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百文网手机站

古镇旧事散文随笔

时间:2021-07-07 10:24:38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古镇旧事散文随笔

  十多年前,四表姐一家还住在大圩古镇里的时候,每年我都会去她家一次。或暑假,或寒假,只要放假时间一长,我就会随着家人去她家玩,一待就十天半个月。

古镇旧事散文随笔

  四表姐家在河边,离码头不远。那个时候,两地之间的陆路交通反而没有水路交通条件好,每次去四表姐家,我与家人都是乘坐客船逆流而上,至距离四表姐家不远的码头下船。通常情况下,远程航行的客船都出发得比较早,印象中,每次去四表姐家,都需要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当时年纪小,精神总是特别好,即便夜间不睡都不会面露倦态,只要一想到能去表姐家玩,心情就能雀跃好长一阵子。

  四五点钟,河风都是凉的,尤其是冬季的时候,天色仍旧如浓墨,河岸两边青山的轮廓都看的不是很清晰,只有矗立在岸边的白色灯塔在发光,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朦胧的,连上船前的一段路都只能打着手电筒来走。那个时刻的河风特别的寒冽,能将人露在衣裳外面的耳朵吹得红彤彤,脸也吹皱去,即便身上裹了好几件厚衣裳,一出船舱仍旧会冷得直发抖,只能待在船舱里,靠坐在家人怀里取暖。随着客船晃晃悠悠地逆流行驶,天空中的墨渐渐化开,两岸的雾气淡去,露出岸边青山树林的样貌,显出船底下幽幽荡漾开的水花。

  有时候天气好,能见到太阳从山后慢慢移出来,阳光将客船的影子投在水面,阴影处的水底,水草更显碧绿。透过船舱两旁的窗户往外望去,只觉整艘客船都被包裹在粼粼波光中,水影被阳光折射进船舱,在舱顶上不断地晃荡,发光。小时候不知道其中原理,好奇地问大人:那是什么?晃啊晃啊的真好看。大人便答:那是水。可是水怎么会在船舱顶上呢,为什么船舱里的水跟船舱外头的水长的不一样呢,当时脑子里满是这样的想法,趴在船舱的窗沿上,望着船底下的河水,一想就是好半晌,直到天色大亮,码头出现在前方。

  冬春季节,码头边开满了油菜花,黄艳艳的一片,映得河水都灿烂起来。那是我虽然怕冷,却仍是喜欢在冬季去四表姐家的原因。

  大圩古镇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的'事物,有好几条古老的青石板路,有好几条幽静黑暗的窄巷子,有一座侧面长了许多杂草,台阶被路人与牛马踩得凹凸不平的石拱桥,有一些可供游客进去游览的古宅,有很多小食摊,摊子里摆着一口小油锅,油锅里翻滚着裹着面粉的小鱼小虾。

  没事的时候,四表姐就会带着我在古镇里乱窜,从这条巷子窜到那条巷子,从古镇里头,窜到古镇外头。

  古镇外头有处高坡,高坡上静静地躺着一条火车轨道。那是一条废弃多年的火车轨道,从眼睛看不到的远方延伸而来,又往眼睛看不到的远方延伸而去。经过无数载风雨的侵蚀,轨道已锈迹斑斑,中间长着小草,草色与锈色相辉映,愈显荒凉。

  这条路是从哪里过来的?又是去哪里的?还会不会有火车过来?小时候,我经常会问四表姐这些问题,然而四表姐除了告诉我“火车不会来了”之外,并不能解答我其余的疑惑。

  四表姐喜欢在日落时分带我去走铁路,因为那个时间点,会看到晚霞漫天。洗过头,披着湿漉漉的长发依着铁路慢悠悠地走,嘴里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梦话,而由于我们年纪都很小,谁也不会嘲笑谁。高坡上的风似乎要比平地上大些,能将头发吹得飞起来,没一会儿就干了。

  太阳落了山,四表姐就会领着我自河边的小路奔回家。途中会经过古镇边上,会经过下船的码头。冬季的码头很冷清,只泊着几只小小的船,可若是在夏季,码头就是一处十分热闹的地方。夏季,尤其是到了日暮时分,不论是住在古镇里头的人,还是住在古镇外头的人,都会跑到码头处,鞋子一脱,就径直往河里跑。下至三岁孩子,上至八旬老人,都会跑到码头戏水,会游泳的,从这边河岸游到远处的小岛再游回来,不会游泳的,泡在水里,与亲朋好友打着水仗,嘻嘻哈哈的,闹得欢脱。待到码头上亮起了灯光,才各自散去。

  那是十多年前。

  十多年前,那时四表姐一家还住在古镇里,她家住在二楼,透过她家客厅的窗子能看见远处的白色灯塔,能看见码头边的油菜花,也能看见河对面的小岛。

  小时候的我似乎对什么都感觉到好奇,当时总喜欢幻想着小岛上的景色,好奇着岛上是花多一点还是树木多一点,树林里有没有野兽,有没有奇怪的人,有没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脑子里藏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些想法伴着我入眠,让我做着一个又一个奇幻而又美好的梦。

  梦的开始,我与家人还在客船上,客船还未靠岸,心情已经开始飞扬。爱扎两个短辫的四表姐随着家人站在码头迎接我们,而我,远远见着她们的身影,心底更是欢喜,恨不能多长一双翅膀,径直飞到岸上。

【古镇旧事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古镇,水乡散文随笔03-19

消失的古镇散文随笔07-04

写古镇兴仁的散文随笔07-14

童年旧事散文随笔04-27

老街旧事散文随笔04-17

古城旧事散文随笔07-12

戒不掉的古镇情节散文随笔07-12

旧事重提-散文随笔04-17

品味《城南旧事》散文随笔02-27