盛世,解决温饱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家家有房住,人人有衣穿,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生病了都能看得起病。可黄土地上浓浓的年味儿,一直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乡俗,没有被递减。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依旧过年的时候回乡祭祖、走亲访友,用天地间一种最纯真的情谊,联络着左邻右舍、乡里相邻和亲戚好友,润泽着每个人,生命历程的碑,令人回味无穷。

  尤其是今天,游戈在人生艰辛的走廊,常年奔波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看到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为了权位和利益,整天明争暗斗,我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环境,再加上过年不能回去和家人团聚,只好把思念亲人的泪水,寄托给白云,变成深切的雨,凝结成洁白、纯洁的雪花,描绘成一条条完美的弧线,温暖岁月的流年,让片片洁白的雪花,都落在大西北家乡的黄土地里,飘洒在盼归人的心里!

  听苍天语,闻大地的气息,静静释放生命的意义,滋润大西北家乡每一寸苍天厚土、我记忆中的乐园。因为那里有我亲爱的父老乡亲,有我年过花甲的父母;有我的娇妻爱子。

  今天在异国他乡奔波的游子,已经心在滴血,泪洒衣襟。故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到处充满了温暖和厚爱的记忆。浓浓的年味,那是亲人的味道;那里有我深深的爱!每时每刻,都会勾起游子无限的眷恋!

【年味还是故乡的浓散文】相关文章:

经典散文年味渐浓06-15

霾是故乡浓经典散文02-20

年味渐浓抒情散文05-30

故乡的年味随笔散文03-18

新读年味浓如醇散文06-08

经典散文:浓情故乡,诗意山水07-11

故乡年味儿依旧浓抒情散文04-15

我的家年味浓作文12-11

年味的散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