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 百文网手机站

秋风萧瑟华严寺散文

时间:2021-09-16 17:14:00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秋风萧瑟华严寺散文

  金秋,阴雨初晴,踏上了樊川之行。站在距西安城区15公里许的长安区韦曲东南的少陵塬上,俯瞰淡雾弥漫的樊川,面迎尽染绿波的神禾源,田野历历,绿荫排排,终南遥遥,矞水潺潺,时闻鸡鸣犬吠之声,又见牛黄羊白之色,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秀色宜人,自觉是登高远眺的绝佳去处。

秋风萧瑟华严寺散文

  华严寺位于少陵塬的半坡上。来到仅存的双塔下,脚步已很沉重,原因是泥巴给黑色的皮鞋镶上了肥实厚重的黄边。望着三角型小平地上皲裂有宽深缝隙的古塔,心情也很沉重,自问道:这就是华严宗的祖庭么?真想不到华严寺败落至如此凄凉的地步。

  樊川在唐代有八大名寺,北边有牛头、华严、兴国、兴教,南边有云栖、禅定、洪福、观音,两两互对,隔岸相望。华严寺是樊川八大寺之一,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华严宗历代祖师为杜顺、智俨、法藏、清凉、宗密,故又有五祖之说。华严寺始建于何年?一说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0年),一说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

  华严寺历史上遭遇多次塬体滑坡,宋、元、明虽多次修葺,规模已非旧观。特别是清乾隆年间,少陵塬发生了一次大的崩塌,寺内殿宇全毁,四祖清凉国师塔因塬崩塔断,便在残塔上续建五级。现寺院已没,仅存有摇摇欲坠的华严宗初祖杜顺法师塔及四祖清凉国师塔二塔,东西并峙。时光荏苒,岁月无痕,曾经辉煌的流金岁月已逝,让人陡增几分幽思,几分惆怅。

  伫立在凉凉的秋风里,心里酸酸的。东面是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砖砌方形七层,高约13米,上层刻有“严主”二字,第三层刻有“无垢净光宝塔”六字。西面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砖砌六角五层,高约7米,塔上刻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十字。两塔下层均有砖筑龛堂,内有石刻影像及像赞。原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石刻的《杜顺和尚行记碑》,今移西安碑林博物馆存。碑文记载:初祖杜顺法师(公元557年—641年),俗姓杜,人称杜顺和尚。今西安市人。少年出家,在因圣寺僧珍禅师门下受业,后游历关中、庆州等地讲经弘教,门下弟子众多。隋文帝敬重其名望、学问,下诏供他月俸,礼遇甚隆。唐太宗常召他入宫谈论华严经旨要,称他为“帝心”,故曾被人称为“帝心尊者”。杜顺是中国佛教八大派之一华严宗派的创业者,对中国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等佛学论文。他为华严宗在观行方面的.“无尽缘起说”和判教方面的“五阶次等说”奠定理论基础。被尊为华严始祖。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十二月(公元641年)圆寂于长安南郊的义善寺,终年84岁。葬于华严寺。

  也有人说创宗人是西域康居国人三祖法藏大师(公元643—712年),他17岁从智俨大师学《华严经》。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受诏为武则天说《华严经》。他还为唐中宗、唐睿宗授菩萨戒,被封为国师。法藏以《华严经》为依据,吸收了玄奘新译理论,完成了判教,充实了观法,建立了华严宗风。

  现在的祖庭很寂寞的,寂寞至无一人影。眼睛在寻寻觅觅时,发现了三角状平地上另一角有几间一半瓦一半草的房子,墙体是用黄土夯成的。推开轻掩的大门,空荡荡的屋里有人潜心佛理。华严寺居然也有主持,叫明圆法师,30多岁的样子,不是剃了光头,烫有戒疤,朴实的更像农民。环顾四周,连个祖师挂像也没有,因没有香火,生活清苦自不必说。明圆法师对祖庭的破败诉说起来,哽咽悲怆……如此恬淡寡欲的苦行僧,我双手合十深深对他鞠躬。

  觉悟的人不一定遁入空门,悟道的人当然可以青灯坐禅。青山偏野,绝少喧嚣。没有贪婪与纸醉金迷,没有倾轧与倦怠的灵魂。浩月泻银,明星点灯。也只有此时此地,心身才能彻底放飞,释放在这恬静而凄苦的世界里。人贵在有一种精神,有了信仰,有了寄托,就不会放弃。修行之人原本皆有大情,这也使我想起了佛祖释迦,二十九岁时放弃王宫舒适的生活,进雪山修道,苦修六年的故事。

  离开华严寺时,天又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在雨雾中奔走,身心被淋得透湿。登上少陵塬头再回首,眼前已是烟雨迷离,风起绿波,暮鸦明灭,秋声寒色。车开了,我的心在颤动,明圆法师,但愿因缘和合,一路走好。

【秋风萧瑟华严寺散文】相关文章:

背后的萧瑟抒情散文02-21

秋风萧瑟,秋雨连绵小学作文(通用55篇)08-10

辽金古刹华严寺写景散文07-26

萧瑟的雨季在凋零散文06-19

人萧瑟叶飘零的经典散文06-27

秋风随笔散文05-31

明日对秋风经典散文06-18

秋风的记忆散文06-20

秋风瑟瑟散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