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回家过大年随笔散文

时间:2021-07-19 11:30:43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回家过大年随笔散文

  以家的名义,我居住在这座城市已有十五个年头了,而回家过年一直是我和先生从未动摇过的理念。每到年底,我们总是赶着把自家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办完,只等除夕那天,怀着唯一的心情,走向回家过年的路。

回家过大年随笔散文

  春节是中国人眼里的大节,要寻找传统中浓厚的年味,我一直觉得,乡下农村更是个好去处。每到腊月底,我总是再忙也抽出一天时间,给父母送去一些备置的年货。说来也怪,别看这匆匆的赶脚,却一年一度地唤醒我记忆里少儿时对年节激动不已的心情。记忆深处最能撩动我的,一直是腊月里那些稀稀拉拉的鞭炮声。村里调皮的小男孩们总是背着爹娘,偷偷地从买来的鞭炮中拆下三两个,跑到街上去过把瘾。一声清脆的声响,像是一个村庄面向苍穹发出的信号:年近了!年近了!大家赶紧准备吧。听到鞭炮的声音,我总是莫名地激动,好似即将要冲进年的阵地。多年之后,当我一路风尘掠过沿途的小村庄时,一个小小鞭炮的点燃,就足以使我涌起过年的心情。

  虽与先生家仅隔一座山岭,过年的风俗,却异曲同工又各有千秋。我这外来的媳妇没几年也很快入乡随俗的适应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小孩子们最爱勤快的活就是挂年画、贴春联。五颜六色的过门笺被搭配到门框上迎风舞动,安静地喧闹着每一个门口。在大门口的两侧,还要各插一小簇松柏,传说有辟邪之意。院子的中央,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挑上一个大红色的灯笼,彰显着一片喜庆与祥和。厨房里盛水的瓮中,都能见到漂浮着几颗翠绿的菠菜,像几条顽皮的游鱼,一次次逃过主人的取水,据说取其有长青之意。如果你去打开一口大锅,里面一定会放着豆腐、面鱼、大饼等不同的干粮,象征着日子天天有余粮。

  先生家是一个大家,人口多,虽然公婆都走了,但兄弟们一直不改回家过年的习惯,兄弟四个,加上各自的孩子以及孙女等,共有十八九个人,凑在一起,实属热闹。男的一桌,女的一桌,男桌上天南海北高谈阔论,女桌上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小辈分的是一杯一杯敬,长辈们被敬得是一阵一阵迷糊。恰到好处时,二哥总是在醉意中高歌几曲,小孙女随歌翩翩起舞忘乎所以,用尽幼儿园所学的武艺。年轻一派那《常回家看看》的组唱掀起最后的高潮。这样的气氛,我总是忘记了春晚。饭后,大家又去家后大队院广场放上五六箱礼花。这些年,在北京工作的大侄总是带回十几箱礼花,成为除夕夜村里唯一一家放礼花的人家。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要数最重要的“讲究”,就在午夜新旧更替的时分。家家户户的天井里,都会搭起一个天地棚子,用毛笔在一张叠好的黄表纸上写着“天地三界”做成神仙牌位。桌上放有香炉、各种贡品等供奉天地众神灵。每年的这一刻,我都与嫂嫂们一起,无比虔诚地磕下三个头,祈求上苍给乡亲们年年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收成,祈祷我的父母及亲人的家庭和睦美满健康平安的幸福。四合院里所有的神灵都要面面俱到的分给一些纸钱,都保佑全家。忙完这一系列,大约凌晨两三点钟了。稍作休息一觉儿,待六七点钟,老人孩子换上新衣,开门迎接或者到长辈们家拜年。大年初一见面都是吉利话,村庄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来来往往,笑脸相迎,见面问好,高度的文明礼貌竟与拂面的春风相媲美。

  要讲起吃来,老家的年货更为丰富。自制米酒、小米煎饼、豆腐、年糕、肉皮冻、各种肉丸、素丸、焖藕、酥鱼等等,乡亲们用了大半个冬天的时间,把自家的土特产,亲手做成了食品,热情好客地招待着亲朋好友,让我们这些回家过年的人,大饱口福,意犹未尽,真是年年吃了年年馋。

  到故乡去,回家过年,让疲惫的心洗尽铅华,忘掉都市那奢华和烦躁,抛开俗世的功利和喧嚣,把心寄寓民俗当中,在古老传统的文化里,浓郁的年意,一个转身沾满心间。

【回家过大年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随笔散文《回家》03-24

《回家》随笔散文03-24

回家回家散文随笔07-27

回家,回家的散文随笔09-22

回家经典散文随笔08-29

随笔散文回家去吧03-21

回家过年-随笔散文03-23

随笔散文:回家过年03-23

回家的月色-随笔散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